明天很难的,你可不可以对我笑笑?
人要学会勇敢地活着。
我跟我妈说起这句话,她把眉头皱的很紧,她问我怎么小小年纪,就开始说些这样子的丧气话了。我也还记得小时候,大概四五岁的光景,年轻的外婆搂着我坐在阳台上的摇椅上头,当然没有小说散文里描写的那种,细细的烟青色的雨丝无声地润饰了江南深处石板铺就的小巷一隅,那样的意境就是了——外婆家住的是单位分配的房子,即使在今天依旧由于距离一中校园的5分钟短短路程而被炒得炙手可热,当年却只是一座刚刚拔地而起,因为簇新而挺着胸膛的骄傲的砖红色楼房,我们住在24楼,天啊,这还真是一个不适合用来描写外婆家的楼层。
扯远了。我还记得小时候,大概四五岁的光景,年轻的外婆搂着我坐在阳台上的摇椅上头,阳光暖洋洋的,就像一个因为妈妈不在家可以不用吃水煮鸡蛋的愉悦的早晨那样令人喜悦得近乎金黄,金黄得近乎我真正想吃的溏心煎蛋的蛋黄的颜色。外婆摸摸我的小脑袋,用她一点也不慈祥的中气十足的中年妇女般的嗓音说,“人要学会无忧无虑的活着。”这句话在当时给我天才般灵光一闪的小脑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到后来我上学了,一年级的老师告诉我,“四五岁的孩童最是无忧无虑的年纪”,我迷迷糊糊地思考着,为什么外婆要在我本来就是无忧无虑的年月里,无限感慨地来跟我重复要我学会那样去生活呢。
我不知道我现在算不算得上通透地明白。外婆是个很伟大的劳动妇女,然而她的伟大,也就和那个时代千千万万个如她一般的劳动妇女的伟大一样,因为数量之多而沦为最平凡最不起眼的那一种。我曾经很不解,既然是伟大,即便是最最不起眼的那一种,人们怎么做得到对其视而不见呢?然而后来我在自己一遍遍不经意间的自然而然的忽视中明白了这一点,伟大往往因为贴近生活而被迫掉落了其上曾经镀上过的金色,就像我们常常对于史书唐诗宋词里描绘的烟雨江南心驰神往,那些去过凤凰古城的人们却往往在归程中意兴阑珊,装模作样地喟叹如今再也不见的“多少楼台烟雨中”总少了些兴味,说得好像穿越回南宋还真能见着南朝四百八十寺列队在你面前立正,像一排等着首长检阅的士兵般等你为它们吟首好诗一样。我们不可能做到在家中上了年纪的老人每一次勤快地铺好被单洗干净衣物的时候都热泪盈眶地写出长长的现代诗充满感情地歌颂,所以渐渐连这种感情都开始隐匿起来,即使每一次六十岁的外婆捶着酸痛侧弯的脊背蹲在厕所里洗衣时的辛苦丝毫不会因为这样的漠视而减少,然而这种惯性的漠视永远固执地存在。
我后来想象过,我五岁那年,那个溏心蛋一样明亮的上午,外婆那年五十五,她十九岁嫁给我外公,父亲在她三岁时去世,多年来除了拉扯大一对双胞胎,进过工厂,老来热衷于养花这些平常而微不足道,甚至称不上成就的成就之外,早早地三代同堂的这个我至亲至爱的女人,是以什么样的心情叹着气而又微笑着对她懵懂天真,什么也不懂的小外孙女,说出“人要学会无忧无虑的活着”这样简单又——又苍凉的话来的?是不是因为知道自己没可能无忧无虑的活着,是不是五十二年来,自从父亲壮年早逝以来就开始被生活重重压迫的脊柱终于弯成疼痛得太过刺骨的弧度,是不是这个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伟大过的,伟大的被磨砺得粗糙的女人,终于悲凉地意识到不想以这样的方式继续伟大下去?就连在三岁这样烂漫的年纪里也不能享受“无忧无虑”这个冠在她名字前面的形容词,我的外婆,那一年她注视我娇嫩的,未经风雨的脸庞,她充满爱意地在我身上注入无数多年来未能倾注的少女的梦想,她会不会希望我,做一个那种,穿着层层叠叠蛋糕般的蓬蓬裙,走路像跳舞,因为被宠爱所以心灵充满善意的那种女孩?无忧无虑,多么不同于1968年,于二八年华穿起工装懵懵懂懂进入工厂的小小女工啊。
可是我亲爱的外婆,苦难它尽有着无穷无尽的形式向人施以打压,所以穿上蓬蓬裙,15岁的你最爱的外孙女,终究还是个会和你一样,有时不得不紧咬牙关在茫茫黑暗里钻木取火自己给自己以希望的平凡的承受着苦难的普通人,她不能无忧无虑,她有时得小小声地告诉自己,人得要勇敢地活着,因为她从小其实就是个被太过宠爱因而太过敏感,因为太过敏感而胆怯的要命的小孩子啊。我妈说这句话丧气,我妈说,人就是缺少什么,才会不断地想要去得到什么,我不知道我算不算一个勇敢的人,一个到13岁还不敢自己搭出租车因为害怕与司机攀谈,一个历经千辛万苦才好不容易敢一个人下楼在院子里跑步的少女,究竟该不该用畏首畏尾这样的词语来形容她?
可是我感激这些。所有这些。无论这是勇敢抑或不勇敢,我从小到大,所有尴尬所有生离,所有死别所有拼了命地去改变自己性格的失败的尝试,所有美好与不美好,它们像我一路走过来囫囵装进行囊的石头,最终都被我或多或少地添加进另一个世界里去——那是个我自己创造的世界,我不知道那里有没有充满鲜花,可是那里有穿着太阳花颜色裙摆蓬蓬的无忧无虑的少女,她的外婆是个慈祥而温暖的老人,没有那些被该死的生活强奸过后被迫诞下的牙尖嘴利与包租婆般的得理不饶人,那个少女是这个一路被温暖着的幸运的,并不伟大的外婆自然而然地结出的甜美的果实,一生无忧。那个世界里的少女天真而不自知地,即使过着和我一样的日复一日机械般的生活,可是她从不多想,没那么敏感,她从不写作,所以那些无望地咀嚼自己暗无天日的暗恋窝在被子里辗转舔舐自己的眼泪入眠,背负着的光鲜铠甲被毫不留情地突然揭下,以及14年以来一直自负无比地认为自己是女主角的日子在某一天终结,发现这本书只不过用了较长的篇幅在开头累赘地介绍一下配角作为背景的,那些疼痛的瞬间,都可以不被铭记,像岁月慢慢流淌,终将被洗刷干净的河岸,洁白的沙滩最终会变得晶莹,她最终可以谈笑风生地将这些淡化过的记忆雕琢成茶余饭后的谈资来喟叹青春的无知与浅薄。
在每次关上日记本或者word文档的时候走出这个世界是多么需要勇气的一件事情啊。我一直自诩为一个懦弱犹疑的小姑娘,至今没搞明白这样巨大的勇气是从何而来,可是我还是愿意的。我愿意去承担这些因为不同寻常的敏感而为我带来的天才,这些天赋随之而来的孤独,这些孤独将我眼里的世界变得尖锐,在每个早晨睁开眼,知道自己必须要继续足尖流血地行走其上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可是我想,我可能不是不在意这个荆棘遍布仅仅于我而言的世界给我带来的流血的疼痛,我只是愿意跳舞,太渴望跳舞,那些染血的芭蕾舞鞋在我眼里,她们性感无比,她们摇曳生姿。
如果神是存在的,主啊,请保佑我的外婆从今往后活得无忧无虑,也请保佑我继续有足够的漂亮的舞鞋,用以在这个不同寻常地艰难的世上足底生花地行走得更优雅。你看,明知道接下来的道路只会越长越难走,明天早上我还是会勇敢地睁开眼睛抱有百分之百满溢出来的希望的。
又及,
那么,就算你啊,用鄙夷用冠冕堂皇的字眼用忽视用轻而易举可以打败我的天赋的更厉害的天赋来试图摧毁我,粉碎我,我也会继续坚定的喜欢你的。反正啊,我笔下的那个少女总能顺利幸福地和你在一起,我是不会在乎,在与你谈恋爱这个故事的圆满结局之前多经受一些挫折的。嗯,哪怕你永远不想要和我谈恋爱都没有一点关系,过得和自己想象中一模一样的好该有多没意思啊,你继续高冷面瘫地听我讲话然后不回答好了,不能实现的爱情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东西了。
我跟我妈说起这句话,她把眉头皱的很紧,她问我怎么小小年纪,就开始说些这样子的丧气话了。我也还记得小时候,大概四五岁的光景,年轻的外婆搂着我坐在阳台上的摇椅上头,当然没有小说散文里描写的那种,细细的烟青色的雨丝无声地润饰了江南深处石板铺就的小巷一隅,那样的意境就是了——外婆家住的是单位分配的房子,即使在今天依旧由于距离一中校园的5分钟短短路程而被炒得炙手可热,当年却只是一座刚刚拔地而起,因为簇新而挺着胸膛的骄傲的砖红色楼房,我们住在24楼,天啊,这还真是一个不适合用来描写外婆家的楼层。
扯远了。我还记得小时候,大概四五岁的光景,年轻的外婆搂着我坐在阳台上的摇椅上头,阳光暖洋洋的,就像一个因为妈妈不在家可以不用吃水煮鸡蛋的愉悦的早晨那样令人喜悦得近乎金黄,金黄得近乎我真正想吃的溏心煎蛋的蛋黄的颜色。外婆摸摸我的小脑袋,用她一点也不慈祥的中气十足的中年妇女般的嗓音说,“人要学会无忧无虑的活着。”这句话在当时给我天才般灵光一闪的小脑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到后来我上学了,一年级的老师告诉我,“四五岁的孩童最是无忧无虑的年纪”,我迷迷糊糊地思考着,为什么外婆要在我本来就是无忧无虑的年月里,无限感慨地来跟我重复要我学会那样去生活呢。
我不知道我现在算不算得上通透地明白。外婆是个很伟大的劳动妇女,然而她的伟大,也就和那个时代千千万万个如她一般的劳动妇女的伟大一样,因为数量之多而沦为最平凡最不起眼的那一种。我曾经很不解,既然是伟大,即便是最最不起眼的那一种,人们怎么做得到对其视而不见呢?然而后来我在自己一遍遍不经意间的自然而然的忽视中明白了这一点,伟大往往因为贴近生活而被迫掉落了其上曾经镀上过的金色,就像我们常常对于史书唐诗宋词里描绘的烟雨江南心驰神往,那些去过凤凰古城的人们却往往在归程中意兴阑珊,装模作样地喟叹如今再也不见的“多少楼台烟雨中”总少了些兴味,说得好像穿越回南宋还真能见着南朝四百八十寺列队在你面前立正,像一排等着首长检阅的士兵般等你为它们吟首好诗一样。我们不可能做到在家中上了年纪的老人每一次勤快地铺好被单洗干净衣物的时候都热泪盈眶地写出长长的现代诗充满感情地歌颂,所以渐渐连这种感情都开始隐匿起来,即使每一次六十岁的外婆捶着酸痛侧弯的脊背蹲在厕所里洗衣时的辛苦丝毫不会因为这样的漠视而减少,然而这种惯性的漠视永远固执地存在。
我后来想象过,我五岁那年,那个溏心蛋一样明亮的上午,外婆那年五十五,她十九岁嫁给我外公,父亲在她三岁时去世,多年来除了拉扯大一对双胞胎,进过工厂,老来热衷于养花这些平常而微不足道,甚至称不上成就的成就之外,早早地三代同堂的这个我至亲至爱的女人,是以什么样的心情叹着气而又微笑着对她懵懂天真,什么也不懂的小外孙女,说出“人要学会无忧无虑的活着”这样简单又——又苍凉的话来的?是不是因为知道自己没可能无忧无虑的活着,是不是五十二年来,自从父亲壮年早逝以来就开始被生活重重压迫的脊柱终于弯成疼痛得太过刺骨的弧度,是不是这个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伟大过的,伟大的被磨砺得粗糙的女人,终于悲凉地意识到不想以这样的方式继续伟大下去?就连在三岁这样烂漫的年纪里也不能享受“无忧无虑”这个冠在她名字前面的形容词,我的外婆,那一年她注视我娇嫩的,未经风雨的脸庞,她充满爱意地在我身上注入无数多年来未能倾注的少女的梦想,她会不会希望我,做一个那种,穿着层层叠叠蛋糕般的蓬蓬裙,走路像跳舞,因为被宠爱所以心灵充满善意的那种女孩?无忧无虑,多么不同于1968年,于二八年华穿起工装懵懵懂懂进入工厂的小小女工啊。
可是我亲爱的外婆,苦难它尽有着无穷无尽的形式向人施以打压,所以穿上蓬蓬裙,15岁的你最爱的外孙女,终究还是个会和你一样,有时不得不紧咬牙关在茫茫黑暗里钻木取火自己给自己以希望的平凡的承受着苦难的普通人,她不能无忧无虑,她有时得小小声地告诉自己,人得要勇敢地活着,因为她从小其实就是个被太过宠爱因而太过敏感,因为太过敏感而胆怯的要命的小孩子啊。我妈说这句话丧气,我妈说,人就是缺少什么,才会不断地想要去得到什么,我不知道我算不算一个勇敢的人,一个到13岁还不敢自己搭出租车因为害怕与司机攀谈,一个历经千辛万苦才好不容易敢一个人下楼在院子里跑步的少女,究竟该不该用畏首畏尾这样的词语来形容她?
可是我感激这些。所有这些。无论这是勇敢抑或不勇敢,我从小到大,所有尴尬所有生离,所有死别所有拼了命地去改变自己性格的失败的尝试,所有美好与不美好,它们像我一路走过来囫囵装进行囊的石头,最终都被我或多或少地添加进另一个世界里去——那是个我自己创造的世界,我不知道那里有没有充满鲜花,可是那里有穿着太阳花颜色裙摆蓬蓬的无忧无虑的少女,她的外婆是个慈祥而温暖的老人,没有那些被该死的生活强奸过后被迫诞下的牙尖嘴利与包租婆般的得理不饶人,那个少女是这个一路被温暖着的幸运的,并不伟大的外婆自然而然地结出的甜美的果实,一生无忧。那个世界里的少女天真而不自知地,即使过着和我一样的日复一日机械般的生活,可是她从不多想,没那么敏感,她从不写作,所以那些无望地咀嚼自己暗无天日的暗恋窝在被子里辗转舔舐自己的眼泪入眠,背负着的光鲜铠甲被毫不留情地突然揭下,以及14年以来一直自负无比地认为自己是女主角的日子在某一天终结,发现这本书只不过用了较长的篇幅在开头累赘地介绍一下配角作为背景的,那些疼痛的瞬间,都可以不被铭记,像岁月慢慢流淌,终将被洗刷干净的河岸,洁白的沙滩最终会变得晶莹,她最终可以谈笑风生地将这些淡化过的记忆雕琢成茶余饭后的谈资来喟叹青春的无知与浅薄。
在每次关上日记本或者word文档的时候走出这个世界是多么需要勇气的一件事情啊。我一直自诩为一个懦弱犹疑的小姑娘,至今没搞明白这样巨大的勇气是从何而来,可是我还是愿意的。我愿意去承担这些因为不同寻常的敏感而为我带来的天才,这些天赋随之而来的孤独,这些孤独将我眼里的世界变得尖锐,在每个早晨睁开眼,知道自己必须要继续足尖流血地行走其上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可是我想,我可能不是不在意这个荆棘遍布仅仅于我而言的世界给我带来的流血的疼痛,我只是愿意跳舞,太渴望跳舞,那些染血的芭蕾舞鞋在我眼里,她们性感无比,她们摇曳生姿。
如果神是存在的,主啊,请保佑我的外婆从今往后活得无忧无虑,也请保佑我继续有足够的漂亮的舞鞋,用以在这个不同寻常地艰难的世上足底生花地行走得更优雅。你看,明知道接下来的道路只会越长越难走,明天早上我还是会勇敢地睁开眼睛抱有百分之百满溢出来的希望的。
又及,
那么,就算你啊,用鄙夷用冠冕堂皇的字眼用忽视用轻而易举可以打败我的天赋的更厉害的天赋来试图摧毁我,粉碎我,我也会继续坚定的喜欢你的。反正啊,我笔下的那个少女总能顺利幸福地和你在一起,我是不会在乎,在与你谈恋爱这个故事的圆满结局之前多经受一些挫折的。嗯,哪怕你永远不想要和我谈恋爱都没有一点关系,过得和自己想象中一模一样的好该有多没意思啊,你继续高冷面瘫地听我讲话然后不回答好了,不能实现的爱情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东西了。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