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樂與故事之海》,015年009月003日
傍晚,在山東南路44號新開的「厚省堂」舊書店(网店稱「山水書局」),與新朋舊友相談甚歡。王曉漁兄8月25日稱在此有「舊書店的『艷遇』」,所言不虚。很久未見這樣的舊書店了,聽說才開一月——「厚」字邊上垂着一把長得像拖把的筆,十天前曉漁所攝照片中它已然就在那裡了,想是蓄勢待發。:)
在此購書三冊:一本疑似盗版的內人版《百年孤獨》,一種亞里士多德《動物四種》,皆頗稱心。本來在李原兄指示下拈出了另一種舊版的高長榮譯《百年孤獨》,我自1999年在揚州求學時見有「百年孤獨酒」之後,遂發願廣收其書各種譯本,尤其是前兩年購得此酒之後,變本加厲;但轉頭忽又見臺版魯西迪(Rushdie)《哈樂與故事之海》(皇冠文化2001版,彭桂玲譯),趕緊棄馬,毫不猶豫與吝嗇,直接拿下拉。
Rushdie的書我見了都會收,目前中文本已有5+1種:
《哈樂與故事之海》早在1992年6月就有一個北京少兒版,田工譯,名叫《哈龍和故事海》,我十五年前從以故吳鴈老師那裡借到複印本翻印後訂成兩冊。原書印量5000,孔网幾次錯過,現已炒到270——而英文原本也就100塊。拉什迪已經在1989年時候出版《魔鬼詩篇》,得罪伊教世界,霍梅尼盛怒,下令全球通緝,不死不休——居然捅了這麼大的簍子,拉什迪可謂空前。但我懷疑,當年出版社及有關部門一定還不知道,以爲就一少兒作家而已。這跟拉什迪其名多能隱匿,這或許是他爲什麼能幸存于全球賣腎大追殺之下(而其日文譯者卻因譯介出版此書而罹難)的原因。我曾在前年疑心盛傳的「1988年,英国韦伯列德文学奖得主罗什第说:“当意大利爆炸,当英国焚烧,当世界末日来临,我想不出有比卡尔维诺更好的作家在身边”」一句,會不會不是拉什迪說的,但有朋友找到了證據:羅什第真的就是拉什迪在中國的另一化身。
十年前我從孔网前後訂了台版的《魔鬼詩篇》與《午夜之子》,前作的譯者出於上文所述安全因素考慮,而不得不隱姓埋名,只稱「佚名」。我的一個寫作計劃與此有關,曾發願有朝一日若完成,將在网上匿名發佈The Satanic Verses的中文電子版以饗同好——想必台譯本的佚名譯者也不會有意見,而有意見的人估計也找不到我,或者他們真讀了電子版之後就沒意見了……
《羞恥》一書是《魔鬼詩篇》事件産生影響多年之後,大陸印行的第一種拉什迪著作,2009年鳳凰聯動所出,黄燦然的譯筆;其後勒口顯示出版方雄心勃勃、計劃滿滿,可惜頭部出來之後再無音訊,包括新譯的《哈倫與故事海》。
還有一種是聯邦走馬2013年獨立出版的《東方,西方》,印數可能是當年《哈龍與故事海》的1/20,想必未來價格會超越《哈龍與故事海》吧。
我在《卡爾維諾與計劃生育》還是另一本書裡曾經提到說,近代小說家,從阿波利奈爾或者更早,到納博科夫,到張大春等等,構成了一種奇恠而隱秘的傳統即平生要寫一部色情小說云云。事實上,還有一個小說家可能不約而同的默契即是,要寫一部設定爲給兒童看的作品,或者說兒童文學——《哈樂與故事之海》可以納入此序列中。這兩個潛規則都大有可闡的意味,於寫作史以及不同的文體文類來說,幾乎是必然會發生的歷史趨勢。但具體到每位作家身上,卻又呈現出偶然的特徵——事實上,「偶然」才契合小說的句法——而又有成就高下之分。在我看來,拉什迪的《哈樂與故事之海》要大大勝過艾柯《矮人星上的矮人》(我身邊正好放着這本書),及其他很多小說家的童書。品質上的差異與寫作的初心有關,拉什迪其時正出其意料地受到來自伊朗霍梅尼及其追隨者的空前壓力,失去行動上的自由,妻離(婚)子散,杳無音信。他用筆去連接他的兒子,於是産生了Haroun(哈樂這個譯名我覺得比哈龍與哈倫要好),這種連接有着回溯而上的慣性,於是引來了印度文學傳統中的「故事海」。這一部抑鬱與希望之書,比之我們的祖先所謂「發憤著述」的傳統,它因爲故事與孩童,而更有慰藉。
![]() |
![]() |
![]() |
![]() |
![]() |
在此購書三冊:一本疑似盗版的內人版《百年孤獨》,一種亞里士多德《動物四種》,皆頗稱心。本來在李原兄指示下拈出了另一種舊版的高長榮譯《百年孤獨》,我自1999年在揚州求學時見有「百年孤獨酒」之後,遂發願廣收其書各種譯本,尤其是前兩年購得此酒之後,變本加厲;但轉頭忽又見臺版魯西迪(Rushdie)《哈樂與故事之海》(皇冠文化2001版,彭桂玲譯),趕緊棄馬,毫不猶豫與吝嗇,直接拿下拉。
Rushdie的書我見了都會收,目前中文本已有5+1種:
《哈樂與故事之海》早在1992年6月就有一個北京少兒版,田工譯,名叫《哈龍和故事海》,我十五年前從以故吳鴈老師那裡借到複印本翻印後訂成兩冊。原書印量5000,孔网幾次錯過,現已炒到270——而英文原本也就100塊。拉什迪已經在1989年時候出版《魔鬼詩篇》,得罪伊教世界,霍梅尼盛怒,下令全球通緝,不死不休——居然捅了這麼大的簍子,拉什迪可謂空前。但我懷疑,當年出版社及有關部門一定還不知道,以爲就一少兒作家而已。這跟拉什迪其名多能隱匿,這或許是他爲什麼能幸存于全球賣腎大追殺之下(而其日文譯者卻因譯介出版此書而罹難)的原因。我曾在前年疑心盛傳的「1988年,英国韦伯列德文学奖得主罗什第说:“当意大利爆炸,当英国焚烧,当世界末日来临,我想不出有比卡尔维诺更好的作家在身边”」一句,會不會不是拉什迪說的,但有朋友找到了證據:羅什第真的就是拉什迪在中國的另一化身。
![]() |
十年前我從孔网前後訂了台版的《魔鬼詩篇》與《午夜之子》,前作的譯者出於上文所述安全因素考慮,而不得不隱姓埋名,只稱「佚名」。我的一個寫作計劃與此有關,曾發願有朝一日若完成,將在网上匿名發佈The Satanic Verses的中文電子版以饗同好——想必台譯本的佚名譯者也不會有意見,而有意見的人估計也找不到我,或者他們真讀了電子版之後就沒意見了……
![]() |
《羞恥》一書是《魔鬼詩篇》事件産生影響多年之後,大陸印行的第一種拉什迪著作,2009年鳳凰聯動所出,黄燦然的譯筆;其後勒口顯示出版方雄心勃勃、計劃滿滿,可惜頭部出來之後再無音訊,包括新譯的《哈倫與故事海》。
還有一種是聯邦走馬2013年獨立出版的《東方,西方》,印數可能是當年《哈龍與故事海》的1/20,想必未來價格會超越《哈龍與故事海》吧。
我在《卡爾維諾與計劃生育》還是另一本書裡曾經提到說,近代小說家,從阿波利奈爾或者更早,到納博科夫,到張大春等等,構成了一種奇恠而隱秘的傳統即平生要寫一部色情小說云云。事實上,還有一個小說家可能不約而同的默契即是,要寫一部設定爲給兒童看的作品,或者說兒童文學——《哈樂與故事之海》可以納入此序列中。這兩個潛規則都大有可闡的意味,於寫作史以及不同的文體文類來說,幾乎是必然會發生的歷史趨勢。但具體到每位作家身上,卻又呈現出偶然的特徵——事實上,「偶然」才契合小說的句法——而又有成就高下之分。在我看來,拉什迪的《哈樂與故事之海》要大大勝過艾柯《矮人星上的矮人》(我身邊正好放着這本書),及其他很多小說家的童書。品質上的差異與寫作的初心有關,拉什迪其時正出其意料地受到來自伊朗霍梅尼及其追隨者的空前壓力,失去行動上的自由,妻離(婚)子散,杳無音信。他用筆去連接他的兒子,於是産生了Haroun(哈樂這個譯名我覺得比哈龍與哈倫要好),這種連接有着回溯而上的慣性,於是引來了印度文學傳統中的「故事海」。這一部抑鬱與希望之書,比之我們的祖先所謂「發憤著述」的傳統,它因爲故事與孩童,而更有慰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