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纳河的夜与巴比松的晨(下)
读书时代看傅雷的著作《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的时候,对其中论及的画家柯罗印象很深,那些师法自然的风景画作,让我直接领会到了“优美”一词的所指。当时根本没有预想过,在隔了很多年后的某一天,会亲身来到画中所绘的地方。
离开巴黎不久,就进入了郊外的田园,清晨的空气湿湿的,从车窗望出去,仿佛笼罩着一层淡淡的轻纱,朦胧而诗意。哪怕汽车就这么一直顺着蜿蜒于田间的道路慢慢开下去,我大概也不会觉得疲乏。只是巴比松离巴黎实在不远,大概只有五六十公里。抵达的时候,阳光越过树梢,斜斜地照在田间地头,斜斜地照在安静的村落,似把轻纱掀开,让眼前所见顿时明了了起来。这个时候,十多年前书里的画作和描述,突然就像展现在眼前一般。没有这样诗意的现实,恐怕也很难诞生那些诗意的心灵和作品。
我们穿过两三百米的碎石路,把车子停在了村子的另一头,开始步行——这里只适合步行。
大概因为时间还早,它实在太安静,安静得让你大声说话都有些不好意思,被阳光拉得长长的影子慢慢挪移,都像是给这里带来不安的闯入者。微湿的石板路在清晨光线的抚慰下慢慢变干,墙上的绿色植物在太阳的照射下渐渐明亮,村子慢慢醒来,只是那一个个庭院,似乎还没有向客人敞开的意思,所以大部分时候,我们都是透过铁门或花窗,想象着这里是否还住着今天的柯罗、卢梭、米勒。我想一定还有,不然那庭院里的绿色植物,为什么就是比别处来得更加清丽和优雅,那不期然出现的雕塑,为什么会出现在一般情况不太会出现的地方,却又那么自然又和谐。每一幢房子,每一扇铁门,每一个庭院,都让人有探究的欲望,因为每一个角落,都透着一种美。
街角的小店前坐下休息,街上渐渐开始有些人走动,可依旧还是很平静,连我一旁的狗好像也特别温顺,眼神安详地看看你,又看向街的另一头。很快走完了两三百米的石板街。不安心这么哪里都没有进去地走一遭,于是又回头。这一回头,惊喜地发现米勒故居居然开门了,作为巴比松画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之一,米勒故居是很多人来巴比松的重要理由,很多人去枫丹白露的路上,都会特意拐弯来到这里,我们也一样。故居不远处的墙上,就挂着米勒的代表作《拾穗者》复制品,很多人大概不知道巴比松画派,也未必知道米勒,但是他的这幅代表作,一定见过,因为我们小时候的课本里都有这幅著名的作品。而巴比松画派的重要性之一,便是直接影响了我们所熟知的印象画派。由于我们去得早,米勒故居人很少,跨进门的小小庭院里,虽是初秋,却已落满了鹅掌楸一样的黄叶,无声地告知季节的到来。故居并不大,也不豪华,简单素静,墙上装饰着米勒自己的画作,虽然斯人已去,却给人气息犹存的感觉。出门再次走到已经干透的石板路上,有一种深深的满足感,带着这种满足感,我们不舍地离去。这个时候,路上擦肩而过的人才稍稍多了一些,而村子依然很安静,只不过因为太阳的升起而显得更加明亮了。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samophoto
离开巴黎不久,就进入了郊外的田园,清晨的空气湿湿的,从车窗望出去,仿佛笼罩着一层淡淡的轻纱,朦胧而诗意。哪怕汽车就这么一直顺着蜿蜒于田间的道路慢慢开下去,我大概也不会觉得疲乏。只是巴比松离巴黎实在不远,大概只有五六十公里。抵达的时候,阳光越过树梢,斜斜地照在田间地头,斜斜地照在安静的村落,似把轻纱掀开,让眼前所见顿时明了了起来。这个时候,十多年前书里的画作和描述,突然就像展现在眼前一般。没有这样诗意的现实,恐怕也很难诞生那些诗意的心灵和作品。
我们穿过两三百米的碎石路,把车子停在了村子的另一头,开始步行——这里只适合步行。
大概因为时间还早,它实在太安静,安静得让你大声说话都有些不好意思,被阳光拉得长长的影子慢慢挪移,都像是给这里带来不安的闯入者。微湿的石板路在清晨光线的抚慰下慢慢变干,墙上的绿色植物在太阳的照射下渐渐明亮,村子慢慢醒来,只是那一个个庭院,似乎还没有向客人敞开的意思,所以大部分时候,我们都是透过铁门或花窗,想象着这里是否还住着今天的柯罗、卢梭、米勒。我想一定还有,不然那庭院里的绿色植物,为什么就是比别处来得更加清丽和优雅,那不期然出现的雕塑,为什么会出现在一般情况不太会出现的地方,却又那么自然又和谐。每一幢房子,每一扇铁门,每一个庭院,都让人有探究的欲望,因为每一个角落,都透着一种美。
街角的小店前坐下休息,街上渐渐开始有些人走动,可依旧还是很平静,连我一旁的狗好像也特别温顺,眼神安详地看看你,又看向街的另一头。很快走完了两三百米的石板街。不安心这么哪里都没有进去地走一遭,于是又回头。这一回头,惊喜地发现米勒故居居然开门了,作为巴比松画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之一,米勒故居是很多人来巴比松的重要理由,很多人去枫丹白露的路上,都会特意拐弯来到这里,我们也一样。故居不远处的墙上,就挂着米勒的代表作《拾穗者》复制品,很多人大概不知道巴比松画派,也未必知道米勒,但是他的这幅代表作,一定见过,因为我们小时候的课本里都有这幅著名的作品。而巴比松画派的重要性之一,便是直接影响了我们所熟知的印象画派。由于我们去得早,米勒故居人很少,跨进门的小小庭院里,虽是初秋,却已落满了鹅掌楸一样的黄叶,无声地告知季节的到来。故居并不大,也不豪华,简单素静,墙上装饰着米勒自己的画作,虽然斯人已去,却给人气息犹存的感觉。出门再次走到已经干透的石板路上,有一种深深的满足感,带着这种满足感,我们不舍地离去。这个时候,路上擦肩而过的人才稍稍多了一些,而村子依然很安静,只不过因为太阳的升起而显得更加明亮了。
![]() |
抵达之时,阳光越过树梢斜斜地照在田间地头,斜斜地照在安静的村 |
![]() |
![]() |
几百米长的石板路 |
![]() |
那不期然出现的雕塑 |
![]() |
清晨和煦的阳光,忍不住想在这里留个影。 |
![]() |
晨起买菜的老人,安静地走过微湿的石板路。 |
![]() |
连街上的小狗,似乎也要来得更加平静温顺 |
![]() |
街边的石墙上,是巴比松画派代表人物之一米勒的《拾穗者》 |
![]() |
安静的庭院 |
![]() |
通向人家的绿道 |
![]() |
米勒的著名画作《拾穗者》 |
![]() |
柯罗以巴比松为素材的风景画。 |
![]() |
柯罗以巴比松为素材的风景画。 |
![]() |
柯罗以巴比松为素材的风景画。 |
![]() |
柯罗以巴比松为素材的风景画。 |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samophoto
![]() |
-
茉莉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2-14 08:09:33
-
那一端的芬芳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2-14 04:45:09
-
人海茫茫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1-02 20:16:40
-
达达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0-21 20:50:34
-
傅慎行(已丧偶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0-01 20:54:44
-
读书美意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9-21 20:39:06
-
疏桐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9-20 16:09:14
-
213小羊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9-14 14:03:16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9-08 13:32:32
-
summ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9-04 16:41:38
-
观察人类小窝头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9-02 20:47:58
-
Lenis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9-01 20:53:50
-
爱自己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9-01 20: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