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内人》手札
刚发表在校报上的时候,有人嫌它难懂,我说因为你是没脑子的白痴;后来有人说它太长,我说你是没耐心的傻逼。
如果你都不是,那咱们继续:
《练习1》所在的主题是“我”,这个主题最直接的表现在于人称变化,其所导致的另一个事情就是语言的个人化,当然这就包含了大量的意识流和语言描写,相应的就增加了一定的阅读难度,不过这无所谓。
刚开始我老婆看见这篇文章是觉得这标题挺山寨的,坦白地讲我还就是山寨的。受到《局外人》的启发,我进行了进一步思考,我写的每一个人都应当是反默尔索式的人物,也就是说他们对自己的生活都有一定的要求,而更重要的是他们都对他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整篇文章的重点即在于后者,也就是每一个人的对他人的影响。老实说,创作的开始本身是想阐述一个反默尔索式人物的经历,但是我发现,其实更有意义的应当是影响。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这个社会中给别人施加了不同的影响,而我们自己却不知道。因此,我所写的应该不再是反默尔索,而是反局外人,即局内人。
文章的最后是我最最欣赏的部分,整篇文章在第三部进入一个“神化”的境界,第一人称变得相当模糊,而这便是“我”。但是“我”究竟是谁呢?这个问题并没有答案,因为不同的答案便会带来不同的效果,给人不同的感受。那么我所要达到的目的便达到了。因为在社会中,其实每一个人都是“我”,有时候我们像主人公一样觉得社会十分荒谬,原因就在于无数个“我”的影响,然而我们自己却浑然不知。但是我们真的浑然不知吗?当然不是,女护工说,社会疯了。实质是人们都疯了,而且大家还不知道。原因就在于“我”作为“我”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正如在这个文学濒死的时代,好像我的这篇文章并比不上那些交给你一年读两百本书的文章,不过我权当是我文笔太差。毕竟是搞了一辈子理工,怎么跟你们这些天生骄傲的年轻人比。何况,我这辈子读的书也不过两三百本,而且不外乎都是《易经》《释梦》《红楼梦》《局外人》还有王小波等等。
希望这篇文章能对各位有所触动。如我对我老婆在被窝里所言,一个有道德的作家应当勇于揭露社会的顽疾
如果你都不是,那咱们继续:
《练习1》所在的主题是“我”,这个主题最直接的表现在于人称变化,其所导致的另一个事情就是语言的个人化,当然这就包含了大量的意识流和语言描写,相应的就增加了一定的阅读难度,不过这无所谓。
刚开始我老婆看见这篇文章是觉得这标题挺山寨的,坦白地讲我还就是山寨的。受到《局外人》的启发,我进行了进一步思考,我写的每一个人都应当是反默尔索式的人物,也就是说他们对自己的生活都有一定的要求,而更重要的是他们都对他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整篇文章的重点即在于后者,也就是每一个人的对他人的影响。老实说,创作的开始本身是想阐述一个反默尔索式人物的经历,但是我发现,其实更有意义的应当是影响。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这个社会中给别人施加了不同的影响,而我们自己却不知道。因此,我所写的应该不再是反默尔索,而是反局外人,即局内人。
文章的最后是我最最欣赏的部分,整篇文章在第三部进入一个“神化”的境界,第一人称变得相当模糊,而这便是“我”。但是“我”究竟是谁呢?这个问题并没有答案,因为不同的答案便会带来不同的效果,给人不同的感受。那么我所要达到的目的便达到了。因为在社会中,其实每一个人都是“我”,有时候我们像主人公一样觉得社会十分荒谬,原因就在于无数个“我”的影响,然而我们自己却浑然不知。但是我们真的浑然不知吗?当然不是,女护工说,社会疯了。实质是人们都疯了,而且大家还不知道。原因就在于“我”作为“我”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正如在这个文学濒死的时代,好像我的这篇文章并比不上那些交给你一年读两百本书的文章,不过我权当是我文笔太差。毕竟是搞了一辈子理工,怎么跟你们这些天生骄傲的年轻人比。何况,我这辈子读的书也不过两三百本,而且不外乎都是《易经》《释梦》《红楼梦》《局外人》还有王小波等等。
希望这篇文章能对各位有所触动。如我对我老婆在被窝里所言,一个有道德的作家应当勇于揭露社会的顽疾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