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为什么关键在自己?
我在上海观察过护理院的老人,一般年龄都在七十五以上,九十岁以上的也不少见,我发现,凡是老人性格随和,心态好的一般都过得比较好,凡是心态差的,疑神疑鬼的老人,自己不能自理还挑剔护工,家人苦不堪言,老人自己也生活质量极差。我基本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养老关键在自己!
为什么?因为无论你是有钱的还是经济条件差的,最终都需要别人的帮助,如果你心态差,对别人不信任,只认亲子女或孙辈,而将来的情况基本上不可能完全依靠子女,更不可能是孙辈,所以,即便你经济条件好也要自己心态好,晚年才可能顺利度过难关。
我发现,越是年轻时吃过苦,老了条件好的老人,越容易产生依赖心理,越是文化素养低的老人,越信奉“养儿防老”,自理能力越差,这种老人其实很早就有心理疾病,越到年龄大时越害怕死亡,只要一天看不到亲人,就会恐慌害怕,给家人增添了无穷的烦恼。
我认为,老人在六十几岁就应该不断地面对死亡思考,你活在这个世界上究竟为什么?凡是到这巴年纪还在贪财、不舍得花钱的老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活在世界上是为什么?在他们心里只有物质财富,没有精神世界,宁愿像狗一样的活着,宁可没有尊严地活着,也不愿死,宁愿晚辈辛苦甚至于缩短寿命,也要那套封建思想的所谓孝顺,其实这就是典型的穷人思维方式。这类老人是用穷人的眼光看世界,用穷人的心理揣摩别人,她认为世界对她不公平,自己是天下最倒霉的人。
所以,退休后的老人如果还在像年轻时那样经营你的晚年生活,不把注意力放在灵魂的养育上,心灵就会失常,老年痴呆病与老年性精神病就会悄悄走进你心里。体能训练是一方面,心灵养育更是老年人的一门必修课。我感觉现在的老人,经济条件都还可以,晚年生活的差距就在自己的心灵上。
为什么?因为无论你是有钱的还是经济条件差的,最终都需要别人的帮助,如果你心态差,对别人不信任,只认亲子女或孙辈,而将来的情况基本上不可能完全依靠子女,更不可能是孙辈,所以,即便你经济条件好也要自己心态好,晚年才可能顺利度过难关。
我发现,越是年轻时吃过苦,老了条件好的老人,越容易产生依赖心理,越是文化素养低的老人,越信奉“养儿防老”,自理能力越差,这种老人其实很早就有心理疾病,越到年龄大时越害怕死亡,只要一天看不到亲人,就会恐慌害怕,给家人增添了无穷的烦恼。
我认为,老人在六十几岁就应该不断地面对死亡思考,你活在这个世界上究竟为什么?凡是到这巴年纪还在贪财、不舍得花钱的老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活在世界上是为什么?在他们心里只有物质财富,没有精神世界,宁愿像狗一样的活着,宁可没有尊严地活着,也不愿死,宁愿晚辈辛苦甚至于缩短寿命,也要那套封建思想的所谓孝顺,其实这就是典型的穷人思维方式。这类老人是用穷人的眼光看世界,用穷人的心理揣摩别人,她认为世界对她不公平,自己是天下最倒霉的人。
所以,退休后的老人如果还在像年轻时那样经营你的晚年生活,不把注意力放在灵魂的养育上,心灵就会失常,老年痴呆病与老年性精神病就会悄悄走进你心里。体能训练是一方面,心灵养育更是老年人的一门必修课。我感觉现在的老人,经济条件都还可以,晚年生活的差距就在自己的心灵上。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