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一会
察觉自己,作为农村里出来的孩子,对“满足”缺乏足够的认知,骨子里还是有一种“贪”、“占有欲”。这种期望占有,不是对“需要”的强烈占有,而是对“想要”的强烈占有欲,因此难以满足,似乎很难找到自己的满足点,不会因为达到某个点而感到满足,总是期望更多!这是一个与幸福之道背道而驰的心态,需要平复,否则总是难以满足。
拿食物来说!
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小时候各种应季的瓜果零食,老家恩施是一个山清水秀作物品种多样的地方,各种应季的水果板栗野味数不胜数,小时候对大自然的愉快体验大都来自于此。捡板栗摘樱桃摇李子......真正快乐的倒不是吃到嘴里的,而是得到其物的这个过程本身。每每都是吃一点就饱了腻了,但并未止步于此,而是继续获得,想收集更多。从最开始的想吃水果,慢慢就变成了要收集更多得到更多,获得快乐的方式变了。
我一向对稀少的食物特别没安全感。
念大学之前,像芒果、火龙果、加布林这些现在最喜欢的水果那会儿见都没见过。偶尔远方归来的近邻带回来一些异地的特产之物,分之一二,得之深感惶恐。总觉得吃完就没了,这种担忧隐隐的比想尝尝到底什么味道的情绪强烈程度要更浓厚。点了一个套餐,最喜欢的部分,总是有点舍不得吃,想要先把普通的部分吃完,得把最喜欢的留到最后来体验。都是不懂满足,担心失去,因为吃了就没了,得到过的这个感觉很短暂,稍纵即逝。
要知道食物是多浅薄的快乐体验,无论什么山珍海味,只要是吃饱喝足的胃,再回头看这山珍海味,都是过眼云烟昨日黄花,没什么魅力。多期待的餐厅,味蕾最激动的时间总是在点菜的时候,吃饱过后总是想感慨一句:不过如此。
茶道里有一个概念,叫“一期一会”。
有一些东西我们不能充足的享受,也许一生就这一次机会,所以我们要格外尊重,格外珍惜,要把握住这唯一的一次机会去体验,用精神体验留住它。让短暂的快乐得以长久保持,让稍纵即逝的美好得以常驻。我个人是非常喜欢这个概念,它包涵的禅意并非是让我感受到“珍惜”,而是从它身上,我习得“何为满意”。
满意并非就是充足,就是沉积其中没头没尾,并非就是没有缺失的长久不担忧。“不担忧即将失去/结束”并非就等于满意。我高中学校周围有一家奶茶店,店里芒果奶茶的味道真是让人享受,搭配一根拷得脆皮的香肠,那真是至高享受。我那会儿的期望:是有一泳池这个店味道的芒果奶茶,然后中间飘着一大根小帆船香肠,我趴在香肠上,一大口一大口的啃,口渴了就扑进泳池,大口大口的喝芒果奶茶。是一种粗暴的,不知节制的占有欲。并未是对它味道的斟酌品味,而是对量的不满足,期望以量的粗暴来让自己满意。大学了,香肠一次多买几根,吃几次就腻味了,根本得不到自己本以为的那种满足感。只是把目标拔高,转换,从对香肠奶茶的不满意,变成对户部巷量的不满意,希望自己能有机会,带着钱包去无所顾忌的从头吃到尾,拿量来粗暴的满足自己。结果一样,试过之后很清醒的认识到,这种“不满意”,过于文盲,粗暴。
从“一期一会”的思考里,让我放眼于当下。
还挺喜欢刺身的,但刺身的量少,如果想以吃饱的物理式体验来享受,那挺粗暴的;反之,涓涓细流式的慢慢感受,上菜可以慢慢欣赏配菜、盛菜的工具,可以跟大师傅聊聊天,请教一下食料的来处,可请教是搭配酱油芥末还是一口酱片清口就直接食用,这个过程即开拓见识培养心情,又能接受大师傅的经验让自己更合适的用最佳的方式享受美食。食之,入口仔细体验,斟酌,在脑海里描述一下其滋味,给自己讲讲味道体验,不一定要对人说出来,但尝试着自我描述,这种自我表达能增加自己对食物味道的理解。知道难得,便不会去追求量,去我上面讲的那种粗暴的“满意”,能静下心来享受这种珍贵,虽然很快消逝,虽然得到短暂,但是这种短时间获得的体验,快乐程度本身,是更浓郁的。
拿食物来说!
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小时候各种应季的瓜果零食,老家恩施是一个山清水秀作物品种多样的地方,各种应季的水果板栗野味数不胜数,小时候对大自然的愉快体验大都来自于此。捡板栗摘樱桃摇李子......真正快乐的倒不是吃到嘴里的,而是得到其物的这个过程本身。每每都是吃一点就饱了腻了,但并未止步于此,而是继续获得,想收集更多。从最开始的想吃水果,慢慢就变成了要收集更多得到更多,获得快乐的方式变了。
我一向对稀少的食物特别没安全感。
念大学之前,像芒果、火龙果、加布林这些现在最喜欢的水果那会儿见都没见过。偶尔远方归来的近邻带回来一些异地的特产之物,分之一二,得之深感惶恐。总觉得吃完就没了,这种担忧隐隐的比想尝尝到底什么味道的情绪强烈程度要更浓厚。点了一个套餐,最喜欢的部分,总是有点舍不得吃,想要先把普通的部分吃完,得把最喜欢的留到最后来体验。都是不懂满足,担心失去,因为吃了就没了,得到过的这个感觉很短暂,稍纵即逝。
要知道食物是多浅薄的快乐体验,无论什么山珍海味,只要是吃饱喝足的胃,再回头看这山珍海味,都是过眼云烟昨日黄花,没什么魅力。多期待的餐厅,味蕾最激动的时间总是在点菜的时候,吃饱过后总是想感慨一句:不过如此。
茶道里有一个概念,叫“一期一会”。
有一些东西我们不能充足的享受,也许一生就这一次机会,所以我们要格外尊重,格外珍惜,要把握住这唯一的一次机会去体验,用精神体验留住它。让短暂的快乐得以长久保持,让稍纵即逝的美好得以常驻。我个人是非常喜欢这个概念,它包涵的禅意并非是让我感受到“珍惜”,而是从它身上,我习得“何为满意”。
满意并非就是充足,就是沉积其中没头没尾,并非就是没有缺失的长久不担忧。“不担忧即将失去/结束”并非就等于满意。我高中学校周围有一家奶茶店,店里芒果奶茶的味道真是让人享受,搭配一根拷得脆皮的香肠,那真是至高享受。我那会儿的期望:是有一泳池这个店味道的芒果奶茶,然后中间飘着一大根小帆船香肠,我趴在香肠上,一大口一大口的啃,口渴了就扑进泳池,大口大口的喝芒果奶茶。是一种粗暴的,不知节制的占有欲。并未是对它味道的斟酌品味,而是对量的不满足,期望以量的粗暴来让自己满意。大学了,香肠一次多买几根,吃几次就腻味了,根本得不到自己本以为的那种满足感。只是把目标拔高,转换,从对香肠奶茶的不满意,变成对户部巷量的不满意,希望自己能有机会,带着钱包去无所顾忌的从头吃到尾,拿量来粗暴的满足自己。结果一样,试过之后很清醒的认识到,这种“不满意”,过于文盲,粗暴。
从“一期一会”的思考里,让我放眼于当下。
还挺喜欢刺身的,但刺身的量少,如果想以吃饱的物理式体验来享受,那挺粗暴的;反之,涓涓细流式的慢慢感受,上菜可以慢慢欣赏配菜、盛菜的工具,可以跟大师傅聊聊天,请教一下食料的来处,可请教是搭配酱油芥末还是一口酱片清口就直接食用,这个过程即开拓见识培养心情,又能接受大师傅的经验让自己更合适的用最佳的方式享受美食。食之,入口仔细体验,斟酌,在脑海里描述一下其滋味,给自己讲讲味道体验,不一定要对人说出来,但尝试着自我描述,这种自我表达能增加自己对食物味道的理解。知道难得,便不会去追求量,去我上面讲的那种粗暴的“满意”,能静下心来享受这种珍贵,虽然很快消逝,虽然得到短暂,但是这种短时间获得的体验,快乐程度本身,是更浓郁的。
![]() |
昨天自己去吃饭,服务员推荐了下他们店最近主打的北极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