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份_0409《将错就错》
发信人: oui (王致和), 个人文集
标 题: 甘阳《将错就错》笔记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hu Sep 30 03:43:02 2004), 文集
Leo Strauss:哲学家的exoteric teaching只是为了安慰世人的noble lies,真正看法是esoteric teaching,between the lines。
希腊正教修道士Dionysius Exiguus算出Jesus死于罗马建国第754年,因此将那一年称为anno Domini(我主之年),之前称为ante Christum。
“下等些的汉字” 好看的字
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制度中婚姻法往往是最开明的
作品的年代愈久远,释家愈多,作品的“意思”也变得越多,后来的读者其实无法绕过这些好事的释家,已经不大可能直面经典作家本人。(34)
不说话的文本:注意“沉默”之处,如Locke《政府论》通篇不提当时英国人最津津乐道的所谓英国远古宪法,说明他对此不以为然,认为任何政治以世代相传的习俗为基础必有问题,公认的东西往往充满偏见。(政治基础应为自然契约)
Constant对Kant道德理论的批评,指出把永远说出真话作为绝对的道德原则只能毁掉真正的人际信任关系。
放狗屁 狗放屁 放屁狗
左派不养狗,右派少养猫
Yeats:verse making and love making
甘阳认为百年中国风云人物中最有趣的是梁启超,大re!
J. Burckhardt:an amateur at as many points as possible
Jacques Barzun:From Dawn to Decadence: 500 Years of Western Cultural Life, 1500 to the Present
Barzun对Babbitt的批评:《浪漫主义与现代自我》(《古典的、浪漫的、现代的》——认为Rousseau和Romanticism的精神在于自我解放与社会秩序的均衡,而绝非一味放纵自我。
近代西方的种种失序与黑暗更多来自于启蒙运动的狭隘理性主义世界观。Marx便是这一传统的传人,而非浪漫派(《达尔文、马克思、瓦格纳》)。Rousseau和Burke并非对立,而是Romanticism滥觞期的两大代表,B在On Sublime中的两个基本概念自保与社会正对应于R的自爱与同情。
Barzun认为Babbitt心仪Mossolini绝非一时失足,而是其思想的逻辑结果,亦即根源于B从反对浪漫主义出发而一味强调秩序、规范和权威。(99)
西方现代性同时包含启蒙运动和浪漫运动两大传统——参见Berlin:The Roots of Romanticism
Barzun认为启蒙运动不应称为Reason的时代,而是Intellect的时代,,亦即把自然可惜技术世界观无限制地扩张为规范全部人类生活的狭隘理性主义(如《人是机器》)。浪漫主义反对的并不是理性而是知性,旨在超越知性走向更高的理性或所谓the feeling intellect——mind-and-heart。 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
甘认为在后现代论述的笼罩下人们越来越不敢谈各种文化的特质及差异,生怕会落入本质主
义或宏大叙事的陷阱,这恰恰表明后现代的流俗已日益成为一种文化桎梏——re!
Barzun是真正的欧洲中心主义者,将一战后欧洲的没落视为西方文化的没落,美国世纪的兴起对他而言并无重振西方文化的意义
Barzun致力于通过推行大学的通识教育把欧洲博雅文化传统引入美国——for this point needs further knowledge
Shakespeare的伟大是德国人创造出来的
da Vinci恰恰是Renaissance Man的例外
对《正义论》的批评:Rawls的这种普遍主义正义原则是否能与彻底的价值多元论和文化多元论相容?
《政治自由主义》的修正:overlapping consensus——正义严格限定为政治观念,不依凭于任何道德哲学宗教文化——放弃了《正义论》的基本预设:正义社会的稳定性有赖于道德文化的整合
Rawls所谓政治的界限和范围究竟何在?reasonable/unreasonable的道德宗教区别标准何在?——really thought-provoking questions
Berlin自由主义的核心观念:the multiplicity and the incommensurability of different cultures and civilizations 多样性和不可通约性
B认为西方思想传统的根源是Ionian Fallacy,即力图为千差万别的事物找到统一性的基础——对多元、差异的恐惧——the problem of one and many
19世纪后最新形式的价值文化一元论:历史发展阶段论 历史的统一性
甘说Shils的藏书尽管多,但让人感觉还是读得完的,不像图书馆的书让人压抑沮丧,觉得不但永远读不完,而且著书立说又能怎么样,不就是湮没在这些书架中——大re!
知道什么时候必须控制自己不再读——should remember this!
Allan Bloom: The Closing of American Mind (How Higher Education Has Failed Democracy and Impoverished the Souls of Today’s Students)
Bellow的Mr. Sammler’s Planet和Humboldt’s Gift中的Prof. Durnward原型都是Shils
The distracted public:信息时代扰人心智,被无谓的信息分心,失去集中心思的能力 互联网上的垃圾信息——大re!
Bohemian vs Bourgeois:Bell的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Capticalism认为由于文化人厌恶商业文明,导致资本主义文明始终无法建立有效的文化辩护从而难以持久——资本主义的掘墓人绝非无产阶级,而是拒绝合作的文化人
David Brooks提出Bobo Culture
芝加哥经济学派先知Frank H. Knight 但Knight认为市场经济本身引导不出自由:No error is more egregious than that of confounding freedom with free competition.
经济学家的僭妄(the illegitimate claims)
美国宪法史上臭名昭著的Lochner案:宣判一些州政府制定的最低工资、最长劳动时间等立法违宪,破坏了契约自由和市场自由——Holmes投票反对,认为这一判决实质是将宪法服从于某种特定的经济意识形态即自由放任经济理论——市场逻辑和契约自由必须服从于某种更高的超经济的准则,即人的基本人权、基本尊严和基本生活保障
《少年维特的喜悦》
Heine说:法国人动辄以人民的名义,德国人却以人类的名义——Gothe的世界文学,Marx的解放全人类,Schiller和Beethoven的音乐——Nazis杀犹太人也是为了人类大同
“一看普京的脸就想起从前俄国小说中的沙俄小军官。为什么这个小军官成了俄国统治者呢?”
Dr. Johnson的口头语:Sir, it is cant. My dear friend, rid your mind of cant.
“署名李柱铭的文章我多半就跳过去了,因为我不看也知道他要说什么”
从纯粹工具主义的观点看待英语学习,尺牍英语——说到底是要让人有能力进入一种历史文化氛围 re!
有人认为现已不存在English,而只有各种englishes(The Empire Writes Back)
multiculturalism下的cultural defense,如虐待子女罪
欧洲大多数国家的民众都反对死刑,美国亦同,欧洲多为精英政治,便按精英的价值标准通过废除死刑的法律
甘认为1988年新加坡儒学会议时还感受不到台独的存在,但这种共同的思想文化氛围在89后荡然无存
美国现代大学的起点:Hopkins(1887),Chicago(1892),以德国大学的Der Wissenshaftleben(为学术而活)为理念,而早期的Harvard,Yale等都并非以讲学为主,而是以培养政教合一的接班人为目标
glocalization——全球化更促使不同族群寻求各自文化上的身份认同
西方大学从前的liberal education旨在巩固西方人的族群文化与身份认同(217),现在的Western Civ引入非西方非白人的作品被认为是要颠覆西方文明 Cultural War
Bourdieu:relatively autonomous fields of knowledge and culture intellectual fields
B批判Althusser把文化领域完全归结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ideological state apparati)和Foucault把所有知识都只看成社会discipline的外部决定论,突出强调知识文化活动有其自身的场域即内部过程,从而对其他场域特别是政治和经济场域保持相对的自主性
改革意识形态的强大正当性压力使许多支持改革的知识分子无法辩护自己的文化主张及对改革的某种深层困惑,如90年代初人文精神失落的讨论
对中西文化问题的思考和讨论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积习(habitus)(229)
“例如朱学勤式的定义说‘自由主义的哲学观是经验主义,与先验主义相对立’,可是这类定义与当代自由主义理论讨论乃风马牛不相及,更不必说这种定义先把康德排除出了自由主义,纯属外行的自说自话”
批刘东洋泾浜学风那篇太穿凿附会和吹毛求疵了吧,并且文风恶劣
Weber的《经济与社会》实际上是身后留下的未完成未编定的手稿,该书也不能作为W的中心著作 整理者Winckelmann的想当然 中译本的问题
中国知识界的self-censorship 划地为牢
Berlin与Hayek的不同:B的价值多元论,反对把任何一种特定价值凌驾于其他价值之上,如市场价值
价值一元论并非只要一个价值,而是宣称要一切价值并允诺总有一天会实现,认为只要实现了某一种价值,其他价值也就迟早会实现——dubious statement
Tocqueville的中心问题:如何看待法国大革命全面摧毁欧洲贵族体制这一巨大历史事件——认为法国革命的本质是民主革命,标志了民主时代的到来,欧洲旧式贵族自由主义的时代已经终结,自由主义在民主时代必须走向民主的自由主义。贵族自由主义的自由只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民主时代的根本诉求在于它只承认平等的自由(equal freedom)。
评严复译著那篇太偏颇了,题目“可怜无补费精神”也很过分
Hobsbawm
德国史学家认为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及其激发的中国全民反帝高潮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日子——needs more knowledge
美国政治的周期:保守与革新(Emerson)——中央集权倾向与地方分权倾向(Henry Adams)——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Schlesinger) S认为保守主义关心the rights of the few,自由主义关心the wrong of the many
美国会1845年规定大选日为11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以后的星期二
宪政民主通常只有资政治共同体的外延已经确定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因为外延问题本身无法靠民主原则来解决
Berlin认为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误把国际主义或世界公民主义(cosmopolitanism)看成是历史进步的目标,从而把民族认同看成是必须被克服的东西。B强调族群归属(belonging)与个人自由同为最基本的终极价值
B认为Marx对自己犹太族群的自卑感使走向以人类解放为目标的共产主义的原因之一
Kenneth Minogue在Nationalism(1967)中认为爱国主义是loving one’s country as it is,民族主义是致力于实现the ideal of one’s country that is yet to be realized。
爱国主义来源于the love of the nation’s past,民族主义寄希望于本民族的未来及其distinctive greatness(410)
西方国家从启蒙时代的普世大同理想变为集体无意识的国家至上主义(Staatsrason)
Rawls认为文明社会的根基在于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做出道德的权衡——totalwar,轰炸平民违反了基本的道德约束
Fukuyama的The End of History是一种基督教的末世论(eschatology),宣告人类已统一于西方极乐世界,而Huntington的实力政治论(realism)是一种启示论(apocalypse),认为一个撒旦降服了,另一个撒旦必然会出现
基督教史权威Elaine Pagels在The Origin of Satan中指出,一部基督教的历史就是不断寻找撒旦,亦即不断寻找、制造敌人的过程
eschatology与希腊传统大相径庭,后者认为人类历史是循环的(cyclical),即Nitzsche所说的eternal recurrence of the same——西方文明的两个传统根本冲突 N认为永恒轮回说是自己neo-paganism的全部核心,要彻底打破基督教创世—堕落—末世的历史观
历史进步概念是对末世论的世俗化,但Kant认为这一概念不能预设历史终结
Kaplan认为21世纪的人类前景不是美国化,而是非洲化——the withering away of central governments, the rise of tribal and regional domains,无法建立有效的公共权威,导致内战无休止 high-tech feudalism
英译中国经典的问题——如何将这样的异己文明纳入西方基督教世界的解释框架中
标 题: 甘阳《将错就错》笔记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hu Sep 30 03:43:02 2004), 文集
Leo Strauss:哲学家的exoteric teaching只是为了安慰世人的noble lies,真正看法是esoteric teaching,between the lines。
希腊正教修道士Dionysius Exiguus算出Jesus死于罗马建国第754年,因此将那一年称为anno Domini(我主之年),之前称为ante Christum。
“下等些的汉字” 好看的字
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制度中婚姻法往往是最开明的
作品的年代愈久远,释家愈多,作品的“意思”也变得越多,后来的读者其实无法绕过这些好事的释家,已经不大可能直面经典作家本人。(34)
不说话的文本:注意“沉默”之处,如Locke《政府论》通篇不提当时英国人最津津乐道的所谓英国远古宪法,说明他对此不以为然,认为任何政治以世代相传的习俗为基础必有问题,公认的东西往往充满偏见。(政治基础应为自然契约)
Constant对Kant道德理论的批评,指出把永远说出真话作为绝对的道德原则只能毁掉真正的人际信任关系。
放狗屁 狗放屁 放屁狗
左派不养狗,右派少养猫
Yeats:verse making and love making
甘阳认为百年中国风云人物中最有趣的是梁启超,大re!
J. Burckhardt:an amateur at as many points as possible
Jacques Barzun:From Dawn to Decadence: 500 Years of Western Cultural Life, 1500 to the Present
Barzun对Babbitt的批评:《浪漫主义与现代自我》(《古典的、浪漫的、现代的》——认为Rousseau和Romanticism的精神在于自我解放与社会秩序的均衡,而绝非一味放纵自我。
近代西方的种种失序与黑暗更多来自于启蒙运动的狭隘理性主义世界观。Marx便是这一传统的传人,而非浪漫派(《达尔文、马克思、瓦格纳》)。Rousseau和Burke并非对立,而是Romanticism滥觞期的两大代表,B在On Sublime中的两个基本概念自保与社会正对应于R的自爱与同情。
Barzun认为Babbitt心仪Mossolini绝非一时失足,而是其思想的逻辑结果,亦即根源于B从反对浪漫主义出发而一味强调秩序、规范和权威。(99)
西方现代性同时包含启蒙运动和浪漫运动两大传统——参见Berlin:The Roots of Romanticism
Barzun认为启蒙运动不应称为Reason的时代,而是Intellect的时代,,亦即把自然可惜技术世界观无限制地扩张为规范全部人类生活的狭隘理性主义(如《人是机器》)。浪漫主义反对的并不是理性而是知性,旨在超越知性走向更高的理性或所谓the feeling intellect——mind-and-heart。 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
甘认为在后现代论述的笼罩下人们越来越不敢谈各种文化的特质及差异,生怕会落入本质主
义或宏大叙事的陷阱,这恰恰表明后现代的流俗已日益成为一种文化桎梏——re!
Barzun是真正的欧洲中心主义者,将一战后欧洲的没落视为西方文化的没落,美国世纪的兴起对他而言并无重振西方文化的意义
Barzun致力于通过推行大学的通识教育把欧洲博雅文化传统引入美国——for this point needs further knowledge
Shakespeare的伟大是德国人创造出来的
da Vinci恰恰是Renaissance Man的例外
对《正义论》的批评:Rawls的这种普遍主义正义原则是否能与彻底的价值多元论和文化多元论相容?
《政治自由主义》的修正:overlapping consensus——正义严格限定为政治观念,不依凭于任何道德哲学宗教文化——放弃了《正义论》的基本预设:正义社会的稳定性有赖于道德文化的整合
Rawls所谓政治的界限和范围究竟何在?reasonable/unreasonable的道德宗教区别标准何在?——really thought-provoking questions
Berlin自由主义的核心观念:the multiplicity and the incommensurability of different cultures and civilizations 多样性和不可通约性
B认为西方思想传统的根源是Ionian Fallacy,即力图为千差万别的事物找到统一性的基础——对多元、差异的恐惧——the problem of one and many
19世纪后最新形式的价值文化一元论:历史发展阶段论 历史的统一性
甘说Shils的藏书尽管多,但让人感觉还是读得完的,不像图书馆的书让人压抑沮丧,觉得不但永远读不完,而且著书立说又能怎么样,不就是湮没在这些书架中——大re!
知道什么时候必须控制自己不再读——should remember this!
Allan Bloom: The Closing of American Mind (How Higher Education Has Failed Democracy and Impoverished the Souls of Today’s Students)
Bellow的Mr. Sammler’s Planet和Humboldt’s Gift中的Prof. Durnward原型都是Shils
The distracted public:信息时代扰人心智,被无谓的信息分心,失去集中心思的能力 互联网上的垃圾信息——大re!
Bohemian vs Bourgeois:Bell的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Capticalism认为由于文化人厌恶商业文明,导致资本主义文明始终无法建立有效的文化辩护从而难以持久——资本主义的掘墓人绝非无产阶级,而是拒绝合作的文化人
David Brooks提出Bobo Culture
芝加哥经济学派先知Frank H. Knight 但Knight认为市场经济本身引导不出自由:No error is more egregious than that of confounding freedom with free competition.
经济学家的僭妄(the illegitimate claims)
美国宪法史上臭名昭著的Lochner案:宣判一些州政府制定的最低工资、最长劳动时间等立法违宪,破坏了契约自由和市场自由——Holmes投票反对,认为这一判决实质是将宪法服从于某种特定的经济意识形态即自由放任经济理论——市场逻辑和契约自由必须服从于某种更高的超经济的准则,即人的基本人权、基本尊严和基本生活保障
《少年维特的喜悦》
Heine说:法国人动辄以人民的名义,德国人却以人类的名义——Gothe的世界文学,Marx的解放全人类,Schiller和Beethoven的音乐——Nazis杀犹太人也是为了人类大同
“一看普京的脸就想起从前俄国小说中的沙俄小军官。为什么这个小军官成了俄国统治者呢?”
Dr. Johnson的口头语:Sir, it is cant. My dear friend, rid your mind of cant.
“署名李柱铭的文章我多半就跳过去了,因为我不看也知道他要说什么”
从纯粹工具主义的观点看待英语学习,尺牍英语——说到底是要让人有能力进入一种历史文化氛围 re!
有人认为现已不存在English,而只有各种englishes(The Empire Writes Back)
multiculturalism下的cultural defense,如虐待子女罪
欧洲大多数国家的民众都反对死刑,美国亦同,欧洲多为精英政治,便按精英的价值标准通过废除死刑的法律
甘认为1988年新加坡儒学会议时还感受不到台独的存在,但这种共同的思想文化氛围在89后荡然无存
美国现代大学的起点:Hopkins(1887),Chicago(1892),以德国大学的Der Wissenshaftleben(为学术而活)为理念,而早期的Harvard,Yale等都并非以讲学为主,而是以培养政教合一的接班人为目标
glocalization——全球化更促使不同族群寻求各自文化上的身份认同
西方大学从前的liberal education旨在巩固西方人的族群文化与身份认同(217),现在的Western Civ引入非西方非白人的作品被认为是要颠覆西方文明 Cultural War
Bourdieu:relatively autonomous fields of knowledge and culture intellectual fields
B批判Althusser把文化领域完全归结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ideological state apparati)和Foucault把所有知识都只看成社会discipline的外部决定论,突出强调知识文化活动有其自身的场域即内部过程,从而对其他场域特别是政治和经济场域保持相对的自主性
改革意识形态的强大正当性压力使许多支持改革的知识分子无法辩护自己的文化主张及对改革的某种深层困惑,如90年代初人文精神失落的讨论
对中西文化问题的思考和讨论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积习(habitus)(229)
“例如朱学勤式的定义说‘自由主义的哲学观是经验主义,与先验主义相对立’,可是这类定义与当代自由主义理论讨论乃风马牛不相及,更不必说这种定义先把康德排除出了自由主义,纯属外行的自说自话”
批刘东洋泾浜学风那篇太穿凿附会和吹毛求疵了吧,并且文风恶劣
Weber的《经济与社会》实际上是身后留下的未完成未编定的手稿,该书也不能作为W的中心著作 整理者Winckelmann的想当然 中译本的问题
中国知识界的self-censorship 划地为牢
Berlin与Hayek的不同:B的价值多元论,反对把任何一种特定价值凌驾于其他价值之上,如市场价值
价值一元论并非只要一个价值,而是宣称要一切价值并允诺总有一天会实现,认为只要实现了某一种价值,其他价值也就迟早会实现——dubious statement
Tocqueville的中心问题:如何看待法国大革命全面摧毁欧洲贵族体制这一巨大历史事件——认为法国革命的本质是民主革命,标志了民主时代的到来,欧洲旧式贵族自由主义的时代已经终结,自由主义在民主时代必须走向民主的自由主义。贵族自由主义的自由只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民主时代的根本诉求在于它只承认平等的自由(equal freedom)。
评严复译著那篇太偏颇了,题目“可怜无补费精神”也很过分
Hobsbawm
德国史学家认为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及其激发的中国全民反帝高潮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日子——needs more knowledge
美国政治的周期:保守与革新(Emerson)——中央集权倾向与地方分权倾向(Henry Adams)——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Schlesinger) S认为保守主义关心the rights of the few,自由主义关心the wrong of the many
美国会1845年规定大选日为11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以后的星期二
宪政民主通常只有资政治共同体的外延已经确定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因为外延问题本身无法靠民主原则来解决
Berlin认为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误把国际主义或世界公民主义(cosmopolitanism)看成是历史进步的目标,从而把民族认同看成是必须被克服的东西。B强调族群归属(belonging)与个人自由同为最基本的终极价值
B认为Marx对自己犹太族群的自卑感使走向以人类解放为目标的共产主义的原因之一
Kenneth Minogue在Nationalism(1967)中认为爱国主义是loving one’s country as it is,民族主义是致力于实现the ideal of one’s country that is yet to be realized。
爱国主义来源于the love of the nation’s past,民族主义寄希望于本民族的未来及其distinctive greatness(410)
西方国家从启蒙时代的普世大同理想变为集体无意识的国家至上主义(Staatsrason)
Rawls认为文明社会的根基在于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做出道德的权衡——totalwar,轰炸平民违反了基本的道德约束
Fukuyama的The End of History是一种基督教的末世论(eschatology),宣告人类已统一于西方极乐世界,而Huntington的实力政治论(realism)是一种启示论(apocalypse),认为一个撒旦降服了,另一个撒旦必然会出现
基督教史权威Elaine Pagels在The Origin of Satan中指出,一部基督教的历史就是不断寻找撒旦,亦即不断寻找、制造敌人的过程
eschatology与希腊传统大相径庭,后者认为人类历史是循环的(cyclical),即Nitzsche所说的eternal recurrence of the same——西方文明的两个传统根本冲突 N认为永恒轮回说是自己neo-paganism的全部核心,要彻底打破基督教创世—堕落—末世的历史观
历史进步概念是对末世论的世俗化,但Kant认为这一概念不能预设历史终结
Kaplan认为21世纪的人类前景不是美国化,而是非洲化——the withering away of central governments, the rise of tribal and regional domains,无法建立有效的公共权威,导致内战无休止 high-tech feudalism
英译中国经典的问题——如何将这样的异己文明纳入西方基督教世界的解释框架中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