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25 读书笔记 《暗时间》12:能够改变既有的习惯,依靠的不是自制力,而是知识
![]() |
逃出你的肖申克(四)
Key idea:
1. 能够改变既有的习惯,依靠的不是自制力,而是知识
2.无论任何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倾向,就是去做正确的事情,不去做错误的事情。很多时候我们无法自制是因为情绪大脑并不知道也并不承认这件事情是错误的。
3. 即使我们并非像一些由天分的人那样一开始就知道怎么对付自己内心的另一个声音,通过学习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我么也能够后天地获得这些方法,而通过这些方法,我们便更能成功地绕过甚至克服我们大脑天生的缺陷。
正文:
一件事情总有两个解释:一个平凡的解释和一个疯狂的解释。而从自我辩护的角度看,一件事情总是有两种解释,一种对自己有利的解释,一种对自己不利的解释。只要选择前者,我们便能够自欺欺人地将自己蒙混过关。
客观意味着承认存在未知信息的可能性,理性意味着能够从对立面的角度去看问题和思考。学会质疑自己的判断,假设自己是站在对立面的立场上帮他说话,往往能够发现很多意料之外的东西,即便别人是错的,自己是对的,试着去理解错误的一方为什么会错,为什么会有那样的看法和认识,也往往能够得到很多有益的东西,你也许会发现自己的正确确实常常也只是碰巧站对了队伍,而不像自己所认为的那样,来自于严密的逻辑和不可辨驳的证据。最后,与其让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不如自己试着去发现错误。
难道没有办法克服人类心理的天生漏洞么?有。大脑符合用进废退的原理,越经常使用的区域会越来越强大。如果你总是情绪用事,不假思索,那么这种思维习惯便会越来越强大;如果你总是理性思考,反省自己的判断,能换立场去看问题,那么这样的思维习惯逐渐也会越来越强大。习惯之所以难以改变,就是因为习惯是自我巩固的 -- 越用越强,越强越用。要想从既有习惯中跳出来,必然要依赖外界的力量 -- 对于心理机制的知识。 仅仅是知道一些常见的行为陷阱和心理弱点的存在(《别做正常的傻瓜》等等)便已经可以帮我们避免很多的决策失误。而如果能够进一步理解这些陷阱和弱点的深层原因,则更能说服自己做正确的事情。能够改变既有的习惯,依靠的不是自制力,而是知识。
单纯的自制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你理智上知道应该怎么做,但是你的情绪大脑就是不买账,一些比较坚定的人能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强迫自己去做正确的事情,这殊为不易,但是像我这样的一般人能做到的。但是,无论任何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倾向,就是去做正确的事情,不去做错误的事情。很多时候我们无法自制是因为情绪大脑并不知道也并不承认这件事情是错误的。
举个最稀松平常的例子,去学习还是去玩游戏(并不是提倡不玩游戏,这里只是说你希望自己能够不玩游戏做点别的事情的那些时候,你能够更共地实现自己的愿望而不是纠结半天并败下阵来),理智上我们倾向于认为学习是一件“好的”事情,游戏则常常是件“不好的”事情,然而情感上我们认为学习是痛苦的,游戏是开心的。而开心的的的确确就是一件好事情,痛苦就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两个大脑模块的声音完全相反。如果你无法说服你的情绪大脑,那么所谓的自制就是强迫和纠结,天人交战。正如前文所说,最后败下阵来的也往往是理性大脑。
然而如果你意识到对于游戏的热爱其实是完全正常的,我们玩游戏是为了获得群体认同感和成就感,而后者的进化年代早在几十万年之前,在那个时候还没有网络电脑虚拟世界,虚拟货币这些东西。尽管我们的理性大脑能认识到虚拟世界中的成就不能转化为现实世界中的成就,然而我们的原始大脑却无法区分虚拟和现实。意识到这一点之后,至少你就理解了为什么我们会收到这样那样的诱惑(我们对于高脂肪和高热量的无穷热爱也是如此,在先祖生存的贫瘠环境里,脂肪和热量是稀缺的,因为尽量吃了存起来,几乎总是正确的。)
而当你进一步意识到自己无法自制的原因是因为你的大脑原始的那部分仍然天真地以为你还处在石器时代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任其驱动自己是愚蠢的事情,我们的情绪大脑自然不希望自己的愚蠢的; 而另一方面,认识到以上这些知识,认识到大脑的局限性,并最终摆脱它的错误驱使,则让人在情绪上感到聪明和愉悦。于是我们就以彼之矛攻彼之盾,利用情绪大脑本身的动力来推动它本身。
另一个实验来自于一想著名的心理实验,被称为“棉花糖实验”,目的是建立儿童在延迟满足方面的自我约束力与日后取得个人成就之见的联系。但我想说的是,实验当中那些成功抵制住了棉花糖诱惑的儿童,这里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为什么他们最后成功了,成功的原因不在于棉花糖对他们的诱惑力较小,对于这部分儿童而言,棉花糖的诱惑同样巨大,他们在地址诱惑的时候显得异常痛苦,但他们的能耐在于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技巧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不让自己盯着棉花糖,让自己忙于干其他的事情,通过这样的技巧,他们成功地将强大的刺激源从原始大脑面前移开,并且通过让自己忙于干一些其他事情来让大脑处于“忙碌”“被占用的”状态,阻止原始大脑老去往棉花糖上想。
但是这跟学习心理学的好处又有什么关系呢?难道这些小孩在实验之前系统学习了进化心理学不成吗?他们显然没有。但他们所使用的方法恰恰是能够克服这些缺陷的方法。殊途同归的是,即使我们并非像一些由天分的人那样一开始就知道怎么对付自己内心的另一个声音,通过学习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我么也能够后天地获得这些方法,而通过这些方法,我们便更能成功地绕过甚至克服我们大脑天生的缺陷。这就是为什么我相信人人都该学点心理学的原因。
-------------------------------------------------------------------------------------------------------------------------
后天我要去青海旅游啦~会有5天不在电脑前。所以明天大概会是我最后一次更新。如果时间足够我会提前将后面几天的内容post出来。如果时间来不及了,就放在我回来之后吧。
事实上,持续更新从年初一个idea到改进为有话说的时候再更新到机缘巧合感受到鼓励进而开始保持每天写字/读书笔记,这个变化,对我而言,是一个很神奇的事情。我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会真的坚持在每天routine地坚持做码字并post出来这件事情。这只是一个dream,我甚至从未觉得有一天会和我现实的生活有半点关系。
而事实上,自己写读书笔记的过程,又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把今天读到的觉得很有价值的内容记录下来,提醒自己,你读到过这些东西。很多时候,一些很重要的道理,在很多地方都是反复出现的。比如,学习心理学的价值。但大部分时候,我们并无法将这些道理的价值与改进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或许偶尔我们看到一些内容时感忽豁然开朗,原来是这样!但未曾记录下来,未曾付出实践,未曾反思回顾,未曾持续进行。道理读过了,但我们的生活并没有什么改变。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听过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想要过好这一生,可远远不止是听听很多道理之后就能拥有的。我们还需要付出好多好多好多的努力和学习。
除了开篇summary的3句话之外,今天还要提醒自己:
1. 觉得应该做值得做的事情,一定要耐住性子先做下去,尤其是在进展并不如自己期待的时候。
2. 你去做了一件事情,重复了一个习惯,无论是你的旧习惯还是你想要培养的新习惯,你就加强了一次这个动作的回路。所以,仔细想一想,在纠结的时候,是该容许自己找好借口,还是选择加强新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