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该有个属于自己的“场”】
相较于地球,这是一个约200年的崭新概念。生命场(Viva-rium,拉丁语的Place of Life)通常是一个特定生态状态下的封锁空间,用来给人观察、游赏那个生态下的植物和动物。记得去年去法国老动物园,那个爬行动物馆入口处牌匾就是VIVARIUM这个词,所以这个场可大可小,大到整个地球,小到一个小瓶子都是“生命场”,而他又有许多生态类别:
l 水族场(Aqua-rium),也就是大家通常熟悉的水族馆、水族箱、水族缸等;
l 昆虫场(Insecta-rium),模拟昆虫和蜘蛛类的生存空间;
l 蚁窝场(Formica-rium),这个我开始关注好久了,之前看到一位艺术家将水银灌入野生蚁巢拿出后几米高的艺术品,对三维错综复杂的蚁巢环境深迷很久;
l 陆地场(Terra-rium),模拟了陆地不同环境,饲养沙漠、草甸、森林里的爬行动物、蝎子甚至小鸟等;
l 水陆场(Paluda-rium),一个半水半陆的生境模拟,例如沼泽、雨林、湿地等,可以看做是陆地场和水族场的综合体,它是对“生态纵切面”着迷人的鸦片烟,我便深受其毒瘾控制;
l 企鹅场(Penguina-rium),模拟南极寒冷环境下的冰原生活场景,除了动物园常见到外,很多国外玩家家里也有私人冰原。
今天带来的便是这个“水陆生境场”,这个生境是地球上生命密度、丰富度最高的场域。每次只要一看到亚马逊、婆罗洲或者是刚果雨林的水边垂直生态,便难掩心中的激动。我的这个大缸便是源于2013年的一次旅行触动,在柬埔寨亲眼看到雨季里的洪泛区和与古迹融为一体的雨林。
以榕树、积水凤梨、金毛狗蕨作为陆上优势物种,配合其他小型蕨类、苔藓类、兰科植物的补位;水中配合沉底、浮水和挺水的各种植物。龙鱼、红腹鲳和多鳍鱼作为点缀群游、单游、底栖的视觉吸引点。
【设计和动手是生活的第一步】
2013年底柬埔寨旅行回来后,就开始着手打造一个雨林水陆场,设计、施工、沟通、寻找植物源千头万绪,却做得有动力。2-3个月的缸体制作(0.8米宽、2.6米高),到2014年初的农历年后便开始造景和种植,做成的那一刻才意识到,这只是一个开始。一开始的物种种类我没有统计,动植物水上水下也有半百左右。但是个人的感觉里细菌才是核心,所有的水质到土壤的健康都仰赖于细菌菌群的健康,这样一切生物的废物才会转化为可再利用的养分。大项目源于小功臣!
【坚持便是生活的意义】
这个缸去年3月开始到现在接近一年半时间里,也是不断对这类人类营造生态系统的加深过程。一些生长旺盛,一些慢慢退去,他的变化是自适应的过程。由于我的这个场没有恒温,春夏秋冬由于温度湿度的变化也会对里面的系统带来不小的改变。植物也不总是用他最好的状态对着你,要允许和接受植物的高潮和低谷。
和最初大缸落成的兴奋比,虽然不需要你每日过多的维护,但是积累起来的工作量还是不小。当你慢慢用一种平静和学习的心态去对待它时,它的能量才会和你的生活产生连接和激发。
【不断发展才是生活的出路】
当缸面临稳定的时候,也慢慢和家里的生态条件相匹配的时候,也是它该变化的时候了。因为它也是一个孩子,完成了一个阶段的生长后要开始另一个阶段的生长。心里有很多想法也在酝酿。
这里聊了很多,博物式生活方式便是这样:永远保持自己想知道这个世界全部的求知欲,用实际行动去记录它和践行它,最后传播开去;影响这个世界上更多人类开始自发了解这个世界。
也在着手筹备一个公众号,以我的“博物志”为载体,传播博物概念,会在徒手记录观察和设计概念导入上下功夫。有同好的朋友可以顺手follow一下,大家的鼓励会让我坚定的继续走下去,更多好文写好后也会第一时间在这里分享。
公众号:Chaos_NH
l 水族场(Aqua-rium),也就是大家通常熟悉的水族馆、水族箱、水族缸等;
l 昆虫场(Insecta-rium),模拟昆虫和蜘蛛类的生存空间;
l 蚁窝场(Formica-rium),这个我开始关注好久了,之前看到一位艺术家将水银灌入野生蚁巢拿出后几米高的艺术品,对三维错综复杂的蚁巢环境深迷很久;
l 陆地场(Terra-rium),模拟了陆地不同环境,饲养沙漠、草甸、森林里的爬行动物、蝎子甚至小鸟等;
l 水陆场(Paluda-rium),一个半水半陆的生境模拟,例如沼泽、雨林、湿地等,可以看做是陆地场和水族场的综合体,它是对“生态纵切面”着迷人的鸦片烟,我便深受其毒瘾控制;
l 企鹅场(Penguina-rium),模拟南极寒冷环境下的冰原生活场景,除了动物园常见到外,很多国外玩家家里也有私人冰原。
今天带来的便是这个“水陆生境场”,这个生境是地球上生命密度、丰富度最高的场域。每次只要一看到亚马逊、婆罗洲或者是刚果雨林的水边垂直生态,便难掩心中的激动。我的这个大缸便是源于2013年的一次旅行触动,在柬埔寨亲眼看到雨季里的洪泛区和与古迹融为一体的雨林。
以榕树、积水凤梨、金毛狗蕨作为陆上优势物种,配合其他小型蕨类、苔藓类、兰科植物的补位;水中配合沉底、浮水和挺水的各种植物。龙鱼、红腹鲳和多鳍鱼作为点缀群游、单游、底栖的视觉吸引点。
【设计和动手是生活的第一步】
2013年底柬埔寨旅行回来后,就开始着手打造一个雨林水陆场,设计、施工、沟通、寻找植物源千头万绪,却做得有动力。2-3个月的缸体制作(0.8米宽、2.6米高),到2014年初的农历年后便开始造景和种植,做成的那一刻才意识到,这只是一个开始。一开始的物种种类我没有统计,动植物水上水下也有半百左右。但是个人的感觉里细菌才是核心,所有的水质到土壤的健康都仰赖于细菌菌群的健康,这样一切生物的废物才会转化为可再利用的养分。大项目源于小功臣!
【坚持便是生活的意义】
这个缸去年3月开始到现在接近一年半时间里,也是不断对这类人类营造生态系统的加深过程。一些生长旺盛,一些慢慢退去,他的变化是自适应的过程。由于我的这个场没有恒温,春夏秋冬由于温度湿度的变化也会对里面的系统带来不小的改变。植物也不总是用他最好的状态对着你,要允许和接受植物的高潮和低谷。
和最初大缸落成的兴奋比,虽然不需要你每日过多的维护,但是积累起来的工作量还是不小。当你慢慢用一种平静和学习的心态去对待它时,它的能量才会和你的生活产生连接和激发。
【不断发展才是生活的出路】
当缸面临稳定的时候,也慢慢和家里的生态条件相匹配的时候,也是它该变化的时候了。因为它也是一个孩子,完成了一个阶段的生长后要开始另一个阶段的生长。心里有很多想法也在酝酿。
这里聊了很多,博物式生活方式便是这样:永远保持自己想知道这个世界全部的求知欲,用实际行动去记录它和践行它,最后传播开去;影响这个世界上更多人类开始自发了解这个世界。
也在着手筹备一个公众号,以我的“博物志”为载体,传播博物概念,会在徒手记录观察和设计概念导入上下功夫。有同好的朋友可以顺手follow一下,大家的鼓励会让我坚定的继续走下去,更多好文写好后也会第一时间在这里分享。
公众号:Chaos_NH
![]() |
一半雨林一半居 | 一半水上一半水下 |
![]() |
水上的雨林 |
![]() |
水下的雨林 |
![]() |
大型树蕨抽芽 |
![]() |
感兴趣就follow下咯 |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8-03 11:18:50
-
Gilgamesh3号机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22 23:3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