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夏天
2014年夏天写的一点回忆。当时没有再记下去。过去的生活一一记下来,是件很让人心安的事。 夏天对于孩童来说是个快乐的季节,而孩童时期是个遥远的时代,有些人说,长大的人与孩子时期其实是两种人。我想,童年就像一个对于我来说大概有二十年或者十几年前的事, 因为中间空当了这么一些年,让我一记起夏天,就有种不真实的错觉:它们不像成段的故事,播放的画面,而是像海面浪花,零散寂寞,在微微起风,风雨欲来的时刻在脑海里一一闪现。 它们以意象的形式出现:比如台风,蟹壳青灰色的云层,夕阳照射到地板的光景,棒冰的味道,荔枝芒果的香气,收集的彩色纸片,空荡荡的屋子,雨伞撑开,旋转的雨花,变换的伞,踢踢踏踏不停走路的雨靴……而到现在,我只能从旧照片里隐约忆起一点事:在外婆家里对着水盆玩虫子,天井后面的葡萄架子,跳来跳去的小白兔,我伸手一拎,就拎住耳朵的小白兔,那时候就会想,这样的耳朵粉嫩嫩的,抓坏了多可怜。 棒冰的回忆: 90年代初的夏天小区里会开始有一些冰柜,里面的棒冰数目不多,密封的箱子,大多是乳白色的放在小区的小店前面,覆盖上厚厚的棉被,柜身上贴几张褪了颜色,被风胡乱吹走样,表示棒冰名称的包装纸。那时候大概有四种棒冰:又冰又硬贴实般的绿豆棒冰,同样口感的橙味粒粒橙棒冰,外皮巧克力里边奶油味的紫雪糕,外壳白色的冰里头草莓味的奶油棒冰。我记得我最喜欢紫雪糕的脆皮,和草莓味的奶油棒冰。从来不买冰的硬硬的绿豆和橙味。倒是邻居家的人极喜欢,通常能见到他们批发一箱子围坐着吃。我自小不能吃纯的冰,别说是吃,一听到冰触碰到牙齿咯吱咯吱的声音就浑身起鸡皮,还会发抖。 小店开在小区的进路上,那时候的进路是一片农贸市场的摊位,各种摊位侧边便是副食品店,我还记得农贸市场的篷子搭得低低的,阳光很盛的时刻,就像倦了的人,恹恹地垂在那里,下面都是一个个摆满蔬菜的摊子。边上也有拉西瓜来卖的三轮车,中午没人买,他们便睡在西瓜旁边。 说到西瓜,小时候喜欢夏天的原因一个是因为西瓜。小区周围有河,一到盛暑,瓜农便会拉一船子西瓜来卖,因为便宜,生意极好。我们每次都买一百斤或者更多,自己背过来或者找卖瓜的用扁担挑过来,大多黑皮。爽口,鲜红,瓜瓤带来一丝丝的筋,嚼起来汁水一淌,便有种富足的幸福。那种西瓜多来源海渡里,所以口味上微有咸味,却也不影响口感。 从前的西瓜很好吃,现在很少了。现在大多不顺应天时,冬天也种也吃,激素和催熟催红催甜让人下不了手去买。妈妈说,只有正式上市的热天的瓜,才是好吃的。她很会挑。我因为记得那种真正西瓜的清香,所以好瓜差瓜也能分辨。 很快冰棍的品种多起来了,到了几年后的小学时光,九十年代末期,到零零年后,就慢慢有了眼花缭乱的品种,那时候我没有零花钱,一块,一块五的巧克力味棒冰觉得挺贵,小学放学后吃完饭,一般会让妈妈买一支吃。我总是爱咬巧克力的脆皮,各种牌子,各种味道的脆皮,而里面的奶油每次都吃不完。 记忆里买过太多冰棍,从七种颜色的七个小矮人,捏碎了吃的棒棒冰,到星星雨的脆皮,到有了火炬的蛋筒,或者是草莓,奶油,巧克力三种拼合的三色杯,我都通吃。 后来的冰棍种类都很多,那些卖冰棍的小店到现在几乎还存在着,不过我对于牌子和口味,印象都不深了。 大了一点的时候,妈妈很喜欢买农贸市场里白底绿字包装的豆奶,大概几毛钱一代,一次买个好几代。放在冰箱里拿出来吃一代,很爽快解渴。我从小不喜欢吃带有牛奶味的东西,吃了头晕头胀,但这个豆奶完全没有奶味,除了豆味,还有清甜的气息。如果冰成冰块,放在碗里戳一戳,化开了更冰凉彻底。 小学的暑假的最让人怀念的,我的生活并不丰富,但大概是回忆都有极尽渲染美化的能力吧,那些时间过去之后,那些上学时候的路,沿途的房屋,每一家卖玩具卖零食的小店,看过的动画片,都留在了那个时间段。而今天所看到同样一条路,大概不是记忆里的那条。 我走了六年最有印象的路便是那条府山后山前头的路,应该是西路。几乎所有上学的年代里,那条路上都有一对夫妻在卖甜酒酿,那是一对大概到了退休年纪之后的夫妻吧。他们有一辆三轮车,车上的一只自制的木箱子,木箱子上有透明玻璃窗,可以拉开拉。记得他们就住在附近,箱子干净而简单,里头用家用的花纹瓷脸盆放了两盆甜酒酿。我每次跟着妈妈买一些的时候,会细看一会那个箱子,与那只干净光滑的瓷脸盆。他们用一个不锈钢小铲一切,便切下一块饱满湿润的甜酒酿,空气里还带着清甜有些醉的香气。称斤卖。卖好后,又刷的一下,将玻璃拉拢。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