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莲洄澜 ——楔子
![]() |
最近我常常想起花莲的晚上。
时间是六月初,已是岛屿的盛夏。橘黄的路灯光,高大的棕榈树和椰子树,远处山头边悬着的月亮,以及闷热的空气。
作为全台山地比重最大的县,花莲正处在台湾岛最秀美也最危险的花东海岸上,左边是奇绝陡峭的高山纵谷,右边是波涛汹涌的太平洋,险象环生,进出皆不方便,因此,古早时很多台北人投机失败或是触规犯法后,“跑路”的首选便是花莲,一住就是几代人。
如同台湾所有的小城一样,花莲的街道也是狭小而干净,车辆很少,中心的街道全以“国民”打头,一二三依次排列下去,颇有民国色彩。一道大山像屏风一样将花莲的城区与海洋隔开,在此生活的花莲人像是窝在山坳里的遗民,偏居一隅。时至今日,花莲-台东的交通仍是全台最为滞后的路段,行经花东的台铁票一定要提前两周抢票,公路运输也远不及西岸城市的发达健全,常常一遇台风或泥石流就全线封闭。似乎在这里,时光也流得缓慢。
然而地理的艰险却总是能成就风景的峭拔,被台湾人称为台湾唯一世界级景观的太鲁阁国家公园,清水断崖,长春祠,七星潭,花东纵谷,还有藏在深山里未开发的原住民部落……都星星点缀在花莲的地图上。
在花莲,我跟家齐、鹤翔遇到了最热情的青旅老板娘,道道地地的花莲在地人,却没有传说中的黝黑面孔,吃了在台湾的第一次“吃到饱”自助,也在自强夜市买到了一份世上最难吃卤味,看了七星潭玫瑰色的日出,也目睹太鲁阁的落石正中前方的车顶。
在来台湾之前,“花莲”已是众多让我魂牵梦绕的地名之一。想象中的花莲,应该是个浪漫精致的小城,该是有满城的鲜花和园林,处处散发着清淡脱俗的气质。然而到达以后,才觉得她的旧称“洄澜”,或许才更符合我对她的认知。
洄,水回旋而流,澜,大波大浪。
高山恒高,大浪恒浪。花莲就像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原住民,人事生计的复杂从不是生活的重心,与艰险大自然的对话才是氏族学习的课题。地母赐予林木、雨水和猎物,也惩戒以飓风、山洪和死亡,因而活得简单,谦卑,山林和海岸相依相傍,窃窃低语,永恒地注视着这边土地上生命的回旋起伏。
六月末回大陆以后,一直想要仔细刻录下这一段台湾的旅居,却一拖再拖,未能如愿,对自己的执行力咬牙切齿。这几年“台湾热”好像仍然正当时,网路上充斥了各种游记、微博、美图,自己看多了,也变得麻木,淹没了自己再创作的激情和信心。
还好有记忆里的花莲,在某个闷热的夏夜翻滚起来,提醒我那些独属于我的经历体会,垦丁的暴雨,九份的浓雾,台南的春色,雾社的长风……仍然像是时光河流里暗自撞击着的砾石,琅琅作响,让人念念不忘。
在遗忘之前,在淹没之前,请让岛屿再次在心中洄澜。
浥晨
15/08/17 凌晨
![]() |
花莲夜晚无人的街道 |
![]() |
东海岸 |
![]() |
七星潭日出 |
![]() |
太平洋 |
![]() |
清水断崖 |
![]() |
太鲁阁 |
![]() |
七星潭 |
![]() |
青旅 |
![]() |
七星潭 |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