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远离互联网社交
我的第一个QQ是在初一的时候注册的,那时候流行养 QQ宠物,互踩空间,刷等级,开农场偷菜。更多的当然是聊聊天了,同学之间加QQ,有事没事在上面瞎扯,玩得特别嗨。那时候我上网的时间是被家里人限制的,一天一两个小时,下线的时候总会有与世界脱离的感觉。不得不说,QQ已是生活的一部分。后来,有了飞信、微博、微信,互联网的社交产品一代代更替,我们使用的社交工具也在逐步替换。回过头,偶尔翻一下QQ的好友名单,竟然认识不了几个,看到从没听过的名字,心想,我真的认识这个人吗?干嘛要加他(她),有病啊。
现在用的最多的当属微信,不得不说,它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欢乐和见识。比如,为了抢到几毛钱的红包玩的不亦乐乎,抑或某一篇软文给你带来很深的感触。社会的热点也是通过朋友圈来了解。似乎,它所给的一切很合理。但是,你是否发现,在你几百个联系人当中有几个和你常有联系,在常有联系的好友当中,你们是否隔三差五的见见面或是通过电话来关心彼此?社交软件让我们的思念和联系变得极其廉价,一个“赞”,几句聊天,足以让一个人有相当大的存在感。然而,我们与朋友间的联系越来越少,甚至已经失去了维护、联络感情的能力。比如,在父母亲节,朋友圈、空间就一下子蹦出一堆孝子孝女,什么爸妈我爱你,祝你永远幸福等等之类的话,而实际上,一毛钱的手机短信你都没发,几分钟的通话你都没打。你一直在朋友圈证明你是什么样的人,可你却在远离你设定的那个自我形象。
互联网社交这个虚拟世界进入我们的现实生活后,不仅成为了其中一部分,而且还在慢慢吞噬着我们的现实世界。就像是“华胥引”里面的幻境一样,一个人一旦沉醉于自己的世界中之后,是无法自拔的。灵魂永远困在梦境里面,肉体已死。
我在想过去的半年当中,我从这些网络社交工具得到了什么?豆瓣网:找到了兴致所在,了解、向往小资的生活;知乎:特有的答案分析给了我很多启发;百度贴吧:专门淘新上映的电影的种子;QQ聊天软件:手机和电脑互传文件,了解好友动态和熟知各种面膜功效;新浪微博:打发时间;微信:刷存在感。把这些东西浓缩起来,其实什么精华都没有。我在上面得到的东西远不如我花个几天的时间阅读一本书来得实在。空洞、肤浅、无用的垃圾信息一直在充斥着我们的大脑,可是我们却享受其中。
所以,我说要远离互联网社交,不是脑袋被抽或是遇到什么刺激。只是我想尝试新体验,过着自己认为有意义的生活而已。我想制定一个计划,来减少使用它们的频率,乃至完全不需要它。接下来,与我的联系将会是以电话、短信为主。在这里留下你的脚印,我会把你列入常联系名单。
现在用的最多的当属微信,不得不说,它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欢乐和见识。比如,为了抢到几毛钱的红包玩的不亦乐乎,抑或某一篇软文给你带来很深的感触。社会的热点也是通过朋友圈来了解。似乎,它所给的一切很合理。但是,你是否发现,在你几百个联系人当中有几个和你常有联系,在常有联系的好友当中,你们是否隔三差五的见见面或是通过电话来关心彼此?社交软件让我们的思念和联系变得极其廉价,一个“赞”,几句聊天,足以让一个人有相当大的存在感。然而,我们与朋友间的联系越来越少,甚至已经失去了维护、联络感情的能力。比如,在父母亲节,朋友圈、空间就一下子蹦出一堆孝子孝女,什么爸妈我爱你,祝你永远幸福等等之类的话,而实际上,一毛钱的手机短信你都没发,几分钟的通话你都没打。你一直在朋友圈证明你是什么样的人,可你却在远离你设定的那个自我形象。
互联网社交这个虚拟世界进入我们的现实生活后,不仅成为了其中一部分,而且还在慢慢吞噬着我们的现实世界。就像是“华胥引”里面的幻境一样,一个人一旦沉醉于自己的世界中之后,是无法自拔的。灵魂永远困在梦境里面,肉体已死。
我在想过去的半年当中,我从这些网络社交工具得到了什么?豆瓣网:找到了兴致所在,了解、向往小资的生活;知乎:特有的答案分析给了我很多启发;百度贴吧:专门淘新上映的电影的种子;QQ聊天软件:手机和电脑互传文件,了解好友动态和熟知各种面膜功效;新浪微博:打发时间;微信:刷存在感。把这些东西浓缩起来,其实什么精华都没有。我在上面得到的东西远不如我花个几天的时间阅读一本书来得实在。空洞、肤浅、无用的垃圾信息一直在充斥着我们的大脑,可是我们却享受其中。
所以,我说要远离互联网社交,不是脑袋被抽或是遇到什么刺激。只是我想尝试新体验,过着自己认为有意义的生活而已。我想制定一个计划,来减少使用它们的频率,乃至完全不需要它。接下来,与我的联系将会是以电话、短信为主。在这里留下你的脚印,我会把你列入常联系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