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子阿纠
头卡在了书桌上。
引起了哄堂大笑。
“安静”仅仅比孩子们大3岁的年纪的老师发话了。
效果明显。一下子就安静了。
老师总是小学生的榜样,知识分子在这个乡村是受到尊敬的,哪怕老师才17岁,哪怕老师也只是读到初中毕业。
嘘!安静的同时阿纠还在挣扎,发出了大喘气声。
老师走了下来,只见阿纠的半个头卡在了桌子里面。弓着背,头是侧着窗户的方向。
阿纠一直挣扎,没有求救。
老师在等,全班人都在看笑话。时间静止不了,阿纠一直挣扎。
老师似乎也在看笑话。
上周被阿纠用书砸坏了的窗户,风就肆无惮忌着从这个口吐出来,吹乱了老师的发梢。老师是另外一个村庄来的。一个女生在这个村庄总是得到了尊严和使命。然后总是不动声色的等待救赎别人。
“需要帮忙么?”老师看不过去了。
“不客气”像是懂礼貌的家伙似得,阿纠夹杂着粗气诺诺的说道。
老师似乎有些为难,眉头皱了皱。
老师必须得帮忙,因为班级35位同学还在等待听阿Q的生活。正在介绍鲁迅文学,是的,老师崇拜过鲁迅。
“你先别动”老师发话了“班长你去找家里拿锯子,学习委员你去把村头住的王大叔请来,王大叔学过几个月的医术,阿纠需要治病。快,快,快行动。”
阿纠很听话,不动了。可是时间还是静止不了。
几分钟后,一直站着的老师转身对大家说“大家先研究下鲁迅 ”,顿了顿,“恩,不了。预习下思想品德吧,下节课上思想品德。”这个村庄有36个学生,这个学校有37个人,一个老师,36个学生就在这间曾经的牛舍里传授知识。
后来阿纠很成功的被解救出来。
老师说“桌子要陪的。大家思想品德预习的怎样?”
阿纠看着被锯子锯成两半的桌子,呵呵呵的傻笑。摸着头。两边的太阳穴被清凉油涂了显得绿绿的,阿纠也许感觉可笑极了。
老师总是无所谓这些与教育无关的事情。只要老师分配的时间做学习的事情就可以了。
没有人会去关心一个无关紧要的事情,例如生病了也是需要学习的。
放学后,老师发话下课后,大家散作一团。
有赶着回去烧火的,也有赶着去帮家里赶羊的。
只有阿纠看着桌子,然后看着班长脚边的锯子。
“你会说不用谢么?”阿纠摸着头问。
正在整理书包的班长没有回话:只是有些懊恼今天轮到自己整理卫生。
“谢谢”阿纠继续说。
“傻子”
“你帮我打扫卫生吧,就当做是报答我的”
“哦,行,好”然后一阵笑声。
阿纠很认真,走路有些傻气。
灰尘轻而易举的透过光可以被看到。风搅乱了尘,阳光还在,尘落下又起。没有人会去在意尘沉下的样子,和看不见的样子。
阿纠也是。
然后站在阴影处,手伸向阳光区。
尘在双手间来回的碰撞。阿纠只是笑着,裂开了嘴,笑着。
回到家,院子里有棵石榴树。
阿婆缝补着阿纠的破衣服。
阿婆眯着眼睛,看到阿纠就亲切的笑:我们阿纠今天在学校学了什么?
阿纠把抹布碎片缝补起来的包 靠在 阿婆坐着的凳子上,然后说:“今天我把头塞进了抽屉,老师要求赔钱了.”
“哟,我们家阿纠是怎么做到的,阿婆的头可是塞不进去呢”阿婆双眼继续眯着,缝补衣服。微笑显得和蔼可亲。
“就是看到抽屉边上有写字,然后我就伸进去了。”阿纠说着跑到厨房喝了口水。又跑到房间拿了前几日在垃圾堆里捡来的书。上面名字表明书是学习委员的。
拿着书,搬了凳子重新做到了阿婆身边。
这样的场景是大好晴天必画的画面,美好和温馨。
夕阳遗留的光在瓦片上闹腾,一不小心摔下来,散落了一地,拉长了阿婆,阿纠和石榴树的影子。风正玩着迷藏,找不到了家的方向。然后在院子里乱撞,偶尔悄悄的不动声色,它只是个谜。炊烟袅袅升起,不断升到看不见的时候才散去。
阿公和父亲回来了。
得知赔钱,阿纠被父亲揍了一顿。
阿公给痛苦流涕的阿纠热了饭菜,阿婆说:阿婆捡破烂的钱,你拿去给你老师。明后天,我再去地里摘点青菜,给你老师送去。
阿纠没有母亲。
他不知道为什么母亲总是赶不上饭,赶不上睡觉。他的父亲没有说母亲去哪,只是对隔壁村的李阿姨很亲热。
有一次,带回家来。
阿婆准备了两颗蛋给她。阿婆对谁都是那么 好。
李阿姨很亲切的说陪我看书。
“你喜欢这本书?”李阿姨指着学习委员扔了的阿Q正传
“恩”
“这个怎么读?阿什么正传?”
“Q”
“我以前 是知青”
“知青是什么?”
“就是知识青年”
“可是你Q都不认识”
“我不学洋文”
“鲁迅是中国人”
“那他一定崇洋媚外了”
是阿纠的傻笑结束了对话。
李阿姨出去的时候提醒说“作为中国人,不应该崇洋媚外”
依旧是阿纠的傻笑声。
“傻瓜”门也没关,李阿姨径直走了出去。
风吹了进来,灯泡开始摇晃,灯光开始摇晃,影子也开始摇晃。
后来,李阿姨再也没有来过。
只是在李阿姨走后的第二天,阿纠莫名其妙的被父亲狠狠的揍了一顿。
“给”阿纠拽着阿婆早上塞给的59元4角钱。
“恩”老师一把接过塞进了口袋:“你去牛舍后面先找个桌子做吧,新桌子过几天来。这钱明显不够,但是从你的政府补贴上扣。”
“”阿纠什么话都没讲。
牛舍后有几堆干草。还有一些破桌子。
昨天的桌子也在这。
找了许久只有昨天的一半。
兴冲冲的冲回教室问:“昨天的桌子呢、?”
“阿纠,你很没礼貌。你要说‘老师,昨天的桌子去哪了?‘”
“怎么只有一半?”
见从不叫老师的阿纠不按部就班,无奈而言“给张叔拿去了,他说没柴烧”
老师的话还没说完,阿纠就跑出去了。
“傻瓜”老师骂道。
“好了,让我们继续上思想道德课”
找到张叔的家里去,要到已经被烧了只剩下抽屉的侧板的另外一半桌子。
只见到那块板块上写着:没妈的傻子
引起了哄堂大笑。
“安静”仅仅比孩子们大3岁的年纪的老师发话了。
效果明显。一下子就安静了。
老师总是小学生的榜样,知识分子在这个乡村是受到尊敬的,哪怕老师才17岁,哪怕老师也只是读到初中毕业。
嘘!安静的同时阿纠还在挣扎,发出了大喘气声。
老师走了下来,只见阿纠的半个头卡在了桌子里面。弓着背,头是侧着窗户的方向。
阿纠一直挣扎,没有求救。
老师在等,全班人都在看笑话。时间静止不了,阿纠一直挣扎。
老师似乎也在看笑话。
上周被阿纠用书砸坏了的窗户,风就肆无惮忌着从这个口吐出来,吹乱了老师的发梢。老师是另外一个村庄来的。一个女生在这个村庄总是得到了尊严和使命。然后总是不动声色的等待救赎别人。
“需要帮忙么?”老师看不过去了。
“不客气”像是懂礼貌的家伙似得,阿纠夹杂着粗气诺诺的说道。
老师似乎有些为难,眉头皱了皱。
老师必须得帮忙,因为班级35位同学还在等待听阿Q的生活。正在介绍鲁迅文学,是的,老师崇拜过鲁迅。
“你先别动”老师发话了“班长你去找家里拿锯子,学习委员你去把村头住的王大叔请来,王大叔学过几个月的医术,阿纠需要治病。快,快,快行动。”
阿纠很听话,不动了。可是时间还是静止不了。
几分钟后,一直站着的老师转身对大家说“大家先研究下鲁迅 ”,顿了顿,“恩,不了。预习下思想品德吧,下节课上思想品德。”这个村庄有36个学生,这个学校有37个人,一个老师,36个学生就在这间曾经的牛舍里传授知识。
后来阿纠很成功的被解救出来。
老师说“桌子要陪的。大家思想品德预习的怎样?”
阿纠看着被锯子锯成两半的桌子,呵呵呵的傻笑。摸着头。两边的太阳穴被清凉油涂了显得绿绿的,阿纠也许感觉可笑极了。
老师总是无所谓这些与教育无关的事情。只要老师分配的时间做学习的事情就可以了。
没有人会去关心一个无关紧要的事情,例如生病了也是需要学习的。
放学后,老师发话下课后,大家散作一团。
有赶着回去烧火的,也有赶着去帮家里赶羊的。
只有阿纠看着桌子,然后看着班长脚边的锯子。
“你会说不用谢么?”阿纠摸着头问。
正在整理书包的班长没有回话:只是有些懊恼今天轮到自己整理卫生。
“谢谢”阿纠继续说。
“傻子”
“你帮我打扫卫生吧,就当做是报答我的”
“哦,行,好”然后一阵笑声。
阿纠很认真,走路有些傻气。
灰尘轻而易举的透过光可以被看到。风搅乱了尘,阳光还在,尘落下又起。没有人会去在意尘沉下的样子,和看不见的样子。
阿纠也是。
然后站在阴影处,手伸向阳光区。
尘在双手间来回的碰撞。阿纠只是笑着,裂开了嘴,笑着。
回到家,院子里有棵石榴树。
阿婆缝补着阿纠的破衣服。
阿婆眯着眼睛,看到阿纠就亲切的笑:我们阿纠今天在学校学了什么?
阿纠把抹布碎片缝补起来的包 靠在 阿婆坐着的凳子上,然后说:“今天我把头塞进了抽屉,老师要求赔钱了.”
“哟,我们家阿纠是怎么做到的,阿婆的头可是塞不进去呢”阿婆双眼继续眯着,缝补衣服。微笑显得和蔼可亲。
“就是看到抽屉边上有写字,然后我就伸进去了。”阿纠说着跑到厨房喝了口水。又跑到房间拿了前几日在垃圾堆里捡来的书。上面名字表明书是学习委员的。
拿着书,搬了凳子重新做到了阿婆身边。
这样的场景是大好晴天必画的画面,美好和温馨。
夕阳遗留的光在瓦片上闹腾,一不小心摔下来,散落了一地,拉长了阿婆,阿纠和石榴树的影子。风正玩着迷藏,找不到了家的方向。然后在院子里乱撞,偶尔悄悄的不动声色,它只是个谜。炊烟袅袅升起,不断升到看不见的时候才散去。
阿公和父亲回来了。
得知赔钱,阿纠被父亲揍了一顿。
阿公给痛苦流涕的阿纠热了饭菜,阿婆说:阿婆捡破烂的钱,你拿去给你老师。明后天,我再去地里摘点青菜,给你老师送去。
阿纠没有母亲。
他不知道为什么母亲总是赶不上饭,赶不上睡觉。他的父亲没有说母亲去哪,只是对隔壁村的李阿姨很亲热。
有一次,带回家来。
阿婆准备了两颗蛋给她。阿婆对谁都是那么 好。
李阿姨很亲切的说陪我看书。
“你喜欢这本书?”李阿姨指着学习委员扔了的阿Q正传
“恩”
“这个怎么读?阿什么正传?”
“Q”
“我以前 是知青”
“知青是什么?”
“就是知识青年”
“可是你Q都不认识”
“我不学洋文”
“鲁迅是中国人”
“那他一定崇洋媚外了”
是阿纠的傻笑结束了对话。
李阿姨出去的时候提醒说“作为中国人,不应该崇洋媚外”
依旧是阿纠的傻笑声。
“傻瓜”门也没关,李阿姨径直走了出去。
风吹了进来,灯泡开始摇晃,灯光开始摇晃,影子也开始摇晃。
后来,李阿姨再也没有来过。
只是在李阿姨走后的第二天,阿纠莫名其妙的被父亲狠狠的揍了一顿。
“给”阿纠拽着阿婆早上塞给的59元4角钱。
“恩”老师一把接过塞进了口袋:“你去牛舍后面先找个桌子做吧,新桌子过几天来。这钱明显不够,但是从你的政府补贴上扣。”
“”阿纠什么话都没讲。
牛舍后有几堆干草。还有一些破桌子。
昨天的桌子也在这。
找了许久只有昨天的一半。
兴冲冲的冲回教室问:“昨天的桌子呢、?”
“阿纠,你很没礼貌。你要说‘老师,昨天的桌子去哪了?‘”
“怎么只有一半?”
见从不叫老师的阿纠不按部就班,无奈而言“给张叔拿去了,他说没柴烧”
老师的话还没说完,阿纠就跑出去了。
“傻瓜”老师骂道。
“好了,让我们继续上思想道德课”
找到张叔的家里去,要到已经被烧了只剩下抽屉的侧板的另外一半桌子。
只见到那块板块上写着:没妈的傻子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