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脉法一:“毛脉”即是“浮脉”
《内经》有“毛脉”之说:“肝脉弦、心脉钩、脾脉代、肺脉毛、肾脉石。是谓五脏之脉。”,其中“毛脉”即是“浮脉”之意。
李时珍在《濒湖脉学》指出,毛脉即是浮脉:“浮脉法天,有轻清在上之象,在卦为乾,在时为秋,在人为肺,又谓之毛。太过则中坚旁虚,如循鸡羽,病在外也。不及则气来毛微,病在中也。”
另外,仔细阅读内经以下《内经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片段,也可以发现毛脉即是浮脉:“帝曰:善。秋脉如浮,何如而浮?岐伯曰:秋脉者,肺也,西方金也,万物之所以收成也。故其气来轻虚以浮,来急去散,故曰浮,反此者病。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气来毛而中央坚,两傍虚,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毛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帝曰:秋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过则令人逆气而背痛。愠愠然,其不及则令人喘,呼吸少气而咳,上气见血,下闻病音。”
明代马莳也有同样的观点,在《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曰:“秋时肺脉,必主于毛,轻虚以浮,谓之毛也。”
历史的变迁,语言习惯的变化,对于中医经典描述的理解也要通过考证。中医是象的思维,活泼泼大千世界就在眼前、在意会,完全可以取类比象,思索得之,语言障碍就容易避开,无伤大雅。就如《庄子·外物》所说:“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毛”也好,“浮”也好,都是活泼生动在脑海里,医者意也,如此而已。
李时珍在《濒湖脉学》指出,毛脉即是浮脉:“浮脉法天,有轻清在上之象,在卦为乾,在时为秋,在人为肺,又谓之毛。太过则中坚旁虚,如循鸡羽,病在外也。不及则气来毛微,病在中也。”
另外,仔细阅读内经以下《内经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片段,也可以发现毛脉即是浮脉:“帝曰:善。秋脉如浮,何如而浮?岐伯曰:秋脉者,肺也,西方金也,万物之所以收成也。故其气来轻虚以浮,来急去散,故曰浮,反此者病。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气来毛而中央坚,两傍虚,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毛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帝曰:秋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过则令人逆气而背痛。愠愠然,其不及则令人喘,呼吸少气而咳,上气见血,下闻病音。”
明代马莳也有同样的观点,在《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曰:“秋时肺脉,必主于毛,轻虚以浮,谓之毛也。”
历史的变迁,语言习惯的变化,对于中医经典描述的理解也要通过考证。中医是象的思维,活泼泼大千世界就在眼前、在意会,完全可以取类比象,思索得之,语言障碍就容易避开,无伤大雅。就如《庄子·外物》所说:“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毛”也好,“浮”也好,都是活泼生动在脑海里,医者意也,如此而已。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