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屁孩如何拯救世界
![]() |
编者按:培养设计思维,应该也完全可以从小孩子开始。不要忽视了6-12岁的小学生的解决“大”问题的能力。对于家长来说,从小培养孩子关注世界范围内的“大”问题,他们长大之后, 看待问题也更容易有Big Picture. 不仅仅把他们当做是“小屁儿孩”看待,是成人们该有的mindset.
当一位10岁的小屁孩被问及如何解决垃圾收集的问题,他或许会脑洞大开,想出类似“垃圾分解器5000版”(De-Waster 5000)的外星人设计——即一架能够从陆地垃圾场和海洋吸附垃圾的直升飞机,它在垃圾收集完毕后会用强力喷火器将垃圾烧铸成救济院里面的床架。可见,小屁孩给出的解决方案完全出乎一名成人设计师的想象。
垃圾分解器的概念真实地存在着,它是在2014年11月15日举行的全球儿童设计马拉松会(Global Childrens' Designathonon)中由五名生活在不同城市的儿童想出来,他们的任务是在一天内设计能够解决家乡食品、垃圾和交通等各方面城市问题的方案。
![]() |
组织全球儿童设计马拉松会的设计师认为,该活动能够让儿童get到课堂上学不到的技能。“对于儿童在学校能够学到什么、不能学到什么的思考,激发了我们做这个项目的热情”,荷兰的Unexpert机构创始人埃梅尔•比姆尔(Emer Beamer)称,这家机构致力于教育儿童通过设计解决全球问题。“学校所教的往往只是生硬的死知识,儿童学不到如何发挥创意、动手设计、活用新科技,更别提解决突发问题了”,她解释说。“虽然很多人也意识到教育方式需要改变,但却束手无策。我们的项目意在给大家一点启发。其实就是从小抓起,培养儿童的设计思维。”
全球儿童设计马拉松会还希望提供一个平台让儿童表达他们对未来世界的畅想和改善世界的一些现实举措。
“大家大概都记得自己8至10岁的孩童时光,当时脑海里环绕的都是如何拯救世界的伟大想法”,比姆尔说。“小孩子对全球问题极度地关注,也非常踊跃地思考,但从来没有人在乎他们的想法。其实孩童简单明朗的思路会为问题的解决带来无限创意。”
当然,垃圾分解器5000版对当前而言也太过天马行空了,但小屁孩们也提出了许多具有可行性的想法。阿姆斯特丹的小学生们提出一个新型垃圾桶的设计,这种垃圾桶在倒入垃圾后能够很快将垃圾回收转变“吐出”一个全新物品。柏林的小学生想设计一只机器人垃圾桶,它具有自动垃圾分类和满载自动提醒功能。
![]() |
2015年,Unexpect 项目将向学校发放设计工具箱,让学校自己也能举办类似的创意活动。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Fast Company。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InnoFace创新志协商解决,谢谢!
张凌燕,InnoFace设计思维与创新领导力发展中心联合创始人,设计思维创新工作坊引导师。热衷于跨界探索和思想传播,拥有心理学、教育、组织管理、商业设计等多个知识领域的学习背景,研究领域包括设计思维、管理创新、自我认知与职业发展、创新领导力培育,以及创新型组织文化的营造等。是2013年国内少数几个全程参与斯坦福大学设计思维课堂的学员之一。过往曾在零售、互联网、管理咨询等行业任职人力资源经理、人才测评师、咨询顾问等。曾在《职业》杂志发表多篇文章。
著作:《设计思维——右脑时代必备创新思考力》
译作:《简单法则》《迈上目的之路》《混合式学习》
联系方式:张凌燕助教(芳芳)QQ号码:3105537905
![]() |
扫二维码关注“InnoFace创新志”了解前沿创新设计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