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毛毛
1
那是我听音乐最多的一年。
我在去机场的路上,在从机场回家的路上,在地铁上,在换乘的通道里,从北京到上海,再从上海到北京。希望用声音建起屏障,为独行做护法。有些场景就在这样的屏障下形成永生难忘的磁场记忆。
比如有时意识不到地铁已到站,眼神空洞的直视某处,列车门突然打开,顿时同挤在最门口的几个人面面相觑,原本空旷的车厢又很快被人群涌入身后,而这时ipod中突然唱起来“伯阳先生你爱说笑,这个世界已难以平静”。
是不是有点可笑。
我是在这一年的夏天认识毛毛的,我在那年的日记里写:
那天我踩着高跟鞋穿着超短裙假装长腿妹,张健说你怎么跟个小仙女似的飘进来,我说我刚刚收拾好行李,明天就回北京了,开心啊我。那时我憋了个把月在一个没有人可以说话的城市,日日听着陈胖子的告诉妈妈,在心里默默诅咒这个热皮肉寒心骨的城市,然后终于可以在临行的前一天夜里狂歌纵酒不许谈明天,那天晚上,唯独你不说话。
嗯,至少三小时的饭局上毛毛应该总共没有说超过五句的话。出于要和邻坐的我缓解下初次见面的尴尬或者什么的原因,他硬生生的憋出一句话来,额,你,平常听什么样的音乐。我一方面觉得要正经回答下他的问题以表寒暄,一方面我又觉得这真是一个很不好的聊天方式,这样精神层面的话题,被小哥你用作搭讪未免太俗气了一些。
几年后,饭局主持者在我们的婚礼上发言说,那天我们吃的是火锅,他们两个坐在相邻的位置,毛毛没有对饭桌上其他的人说什么话,却和嗡嗡聊了很久,我们看见火锅里冒出来的白烟缓缓上升,在半空中慢慢慢慢的变幻形状,最后白烟变成了一个心形,停在那火锅的上方。
当然,他纯属扯淡。
后来我问过毛毛,为什么问这样的问题,他说,我只是想知道北京来的文艺青年和我们有什么不同,真的。
2
华东市场做了一年多,老板决定让我去深圳,我向毛毛告别,说以后可能不会常来上海了。
离开的前一周,决定利用在这边的最后一个周末去趟绍兴。一个人在咸亨酒店吃掉大盘的醉鸡,然后去看鲁迅先生的“我家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百草园”。然而百草园并不怎么大,我想只是在儿童的认知和记忆里被放大了很多很多倍。
因为是周六,晚上青旅里有个学生模样的民谣歌手在驻唱,听了他唱的老狼,写完一篇blog,已经快深夜。回房间时发现门口放着花束,三三两两的掉着些软软的花瓣,颜色泛黑。这束来路不明的花让我坐立不安,许多种可能一一被否决。忽然我一拍大腿,顿悟一定是花上喷了什么迷药之类的,无数个法制节目的画面瞬间从脑中穿过,不免觉得头都晕了起来,赶紧捂着鼻子拎着花去找掌柜。
掌柜再三确认没有人乱扔花,问过我的房间号,想了想,意味深长的说,应该是谁送你的吧?我问他,你确定有人会送已经烂掉的花么。。。
可当满面尘土的毛毛出现在面前时,我不得不否定掉我的结论。
毛毛说,绍兴只有三个青旅,我打电话到第一家就问到你了。好吧,在没有微博更没有朋友圈的当年,我也不是爱po行踪的姑娘。
当晚他原本要解释为何送花,但却不得不变成解释为何不送一束新鲜点的花。这时我和毛毛认识大约半年时间,每次见面都要说好久不见,相互请客吃饭,他还欠了我一千块一直没还。
从绍兴回来,老板说忽然发觉你还是适合上海。
3
虽然恋爱是拖沓了很久,但“创业”这件事情上,绝对是一拍即合。
只有在房价下跌后,青年才可以谈理想。这是谁说的?忘了。但我们的第一个创业计划是一场忘记房价的出走。
毛毛说,怎样你才肯嫁给我呀。我说,过腻了,咱们去开间青旅吧。
于是毛毛写了整整二十页的计划,口口声声说开了青旅,就在雪山之巅向你求婚。于是我们彻夜深谈,讨论我们青旅的房间,叫beatles的三人间是利物浦的酒馆模样,叫nirvana的四人间是西雅图的旧桥洞,来的客人你是想做柯本呀还是想做列侬呀?我们为你准备好了他们爱读的书呢。讨论了很久,算了,还是来讨论一下雪山上的求婚吧,哪座雪山的死亡率会比较低呢。
后来就像你知道的那样,我们没有开成xx乐队主题青旅,但我们仍然在想办法离它近一点。
第一次把joydivision印在包上,我问毛毛,这样会不会被骂?他说有人骂好呀,说明你红了。
真赤裸。
没想到这一天很快就来了,也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像所有理想主义青年一样,现实和理想总有偏差,但幸运的是,这一次我们没费什么心思就让他们平衡。
这些年我们结婚,生子,工作,旅行,经常谈论理想,偶尔争吵,争吵大部分都因为工作,一吵就是这些年。
有一次在精疲力尽结束一场争论后后,毛毛语重心长的说,如今的joydivision已经不再是你的,也不再是我的,在这五年里,他已经逐渐树立了他自己的形象,是时代给他的,是人们眼中的,他已经不属于谁,或者说已经不是我们能够主导的。
我掰手指数一数,真的已经五年了。
4
我听音乐最多的一年,是2009年。第二年离开生活五年的北京, 走的时候带走了许多东西,包括很多书和手信,也扔掉了很多东西,比如随我多年的登山鞋。还有一些东西,既带不走,也扔不掉,朋友,记忆,理想。
时间已经过去六年。
至于那年毛毛说的,想知道北京来的文艺青年有什么不同,早就有了答案。
他听音乐一定要坐在他的皇帝位,而我即便是lo-fi也能入耳,他觉得我不注重品质,我却鄙视他不懂本质。比如,在那一年,他是腼腆闷骚的宅男,我外热内冷的作女。到如今,他是JD家抛头露面的发言人,江湖人称胡子叔,我是关不住内心离不了现实的家庭主妇,江湖俗称带娃狗。
比如,看到我写这一篇,毛毛说你写太长了没人看的,现在是速食主义,我说,这个世界太浮躁~
那是我听音乐最多的一年。
我在去机场的路上,在从机场回家的路上,在地铁上,在换乘的通道里,从北京到上海,再从上海到北京。希望用声音建起屏障,为独行做护法。有些场景就在这样的屏障下形成永生难忘的磁场记忆。
比如有时意识不到地铁已到站,眼神空洞的直视某处,列车门突然打开,顿时同挤在最门口的几个人面面相觑,原本空旷的车厢又很快被人群涌入身后,而这时ipod中突然唱起来“伯阳先生你爱说笑,这个世界已难以平静”。
是不是有点可笑。
我是在这一年的夏天认识毛毛的,我在那年的日记里写:
那天我踩着高跟鞋穿着超短裙假装长腿妹,张健说你怎么跟个小仙女似的飘进来,我说我刚刚收拾好行李,明天就回北京了,开心啊我。那时我憋了个把月在一个没有人可以说话的城市,日日听着陈胖子的告诉妈妈,在心里默默诅咒这个热皮肉寒心骨的城市,然后终于可以在临行的前一天夜里狂歌纵酒不许谈明天,那天晚上,唯独你不说话。
嗯,至少三小时的饭局上毛毛应该总共没有说超过五句的话。出于要和邻坐的我缓解下初次见面的尴尬或者什么的原因,他硬生生的憋出一句话来,额,你,平常听什么样的音乐。我一方面觉得要正经回答下他的问题以表寒暄,一方面我又觉得这真是一个很不好的聊天方式,这样精神层面的话题,被小哥你用作搭讪未免太俗气了一些。
几年后,饭局主持者在我们的婚礼上发言说,那天我们吃的是火锅,他们两个坐在相邻的位置,毛毛没有对饭桌上其他的人说什么话,却和嗡嗡聊了很久,我们看见火锅里冒出来的白烟缓缓上升,在半空中慢慢慢慢的变幻形状,最后白烟变成了一个心形,停在那火锅的上方。
当然,他纯属扯淡。
后来我问过毛毛,为什么问这样的问题,他说,我只是想知道北京来的文艺青年和我们有什么不同,真的。
2
华东市场做了一年多,老板决定让我去深圳,我向毛毛告别,说以后可能不会常来上海了。
离开的前一周,决定利用在这边的最后一个周末去趟绍兴。一个人在咸亨酒店吃掉大盘的醉鸡,然后去看鲁迅先生的“我家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百草园”。然而百草园并不怎么大,我想只是在儿童的认知和记忆里被放大了很多很多倍。
因为是周六,晚上青旅里有个学生模样的民谣歌手在驻唱,听了他唱的老狼,写完一篇blog,已经快深夜。回房间时发现门口放着花束,三三两两的掉着些软软的花瓣,颜色泛黑。这束来路不明的花让我坐立不安,许多种可能一一被否决。忽然我一拍大腿,顿悟一定是花上喷了什么迷药之类的,无数个法制节目的画面瞬间从脑中穿过,不免觉得头都晕了起来,赶紧捂着鼻子拎着花去找掌柜。
掌柜再三确认没有人乱扔花,问过我的房间号,想了想,意味深长的说,应该是谁送你的吧?我问他,你确定有人会送已经烂掉的花么。。。
可当满面尘土的毛毛出现在面前时,我不得不否定掉我的结论。
毛毛说,绍兴只有三个青旅,我打电话到第一家就问到你了。好吧,在没有微博更没有朋友圈的当年,我也不是爱po行踪的姑娘。
当晚他原本要解释为何送花,但却不得不变成解释为何不送一束新鲜点的花。这时我和毛毛认识大约半年时间,每次见面都要说好久不见,相互请客吃饭,他还欠了我一千块一直没还。
从绍兴回来,老板说忽然发觉你还是适合上海。
3
虽然恋爱是拖沓了很久,但“创业”这件事情上,绝对是一拍即合。
只有在房价下跌后,青年才可以谈理想。这是谁说的?忘了。但我们的第一个创业计划是一场忘记房价的出走。
毛毛说,怎样你才肯嫁给我呀。我说,过腻了,咱们去开间青旅吧。
于是毛毛写了整整二十页的计划,口口声声说开了青旅,就在雪山之巅向你求婚。于是我们彻夜深谈,讨论我们青旅的房间,叫beatles的三人间是利物浦的酒馆模样,叫nirvana的四人间是西雅图的旧桥洞,来的客人你是想做柯本呀还是想做列侬呀?我们为你准备好了他们爱读的书呢。讨论了很久,算了,还是来讨论一下雪山上的求婚吧,哪座雪山的死亡率会比较低呢。
后来就像你知道的那样,我们没有开成xx乐队主题青旅,但我们仍然在想办法离它近一点。
第一次把joydivision印在包上,我问毛毛,这样会不会被骂?他说有人骂好呀,说明你红了。
真赤裸。
没想到这一天很快就来了,也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像所有理想主义青年一样,现实和理想总有偏差,但幸运的是,这一次我们没费什么心思就让他们平衡。
这些年我们结婚,生子,工作,旅行,经常谈论理想,偶尔争吵,争吵大部分都因为工作,一吵就是这些年。
有一次在精疲力尽结束一场争论后后,毛毛语重心长的说,如今的joydivision已经不再是你的,也不再是我的,在这五年里,他已经逐渐树立了他自己的形象,是时代给他的,是人们眼中的,他已经不属于谁,或者说已经不是我们能够主导的。
我掰手指数一数,真的已经五年了。
4
我听音乐最多的一年,是2009年。第二年离开生活五年的北京, 走的时候带走了许多东西,包括很多书和手信,也扔掉了很多东西,比如随我多年的登山鞋。还有一些东西,既带不走,也扔不掉,朋友,记忆,理想。
时间已经过去六年。
至于那年毛毛说的,想知道北京来的文艺青年有什么不同,早就有了答案。
他听音乐一定要坐在他的皇帝位,而我即便是lo-fi也能入耳,他觉得我不注重品质,我却鄙视他不懂本质。比如,在那一年,他是腼腆闷骚的宅男,我外热内冷的作女。到如今,他是JD家抛头露面的发言人,江湖人称胡子叔,我是关不住内心离不了现实的家庭主妇,江湖俗称带娃狗。
比如,看到我写这一篇,毛毛说你写太长了没人看的,现在是速食主义,我说,这个世界太浮躁~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