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圣人之治”推动道德教育正当其时
![]() |
老子《德道经》是人类的宝贵文化财产,内容博大精深,使人百读不厌,百解不烦。《德道经》第一章《论德》是整个老子《德道经》的开篇。老子撰写此书,是要引导人们重归淳德的状态,通过修养德性从而明德归道。只要将《论德》篇反复地咀嚼和展开,进行实践参悟,我们就不难发现,这一章既揭示了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提示了每个人心灵离道失德的基本规律,指出了道德复兴的必然途径。
当前整个西方世界对中国老子《德道经》非常崇拜,他们虽然有语言障碍,但却非常想了解老子《德道经》的深刻内涵。他们从不同版本的翻译中吸取老子《德道经》的无穷能量,印证到他们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化、医学等各个领域。同唐代时期一样,西方人从我们古代这些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吸取了大量营养。相反,我们自己却在元朝以后,逐步地抛弃了祖先们的文化精华,现在人更是盲目地去追求西方的文化,而不认识祖先的这些瑰宝。真是一个莫大的遗憾,也是一个讽刺!
整个道德文化精神的最博大精深的著作,就存在于老子《德道经》之中。人们可以针对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问题到老子《德道经》当中去找到答案。
所以,正确地了解历史,解读老子《德道经》,认清社会的发展,返照道德文化的学习研究和道德修身的再造,产生正觉正念,这是我们走进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学习方法。在解读老子《德道经》第一章的时候,既要理解和吸收其中蕴含的五德能量,又要循着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脉络,到道德演化过程的深刻内涵里去感悟、去体会,去与我们祖先们建立心灵的沟通。
老子天人合一思想无所不包、无所不容。正像佛家所讲的,能容天下难容之事。不仅要容,还要阴阳、显隐、好坏、美丑、善恶无所不包;更要能转化得符合自然客观规律,才能同于德,归于道。正确地解读历史,我们民族的演化不就是这样吗?在历史上,中华民族遭受了多少次侵略和打击,但是我们始终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和无穷的生命力。进入中国的文化领域以后,没有哪个国家或者民族的文化不被中国的文化所同化的。例如元朝时外蒙文化进入中华,很快就被当时的中华文化所同化了;清朝的满族人进关以后,他们的文化也很快被同化了,因而才迎来了清代中叶中华民族发展的一个相应的高峰时期。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类社会矛盾的互变,演绎出一个非常繁复的历史演变过程。其中的原始因素,在于人类对“道生一”的这个“一”的态度;动力,源于人类的失德离道状态;变化的契机,源自于人类本身的道德取向。自然规律始终运用着“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的无情法则调控着人类的前行;始终关注和引领着人们重视德,达到一种向道德的回归和淳化;而人类则是在德性与私心贪欲之间,在痛苦的煎熬和艰难的挣扎中,波浪式地前进着。
我们虽然说进入了一个国际性的经济社会,人们都在全力以赴地发展经济,但是经济需要精神作为基础,作为支撑。离开精神文化支撑的物质发展,将会是一头没有笼头的野马,只会使人堕落、腐败、腐朽。只有以道德引领物质的发展,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
选自《道德教育贵修身》2014第229页
来源:以“圣人之治”推动道德教育正当其时 | 德慧智文化传媒官网
http://www.dehuizhi.cn/4468.html
guixiushen1-11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