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印象——兰州
费尔巴哈说:“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兰州,是尝一碗热气腾腾的面,就能把一座城市的滋味咂摸透亮的地方。
兰州,于我而言,也是梦回故土的终点,无论多少曲折幽深,似乎总能随着乡音乡愁,找到一条熟悉的街道,路过一座熟悉的建筑,遇见几张熟悉的面孔。
这城不宽,夹在南北两山之间,常有脚力见长的学生们,结伴而行,一个早上便往返南北。这城很长,自西向东,沿着黄河蜿蜒布局,走过红古,才到西固,安宁在前,城关未到,七里河还在远方。如此狭长,仿佛一股劲韧有力的面条,群山做碗,黄河是汤。至于其间的人,活得平凡的,是调料,活得精彩的,是配菜,演绎着“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的多姿多彩,还有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的悲欢离合。
这城很清,清到直白,乃至凝固。虽然黄土莽苍中,大风一起,飞沙远去,尘土远去,树叶远去,飞鸟远去,游人远去。而一些人或事,却以足够简单的生活方式,逃过了时间流逝、岁月洗磨。
二十年前,父亲带我来到兰州寻医问药,与堂哥的会面让我忘却了病痛,分外欣喜。两个孩子在静宁南路疯跑,试图爬上路边的垂柳,摘心目中那片最大最嫩的柳叶卷个呼哨。还未得逞,一个年老的环卫工匆匆赶来,我们落荒而逃,身后传来他呵呵的笑声,“尕娃子,慢些跑,小心摔了”。
就这样毫无目的的快乐穿行,直到日头从最高楼层的上方,滑到低矮平房的背后。街道忽然变得热闹、拥挤。街头,大铁签子串着肥嫩羊肉,在老维族手中上下翻飞,炭火滋滋作响,香味弥散到远方。路灯下,烤土豆泥的汉家婆姨,研磨好自家的辣椒面,烤一层,撒一把,均匀精准,直到旁边顾客吃的满头大汗,泪流满面。十字路口,推着小车兜售酿皮子的小陕西,切一张酿皮,行刀如电,一碟酿皮宽厚薄窄一致,分毫不差。
堂哥和我拒绝了地摊电动小玩具的诱惑,拐进他所熟知的“老马家牛肉面”,小店门脸很老,幌子很旧,灯光昏暗,地上的青砖被踩的发白。小心翼翼避过那些据说流传了三代的油腻,柜台后面,头戴小白帽的回族老板大声招呼我们:
“两位,要细还是要宽?毛细、细面、二细绵软,韭叶、宽面、大宽有嚼劲。”
“好嘞,细面两碗,两位上座稍等,筷子自取!”
面来,吹开腾腾的热气,急不可耐的嘬一口辣油鲜亮的牛肉汤,瞬间涕泪横流,堂哥看着我笑的前仰后翻。一晃二十年过去,当年的孩童各自长大,流落京沪。春节堂哥回家,打来电话说,街道依旧、柳树依旧,面馆依旧,只是幌子更旧更暗了,油腻也更深了,老板依旧姓马,只是从老马换成了小马,不过招呼依旧大声,辣油依旧鲜红。
这城市很重,重到一切带有鲜明色彩的人情风物,极易沉淀成妇孺皆知的传奇故事。在枯瘦荒凉群山中独自丰腴的五泉山,甘露、掬月、摸子、惠、蒙五眼泉水缘何而来?在兰州的传说中,与自然无关,而是征伐匈奴的霍去病驻扎山上,见士兵疲渴困顿,将军遂以马鞭击山,鞭落五下,泉涌而出。所谓英豪气动山河,竟至于此了。
滨河路上“白马浪”的传说,更将这城市喜好演绎的智慧发扬的淋淋尽致。相传唐僧在白马浪渡过黄河,西行而去。师徒四人取经返回时,在此遭遇了通天河金鱼妖和东海龙王联手设计的陷阱。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丢失了金箍棒,一筹莫展,请来的救兵太上老君、观世音菩萨也铩羽而归。白龙马护持经文身受重伤,危机时刻,上古人皇伏羲赶来救难,调动阴阳五行,降服了妖魔。金鱼妖和东海龙王现出原型被收入八卦盘,完整的太极八卦图因此成型。
儒释道三教合力除妖,非独是奇妙的故事,更成为信仰的源头。五泉山上,三教洞庙宇内,同时供奉着孔子、老子、释迦牟尼的神像,至今香火不断,据说灵验至极,几乎每条小巷都有一个因虔诚祈祷而逢凶化吉、解危救难、富贵喜人的故事版本。
“愿将当世事;告与后人知”,寻常巷陌里流传有更惊心动魄的故事。
十年前,我贸然的闯入井儿街,听卖罐罐茶的老头,压一锅老旱烟烟丝,讲述五鬼巷的悲剧。
道光年间,那里住着武艺高强的王姓人家。王师傅一双铁筷子使的鬼神莫测,出手狠辣,打遍皋兰无敌手。他的五个儿子也精通搏击,更是心高气傲,不堪在人之下。久而久之,儿子们总想一探父亲的真正家底。秋去冬来,年关将近,一日王师傅进城置办年货,傍晚还未归家,焦急的王夫人便让五兄弟到巷口察看接应。惨剧就此发生,年轻人认为这是试探父亲真功夫的好机会,于是乔装打扮,戴上鬼怪面具,准备伏击。
王师傅刚入巷口,见五个鬼面人从黑暗中蹿出,拳来脚往,招招狠辣,便抽出铁筷子反击,锁喉、穿胸、开膛、破肚,几个照面后,鬼面人横死巷中。轻松取胜,王师傅颇为自得的回到家中,夫人急匆匆上前询问可曾遇见相迎的儿子,老武师瞬间明白了一切,大叫一声往后便倒,自此不省人事。
故事讲完,一罐茶煮的香浓正好,周围听众默默无语。良久,老人在鞋帮上磕掉烟灰,说:“人活一世,相争相斗,能留一线留一线,不吃亏;胜负微末,斤斤计较是徒劳,害人害己。”
六年前,当我再次刻意踏入井儿街时,炖罐罐茶的老人已不在人世,永远成为那个偏僻街道的传说。来去匆匆,我终究成了过客,从出生到放逐他方。而兰州依旧在风侵水蚀中,安安静静煮着那碗独属于自己,不可复制的牛肉面,味道不变,汤料不变,层次分明。这城、这人、这情,正如《兰州故事》中唱的:
“不知道贪婪的城市/打一壶年月的黄河水/姓马的回回没有老去/人们不来偏北的高原/不知道兰州在哪里/吃一碗马保子牛肉面/羊皮的筏子喝醉的城/西北的街巷不欺负歇脚的旅人”
兰州,再见!
兰州,于我而言,也是梦回故土的终点,无论多少曲折幽深,似乎总能随着乡音乡愁,找到一条熟悉的街道,路过一座熟悉的建筑,遇见几张熟悉的面孔。
这城不宽,夹在南北两山之间,常有脚力见长的学生们,结伴而行,一个早上便往返南北。这城很长,自西向东,沿着黄河蜿蜒布局,走过红古,才到西固,安宁在前,城关未到,七里河还在远方。如此狭长,仿佛一股劲韧有力的面条,群山做碗,黄河是汤。至于其间的人,活得平凡的,是调料,活得精彩的,是配菜,演绎着“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的多姿多彩,还有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的悲欢离合。
这城很清,清到直白,乃至凝固。虽然黄土莽苍中,大风一起,飞沙远去,尘土远去,树叶远去,飞鸟远去,游人远去。而一些人或事,却以足够简单的生活方式,逃过了时间流逝、岁月洗磨。
二十年前,父亲带我来到兰州寻医问药,与堂哥的会面让我忘却了病痛,分外欣喜。两个孩子在静宁南路疯跑,试图爬上路边的垂柳,摘心目中那片最大最嫩的柳叶卷个呼哨。还未得逞,一个年老的环卫工匆匆赶来,我们落荒而逃,身后传来他呵呵的笑声,“尕娃子,慢些跑,小心摔了”。
就这样毫无目的的快乐穿行,直到日头从最高楼层的上方,滑到低矮平房的背后。街道忽然变得热闹、拥挤。街头,大铁签子串着肥嫩羊肉,在老维族手中上下翻飞,炭火滋滋作响,香味弥散到远方。路灯下,烤土豆泥的汉家婆姨,研磨好自家的辣椒面,烤一层,撒一把,均匀精准,直到旁边顾客吃的满头大汗,泪流满面。十字路口,推着小车兜售酿皮子的小陕西,切一张酿皮,行刀如电,一碟酿皮宽厚薄窄一致,分毫不差。
堂哥和我拒绝了地摊电动小玩具的诱惑,拐进他所熟知的“老马家牛肉面”,小店门脸很老,幌子很旧,灯光昏暗,地上的青砖被踩的发白。小心翼翼避过那些据说流传了三代的油腻,柜台后面,头戴小白帽的回族老板大声招呼我们:
“两位,要细还是要宽?毛细、细面、二细绵软,韭叶、宽面、大宽有嚼劲。”
“好嘞,细面两碗,两位上座稍等,筷子自取!”
面来,吹开腾腾的热气,急不可耐的嘬一口辣油鲜亮的牛肉汤,瞬间涕泪横流,堂哥看着我笑的前仰后翻。一晃二十年过去,当年的孩童各自长大,流落京沪。春节堂哥回家,打来电话说,街道依旧、柳树依旧,面馆依旧,只是幌子更旧更暗了,油腻也更深了,老板依旧姓马,只是从老马换成了小马,不过招呼依旧大声,辣油依旧鲜红。
这城市很重,重到一切带有鲜明色彩的人情风物,极易沉淀成妇孺皆知的传奇故事。在枯瘦荒凉群山中独自丰腴的五泉山,甘露、掬月、摸子、惠、蒙五眼泉水缘何而来?在兰州的传说中,与自然无关,而是征伐匈奴的霍去病驻扎山上,见士兵疲渴困顿,将军遂以马鞭击山,鞭落五下,泉涌而出。所谓英豪气动山河,竟至于此了。
滨河路上“白马浪”的传说,更将这城市喜好演绎的智慧发扬的淋淋尽致。相传唐僧在白马浪渡过黄河,西行而去。师徒四人取经返回时,在此遭遇了通天河金鱼妖和东海龙王联手设计的陷阱。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丢失了金箍棒,一筹莫展,请来的救兵太上老君、观世音菩萨也铩羽而归。白龙马护持经文身受重伤,危机时刻,上古人皇伏羲赶来救难,调动阴阳五行,降服了妖魔。金鱼妖和东海龙王现出原型被收入八卦盘,完整的太极八卦图因此成型。
儒释道三教合力除妖,非独是奇妙的故事,更成为信仰的源头。五泉山上,三教洞庙宇内,同时供奉着孔子、老子、释迦牟尼的神像,至今香火不断,据说灵验至极,几乎每条小巷都有一个因虔诚祈祷而逢凶化吉、解危救难、富贵喜人的故事版本。
“愿将当世事;告与后人知”,寻常巷陌里流传有更惊心动魄的故事。
十年前,我贸然的闯入井儿街,听卖罐罐茶的老头,压一锅老旱烟烟丝,讲述五鬼巷的悲剧。
道光年间,那里住着武艺高强的王姓人家。王师傅一双铁筷子使的鬼神莫测,出手狠辣,打遍皋兰无敌手。他的五个儿子也精通搏击,更是心高气傲,不堪在人之下。久而久之,儿子们总想一探父亲的真正家底。秋去冬来,年关将近,一日王师傅进城置办年货,傍晚还未归家,焦急的王夫人便让五兄弟到巷口察看接应。惨剧就此发生,年轻人认为这是试探父亲真功夫的好机会,于是乔装打扮,戴上鬼怪面具,准备伏击。
王师傅刚入巷口,见五个鬼面人从黑暗中蹿出,拳来脚往,招招狠辣,便抽出铁筷子反击,锁喉、穿胸、开膛、破肚,几个照面后,鬼面人横死巷中。轻松取胜,王师傅颇为自得的回到家中,夫人急匆匆上前询问可曾遇见相迎的儿子,老武师瞬间明白了一切,大叫一声往后便倒,自此不省人事。
故事讲完,一罐茶煮的香浓正好,周围听众默默无语。良久,老人在鞋帮上磕掉烟灰,说:“人活一世,相争相斗,能留一线留一线,不吃亏;胜负微末,斤斤计较是徒劳,害人害己。”
六年前,当我再次刻意踏入井儿街时,炖罐罐茶的老人已不在人世,永远成为那个偏僻街道的传说。来去匆匆,我终究成了过客,从出生到放逐他方。而兰州依旧在风侵水蚀中,安安静静煮着那碗独属于自己,不可复制的牛肉面,味道不变,汤料不变,层次分明。这城、这人、这情,正如《兰州故事》中唱的:
“不知道贪婪的城市/打一壶年月的黄河水/姓马的回回没有老去/人们不来偏北的高原/不知道兰州在哪里/吃一碗马保子牛肉面/羊皮的筏子喝醉的城/西北的街巷不欺负歇脚的旅人”
兰州,再见!
-
我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07 14: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