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费城
2015年8月7日。晴。
明天就要离开费城了,这一个月是真真实实的美国生活。写一点文字记录下这个城市,是我对它最基本的尊重。
先说环境吧。这里黑人很多,downtown几乎就是城乡结合部,墙壁歪歪斜斜破破烂烂,窗户碎了就敞开在那里,街边无所事事的黑人叼着烟粗鲁地大笑着,瞥你一眼能让你浑身立刻紧绷起来。自从黑人搬到了市中心以后,白人就渐渐往外挪,所以市中心就慢慢变成了黑人区。真正的富人区都是在风景优美的小镇,安静、安全,私密性非常高。在到这里的第三天,我终于掌握了一眼分辨黑人区还是白人区的技能。黑人区拥挤破败,房子鳞次栉比,而且就在马路旁边;而白人区通常都是有一个明显的小镇入口,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树木花草,房子也隐藏在大片的草坪之后,确实很明显。
交通运输系统是几十年前的水平,人家发展的早,之后也没有更新换代,就成了现在的样子。Trolley连着电缆,龟速前行,几十分钟才有一班。Subway里充斥着一个屁股能坐满两个凳子的大黑妞,绑着脏辫,离着几米都能闻到劣质香水中压不住的体味。Train倒是很有意思,从1st street一路开下去,连接着无数的小镇。每一站上车都会有乘务员在你的车票上打孔,就像十几年前的中国公交一样,这里还有往返程一起买比较便宜的各种计价折扣,种类之繁复,反正我是没记住。东西向的路呢,各有各的名字;street是南北向的,按数字升序命名,我至今也不知道费城的street到底编号到多少。
我们住在Wynnewood,家旁边就是一家很大的Giant超市,但日常购买中国的东西还是去另外一家韩国店,还有费城华埠(中国城/唐人街),那里很多广东人,吃的也大多是广式早点。街边的招牌都是繁体字,吃的东西、卖的东西确实是跟中国没什么区别。最好的那家餐厅叫醉仙楼,小吃种类繁多,据说接待了许多贵宾,不虚此名。最便宜的超市是Costco,像巨大的仓库一样,里面东西都很便宜,有点类似于薄利多销的感觉,很多店家也会为了提高知名度和销量把自家的商品用大包装放在那里卖。大家买东西都是几箱几箱拿的,也算是见识了美国的粗犷不羁。出去吃本地人的餐厅,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你按照菜单上的点单后,服务员会再问你要什么酱,最糟糕的是他说的名字你一个也听不懂。这些酱都不是写在单子上的,只有非常native的人才能理解。要牛排问你几分熟这个还算是常识,但点了egg,也会分over easy, scrambled, medium, hard…我的内心是崩溃的QAQ
平复一下心情,我们来说日常。七点多起来,烤面包,抹cheese或者番茄酱,煮鸡蛋,热牛奶,倒一点谷物,就是一顿早饭。送孩子们去幼儿园,然后开车去宾大。路上几乎不堵,一路顺风顺水,没拐几次就到了。我们在实验室的生活,无非就是做实验,写论文,看论文,当然,我还在写PS,然后一遍一遍一遍一遍改。中午一般就是food truck,选择倒是挺多,cheese steak + ketchup(番茄酱),Chinese food, Japanese food, Indian food应有尽有,四五刀就解决了午饭。不知道天天吃是不是跟食堂一样再也不想碰…最重要的是,完全不健康啊!晚上到停车场开车回家,路上顺便去韩国店买点菜,到家就撸袖子自己烧。如果懒,就去giant买个pizza,孩子们也爱吃。再不济,开冰箱拿出速冻水饺,烧一锅,蘸着饺子酱吃,也是不错的。这里的龙虾极便宜,$6.99一磅,拿回家斩了直接水煮,也算是饱了口福。自己家院子里也种了蔬菜,我从没见过这么大的丝瓜、黄瓜和各种菜。自己种自己烧,悠然见南山。晚上没什么娱乐活动,就是呆在自己屋子里,出去也不安全。听host说去美国人的party,说是烧烤,其实烤出来的东西一人一口就差不多了,必然吃不饱,而且也挺难吃的,一定要吃好晚饭再去。Interesting。
说到做实验也很有意思,一个专用的帽子,戴到头上,涂上导电液,连接到电脑传输脑信号。为了测试仪器是否能连接,我当了第一只小白鼠。看着自己的脑电波在屏幕上像脉搏一样,觉得很兴奋。灵敏度其实有点过高,因为眨个眼都会让信号相应波动,更不用说摇头晃脑了~后来被试者来了,我们给他一切都设置好,然后推入了扫描仪里,那个巨大的圆形,就像所有医院里的核磁共振仪一样。那个空间里,一切电子设备都不能带进去,因为磁场太过强大,会使手机或者信用卡等等全部消磁。我们在监控室里,等待被试睡着(我们做的是一个睡眠实验)。一想到这个被试要在这么狭窄的环境下,戴着帽子,耳朵还放着耳机听指令,就觉得他也是挺惨的,怎么可能睡得着——事实上,他确实没能睡着。实验是失败了。里面的人想睡睡不着,外面的人却早已昏昏欲。我们在监控室盯着脑电波信号,等待着被试睡着的那一瞬间,又无法松懈,看着这串噪音,哈欠一个接一个。这时候我突然就想起了三体里,第1937号观察员盯着无生命的噪音,大概就是这种紧张而又想偷会儿懒的心情吧。
周末的时候,去州立公园野餐。偌大一个公园,感觉就是片森林,除了几匹马在甩着尾巴以外,几乎看不到什么人。找到一个spot,直接就地安营扎寨。有小木头桌椅,有小孩子玩的游乐设施。我们几个大人七手八脚地搭起了帐篷,玩累了就钻进去拿出事先准备的面包和凉拌黄瓜,隔着帐篷躺在草上,晒着太阳的感觉其实挺不错的。在独立日(7月4日)的时候也参加了他们的嘉年华,路边各种吃的玩的,做活动的,送东西的,安利蹦蹦器玩蹦极的…我带了个鲨鱼帽子,也是玩得不亦乐乎。
美国的生活就是一个特点,什么事情都要自己亲自动手。因为人工费很贵,电器坏了自己修,窗户坏了自己补,菜园自己种,车自己洗,家具自己扛回家,钢琴坏了也是自己修…感觉这样的生活如果乐在其中还好,要是我们这代人去了,真的会不习惯。不过美国的洗衣机洗碗机吸尘器什么的都非常自动,解决了洗碗问题其实还挺方便的,什么都不用管,把碗和洗碗液倒进去就好了,简直是良心发明。
这里像是一个围城,外面的人拼了命的想来看看更大的世界,里面的人却心心念念的想回去。
出国真的没有绝对的好坏,真的就是看自己合不合适,follow your heart.
Farewell, Philadelphia.
明天就要离开费城了,这一个月是真真实实的美国生活。写一点文字记录下这个城市,是我对它最基本的尊重。
先说环境吧。这里黑人很多,downtown几乎就是城乡结合部,墙壁歪歪斜斜破破烂烂,窗户碎了就敞开在那里,街边无所事事的黑人叼着烟粗鲁地大笑着,瞥你一眼能让你浑身立刻紧绷起来。自从黑人搬到了市中心以后,白人就渐渐往外挪,所以市中心就慢慢变成了黑人区。真正的富人区都是在风景优美的小镇,安静、安全,私密性非常高。在到这里的第三天,我终于掌握了一眼分辨黑人区还是白人区的技能。黑人区拥挤破败,房子鳞次栉比,而且就在马路旁边;而白人区通常都是有一个明显的小镇入口,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树木花草,房子也隐藏在大片的草坪之后,确实很明显。
交通运输系统是几十年前的水平,人家发展的早,之后也没有更新换代,就成了现在的样子。Trolley连着电缆,龟速前行,几十分钟才有一班。Subway里充斥着一个屁股能坐满两个凳子的大黑妞,绑着脏辫,离着几米都能闻到劣质香水中压不住的体味。Train倒是很有意思,从1st street一路开下去,连接着无数的小镇。每一站上车都会有乘务员在你的车票上打孔,就像十几年前的中国公交一样,这里还有往返程一起买比较便宜的各种计价折扣,种类之繁复,反正我是没记住。东西向的路呢,各有各的名字;street是南北向的,按数字升序命名,我至今也不知道费城的street到底编号到多少。
我们住在Wynnewood,家旁边就是一家很大的Giant超市,但日常购买中国的东西还是去另外一家韩国店,还有费城华埠(中国城/唐人街),那里很多广东人,吃的也大多是广式早点。街边的招牌都是繁体字,吃的东西、卖的东西确实是跟中国没什么区别。最好的那家餐厅叫醉仙楼,小吃种类繁多,据说接待了许多贵宾,不虚此名。最便宜的超市是Costco,像巨大的仓库一样,里面东西都很便宜,有点类似于薄利多销的感觉,很多店家也会为了提高知名度和销量把自家的商品用大包装放在那里卖。大家买东西都是几箱几箱拿的,也算是见识了美国的粗犷不羁。出去吃本地人的餐厅,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你按照菜单上的点单后,服务员会再问你要什么酱,最糟糕的是他说的名字你一个也听不懂。这些酱都不是写在单子上的,只有非常native的人才能理解。要牛排问你几分熟这个还算是常识,但点了egg,也会分over easy, scrambled, medium, hard…我的内心是崩溃的QAQ
平复一下心情,我们来说日常。七点多起来,烤面包,抹cheese或者番茄酱,煮鸡蛋,热牛奶,倒一点谷物,就是一顿早饭。送孩子们去幼儿园,然后开车去宾大。路上几乎不堵,一路顺风顺水,没拐几次就到了。我们在实验室的生活,无非就是做实验,写论文,看论文,当然,我还在写PS,然后一遍一遍一遍一遍改。中午一般就是food truck,选择倒是挺多,cheese steak + ketchup(番茄酱),Chinese food, Japanese food, Indian food应有尽有,四五刀就解决了午饭。不知道天天吃是不是跟食堂一样再也不想碰…最重要的是,完全不健康啊!晚上到停车场开车回家,路上顺便去韩国店买点菜,到家就撸袖子自己烧。如果懒,就去giant买个pizza,孩子们也爱吃。再不济,开冰箱拿出速冻水饺,烧一锅,蘸着饺子酱吃,也是不错的。这里的龙虾极便宜,$6.99一磅,拿回家斩了直接水煮,也算是饱了口福。自己家院子里也种了蔬菜,我从没见过这么大的丝瓜、黄瓜和各种菜。自己种自己烧,悠然见南山。晚上没什么娱乐活动,就是呆在自己屋子里,出去也不安全。听host说去美国人的party,说是烧烤,其实烤出来的东西一人一口就差不多了,必然吃不饱,而且也挺难吃的,一定要吃好晚饭再去。Interesting。
说到做实验也很有意思,一个专用的帽子,戴到头上,涂上导电液,连接到电脑传输脑信号。为了测试仪器是否能连接,我当了第一只小白鼠。看着自己的脑电波在屏幕上像脉搏一样,觉得很兴奋。灵敏度其实有点过高,因为眨个眼都会让信号相应波动,更不用说摇头晃脑了~后来被试者来了,我们给他一切都设置好,然后推入了扫描仪里,那个巨大的圆形,就像所有医院里的核磁共振仪一样。那个空间里,一切电子设备都不能带进去,因为磁场太过强大,会使手机或者信用卡等等全部消磁。我们在监控室里,等待被试睡着(我们做的是一个睡眠实验)。一想到这个被试要在这么狭窄的环境下,戴着帽子,耳朵还放着耳机听指令,就觉得他也是挺惨的,怎么可能睡得着——事实上,他确实没能睡着。实验是失败了。里面的人想睡睡不着,外面的人却早已昏昏欲。我们在监控室盯着脑电波信号,等待着被试睡着的那一瞬间,又无法松懈,看着这串噪音,哈欠一个接一个。这时候我突然就想起了三体里,第1937号观察员盯着无生命的噪音,大概就是这种紧张而又想偷会儿懒的心情吧。
周末的时候,去州立公园野餐。偌大一个公园,感觉就是片森林,除了几匹马在甩着尾巴以外,几乎看不到什么人。找到一个spot,直接就地安营扎寨。有小木头桌椅,有小孩子玩的游乐设施。我们几个大人七手八脚地搭起了帐篷,玩累了就钻进去拿出事先准备的面包和凉拌黄瓜,隔着帐篷躺在草上,晒着太阳的感觉其实挺不错的。在独立日(7月4日)的时候也参加了他们的嘉年华,路边各种吃的玩的,做活动的,送东西的,安利蹦蹦器玩蹦极的…我带了个鲨鱼帽子,也是玩得不亦乐乎。
美国的生活就是一个特点,什么事情都要自己亲自动手。因为人工费很贵,电器坏了自己修,窗户坏了自己补,菜园自己种,车自己洗,家具自己扛回家,钢琴坏了也是自己修…感觉这样的生活如果乐在其中还好,要是我们这代人去了,真的会不习惯。不过美国的洗衣机洗碗机吸尘器什么的都非常自动,解决了洗碗问题其实还挺方便的,什么都不用管,把碗和洗碗液倒进去就好了,简直是良心发明。
这里像是一个围城,外面的人拼了命的想来看看更大的世界,里面的人却心心念念的想回去。
出国真的没有绝对的好坏,真的就是看自己合不合适,follow your heart.
Farewell, Philadelphia.
-
YEMING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24 07:0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