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ELab®心理教学系统-表象心理旋转实验操作指南
PsychELab®心理教学系统实验操作指南
PsychELab®心理教学系统是教育部“实验心理学”名牌课程课题科研成果之一,开发于2000年左右,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家完成,最初用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实验心理学课程的教学软件。经过10多年的应用与探索,目前有超过200所高校与单位在使用。
PsychELab®心理教学系统配有更明了的教学指南:每个实验都配有针对实验本身的帮助文件,内含实验背景、实验设计范式、结果数据含义及处理方法、参考文献、软件操作指导等内容(见附录表象心理旋转)。
附:
表象心理旋转
实验背景知识
心理旋转指单凭心理动作,将知觉之对象予以旋转,从而获得正确知觉经验的心理历程。对心理旋转能力及其性质的研究不仅在理解人类空间认知行为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Cooper等人的研究中,每次给被试呈现一个旋转角度不同的字母R,呈现的字母有时是正写,有时是反写。被试的任务是判断字母是正写还是反写的。结果表明:当字母呈现垂直时(0°或360°),反应时最短,随着旋转角度的增大,反应时随之增加。当字母旋转180°时,反应时最长。这说明,被试在完成任务时,对表象进行了心理操作,即他们倾向于把倾斜的字母在头脑中旋转到直立的位置,然后再作出判断。人们在完成某种作业时,确实可以借助表象进行思维,形象思维的支柱就是人们已经形成的各种各样的表象。
本实验引用了Cooper和Shepard的实验范式,采用表象心理旋转实验程序,使用不同方向和角度的R字符实验,测量被试对不同的方向和旋转角度所需要的反应时,验证表象心理旋转的存在。
实验结果要求统计不同方向下各旋转角度的反应时平均值,绘制反应时图形,进行数据分析。
实验介绍
一、实验设计与实验材料
1、实验目的
采用不同方向和角度的R字符实验,对不同的方向和旋转角度判断字符正反的反应时的测量,验证表象心理旋转的存在。
2、实验设计
本实验为2×6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旋转角度(6个水平:0°、60°、120°、180°、240°、300°)和方向(2个水平:正R和反R)。
3、实验仪器与材料
装有PsychELab®心理心理教学系统的计算机,键盘。
不同方向的正R和反R图片,共有0°、60°、120°、180°、240°、300°正反共12种不同角度和方向的R。
4、实验过程
编辑实验材料:设置实验材料,每个材料呈现的次数、实验材料的角度等等。保存实验材料,系统自动生成实验材料的文件夹。
调用编辑好的实验材料,出现如下指导语:
下面要呈现的是一系列不同角度的正R和反R,请你注意判断每次呈现的R是正R还是反R,如果是正R,按'P'键,如果是反R,按'Q'键,在保证判断正确的前提下,反应越快越好。明白上述指导语后,按‘开始实验’键开始实验。
被试按照指导语的原则进行反应,实验结束后系统记录被试的实验结果,一名被试做完实验后换另一名被试进行实验。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果会记录在每个旋转角度上的反应时,以及正面和反面R的反应时。
比较不同角度之间反应时的差异,随着角度的变化反应时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
进行旋转角度和方向之间的方差分析,验证表象心理旋转现象是否存在。
三、参考文献
张学民.实验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应用程序的操作
实验者在“PsychELab®心理教学系统”主界面中选择“表象心理旋转”,点击“进入实验”后进入实验设计程序界面(见图-1)。
图-1
一、制作实验材料与定义实验参数
应用表象心理旋转实验设计程序,实验者可以根据给定图形实验材料定义实验参数;也可以调用各种自己制作的图片实验材料,并对实验参数进行定义。
1、点击“编辑实验材料”,进入“制作实验材料向导”窗体见图-2。
图-2
对话框中有关于自定义图片制作向导的介绍,在读懂介绍后,单击“下一步”,出现如下自定义图片实验材料的窗体(如图-3)。
在图-3的窗体中,首先调用实验用的图片,单击浏览图形文件旁边的“à”按钮,会出现打开文件的对话框(如图-4),选择给定的源图片(如“R.jpg”),单击打开,在图-5的对话框中会出现源图片。
然后,可以根据实验需要定义每个材料呈现的次数、最小旋转角度等参数,程序会自动计算出总的实验次数,计算的方法是:每幅图都有正像和镜像两种呈现方式×每种旋转的次数(360度/最小旋转角度)×相同材料呈现的次数。
实验参数定义完毕后,单击“下一步”,会出现下一个对话框(见图-6),在图-6的窗体中可以调整实验图片的宽和高的比例,对实验材料的大小进行定义。也可以锁定长宽的比。同时可以单击“预览”预览源图片。
然后单击图-6的“*.lst文件存放位置”旁的按钮,定义实验的文件名并将实验材料存盘,然后单击“完成”将出现一个小对话框,输入材料的组名(如图-7)。
然后单击“OK”,该程序将自动生成所定义的材料组(如图-8过程),生成完毕后会自动退出,在生成材料组时,如果中途想要停止材料制作,可以单击“取消”退出,重新制作材料。
2、载入已有图片实验材料
点击“装载已有图片实验材料”,会出现“手工设置图片材料”对话框(如图-9),在这个对话框中,可以根据实验的需要进行设置。该对话框包含“定义实验因素”(如图-9)和“添加图片到列表”(如图-10)两部分。
图-9
图-10
(1)在图-9中,要先定义每个材料呈现次数,实验者可以直接输入数字或者用滚动轮调节次数。然后选择最小旋转角度,程序会自动计算出实验次数。
(2)在“添加图片到列表”的对话框中(图-10),实验者可以自己动手定义图片,只要点击“XX角度正面图”后面的“…”按钮即可出现“打开文件的”对话框,实验者可以在对话框中选择对应角度的图片文件,并打开装载到自定义实验材料文件中。定义完所有的图片后,单击“生成”完成自定义填加图片。
3、编辑指导语
点击编辑实验材料下面的编辑指导语,可以由实验者自行编辑指导语,编辑完成后点击“结束编辑指导语”键退出指导语编辑。
图-11
二、实验过程控制与被试操作的原则
1、调用实验材料与阅读指导语
定义完实验材料与实验参数后,实验者便可以准备进行开始实验。主试选择主界面中“正式实验”,如果使用的是“默认实验材料”(即给定的图形实验材料),则点击主菜单中的“开始实验”中的“默认实验材料”,即可直接使用给定的实验材料。
实验者还可以使用给定的其他图片实验材料,只须点击主菜单中的“开始实验”中的“自定义实验材料”。并在打开窗体中选择自己定义的实验材料文件,按照如下实验“指导语”(见图-12)进行实验。
图-12
由主试指导被试或者被试自己阅读指导语,确认被试已经明白指导语的含义后,按“开始实验”按钮,准备开始实验。
注意:如果被试的年龄较小或者被试对实验过程不清楚的话,可以加入练习实验,练习实验的材料制作与参数定义与上述的实验材料制作与实验参数定义的过程相同,练习实验次数一般为10-20次。
2、被试反应的原则
被试的反应应按照实验“指导语”的要求进行。
实验要求被试在反应正确的前提下越快越好,但是不可以在刺激没有呈现之前就按键反应。
3、被试信息的记录
实验结束后,屏幕上会出现被试信息记录窗体(见图13),被试输入存放数据的文
件名、被试姓名、性别的信息,输入完毕后,按“确定”按钮,结束实验。换下一个被试继续实验。
三、实验帮助系统与实验结果查询
当全部被试实验结束后,主试想要浏览实验结果数据及基本的统计结果。可以在主界面“帮助”菜单中选择“结果查询”子菜单,选择实验结果文件( “EXCEL”格式),便会出现如下结果查询窗体。
主试可以在上述的窗体中查询被试的平均反应时,以及每个被试每次的的详细反应时及反应正确与否。
四、实验结果的输出、编辑与转换
如果主试希望将实验结果存为其他文件或存到其他的磁盘或目录上、或者实验数据打印出来,可以在结果查询窗体中进行上述操作。
1、另存数据文件
在结果查询中选择“文本文件另存”,可以将当前的数据文件存为指定文件,并存放到指定的位置。
2、结果打印
如果主试希望将实验结果打印出来,选择“打印”,便会出现结果打印窗体,被试可以在结果打印窗体中对数据文件进行编辑、排版,并将结果输出但打印机上。
PsychELab®心理教学系统是教育部“实验心理学”名牌课程课题科研成果之一,开发于2000年左右,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家完成,最初用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实验心理学课程的教学软件。经过10多年的应用与探索,目前有超过200所高校与单位在使用。
PsychELab®心理教学系统配有更明了的教学指南:每个实验都配有针对实验本身的帮助文件,内含实验背景、实验设计范式、结果数据含义及处理方法、参考文献、软件操作指导等内容(见附录表象心理旋转)。
附:
表象心理旋转
实验背景知识
心理旋转指单凭心理动作,将知觉之对象予以旋转,从而获得正确知觉经验的心理历程。对心理旋转能力及其性质的研究不仅在理解人类空间认知行为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Cooper等人的研究中,每次给被试呈现一个旋转角度不同的字母R,呈现的字母有时是正写,有时是反写。被试的任务是判断字母是正写还是反写的。结果表明:当字母呈现垂直时(0°或360°),反应时最短,随着旋转角度的增大,反应时随之增加。当字母旋转180°时,反应时最长。这说明,被试在完成任务时,对表象进行了心理操作,即他们倾向于把倾斜的字母在头脑中旋转到直立的位置,然后再作出判断。人们在完成某种作业时,确实可以借助表象进行思维,形象思维的支柱就是人们已经形成的各种各样的表象。
本实验引用了Cooper和Shepard的实验范式,采用表象心理旋转实验程序,使用不同方向和角度的R字符实验,测量被试对不同的方向和旋转角度所需要的反应时,验证表象心理旋转的存在。
实验结果要求统计不同方向下各旋转角度的反应时平均值,绘制反应时图形,进行数据分析。
实验介绍
一、实验设计与实验材料
1、实验目的
采用不同方向和角度的R字符实验,对不同的方向和旋转角度判断字符正反的反应时的测量,验证表象心理旋转的存在。
2、实验设计
本实验为2×6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旋转角度(6个水平:0°、60°、120°、180°、240°、300°)和方向(2个水平:正R和反R)。
3、实验仪器与材料
装有PsychELab®心理心理教学系统的计算机,键盘。
不同方向的正R和反R图片,共有0°、60°、120°、180°、240°、300°正反共12种不同角度和方向的R。
4、实验过程
编辑实验材料:设置实验材料,每个材料呈现的次数、实验材料的角度等等。保存实验材料,系统自动生成实验材料的文件夹。
调用编辑好的实验材料,出现如下指导语:
下面要呈现的是一系列不同角度的正R和反R,请你注意判断每次呈现的R是正R还是反R,如果是正R,按'P'键,如果是反R,按'Q'键,在保证判断正确的前提下,反应越快越好。明白上述指导语后,按‘开始实验’键开始实验。
被试按照指导语的原则进行反应,实验结束后系统记录被试的实验结果,一名被试做完实验后换另一名被试进行实验。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果会记录在每个旋转角度上的反应时,以及正面和反面R的反应时。
比较不同角度之间反应时的差异,随着角度的变化反应时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
进行旋转角度和方向之间的方差分析,验证表象心理旋转现象是否存在。
三、参考文献
张学民.实验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应用程序的操作
实验者在“PsychELab®心理教学系统”主界面中选择“表象心理旋转”,点击“进入实验”后进入实验设计程序界面(见图-1)。
图-1
一、制作实验材料与定义实验参数
应用表象心理旋转实验设计程序,实验者可以根据给定图形实验材料定义实验参数;也可以调用各种自己制作的图片实验材料,并对实验参数进行定义。
1、点击“编辑实验材料”,进入“制作实验材料向导”窗体见图-2。
图-2
对话框中有关于自定义图片制作向导的介绍,在读懂介绍后,单击“下一步”,出现如下自定义图片实验材料的窗体(如图-3)。
在图-3的窗体中,首先调用实验用的图片,单击浏览图形文件旁边的“à”按钮,会出现打开文件的对话框(如图-4),选择给定的源图片(如“R.jpg”),单击打开,在图-5的对话框中会出现源图片。
然后,可以根据实验需要定义每个材料呈现的次数、最小旋转角度等参数,程序会自动计算出总的实验次数,计算的方法是:每幅图都有正像和镜像两种呈现方式×每种旋转的次数(360度/最小旋转角度)×相同材料呈现的次数。
实验参数定义完毕后,单击“下一步”,会出现下一个对话框(见图-6),在图-6的窗体中可以调整实验图片的宽和高的比例,对实验材料的大小进行定义。也可以锁定长宽的比。同时可以单击“预览”预览源图片。
然后单击图-6的“*.lst文件存放位置”旁的按钮,定义实验的文件名并将实验材料存盘,然后单击“完成”将出现一个小对话框,输入材料的组名(如图-7)。
然后单击“OK”,该程序将自动生成所定义的材料组(如图-8过程),生成完毕后会自动退出,在生成材料组时,如果中途想要停止材料制作,可以单击“取消”退出,重新制作材料。
2、载入已有图片实验材料
点击“装载已有图片实验材料”,会出现“手工设置图片材料”对话框(如图-9),在这个对话框中,可以根据实验的需要进行设置。该对话框包含“定义实验因素”(如图-9)和“添加图片到列表”(如图-10)两部分。
图-9
图-10
(1)在图-9中,要先定义每个材料呈现次数,实验者可以直接输入数字或者用滚动轮调节次数。然后选择最小旋转角度,程序会自动计算出实验次数。
(2)在“添加图片到列表”的对话框中(图-10),实验者可以自己动手定义图片,只要点击“XX角度正面图”后面的“…”按钮即可出现“打开文件的”对话框,实验者可以在对话框中选择对应角度的图片文件,并打开装载到自定义实验材料文件中。定义完所有的图片后,单击“生成”完成自定义填加图片。
3、编辑指导语
点击编辑实验材料下面的编辑指导语,可以由实验者自行编辑指导语,编辑完成后点击“结束编辑指导语”键退出指导语编辑。
图-11
二、实验过程控制与被试操作的原则
1、调用实验材料与阅读指导语
定义完实验材料与实验参数后,实验者便可以准备进行开始实验。主试选择主界面中“正式实验”,如果使用的是“默认实验材料”(即给定的图形实验材料),则点击主菜单中的“开始实验”中的“默认实验材料”,即可直接使用给定的实验材料。
实验者还可以使用给定的其他图片实验材料,只须点击主菜单中的“开始实验”中的“自定义实验材料”。并在打开窗体中选择自己定义的实验材料文件,按照如下实验“指导语”(见图-12)进行实验。
图-12
由主试指导被试或者被试自己阅读指导语,确认被试已经明白指导语的含义后,按“开始实验”按钮,准备开始实验。
注意:如果被试的年龄较小或者被试对实验过程不清楚的话,可以加入练习实验,练习实验的材料制作与参数定义与上述的实验材料制作与实验参数定义的过程相同,练习实验次数一般为10-20次。
2、被试反应的原则
被试的反应应按照实验“指导语”的要求进行。
实验要求被试在反应正确的前提下越快越好,但是不可以在刺激没有呈现之前就按键反应。
3、被试信息的记录
实验结束后,屏幕上会出现被试信息记录窗体(见图13),被试输入存放数据的文
件名、被试姓名、性别的信息,输入完毕后,按“确定”按钮,结束实验。换下一个被试继续实验。
三、实验帮助系统与实验结果查询
当全部被试实验结束后,主试想要浏览实验结果数据及基本的统计结果。可以在主界面“帮助”菜单中选择“结果查询”子菜单,选择实验结果文件( “EXCEL”格式),便会出现如下结果查询窗体。
主试可以在上述的窗体中查询被试的平均反应时,以及每个被试每次的的详细反应时及反应正确与否。
四、实验结果的输出、编辑与转换
如果主试希望将实验结果存为其他文件或存到其他的磁盘或目录上、或者实验数据打印出来,可以在结果查询窗体中进行上述操作。
1、另存数据文件
在结果查询中选择“文本文件另存”,可以将当前的数据文件存为指定文件,并存放到指定的位置。
2、结果打印
如果主试希望将实验结果打印出来,选择“打印”,便会出现结果打印窗体,被试可以在结果打印窗体中对数据文件进行编辑、排版,并将结果输出但打印机上。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