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别处》苛刻的诗歌讽刺
《生活在别处》读的很累,也读了很长时间。当然,读昆德拉的小说就要做好接受一切批判与颠覆的准备,这个过程是既痛苦又酣畅淋漓的。这一次,在《生活在别处》里,昆德拉反的是诗歌,进而反的是一切抒情方式。这样的立意相当激进,但从文学形式上,采用昆德拉式语言,一点点挑动我们的神经底线,最终使读者全盘接受。
昆德拉是辛辣而隐晦的。在对诗歌与抒情的批判中,诗人,也就是抒情者,被描述成一个从女性强权下成长起来的不成熟的男人,一生用激烈的方式寻找自己男性的一面。诗人把自己当做选中的人,把自己每句话都当成神授的真理。
是对诗歌的批判,但也不全是。 对昆德拉的所有批判里,不应该局限于他所呈现的具体视角。这些诗人的弱点,或多或少的藏在我们普通人身上。人们盲从、对虚幻的理想抱着不切实际的激烈热情、自私、喜欢掌控和操纵。昆德拉精妙的一点在于,他没有罗列这些词,而是通过写诗人的一生(从故事的角度看,诗人的一生似乎配不上一部小说的主角),诗人所有的生活细节与心理波动,使得读者瞥见了诗人身上自己的影子。读到最后,诗人死了,我们也已经体无完肤了。
近期不会再读昆德拉了,读到让人疲惫。
昆德拉是辛辣而隐晦的。在对诗歌与抒情的批判中,诗人,也就是抒情者,被描述成一个从女性强权下成长起来的不成熟的男人,一生用激烈的方式寻找自己男性的一面。诗人把自己当做选中的人,把自己每句话都当成神授的真理。
是对诗歌的批判,但也不全是。 对昆德拉的所有批判里,不应该局限于他所呈现的具体视角。这些诗人的弱点,或多或少的藏在我们普通人身上。人们盲从、对虚幻的理想抱着不切实际的激烈热情、自私、喜欢掌控和操纵。昆德拉精妙的一点在于,他没有罗列这些词,而是通过写诗人的一生(从故事的角度看,诗人的一生似乎配不上一部小说的主角),诗人所有的生活细节与心理波动,使得读者瞥见了诗人身上自己的影子。读到最后,诗人死了,我们也已经体无完肤了。
近期不会再读昆德拉了,读到让人疲惫。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