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博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作为一名30出头,至今未育的大龄女青年教师,整日浑浑噩噩,混了好几年的光景后,今年居然也拿到了港中大的博士OFFER。对于这个消息,周围人则褒贬不一,大致分为支持和反对的两派。其中,支持派以老爷子和C先生为首,作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位男性,他们均展示出难得的豁达。其实,在我刚刚硕士毕业的时候,老爷子(俺爹)就蠢蠢欲动地想让我读博士,并提过很多次,我均以未婚为由搪塞了事。我私下猜想,老爷子是想让我光宗耀祖,即使他觉得女不如男。因为,在他朴素的观点里,学历越高越好,脸上越有光!对于老爷子,他把对儿子的期望(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转移到了我身上,所以他对我并没有过多的女性角色期待,如结婚、生子等,这也造就了我骨子里的男性化。
关于C先生,他则完全是一副豁达、平等、尊重女性的态度,认为读博既然是我的人生任务,我就应该完成它,他就应该支持我完成它,这个任务跟他没有丝毫关系。除了以上两位,还包括姐姐、公公婆婆、婆家的哥哥和姐姐们。此外,就是同事了。同事们都面临升职的压力,所以明白读博对于升职的重要意义。
其实,最有意思的是反对派。在反对派中,根据与我关系的亲密程度,可以分为至亲、邻居和朋友:1.我妈、大姑和堂嫂为首的至亲,她们听到读博的消息后,第一反应是我生孩子这事怎么整?这么大年纪,为什么还要读书?读书难道比生孩还重要吗?她们具有共同的特征:都是传统的家庭主妇、教育程度很低。在她们看来,女性的生育、照顾家庭功能应该放在第一位,女性的独立和自主是则苦难(因为男人应当照顾家庭)而不是幸福,比如我妈认为我姐姐(家庭主妇)过的比我幸福,因为她可以不工作,而我还要“苦逼”的干活、读博。她们最关心的是我什么时候生孩子,而不是博士什么时候毕业。
2.一些同学和男性朋友,他们听到这个消息后,有的人说我很可怕,要做灭绝师太;有的人暗示C先生没本事,怎么还让我这么辛苦地读书;有的人则说我很傻,因为我花了几十年在读书上;有的人则说,我太折腾,好好的工作干嘛还要读书。他们的主要特征是:教育程度不太高,收入跟教育水平没有直接关系,来自传统家庭。他们骨子认可男强女弱的家庭模式(太太几乎都是家庭主妇),即使认为女性要工作,那也只是个打发时间或者是有一点稳定收入的玩意儿,不应该投入太多时间和精力。
关于C先生,他则完全是一副豁达、平等、尊重女性的态度,认为读博既然是我的人生任务,我就应该完成它,他就应该支持我完成它,这个任务跟他没有丝毫关系。除了以上两位,还包括姐姐、公公婆婆、婆家的哥哥和姐姐们。此外,就是同事了。同事们都面临升职的压力,所以明白读博对于升职的重要意义。
其实,最有意思的是反对派。在反对派中,根据与我关系的亲密程度,可以分为至亲、邻居和朋友:1.我妈、大姑和堂嫂为首的至亲,她们听到读博的消息后,第一反应是我生孩子这事怎么整?这么大年纪,为什么还要读书?读书难道比生孩还重要吗?她们具有共同的特征:都是传统的家庭主妇、教育程度很低。在她们看来,女性的生育、照顾家庭功能应该放在第一位,女性的独立和自主是则苦难(因为男人应当照顾家庭)而不是幸福,比如我妈认为我姐姐(家庭主妇)过的比我幸福,因为她可以不工作,而我还要“苦逼”的干活、读博。她们最关心的是我什么时候生孩子,而不是博士什么时候毕业。
2.一些同学和男性朋友,他们听到这个消息后,有的人说我很可怕,要做灭绝师太;有的人暗示C先生没本事,怎么还让我这么辛苦地读书;有的人则说我很傻,因为我花了几十年在读书上;有的人则说,我太折腾,好好的工作干嘛还要读书。他们的主要特征是:教育程度不太高,收入跟教育水平没有直接关系,来自传统家庭。他们骨子认可男强女弱的家庭模式(太太几乎都是家庭主妇),即使认为女性要工作,那也只是个打发时间或者是有一点稳定收入的玩意儿,不应该投入太多时间和精力。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