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手都要抓 一手硬一手软
写作早就不只门手艺活,软硬都得抓。
这几天一直为行文风格而纠结,其实是困于多种文本的多种诉求。索性把常见常用的文本罗列出来,无外乎:软文、感悟道理文、事件报道、时评、归纳总结、人物报道。又可再分类,软文、感悟文是一类,事件报道、人物报道和时评为另一类,归纳总结两类皆沾。第一类以调动用户情感与共鸣为出发点,所以大家都称其软文;后者比较客观,多分析解释在内,是为硬文。两类所需技能有差异,参考文本也自然有别。软文希望有共鸣就必须说人话,但凡有点生硬的词都得掰碎了给读者喂。硬文在大部分时候并没有这个需要,普通人也不会没事看财经新闻里头的逻辑,最多消息类而已。所以财经报道从来必备的技能就是专业性。
说两类文本技能互补并不过份,但业内从硬转软已成为潮流,软转硬倒是极少见到。写硬文的人往往处在一线,熬得了夜查数据做调查,迈得开步乏吹台风受辐射。历练过后,才得晒着午后阳光喝着牛奶红茶,敲出一字一句发人感同身受的体会。要是顺序反过来,从安到动则看上去有些难为人。自称为诺贝尔卖囧得主的花总丢了金箍棒就是一个甘愿为难自己的人,在软功段位颇高的《装腔指南》问世之后,他可还以把去果敢的游记写成一篇生猛的报道《果敢夜谈》。又有多少这样的勇士?
要想从硬成功转软也并非易事,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李强强。新闻与传播是两回事,软硬皆懂者是两个本事都学到手了。如果想同时进行,我觉得自己可以把刷朋友圈的时间省在训练感悟文的写作上,相信这会是世界赋予我们在过去一天里的各种体验的感恩收官仪式。这方面,和菜头是我的入门师傅也会是我一辈子愿意跪拜的老师。
硬文或者说报道除了前期的资料收集与理解的庞大工程量之外,重要一点是要求到现场核实,这也是新闻的本质。重点不在于你怎么看待,而在于事实如何?当事人怎么看待?相关人怎么理解?前后的状态如何?其间又有何问题?等等。你负责的是把事情描述出来,以你的视角和归纳来引导读者去思考。结论不需要你来给。而就是与软文最大的区别。有再多感悟也不用你写出来。你的视角就是你的感悟。如果想叽里呱啦讲出来,写新闻中的评论文体即可。与当事人和相关人的交流能帮助你更加客观的认识这个事情。这也就是为何硬文在先的原因,也算是思维方式的培养和体验的历练吧。报道是我一直想做的,采访与写作的各类入门书,绝世好记者的作品以及专业知识这类个大坑都在等着我去填。
从硬到软绝非硬碰硬的切换,共通技能在于信息搜索能力、复杂资料理解能力、思辨判断力、细节捕获能力(洞察力),以及阅读习惯。写作技巧问题更是类似。(硬文要坚持不加评论!不加评论!不加评论!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作为一个智商中下的普通孩子,我还是决定坚定一个先易后难的顺序,现阶段以硬为主、软为辅。毕竟,和菜头师傅是以掉光头发为代价才做到这个地步的。我呢,即便只迈得开碎步也得往前,万里长城是由每块碎步长度的砖头拼起来的这好歹是个事实吧。
这几天一直为行文风格而纠结,其实是困于多种文本的多种诉求。索性把常见常用的文本罗列出来,无外乎:软文、感悟道理文、事件报道、时评、归纳总结、人物报道。又可再分类,软文、感悟文是一类,事件报道、人物报道和时评为另一类,归纳总结两类皆沾。第一类以调动用户情感与共鸣为出发点,所以大家都称其软文;后者比较客观,多分析解释在内,是为硬文。两类所需技能有差异,参考文本也自然有别。软文希望有共鸣就必须说人话,但凡有点生硬的词都得掰碎了给读者喂。硬文在大部分时候并没有这个需要,普通人也不会没事看财经新闻里头的逻辑,最多消息类而已。所以财经报道从来必备的技能就是专业性。
说两类文本技能互补并不过份,但业内从硬转软已成为潮流,软转硬倒是极少见到。写硬文的人往往处在一线,熬得了夜查数据做调查,迈得开步乏吹台风受辐射。历练过后,才得晒着午后阳光喝着牛奶红茶,敲出一字一句发人感同身受的体会。要是顺序反过来,从安到动则看上去有些难为人。自称为诺贝尔卖囧得主的花总丢了金箍棒就是一个甘愿为难自己的人,在软功段位颇高的《装腔指南》问世之后,他可还以把去果敢的游记写成一篇生猛的报道《果敢夜谈》。又有多少这样的勇士?
要想从硬成功转软也并非易事,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李强强。新闻与传播是两回事,软硬皆懂者是两个本事都学到手了。如果想同时进行,我觉得自己可以把刷朋友圈的时间省在训练感悟文的写作上,相信这会是世界赋予我们在过去一天里的各种体验的感恩收官仪式。这方面,和菜头是我的入门师傅也会是我一辈子愿意跪拜的老师。
硬文或者说报道除了前期的资料收集与理解的庞大工程量之外,重要一点是要求到现场核实,这也是新闻的本质。重点不在于你怎么看待,而在于事实如何?当事人怎么看待?相关人怎么理解?前后的状态如何?其间又有何问题?等等。你负责的是把事情描述出来,以你的视角和归纳来引导读者去思考。结论不需要你来给。而就是与软文最大的区别。有再多感悟也不用你写出来。你的视角就是你的感悟。如果想叽里呱啦讲出来,写新闻中的评论文体即可。与当事人和相关人的交流能帮助你更加客观的认识这个事情。这也就是为何硬文在先的原因,也算是思维方式的培养和体验的历练吧。报道是我一直想做的,采访与写作的各类入门书,绝世好记者的作品以及专业知识这类个大坑都在等着我去填。
从硬到软绝非硬碰硬的切换,共通技能在于信息搜索能力、复杂资料理解能力、思辨判断力、细节捕获能力(洞察力),以及阅读习惯。写作技巧问题更是类似。(硬文要坚持不加评论!不加评论!不加评论!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作为一个智商中下的普通孩子,我还是决定坚定一个先易后难的顺序,现阶段以硬为主、软为辅。毕竟,和菜头师傅是以掉光头发为代价才做到这个地步的。我呢,即便只迈得开碎步也得往前,万里长城是由每块碎步长度的砖头拼起来的这好歹是个事实吧。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