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以自己的方式成长——读《爱和自由》
从怀孕的时候开始,我就常常思索对于一个百分之百托付于我的小生命,该怎样去养育他,该怎样去对待他?这些问题总是萦绕心头,甚至又一次心情不好,想到这份压力在先生面前痛哭起来。从孩子没有出生,我就读了一些关于偏向于从生理上怎么养育孩子的书,比如,《育儿百科》、《崔玉涛系列》、希尔斯的《亲密育儿》以及母乳喂养等。现在孩子就部分照着书,部分照着长辈的建议,从那个6斤的小婴儿,长成了现在满地跑,满世界探索的小朋友。所以我更想知道以后怎么跟他沟通,他什么样的行为我应该如何去反应,希望我既不能纵容宠坏他,又希望他能够快乐、自信,拥有和这个世界沟通的方式。所以,在朋友的推荐下,我读了《爱和自由》。
这本书的作者应该是个百分之百的蒙氏教育推崇者,所以书中的大部分内容就是介绍了蒙氏教育的种种好处。认为,儿童应该按照他内在的精神胚胎,成长沐浴在爱里,并且拥有充分的自由。
有以下这些观点我觉得可以借鉴和思考:
1.儿童的智力是从感觉发展到概念的,因此应该让孩子充分通过味觉、嗅觉、触觉等感觉去认识这个世界,并且在适当的时候简洁明了地告诉他概念。(孩子在探索世界的时候,不能因为脏,因为怕自己麻烦,试试又何妨,只要适当保护,后期清理麻烦一点又如何。)
2.保护好儿童的个性,个性就是他的创造力。(不能拿谁谁的家孩子来要求他,因为每个宝宝都不一样)
3.不能随便训斥和打骂孩子,以免让孩子概念混淆,并且过分敏感。(做错的地方,理性地用行动沟通)
4.小朋友喜欢重复做同一件事情,因为这是他在强化自己的感觉。(不去破坏,让他安静专注地玩自己的。)
5.儿童感知的这个过程会缓慢而漫长,大人不得诱导、暗示孩子,以免破坏他的心智发展。6岁以前,“教”孩子就是奴役孩子。(6岁以前,不强制学习所谓的知识。)
6.儿童的心智发展是自我教育的过程,从感觉到概念的过程,必须由儿童自己去体验,去经历,最后得到一个结论。(同1)
7要给孩子充分的爱,这是儿童发展的一切基础。父母要不惜一切地充分爱他,让他在不危害别人和自己的范围内拥有绝对自由,成人不能企图去控制和操纵孩子。(同1)
8.接触新事物或者让孩子去接受新事物的时候,应该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观察、认知,到他自己能接受为止,而不能强迫他接受。(让孩子学会慢慢来,要等他,不能催他,或者代劳)
9.儿童的纪律应当是,遇到问题时,儿童进行自我判断,认为是对的,他就让自己顺从。那么这种纪律在儿童的心理上,就是通过环境充分的尊重和自由形成的。(纪律是建立在孩子的认同基础上的。)
10.6岁以前,儿童发展自己的心智、生命、认知力和技巧是最重要的,拥有这些,孩子就会拥有掌握知识的方法。在以后的生命中,他就能随时随地地接受知识,并且可以感知知识的规律饼很快掌握和运用。(同5)
11.教育要点在于“每一句话都算数”和简洁、客观。(不要神神叨叨)
三段式教育:拿起三角形,说“三角形。”“哪个是三角形?”“这个。”“这个是什么?”“三角形!”
每次只给孩子一个概念。
儿童归属权需要得到尊重,是否和别人分享自己拥有的东西,儿童拥有充分的自由,大人不得通过夸奖来刺激他分享。同时,如果强拿了别人的东西,大人应该强制收回并还给别人。这时候其他一切都是无力的,包括语言,所以行动是最有效的。
允许孩子去故意破坏一下,这是儿童需要感知的一部分,他的内心可以分辨对与错。
12.孩子意志的成熟阶段就是热爱需要做的事情,顺从真理。
13.在吃这件事情上,应该由儿童充分自由地选择吃的时间,和吃的东西,蒙氏认为儿童的身体和内在是了解自己的需求的。(不想吃的时候不强迫)
这本书让我对蒙氏教育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可以的话,以后会对找更多蒙氏教育内容来学习。到宝宝读幼儿园时,如果可以的话,会优先考虑蒙氏幼儿园。但是这本书的缺陷在于,并没有对家庭教育提出建议,更多的是蒙氏在幼儿园的执行方式,及对老师的要求。但是如果要推行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的话,如果家庭和幼儿园给孩子灌输不同的思想,我想孩子会混淆概念,不知道如何判断。所以应该对家庭教育上提出更多的建议。
这本书的作者应该是个百分之百的蒙氏教育推崇者,所以书中的大部分内容就是介绍了蒙氏教育的种种好处。认为,儿童应该按照他内在的精神胚胎,成长沐浴在爱里,并且拥有充分的自由。
有以下这些观点我觉得可以借鉴和思考:
1.儿童的智力是从感觉发展到概念的,因此应该让孩子充分通过味觉、嗅觉、触觉等感觉去认识这个世界,并且在适当的时候简洁明了地告诉他概念。(孩子在探索世界的时候,不能因为脏,因为怕自己麻烦,试试又何妨,只要适当保护,后期清理麻烦一点又如何。)
2.保护好儿童的个性,个性就是他的创造力。(不能拿谁谁的家孩子来要求他,因为每个宝宝都不一样)
3.不能随便训斥和打骂孩子,以免让孩子概念混淆,并且过分敏感。(做错的地方,理性地用行动沟通)
4.小朋友喜欢重复做同一件事情,因为这是他在强化自己的感觉。(不去破坏,让他安静专注地玩自己的。)
5.儿童感知的这个过程会缓慢而漫长,大人不得诱导、暗示孩子,以免破坏他的心智发展。6岁以前,“教”孩子就是奴役孩子。(6岁以前,不强制学习所谓的知识。)
6.儿童的心智发展是自我教育的过程,从感觉到概念的过程,必须由儿童自己去体验,去经历,最后得到一个结论。(同1)
7要给孩子充分的爱,这是儿童发展的一切基础。父母要不惜一切地充分爱他,让他在不危害别人和自己的范围内拥有绝对自由,成人不能企图去控制和操纵孩子。(同1)
8.接触新事物或者让孩子去接受新事物的时候,应该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观察、认知,到他自己能接受为止,而不能强迫他接受。(让孩子学会慢慢来,要等他,不能催他,或者代劳)
9.儿童的纪律应当是,遇到问题时,儿童进行自我判断,认为是对的,他就让自己顺从。那么这种纪律在儿童的心理上,就是通过环境充分的尊重和自由形成的。(纪律是建立在孩子的认同基础上的。)
10.6岁以前,儿童发展自己的心智、生命、认知力和技巧是最重要的,拥有这些,孩子就会拥有掌握知识的方法。在以后的生命中,他就能随时随地地接受知识,并且可以感知知识的规律饼很快掌握和运用。(同5)
11.教育要点在于“每一句话都算数”和简洁、客观。(不要神神叨叨)
三段式教育:拿起三角形,说“三角形。”“哪个是三角形?”“这个。”“这个是什么?”“三角形!”
每次只给孩子一个概念。
儿童归属权需要得到尊重,是否和别人分享自己拥有的东西,儿童拥有充分的自由,大人不得通过夸奖来刺激他分享。同时,如果强拿了别人的东西,大人应该强制收回并还给别人。这时候其他一切都是无力的,包括语言,所以行动是最有效的。
允许孩子去故意破坏一下,这是儿童需要感知的一部分,他的内心可以分辨对与错。
12.孩子意志的成熟阶段就是热爱需要做的事情,顺从真理。
13.在吃这件事情上,应该由儿童充分自由地选择吃的时间,和吃的东西,蒙氏认为儿童的身体和内在是了解自己的需求的。(不想吃的时候不强迫)
这本书让我对蒙氏教育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可以的话,以后会对找更多蒙氏教育内容来学习。到宝宝读幼儿园时,如果可以的话,会优先考虑蒙氏幼儿园。但是这本书的缺陷在于,并没有对家庭教育提出建议,更多的是蒙氏在幼儿园的执行方式,及对老师的要求。但是如果要推行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的话,如果家庭和幼儿园给孩子灌输不同的思想,我想孩子会混淆概念,不知道如何判断。所以应该对家庭教育上提出更多的建议。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