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图书馆的情缘
小时候在农村长大,和图书馆没什么缘分。年少时代的求知欲旺盛,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于是满世界找书看,把家里老爸留下的一些书都翻烂熟后,渐渐不满足起来,希望另外找些书来看,但却没有那么多的资源,如今想起来还是遗憾不已。
有时也会到镇上的小图书馆去看看,那里书虽不多,也挺让人羡慕的。可我无法得到一张阅览证,面对玻璃橱只能暗自叹息而已。后来镇上也出现了一些租书摊,可以去租一些书来看。我上中学以后功课还是颇为紧张的,能够读书的时间和精力也很有限,虽然对书有所渴求,倒
特别苦闷,升学的压力让人对图书馆的渴望多少淡化了一些。
真正和图书馆打交道,能充分利用和出入其中的,还是上大学以后的事了。我还清楚的记得初次拿到大学图书馆的借书证时那种兴奋的心情,急切地跑进文艺图书的书架中,挑了几本渴望已久的书,带回宿舍如饥似渴地读起来。刚进大学时的功课很多中学时也学过,因此显得比较轻松,也比较有时间能够读一些课外书。那时的读书,正常会一个晚上就把一本厚厚的小说读完,那种投入可谓忘我。
学校图书馆还有期刊阅览室和参考书阅览,那也是我常去的地方。期刊杂志可以让我接触到最新的思潮和动态,参考书则可以让我看到一些不易借到的好书,那时对图书馆的热情可谓十分高涨,只要一有时间就要往图书馆跑,不是去温习功课,就是读一些自己想看的书,和图书馆的关系真的是非常密切,充分享受利用图书馆获得求知的乐趣,想起来还是温馨无比。我至今还保留着那本写满了的大学图书馆借书证,这也是读书生活的一个纪念。
记得有一次参加《中国青年报》的百科知识竞赛,真可谓大开眼界,全面锻炼用工具书的本领,一方面也领略了知识海洋的广阔,也让我明白了学习求知必须要划定范围,不可漫无边际。此后也渐渐地发现了自己所感兴趣的领域,读起书来针对性强多了。
毕业后我就被分配到现在的工厂,离开了学校有着丰富藏书的图书馆,很是有些失落。没有了可以依靠的知识海洋,似乎精神上有些无所依靠。好在那时自己的藏书也可以读上一段时间,再说新环境也结识了一些新的朋友,渡过一阵迷茫期后,我的心态也渐渐平静下来。后来在工厂的图书馆和市图书馆办了借书证,时常从图书馆借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来读读,也通过图书馆的活动结交了一些志同道合的书友,生活逐渐变得充实起来。虽然没法和大学里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比,也算是聊胜于无了。
从市图书馆借的书不算很多,偶尔也会为借到一本前些年出版的渴求已久的书而兴奋一下,但也为这些书几乎从未被人借过而感到悲哀和伤感。确实,经济大潮让读书人难以安座书斋,真正静下来读书的人是越来越少了。
一个人的藏书毕竟还是有限的,不可能买尽所有感兴趣的书,有时还是需要借阅作为补充。但是现在的市图书馆是蛮让人失望的,经常是两个月去借三本书还是挑不出想看的书,也就变成了可有可无的鸡肋了。他们为什么不能采购一些质量高一点的书呢?不说也罢。
有时也会到镇上的小图书馆去看看,那里书虽不多,也挺让人羡慕的。可我无法得到一张阅览证,面对玻璃橱只能暗自叹息而已。后来镇上也出现了一些租书摊,可以去租一些书来看。我上中学以后功课还是颇为紧张的,能够读书的时间和精力也很有限,虽然对书有所渴求,倒
![]() |
特别苦闷,升学的压力让人对图书馆的渴望多少淡化了一些。
真正和图书馆打交道,能充分利用和出入其中的,还是上大学以后的事了。我还清楚的记得初次拿到大学图书馆的借书证时那种兴奋的心情,急切地跑进文艺图书的书架中,挑了几本渴望已久的书,带回宿舍如饥似渴地读起来。刚进大学时的功课很多中学时也学过,因此显得比较轻松,也比较有时间能够读一些课外书。那时的读书,正常会一个晚上就把一本厚厚的小说读完,那种投入可谓忘我。
学校图书馆还有期刊阅览室和参考书阅览,那也是我常去的地方。期刊杂志可以让我接触到最新的思潮和动态,参考书则可以让我看到一些不易借到的好书,那时对图书馆的热情可谓十分高涨,只要一有时间就要往图书馆跑,不是去温习功课,就是读一些自己想看的书,和图书馆的关系真的是非常密切,充分享受利用图书馆获得求知的乐趣,想起来还是温馨无比。我至今还保留着那本写满了的大学图书馆借书证,这也是读书生活的一个纪念。
记得有一次参加《中国青年报》的百科知识竞赛,真可谓大开眼界,全面锻炼用工具书的本领,一方面也领略了知识海洋的广阔,也让我明白了学习求知必须要划定范围,不可漫无边际。此后也渐渐地发现了自己所感兴趣的领域,读起书来针对性强多了。
毕业后我就被分配到现在的工厂,离开了学校有着丰富藏书的图书馆,很是有些失落。没有了可以依靠的知识海洋,似乎精神上有些无所依靠。好在那时自己的藏书也可以读上一段时间,再说新环境也结识了一些新的朋友,渡过一阵迷茫期后,我的心态也渐渐平静下来。后来在工厂的图书馆和市图书馆办了借书证,时常从图书馆借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来读读,也通过图书馆的活动结交了一些志同道合的书友,生活逐渐变得充实起来。虽然没法和大学里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比,也算是聊胜于无了。
从市图书馆借的书不算很多,偶尔也会为借到一本前些年出版的渴求已久的书而兴奋一下,但也为这些书几乎从未被人借过而感到悲哀和伤感。确实,经济大潮让读书人难以安座书斋,真正静下来读书的人是越来越少了。
一个人的藏书毕竟还是有限的,不可能买尽所有感兴趣的书,有时还是需要借阅作为补充。但是现在的市图书馆是蛮让人失望的,经常是两个月去借三本书还是挑不出想看的书,也就变成了可有可无的鸡肋了。他们为什么不能采购一些质量高一点的书呢?不说也罢。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
季米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舌尖上的故乡美味
- 与自牧的书缘
- 2025年1季度读书录 (2人喜欢)
- 2024年4季度读书录 (4人喜欢)
- 2024年的新书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