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知“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却不知“闻君有俩意,故来相决绝”
文/何德恺
初中到高中的时候,一直十分仰慕司马长卿的才华,也对卓文君此类才艺双馨的女子有种莫名好感。读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一气呵成,语言华美,文风飘逸,让人拍案叫绝。读卓文君的诗,也是情真意切,字字珠玑。
而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更是为后人传为一段佳话。“闻琴夜奔”、“当垆卖酒”这些典故在后人中成为了美好爱情的象征。
司马相如年少时练剑读书,吟诗作赋,20几岁便成为景帝武骑常侍,在皇帝打猎之时相伴左右。但是作为一位有抱负有理想的文人,武骑常侍显然不是长卿的愿望。于是梁孝王刘武来朝之时,因为刘武喜结交文人墨客,附庸风雅,司马相如毅然辞官投奔梁孝王,在此之后得以结交当时的大文豪庄忌、邹阳等。
后来梁孝王辞世,司马相如返回蜀中老家,家徒四壁,贫困潦倒。好在好友临邛县令王吉的帮衬,才得以度日。司马相如恃才傲物,即是王吉拜访也多闭门不见。而王吉对这位友人更是敬重万分。当时临邛富商卓王孙听闻司马相如大名,意欲结交,也为了巴结当时的父母官王吉,设宴邀约。怎奈司马长卿依旧闭门不见,直到王吉亲自登门邀约,最终穿了件梁孝王当年赏赐的金缕衣(这是司马相如此刻唯一能拿得出手与人见面的东西了)才应允赴约。
席间,相如谈吐风雅,出口成章,虽然略有口吃,但是仍让席间所有人拜服。时逢卓王孙小女卓文君守寡在家,而这位在中国文学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女子年方二七,绝佳之年。卓文君自小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对当时名声大噪的司马相如更是满心仰慕。司马相如早就听闻卓氏家有好女,姿色才华可谓为天人。在卓文君挑帘偷看之时本已发觉,但是却装作不知。
一曲《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热烈而真挚,奔放而毫不避讳,深深俘虏了少女芳心。其实当时的这曲《凤求凰》在当时那个年代,堪比如今的性挑逗,热辣不加任何掩饰。但是作为一个对歌赋有所研究并且深爱的姑娘来说,这是一场深情告白。
卓王孙当时其实是气愤不已的,不仅仅是因为司马相如的厚颜和直接,更是封建礼教不允许他将自己已经守寡的女儿再次嫁出去,也因为司马相如其实年龄与自己也相差不了多少岁,最主要的是古人讲究门当户对,而此时的司马相如一贫如洗。
卓文君如果是平常家的女儿,如今历史上就没有了这段可歌可泣的爱情佳话了。她毅然决然地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当晚就直奔司马相如的旅舍,两人相许相濡以沫,患难与共。
卓王孙自然是气愤不已,发誓决计不再接济这个女儿。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在一起后,卖掉车马首饰,在离卓家不远处开了个小酒肆。文君卖酒,相如洗碗,日子过得清苦但是还算有滋有味。卓王孙知道此事,颜面挂不住,再加上家中叔伯兄弟极力奉劝。才最终资助二人,给了文君奴仆百人,钱百万,以及衣被等陪嫁之物。有了这些钱财之后,小两口的日子才终于有了闲暇。司马相如一向为官超脱,对钱财之物倒也不刻意而为,在此后的生活中,卓家算是成为了最坚定的靠山。
武帝继位之后,有次看到《子虚赋》,喜欢异常。却不知何人所做,甚至以为是前人所留,竟哀叹不能与之生于同时。狗监杨得意与司马相如为同乡,便告诉武帝刘彻,这是自己的同乡司马相如所做。刘彻大喜,便召司马相如入宫。司马相如深谙龙颜,随即再做《上林赋》,哄得武帝龙颜大悦,对司马相如更是喜爱有加,当即拜官为郎。
司马相如入京之后,不仅才华出众,为人处事也深得武帝喜爱。在京城一时成为了炙手可热之人。此时的司马相如早就忘掉了家中的娇妻,经常寻花问柳,对远在家乡的卓文君更是冷落许多。更有甚的是,司马相如在京乐不思蜀,竟起了娶妾的想法。卓文君冰雪聪明,对此也稍有怀疑。于是做了一首让人泣血的《白头吟》: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司马相如看诗后虽有愧疚,但是稍露锋芒的他早已不甘现状,决意做出改变,并写了一封十三字的书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卓文君一看,自是知晓其中含义,所有的单数字都囊括了,唯独少了亿,无亿即为“无意”。悲愤交加,当晚就写了一首数字式回敬给他:“一别之后,二地相悬。虽说是三四月,谁又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道不完,百无聊赖十凭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伏天从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似水,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司马相如看信后深知卓文君对自己情深意重,大感羞愧,于是打消了纳妾的想法。
当然,这一系列的诗词歌赋相传为卓文君所做,但是时隔久远,到底为何人所作,有待考证。只是这个故事,以及“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的创作背景和全诗的意境与现如今相传的其实已经相隔甚远。
司马长卿究竟是阴谋家还是对卓文君爱护有加,有待观瞻。不过我突然有想起一句诗来,作为我对此的评判:“谁家薄幸锦衣郎,富贵遗爱糟糠妻。”
初中到高中的时候,一直十分仰慕司马长卿的才华,也对卓文君此类才艺双馨的女子有种莫名好感。读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一气呵成,语言华美,文风飘逸,让人拍案叫绝。读卓文君的诗,也是情真意切,字字珠玑。
而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更是为后人传为一段佳话。“闻琴夜奔”、“当垆卖酒”这些典故在后人中成为了美好爱情的象征。
司马相如年少时练剑读书,吟诗作赋,20几岁便成为景帝武骑常侍,在皇帝打猎之时相伴左右。但是作为一位有抱负有理想的文人,武骑常侍显然不是长卿的愿望。于是梁孝王刘武来朝之时,因为刘武喜结交文人墨客,附庸风雅,司马相如毅然辞官投奔梁孝王,在此之后得以结交当时的大文豪庄忌、邹阳等。
后来梁孝王辞世,司马相如返回蜀中老家,家徒四壁,贫困潦倒。好在好友临邛县令王吉的帮衬,才得以度日。司马相如恃才傲物,即是王吉拜访也多闭门不见。而王吉对这位友人更是敬重万分。当时临邛富商卓王孙听闻司马相如大名,意欲结交,也为了巴结当时的父母官王吉,设宴邀约。怎奈司马长卿依旧闭门不见,直到王吉亲自登门邀约,最终穿了件梁孝王当年赏赐的金缕衣(这是司马相如此刻唯一能拿得出手与人见面的东西了)才应允赴约。
席间,相如谈吐风雅,出口成章,虽然略有口吃,但是仍让席间所有人拜服。时逢卓王孙小女卓文君守寡在家,而这位在中国文学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女子年方二七,绝佳之年。卓文君自小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对当时名声大噪的司马相如更是满心仰慕。司马相如早就听闻卓氏家有好女,姿色才华可谓为天人。在卓文君挑帘偷看之时本已发觉,但是却装作不知。
一曲《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热烈而真挚,奔放而毫不避讳,深深俘虏了少女芳心。其实当时的这曲《凤求凰》在当时那个年代,堪比如今的性挑逗,热辣不加任何掩饰。但是作为一个对歌赋有所研究并且深爱的姑娘来说,这是一场深情告白。
卓王孙当时其实是气愤不已的,不仅仅是因为司马相如的厚颜和直接,更是封建礼教不允许他将自己已经守寡的女儿再次嫁出去,也因为司马相如其实年龄与自己也相差不了多少岁,最主要的是古人讲究门当户对,而此时的司马相如一贫如洗。
卓文君如果是平常家的女儿,如今历史上就没有了这段可歌可泣的爱情佳话了。她毅然决然地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当晚就直奔司马相如的旅舍,两人相许相濡以沫,患难与共。
卓王孙自然是气愤不已,发誓决计不再接济这个女儿。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在一起后,卖掉车马首饰,在离卓家不远处开了个小酒肆。文君卖酒,相如洗碗,日子过得清苦但是还算有滋有味。卓王孙知道此事,颜面挂不住,再加上家中叔伯兄弟极力奉劝。才最终资助二人,给了文君奴仆百人,钱百万,以及衣被等陪嫁之物。有了这些钱财之后,小两口的日子才终于有了闲暇。司马相如一向为官超脱,对钱财之物倒也不刻意而为,在此后的生活中,卓家算是成为了最坚定的靠山。
武帝继位之后,有次看到《子虚赋》,喜欢异常。却不知何人所做,甚至以为是前人所留,竟哀叹不能与之生于同时。狗监杨得意与司马相如为同乡,便告诉武帝刘彻,这是自己的同乡司马相如所做。刘彻大喜,便召司马相如入宫。司马相如深谙龙颜,随即再做《上林赋》,哄得武帝龙颜大悦,对司马相如更是喜爱有加,当即拜官为郎。
司马相如入京之后,不仅才华出众,为人处事也深得武帝喜爱。在京城一时成为了炙手可热之人。此时的司马相如早就忘掉了家中的娇妻,经常寻花问柳,对远在家乡的卓文君更是冷落许多。更有甚的是,司马相如在京乐不思蜀,竟起了娶妾的想法。卓文君冰雪聪明,对此也稍有怀疑。于是做了一首让人泣血的《白头吟》: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司马相如看诗后虽有愧疚,但是稍露锋芒的他早已不甘现状,决意做出改变,并写了一封十三字的书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卓文君一看,自是知晓其中含义,所有的单数字都囊括了,唯独少了亿,无亿即为“无意”。悲愤交加,当晚就写了一首数字式回敬给他:“一别之后,二地相悬。虽说是三四月,谁又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道不完,百无聊赖十凭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伏天从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似水,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司马相如看信后深知卓文君对自己情深意重,大感羞愧,于是打消了纳妾的想法。
当然,这一系列的诗词歌赋相传为卓文君所做,但是时隔久远,到底为何人所作,有待考证。只是这个故事,以及“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的创作背景和全诗的意境与现如今相传的其实已经相隔甚远。
司马长卿究竟是阴谋家还是对卓文君爱护有加,有待观瞻。不过我突然有想起一句诗来,作为我对此的评判:“谁家薄幸锦衣郎,富贵遗爱糟糠妻。”
-
葭月初十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18 15:54:33
-
慕儿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7 22:23:31
-
唯爱不对等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1-05 11:55:36
-
兔子不二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0-10 09:51:34
-
来来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9-16 15:08:08
-
苏糖糖糖糖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9-06 15:38:30
-
十年磨一剑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9-03 21:01:06
-
北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9-02 14:27:51
-
胡小扯儿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29 12:37:49
-
萍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27 20:49:49
-
觉生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25 23:01:33
-
snail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25 10:44:59
-
氢气少女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24 17:03:25
-
Lennon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22 11:14:25
-
孔垂西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20 14:44:08
-
嫮生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7 18:08:41
-
ZOULIN_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6 10:25:28
-
且听风吟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7-27 20:07:12
-
佳兵不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7-24 08:42:02
-
绝缘之友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7-21 10:11:04
-
Goth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7-19 22:53:15
-
何德恺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7-14 08:33:24
-
席小姐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7-13 21:4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