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大学,我在青春里面遇见你
文/叶子鱼
注:本文发表在《时尚画刊》。本文为杂志编辑改动后的版本。其他杂志报刊如有意向转载请留言。
我已经不止一次被问到大学学校,每次说到母校山东农业大学,别人的反应或多或少地流露出蛛丝马迹:农业大学毕业的学生,不是都要去种地么?
别以为农业大学毕业的,就要种地。从农业大学毕业的我发现,自己并没有达到新时代农民的水平。当然,请不要以我的失败,来给带有“农业”字样的大学贴上这样的标签。确实有很多农业大学的高材生,正奋战在改变世界的路上,并不断给世界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
身处大学校园的时候,对大学的感情像是白开水,虽然离不了那所大学,但是却总有一种感触:所有的梦想,所有的希望,所有的精彩都在大学外面。当真的离开校园,尤其是在毕业三年的当口,才发现白开水的感情像是变成了发酵的新酒。
大学开启青春新篇章
2007年夏天,我走出高考的考场,以为改变命运的时候到来了。然而,成绩出来的那个下午,大学的大门已经朝我关闭了。我到现在都记得走向复读的那一刹那,心里的忧伤。翌年夏天,我收到山东农业大学的通知书,心底黑暗的天空才终于乍然放晴。
我拿到通知书的时候,心里的踏实无以言表,对于一个农村学子来说,大学的通知书便是走出农村的通行证。老爸老妈送我去大学之前,兴奋地为我准备行囊。那一刻的分开,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喜悦。大学给与我的,不仅是一种受教育的权利,也是一种救赎。
报道完后的军训,军训之后的课堂,课堂之外的团队活动应接不暇,心里最大的感触便是:山东农业大学,是带给我惊喜的地方。
惊喜之余,便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自己得到认可。身处优秀的同窗之间,自己非常渴望有一种能力可以吸引别人赞赏的目光,但是目光真的投向我的时候,我却觉得羞赧且狼狈。
正如刘瑜在《送你一颗子弹》里说的:“人渴望被承认,也就是别人的目光,但是同时,当别人的目光围拢过来的时候,他又感到窒息,感到不自由。获得承认和追求自由之间,有一个多么辩证的关系。”
进入山东农业大学的生命科学学院,听起来就很高大上的学科,仿佛在研究着生命的起源和人类的未来。想想,农大也给了我足够多的惊喜和惊艳。在这里,学了很多的东西,认识了很多的人,开启了豁然开朗的人生。
作为理科生,尤其是研究生命科学的理科生,实验课是我们必不可少的科目。实验室大概也是只有我们理科生才能懂的空间吧。大一的实验课上,我和他被分到了一组。刚进大学,彼此都很陌生,而这奇怪的“实验搭档”却成为了长久的相处方式。
我们俩是大家公认的“黄金搭档”。当时学校的试验基础薄弱,实验室回音很重,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实验老师基本实行“不准说话”的政策。每次做实验,我们俩的速度都是最快的,连当时严肃的实验老师都不得不连连夸赞。
其实,除了实验合作得很愉快,我们课余时间也经常一起玩。一起参加“花样年华”的社团小组活动,一起在操场打乒乓球,一起去滑轮滑。我不记得谁说过,喜欢一个女孩子就带她去看电影吧。现在想来,喜欢一个女孩子,也可以带她去滑轮滑。
但是我和他自始至终都是好朋友。前段时间,看苏离写的书《友达以上,恋人未满》看得泪流满面。因为看到了大学时候的我和他,“黄金搭档”式的蓝颜知己。友达以上,恋人未满。作者苏离道出了我的内心,当初对他没说破,亦是美好回忆吧。
如今,我们从一个教室的距离拓展到天涯海角。我在北京工作,他在杭州读博。感谢我们所有的遇见,我也诚心祝福,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农大为我的青春补白了一场美好的怀念。
你们是大学最美的标签
毕业三年了。在离开校园三年之后,依然对大学念念不忘。我记得当时的毕业季,也记得当时忙碌的“考试周”,我记得《植物生理学》老师在课堂上的诙谐,也对实验室王老师对我的照顾印象深刻。
给予我最多温暖的,是我宿舍的姐妹们:阿星、陆菲、亭亭。直到现在,我都觉得我们依然在一起。就像当时我们的舍歌《依然在一起》那首歌里唱得那样:如果我们依然在一起/错过的甜蜜是否还能继续/曾经一起取暖的外衣/丢在哪里。
宿舍是大学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前是,现在也是。如今看到衣柜上贴的宿舍合影,总觉得那段时光从未走远。我在农大,你在天涯,大学那四年里,我们都会遇到各自的他们。
记得大学报到手续完成,走到宿舍的一刹那,心就安稳了。阿星到得比我早,齐耳的短发,自来熟的笑容,让我瞬间感觉找到了集体。我确实找到了,但阿星却没有。一个宿舍的四个人,陆菲、亭亭和我都是生物科学四班的,阿星是三班的。在大学开始的时候,阿星错过了不少班级活动,比如现在看来特别没劲的“逛校园”,比如学长告诉新生的校园生活攻略。但不得不承认,对于新生,这恰恰是最需要的,而且是和班级同学相互熟悉的一个机会。
大三的时候,阿星在他们班聚餐的时候喝醉了。她说,她永远是被抛弃的一个。我们宿舍,只有她是三班的;三班的两个宿舍,却没有她的容身之地。我当时理解不了,现在我好想给过去的她一个拥抱,什么都不解释。
除了阿星,陆菲是大学里陪我最多的一个,一起上课占座,一起吃饭,一起逛街……陆菲给我的感觉是踏实,安稳。她可以把所有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成绩名列前茅,每年都拿奖学金。在她身边,我觉得放心,有她在,我就不用费精力去思考很多事情。甚至到后来陆菲养成习惯,每次过马路,都会抓起我的手。
去年,陆菲选择在山东农业大学直博。有时候我想,过马路的时候,她会不会想到去抓我的手。我一直都知道,这个想法对于留下的远比离开的残忍。
留在母校读研的还有亭亭和雪球。她们大三才和我们一个宿舍,但是我们都知道,缘分这种东西,从来不论早晚,只论深浅。记得那时候“卧谈会”,每次熄灯之后一开口,雪球都会嚷着说睡觉吧,大家依然聊得开怀,但是每次到最后,接话茬的都是雪球。
记得毕业季,通宵打游戏“保皇”的时候,五个人的保皇,六个人的宿舍,总有一个人凑不上热闹。现在毕业三年,我好想去参加阿星、陆菲、雪球和亭亭的研究生毕业季,再打上一个通宵的保皇。不管在校园还是离开,关于大学怀念得最多的,依旧是同宿舍的好友。
登泰山方知人生将始
我总觉得,提到山东农业大学便不能不提泰山。泰山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除了自然风景,刻石题字也别具一格。关键是,山东农业大学便坐落于泰山的脚下。每天早晨都可以在校园里看到泰山的倩影,甚至云海也能看得清楚。后来参加学院组织的“团日活动”,和班里的同学一起登顶,真正领略了泰山的壮美。
想到那次爬山,从红门开始的时候精力充沛,到中天门之前还可以坚持,后来走到十八盘挪动脚步已经有点困难。但是身处十八盘的时候,是一个只能前进,不能后退的路途。即便后来走了很多次,身处那个位置,我都心生畏惧。
后来慢慢懂得,原来真的有些事情,是没有权利说放弃的。身处在那一阶段,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入学那天起,就一直想着去爬泰山,而跟着社团活动,大家一起登山的时候,当你内心开始打退堂鼓的时候,当你看到所有同学都嘻嘻哈哈向前的时候,你知道你只能前进。
十八盘考验着体力和耐力,在接近玉皇顶的时候,我精疲力竭,甚至连咬牙坚持的力气都没有。好在那个时候,班里的朋友陪在我身边给我鼓劲,甚至向我伸出援手。
那次爬山,给了我很深的印象。除了两周的腿痛,更多的是坚持所带来的幸福感。卢思浩书上有句话:“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如果没有,做自己的太阳。”感谢当时在困难的境遇里,有人陪我。更加感谢自己,在独自一人的时候,愿意给自己阳光。
山东农大,校园偌大,在那里遇到了很多人,经历了很多事,不管是社团活动爬泰山,还是实验搭档,还是宿舍里那些割舍不断的情义,都是我和这所大学之间割舍不断的联系。
泰安不是我的故乡,但这里因为一所大学给了我安稳和梦想。因此这里成了我的第二故乡。我在最美的年华,遇见泰安,遇见农大,遇见了我此生最值得珍惜的朋友。
四年青春挥洒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历经三年的沉淀,就像是天空中的鸟,飞过之后不会留下痕迹。唯一可以寄托我心思的,依旧是校园里的那些人,和一起携手的青春往事。不管是离开的我,还是留下继续念书的她们,我想此后人生的每场战役,都必定留下青春校园里成长的印迹。
有人说,大学是人生最美好的年华。的确如此,曾经我是一个农村学子,大学于我是鱼跃龙门的跳板,虽然如今人们认为大学已经普及,已经失去了它的光泽,但农大却在我最美的年华里,给了我滋养,让我相信青春,相信梦想,相信那些从彼此生命里路过的人。
短短千言说不尽四年的青春,他日我将带着我的青春记忆,重新踏上那片土地,我的第二故乡——山东农业大学。在学弟学妹的脸上,寻找当年自己的模样,寻找毕业时的兵荒马乱与如今的天各一方。
注:本文发表在《时尚画刊》。本文为杂志编辑改动后的版本。其他杂志报刊如有意向转载请留言。
我已经不止一次被问到大学学校,每次说到母校山东农业大学,别人的反应或多或少地流露出蛛丝马迹:农业大学毕业的学生,不是都要去种地么?
别以为农业大学毕业的,就要种地。从农业大学毕业的我发现,自己并没有达到新时代农民的水平。当然,请不要以我的失败,来给带有“农业”字样的大学贴上这样的标签。确实有很多农业大学的高材生,正奋战在改变世界的路上,并不断给世界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
身处大学校园的时候,对大学的感情像是白开水,虽然离不了那所大学,但是却总有一种感触:所有的梦想,所有的希望,所有的精彩都在大学外面。当真的离开校园,尤其是在毕业三年的当口,才发现白开水的感情像是变成了发酵的新酒。
大学开启青春新篇章
2007年夏天,我走出高考的考场,以为改变命运的时候到来了。然而,成绩出来的那个下午,大学的大门已经朝我关闭了。我到现在都记得走向复读的那一刹那,心里的忧伤。翌年夏天,我收到山东农业大学的通知书,心底黑暗的天空才终于乍然放晴。
我拿到通知书的时候,心里的踏实无以言表,对于一个农村学子来说,大学的通知书便是走出农村的通行证。老爸老妈送我去大学之前,兴奋地为我准备行囊。那一刻的分开,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喜悦。大学给与我的,不仅是一种受教育的权利,也是一种救赎。
报道完后的军训,军训之后的课堂,课堂之外的团队活动应接不暇,心里最大的感触便是:山东农业大学,是带给我惊喜的地方。
惊喜之余,便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自己得到认可。身处优秀的同窗之间,自己非常渴望有一种能力可以吸引别人赞赏的目光,但是目光真的投向我的时候,我却觉得羞赧且狼狈。
正如刘瑜在《送你一颗子弹》里说的:“人渴望被承认,也就是别人的目光,但是同时,当别人的目光围拢过来的时候,他又感到窒息,感到不自由。获得承认和追求自由之间,有一个多么辩证的关系。”
进入山东农业大学的生命科学学院,听起来就很高大上的学科,仿佛在研究着生命的起源和人类的未来。想想,农大也给了我足够多的惊喜和惊艳。在这里,学了很多的东西,认识了很多的人,开启了豁然开朗的人生。
作为理科生,尤其是研究生命科学的理科生,实验课是我们必不可少的科目。实验室大概也是只有我们理科生才能懂的空间吧。大一的实验课上,我和他被分到了一组。刚进大学,彼此都很陌生,而这奇怪的“实验搭档”却成为了长久的相处方式。
我们俩是大家公认的“黄金搭档”。当时学校的试验基础薄弱,实验室回音很重,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实验老师基本实行“不准说话”的政策。每次做实验,我们俩的速度都是最快的,连当时严肃的实验老师都不得不连连夸赞。
其实,除了实验合作得很愉快,我们课余时间也经常一起玩。一起参加“花样年华”的社团小组活动,一起在操场打乒乓球,一起去滑轮滑。我不记得谁说过,喜欢一个女孩子就带她去看电影吧。现在想来,喜欢一个女孩子,也可以带她去滑轮滑。
但是我和他自始至终都是好朋友。前段时间,看苏离写的书《友达以上,恋人未满》看得泪流满面。因为看到了大学时候的我和他,“黄金搭档”式的蓝颜知己。友达以上,恋人未满。作者苏离道出了我的内心,当初对他没说破,亦是美好回忆吧。
如今,我们从一个教室的距离拓展到天涯海角。我在北京工作,他在杭州读博。感谢我们所有的遇见,我也诚心祝福,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农大为我的青春补白了一场美好的怀念。
你们是大学最美的标签
毕业三年了。在离开校园三年之后,依然对大学念念不忘。我记得当时的毕业季,也记得当时忙碌的“考试周”,我记得《植物生理学》老师在课堂上的诙谐,也对实验室王老师对我的照顾印象深刻。
给予我最多温暖的,是我宿舍的姐妹们:阿星、陆菲、亭亭。直到现在,我都觉得我们依然在一起。就像当时我们的舍歌《依然在一起》那首歌里唱得那样:如果我们依然在一起/错过的甜蜜是否还能继续/曾经一起取暖的外衣/丢在哪里。
宿舍是大学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前是,现在也是。如今看到衣柜上贴的宿舍合影,总觉得那段时光从未走远。我在农大,你在天涯,大学那四年里,我们都会遇到各自的他们。
记得大学报到手续完成,走到宿舍的一刹那,心就安稳了。阿星到得比我早,齐耳的短发,自来熟的笑容,让我瞬间感觉找到了集体。我确实找到了,但阿星却没有。一个宿舍的四个人,陆菲、亭亭和我都是生物科学四班的,阿星是三班的。在大学开始的时候,阿星错过了不少班级活动,比如现在看来特别没劲的“逛校园”,比如学长告诉新生的校园生活攻略。但不得不承认,对于新生,这恰恰是最需要的,而且是和班级同学相互熟悉的一个机会。
大三的时候,阿星在他们班聚餐的时候喝醉了。她说,她永远是被抛弃的一个。我们宿舍,只有她是三班的;三班的两个宿舍,却没有她的容身之地。我当时理解不了,现在我好想给过去的她一个拥抱,什么都不解释。
除了阿星,陆菲是大学里陪我最多的一个,一起上课占座,一起吃饭,一起逛街……陆菲给我的感觉是踏实,安稳。她可以把所有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成绩名列前茅,每年都拿奖学金。在她身边,我觉得放心,有她在,我就不用费精力去思考很多事情。甚至到后来陆菲养成习惯,每次过马路,都会抓起我的手。
去年,陆菲选择在山东农业大学直博。有时候我想,过马路的时候,她会不会想到去抓我的手。我一直都知道,这个想法对于留下的远比离开的残忍。
留在母校读研的还有亭亭和雪球。她们大三才和我们一个宿舍,但是我们都知道,缘分这种东西,从来不论早晚,只论深浅。记得那时候“卧谈会”,每次熄灯之后一开口,雪球都会嚷着说睡觉吧,大家依然聊得开怀,但是每次到最后,接话茬的都是雪球。
记得毕业季,通宵打游戏“保皇”的时候,五个人的保皇,六个人的宿舍,总有一个人凑不上热闹。现在毕业三年,我好想去参加阿星、陆菲、雪球和亭亭的研究生毕业季,再打上一个通宵的保皇。不管在校园还是离开,关于大学怀念得最多的,依旧是同宿舍的好友。
登泰山方知人生将始
我总觉得,提到山东农业大学便不能不提泰山。泰山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除了自然风景,刻石题字也别具一格。关键是,山东农业大学便坐落于泰山的脚下。每天早晨都可以在校园里看到泰山的倩影,甚至云海也能看得清楚。后来参加学院组织的“团日活动”,和班里的同学一起登顶,真正领略了泰山的壮美。
想到那次爬山,从红门开始的时候精力充沛,到中天门之前还可以坚持,后来走到十八盘挪动脚步已经有点困难。但是身处十八盘的时候,是一个只能前进,不能后退的路途。即便后来走了很多次,身处那个位置,我都心生畏惧。
后来慢慢懂得,原来真的有些事情,是没有权利说放弃的。身处在那一阶段,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入学那天起,就一直想着去爬泰山,而跟着社团活动,大家一起登山的时候,当你内心开始打退堂鼓的时候,当你看到所有同学都嘻嘻哈哈向前的时候,你知道你只能前进。
十八盘考验着体力和耐力,在接近玉皇顶的时候,我精疲力竭,甚至连咬牙坚持的力气都没有。好在那个时候,班里的朋友陪在我身边给我鼓劲,甚至向我伸出援手。
那次爬山,给了我很深的印象。除了两周的腿痛,更多的是坚持所带来的幸福感。卢思浩书上有句话:“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如果没有,做自己的太阳。”感谢当时在困难的境遇里,有人陪我。更加感谢自己,在独自一人的时候,愿意给自己阳光。
山东农大,校园偌大,在那里遇到了很多人,经历了很多事,不管是社团活动爬泰山,还是实验搭档,还是宿舍里那些割舍不断的情义,都是我和这所大学之间割舍不断的联系。
泰安不是我的故乡,但这里因为一所大学给了我安稳和梦想。因此这里成了我的第二故乡。我在最美的年华,遇见泰安,遇见农大,遇见了我此生最值得珍惜的朋友。
四年青春挥洒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历经三年的沉淀,就像是天空中的鸟,飞过之后不会留下痕迹。唯一可以寄托我心思的,依旧是校园里的那些人,和一起携手的青春往事。不管是离开的我,还是留下继续念书的她们,我想此后人生的每场战役,都必定留下青春校园里成长的印迹。
有人说,大学是人生最美好的年华。的确如此,曾经我是一个农村学子,大学于我是鱼跃龙门的跳板,虽然如今人们认为大学已经普及,已经失去了它的光泽,但农大却在我最美的年华里,给了我滋养,让我相信青春,相信梦想,相信那些从彼此生命里路过的人。
短短千言说不尽四年的青春,他日我将带着我的青春记忆,重新踏上那片土地,我的第二故乡——山东农业大学。在学弟学妹的脸上,寻找当年自己的模样,寻找毕业时的兵荒马乱与如今的天各一方。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