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短篇小说)
我们常常慨叹于所有的人事喜悲都包容于时间的流波之中,时间不停,而那些该记住与该忘记的东西,大抵有着相反的命运。时间的奇妙与可恶之处,尽在于此。从古老传说到自编的故事里,还是有对抗它的一点方法,说起来也甚为普通,嗯,就是真实的感情。虽然这仍需要在现实中通过实践来加以证明,不过,一时半会,也只能以此刻我想到的一点旧事将就着作为对美好的期待了罢,嗯,就是这一时半刻。至于之后如何,却不在你我可以预言的范畴之内,如果时间真的没有按照习以为常的方式安排我们的人生,那末,我们还会不会对现在的惘然心存缱绻呢?
英国权威电影杂志《Totalfilm》曾经评出电影史上50佳时空穿越电影。从1946年弗兰克•卡普拉导演的《生活多美好》到2011年伍迪•艾伦导演的《午夜巴黎》,整整穿越了半个多世纪。时间在这些光与影中完成了转接,而使主角得以从中解脱,去往自由或者怀想的时刻。嗯,光是想象这样的场景,就觉得很吸引人了。我一面说,一面把手边整理好的关于时空穿越问题的资料递给树君,喏,目前能找到的是这些,想与你分享一下,顺便也想听听你的论文写得如何了。
树君接过资料,出神地看了起来,似乎忘了时间,也忘了回答我。许久之后,当我再次问及此事时,才得到了一个有些模糊的回答。哦,我研究的应该是现实的东西,按照时间发展顺序的某一种事物。可是能用编年体方式记录的?我问。唔,如果是以时间为序,那末,应该可以按编年体叙述罢,他补充道,比如,你若研究的是这些电影里穿越时空的情节,而换做我则会研究穿越时空的情节在电影史上的发展流变,还原现实真实。听树君说起这些的时候,我总觉得自己的浪漫主义思潮正接受着现实主义的洗礼,颇有几分莫泊桑首次发表小说《人手模型》后,其导师福楼拜批评以使之在文学道路上拨乱反正的意思。当然,我们并没有干涉对方的独立研究,更何况我也没对他说起,自己为何愿意在时间里逆流而上。
回想起来,彼时是我把博尔赫斯的《小径分叉的花园》绍介给她的。嗯,她是我本科时的同学,也是一个欢喜思考时间这个谜题的人儿。当然不是在文学课上聊起时间的话题,那样总觉得有些突兀。嗯,某次在学校图书馆里,她在一排书架前徘徊了很久,像是找不到中意的书似的。我正好在旁边,扫了一眼,也唯有这本《小径分叉的花园》看过了,所以就与她说了本书中关于时间的看点。没想到她听我干枯的叙述也会入迷,那样的眼神也让我开始相信时间有胜于一切的奇妙。嗯,那我就借这本书看咯。她欢喜地说。嗯,如果说有一段与她同行的日子,可以用确切的时间来表明那个起点的话,大抵从此而始。
时间有没有尽头?时间有没有静止的一刻?时间会否倒流?诸如此类的问题,是她之后经常饶有兴味地与我交流的。当然,除了爱因斯坦能量质量关系式从理论上回答了穿越时间回到过去的可能性,其他仍是永远可以畅想下去的。那末,有没有哪一刻,是你想要回去的呢?我问。嗯,虽然过去也有许多事儿等着我,可作为想念也未必不好,所以,目前看来,还没有罢。兴许是上天让我好好留着这样的机会,等以后再说。唔,那你呢?她这一问,我却不能如她这般爽快地分明过去有哪些东西需要记住,而哪些又是牵念我回去的。兴许没有,又兴许有的罢。嗯,一时半刻说不上来,给我点时间想想罢。我回答道。
时间的奇迹并没有因为我的一时迟疑而减退半分。嗯,有一个人类未解之谜映证了这一点。一次在自习休息时,她告诉我,1990年初,莉地亚女士故地重游,在四十三年前丈夫白赖仁失足的百慕大海域奇迹般地与爱人重聚,船长杜比亚辛拍下了两人相拥相吻这个惊讶而感动的画面。虽然之后两人不知所踪,但是至少证明了真情使得时间动容,成全了他们。当她把这个旧闻重提时,我才觉得她思考这些时间问题的本身,是为了一个情字。是啊,这世间站在情的对立面的事物真是太多太多了,有许多理由让我们放弃或遗忘,而内心某刻自觉的一点微热,却是我们来过此世的真实证明。嗯,与她在一起,就渐渐诠释了这一点。我也未曾有意识于时间在这些时刻也悄无声息地往前走着,仿佛她就站在我与时间的当中,将见到的不可思议的美好告诉我,而不是留下我,去面对着快乐之外的自己。
不过,终究不是永无烦忧的,因为我们都没有找到让时间暂停的方法。嗯,她的影子出现在我内心的日落时分。每次回忆起后来的故事,我觉得这个造句是最好的梗概。我们一起看过几部时空穿越的电影,当然,我们彼时都看得很认真,以至于并没有甚么全新的时间以外的发现。此外,不得不说,也增添了几年后的我决定着手写此论文的一点的信心。嗯,我和她在时间的包围中,若即若离,像不是由自己安排,而走着一条不知前方交集在哪里的路。可能经历的那些时刻,我们把喜悲都存给了时间,而当再次提取时,连本带利的厚重却不是当初决定存放时想见的,可事实就是这样了。除非,一路往回退,一步也不差。嗯,终究是理论上的可能罢。她的影子出现在我内心的日落时分。我觉得这个造句也蛮寻常的,如果主角不是自己的话。
人们对于理解时间的动力与热忱是少于时间对于我们内心的窥探。想清楚这一点很简单,这世间值得关注与思考的事物太多了,时间只是其中特别的一点而已。我们也聊过《小径分叉的花园》中脱离时间而剩下的叙事技巧,聊百慕大三角的地理信息,也有面对彼此而想不起该聊甚么的时候。那些没有交集的点,又串联成另一条通往各自时间的路途了。四年之后,已然分明。或许,她暂别我,只为去找让时间暂停的方法了罢。
唔,总感觉之后每次写论文的时间都是严重不足的,虽然要求无须长篇大论。除了文学研究本身,我还是放不下研究时间的问题,所以,处在回想而未能写下一个字的阶段,占据了自己绝大部分时间。当初问她而自己说不清楚的那个问题,常常会回荡在脑海里。有否一刻,是自己想回去的?现在已然会脱口而出表示肯定,却说不清是何时。如果是与她一起,也不知是在摆放着博尔赫斯作品的书架旁,在慨叹莉地亚和白赖仁重逢奇迹的自习教室,在看某一部时空穿越电影而沉浸幻想的影院里,还是在我问起这个问题,而她想知道我自己的回答的时分?嗯,无论哪一时刻,都是好的罢。
喂,在想甚么呐,我已找到一起暂停时间的方法了,来告诉你啊。她笑着说。
嗯,其实你也知道的罢?她欲开口,又觉得我早就瞒着她。
唔,不管怎样,下面就好啦。她欢喜地看着我,仿佛莉地亚见到了白赖仁。
这样的表情,如是往昔。
诶,你怎么了?搞得像时间暂停了一样。树君问。
唔……想到了甚么罢,忽然之间。我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0a8cb60102vod9.html
英国权威电影杂志《Totalfilm》曾经评出电影史上50佳时空穿越电影。从1946年弗兰克•卡普拉导演的《生活多美好》到2011年伍迪•艾伦导演的《午夜巴黎》,整整穿越了半个多世纪。时间在这些光与影中完成了转接,而使主角得以从中解脱,去往自由或者怀想的时刻。嗯,光是想象这样的场景,就觉得很吸引人了。我一面说,一面把手边整理好的关于时空穿越问题的资料递给树君,喏,目前能找到的是这些,想与你分享一下,顺便也想听听你的论文写得如何了。
树君接过资料,出神地看了起来,似乎忘了时间,也忘了回答我。许久之后,当我再次问及此事时,才得到了一个有些模糊的回答。哦,我研究的应该是现实的东西,按照时间发展顺序的某一种事物。可是能用编年体方式记录的?我问。唔,如果是以时间为序,那末,应该可以按编年体叙述罢,他补充道,比如,你若研究的是这些电影里穿越时空的情节,而换做我则会研究穿越时空的情节在电影史上的发展流变,还原现实真实。听树君说起这些的时候,我总觉得自己的浪漫主义思潮正接受着现实主义的洗礼,颇有几分莫泊桑首次发表小说《人手模型》后,其导师福楼拜批评以使之在文学道路上拨乱反正的意思。当然,我们并没有干涉对方的独立研究,更何况我也没对他说起,自己为何愿意在时间里逆流而上。
回想起来,彼时是我把博尔赫斯的《小径分叉的花园》绍介给她的。嗯,她是我本科时的同学,也是一个欢喜思考时间这个谜题的人儿。当然不是在文学课上聊起时间的话题,那样总觉得有些突兀。嗯,某次在学校图书馆里,她在一排书架前徘徊了很久,像是找不到中意的书似的。我正好在旁边,扫了一眼,也唯有这本《小径分叉的花园》看过了,所以就与她说了本书中关于时间的看点。没想到她听我干枯的叙述也会入迷,那样的眼神也让我开始相信时间有胜于一切的奇妙。嗯,那我就借这本书看咯。她欢喜地说。嗯,如果说有一段与她同行的日子,可以用确切的时间来表明那个起点的话,大抵从此而始。
时间有没有尽头?时间有没有静止的一刻?时间会否倒流?诸如此类的问题,是她之后经常饶有兴味地与我交流的。当然,除了爱因斯坦能量质量关系式从理论上回答了穿越时间回到过去的可能性,其他仍是永远可以畅想下去的。那末,有没有哪一刻,是你想要回去的呢?我问。嗯,虽然过去也有许多事儿等着我,可作为想念也未必不好,所以,目前看来,还没有罢。兴许是上天让我好好留着这样的机会,等以后再说。唔,那你呢?她这一问,我却不能如她这般爽快地分明过去有哪些东西需要记住,而哪些又是牵念我回去的。兴许没有,又兴许有的罢。嗯,一时半刻说不上来,给我点时间想想罢。我回答道。
时间的奇迹并没有因为我的一时迟疑而减退半分。嗯,有一个人类未解之谜映证了这一点。一次在自习休息时,她告诉我,1990年初,莉地亚女士故地重游,在四十三年前丈夫白赖仁失足的百慕大海域奇迹般地与爱人重聚,船长杜比亚辛拍下了两人相拥相吻这个惊讶而感动的画面。虽然之后两人不知所踪,但是至少证明了真情使得时间动容,成全了他们。当她把这个旧闻重提时,我才觉得她思考这些时间问题的本身,是为了一个情字。是啊,这世间站在情的对立面的事物真是太多太多了,有许多理由让我们放弃或遗忘,而内心某刻自觉的一点微热,却是我们来过此世的真实证明。嗯,与她在一起,就渐渐诠释了这一点。我也未曾有意识于时间在这些时刻也悄无声息地往前走着,仿佛她就站在我与时间的当中,将见到的不可思议的美好告诉我,而不是留下我,去面对着快乐之外的自己。
不过,终究不是永无烦忧的,因为我们都没有找到让时间暂停的方法。嗯,她的影子出现在我内心的日落时分。每次回忆起后来的故事,我觉得这个造句是最好的梗概。我们一起看过几部时空穿越的电影,当然,我们彼时都看得很认真,以至于并没有甚么全新的时间以外的发现。此外,不得不说,也增添了几年后的我决定着手写此论文的一点的信心。嗯,我和她在时间的包围中,若即若离,像不是由自己安排,而走着一条不知前方交集在哪里的路。可能经历的那些时刻,我们把喜悲都存给了时间,而当再次提取时,连本带利的厚重却不是当初决定存放时想见的,可事实就是这样了。除非,一路往回退,一步也不差。嗯,终究是理论上的可能罢。她的影子出现在我内心的日落时分。我觉得这个造句也蛮寻常的,如果主角不是自己的话。
人们对于理解时间的动力与热忱是少于时间对于我们内心的窥探。想清楚这一点很简单,这世间值得关注与思考的事物太多了,时间只是其中特别的一点而已。我们也聊过《小径分叉的花园》中脱离时间而剩下的叙事技巧,聊百慕大三角的地理信息,也有面对彼此而想不起该聊甚么的时候。那些没有交集的点,又串联成另一条通往各自时间的路途了。四年之后,已然分明。或许,她暂别我,只为去找让时间暂停的方法了罢。
唔,总感觉之后每次写论文的时间都是严重不足的,虽然要求无须长篇大论。除了文学研究本身,我还是放不下研究时间的问题,所以,处在回想而未能写下一个字的阶段,占据了自己绝大部分时间。当初问她而自己说不清楚的那个问题,常常会回荡在脑海里。有否一刻,是自己想回去的?现在已然会脱口而出表示肯定,却说不清是何时。如果是与她一起,也不知是在摆放着博尔赫斯作品的书架旁,在慨叹莉地亚和白赖仁重逢奇迹的自习教室,在看某一部时空穿越电影而沉浸幻想的影院里,还是在我问起这个问题,而她想知道我自己的回答的时分?嗯,无论哪一时刻,都是好的罢。
喂,在想甚么呐,我已找到一起暂停时间的方法了,来告诉你啊。她笑着说。
嗯,其实你也知道的罢?她欲开口,又觉得我早就瞒着她。
唔,不管怎样,下面就好啦。她欢喜地看着我,仿佛莉地亚见到了白赖仁。
这样的表情,如是往昔。
诶,你怎么了?搞得像时间暂停了一样。树君问。
唔……想到了甚么罢,忽然之间。我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0a8cb60102vod9.html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
戴文开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烦忧去见了南京的暮春——写给一个刚走上三尺讲台不久的姑娘
- 一次远行——写给婷婷
- 以师者之心延续爱的教育 (1人喜欢)
- 书信育人:在文字间架起成长的桥梁
- 缘思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