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案例】努力,缺点也可以变成长项
【案例故事】我们儿子在14年9月份成为**小学102班的新生,入学之后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跳绳成绩上不去,每次大汗淋漓也只能跳十几个,为此一度情绪低落。刚开始,我从纯技术分析入手,教他调整姿势,比如双手不要打开太大,每次不要跳得太高,并加以示范……但发现并不管用。孩子其实很努力,每天放学回来就练习,但进步很慢,一些关键的姿势总是矫正不过来,尤其当我们在旁边监督、提醒他姿势和技巧的时候,他反而更乱了套,甚至还渐渐有了一些抵抗情绪。
看到势头不对我马上调整了做法。我给自己买了一根跳绳,约他进行比赛:每个人轮流跳1分钟;第一轮的成绩作为起点,比赛看谁进步大。孩子立即有了兴趣。比赛开始,第一轮我卯足劲跳了156个,他跳了十几个。他显得有点气馁,我跟他说:我们不是比赛谁跳得多,而是比赛谁进步快。孩子又来了兴趣,第二轮他就多跳了将近10个,而我仅仅增加了4个,我夸赞他比妈妈进步大,他很开心。第三轮,我进步多一点;但第四轮、第五轮都是他进步大。五轮结束,我们高高兴兴地回家吃晚饭,饭桌上他第一次眉飞色舞地谈起跳绳的事情,说战胜了妈妈,并说第二天还要和妈妈继续比赛。看着他的表情,我相信我的新策略产生了作用。
一个星期后,他的跳绳成绩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我开始引导他每3天设定一个小目标,不断“提高-稳固-再提高-再稳固”。不到半个月,他每分钟的跳绳成绩竟然稳步提高到了150个左右,完全达到优秀级别;至于之前我们“诟病”的姿势问题,也早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纠正。后来,他还代表班级参加了学校跳绳比赛,并获得了男子组的第四名。
【案例分析】当孩子遇到困难家长怎么办?单纯地告诉孩子“要努力“往往不会凑效;对没怎么经历过困难的孩子来说,他还缺乏面对困难时的经验;困难就像一座海拔很高的大山,纵然他有心翻越,却无从下手。这个时候,家长要充分参与,带着孩子一起翻山,从心态上、方法上给予孩子引导,帮助孩子把翻越高山这个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去逐步达成。当有了一个成功的样板工程后,孩子再遇到类似的困难,他不会惊慌失措、满脸沮丧地接受一个不好的可能结果,相反会静下心来去努力,并逐步去克服困难;而家长此时可以退一步并逐渐放手。我们孩子的自信心将会在这种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得到建立、强化。
【家教感悟】这件事情后我曾跟孩子说:“妈妈特别高兴,不光因为你获得了学校的名次,更重要的是你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跳绳这个不擅长的事情变成了自己的长项;你看你每天都在努力练习,每天都比以前的自己有进步,这种坚持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所以妈妈觉得你特别厉害!这就是妈妈说的要“坚持努力“,很多时候,我们通过持续的努力,并讲究一定的方法,可以让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更好,甚至将原来的缺点变成自己的长项。“ 这次孩子心领神会地点了点头。
总结一下自己的感悟:
1、要让孩子高效学习或参与一件事情,一定要调动他的兴趣,尽量选择孩子喜欢的形式。
2、要不时给予孩子正面的反馈,让他持续保持兴趣;比如我在比赛过程中有时会故意进步慢一点,让他取胜,体验到胜利的喜悦,他就容易坚持;
3、教育孩子不要用干巴巴的、抽象的词语,孩子如果没有经历过,往往体会不了;这时候,家长以身作则、示范最有效。比如我和他一起跳绳、一起努力提高,然后我们一起为各自的进步高兴、喝彩,母子俩一起流汗、开怀大笑;
4、抓住时机就具体事项进行总结,让孩子把具体行为和抽象词进行连接,提高亲子间的沟通效率;比如我在他得奖高兴时及时用“坚持努力”这个词来总结他之前的付出,他就开始领会到这个词的意思,以后再用这个词他就能心领神会了;
5、重视孩子的事情、特别是孩子刚进入新环境时的方方面面,这将影响孩子在这个新环境中的自信心。比如这次跳绳虽小不小,不仅涉及孩子对体育课的兴趣,而且影响到孩子在小学六年乃至以后一生的自信心。
6、强调过程、淡化结果。在这个案例中,我表示为他获得的结果高兴,但更强调他在中间付出的努力和在过程中体现出的准确方法。
7、学会缓一缓,给孩子调整和适应的时间。孩子教育就好比是“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往往不是一下子起效的,特别是单纯的说教;即使孩子当时了解你的意思,但也不一定马上就能体现到行动上,这个时候,家长不妨缓一缓节奏,不要“逼”得那么急,给予孩子调整消化的时间。
看到势头不对我马上调整了做法。我给自己买了一根跳绳,约他进行比赛:每个人轮流跳1分钟;第一轮的成绩作为起点,比赛看谁进步大。孩子立即有了兴趣。比赛开始,第一轮我卯足劲跳了156个,他跳了十几个。他显得有点气馁,我跟他说:我们不是比赛谁跳得多,而是比赛谁进步快。孩子又来了兴趣,第二轮他就多跳了将近10个,而我仅仅增加了4个,我夸赞他比妈妈进步大,他很开心。第三轮,我进步多一点;但第四轮、第五轮都是他进步大。五轮结束,我们高高兴兴地回家吃晚饭,饭桌上他第一次眉飞色舞地谈起跳绳的事情,说战胜了妈妈,并说第二天还要和妈妈继续比赛。看着他的表情,我相信我的新策略产生了作用。
一个星期后,他的跳绳成绩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我开始引导他每3天设定一个小目标,不断“提高-稳固-再提高-再稳固”。不到半个月,他每分钟的跳绳成绩竟然稳步提高到了150个左右,完全达到优秀级别;至于之前我们“诟病”的姿势问题,也早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纠正。后来,他还代表班级参加了学校跳绳比赛,并获得了男子组的第四名。
【案例分析】当孩子遇到困难家长怎么办?单纯地告诉孩子“要努力“往往不会凑效;对没怎么经历过困难的孩子来说,他还缺乏面对困难时的经验;困难就像一座海拔很高的大山,纵然他有心翻越,却无从下手。这个时候,家长要充分参与,带着孩子一起翻山,从心态上、方法上给予孩子引导,帮助孩子把翻越高山这个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去逐步达成。当有了一个成功的样板工程后,孩子再遇到类似的困难,他不会惊慌失措、满脸沮丧地接受一个不好的可能结果,相反会静下心来去努力,并逐步去克服困难;而家长此时可以退一步并逐渐放手。我们孩子的自信心将会在这种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得到建立、强化。
【家教感悟】这件事情后我曾跟孩子说:“妈妈特别高兴,不光因为你获得了学校的名次,更重要的是你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跳绳这个不擅长的事情变成了自己的长项;你看你每天都在努力练习,每天都比以前的自己有进步,这种坚持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所以妈妈觉得你特别厉害!这就是妈妈说的要“坚持努力“,很多时候,我们通过持续的努力,并讲究一定的方法,可以让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更好,甚至将原来的缺点变成自己的长项。“ 这次孩子心领神会地点了点头。
总结一下自己的感悟:
1、要让孩子高效学习或参与一件事情,一定要调动他的兴趣,尽量选择孩子喜欢的形式。
2、要不时给予孩子正面的反馈,让他持续保持兴趣;比如我在比赛过程中有时会故意进步慢一点,让他取胜,体验到胜利的喜悦,他就容易坚持;
3、教育孩子不要用干巴巴的、抽象的词语,孩子如果没有经历过,往往体会不了;这时候,家长以身作则、示范最有效。比如我和他一起跳绳、一起努力提高,然后我们一起为各自的进步高兴、喝彩,母子俩一起流汗、开怀大笑;
4、抓住时机就具体事项进行总结,让孩子把具体行为和抽象词进行连接,提高亲子间的沟通效率;比如我在他得奖高兴时及时用“坚持努力”这个词来总结他之前的付出,他就开始领会到这个词的意思,以后再用这个词他就能心领神会了;
5、重视孩子的事情、特别是孩子刚进入新环境时的方方面面,这将影响孩子在这个新环境中的自信心。比如这次跳绳虽小不小,不仅涉及孩子对体育课的兴趣,而且影响到孩子在小学六年乃至以后一生的自信心。
6、强调过程、淡化结果。在这个案例中,我表示为他获得的结果高兴,但更强调他在中间付出的努力和在过程中体现出的准确方法。
7、学会缓一缓,给孩子调整和适应的时间。孩子教育就好比是“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往往不是一下子起效的,特别是单纯的说教;即使孩子当时了解你的意思,但也不一定马上就能体现到行动上,这个时候,家长不妨缓一缓节奏,不要“逼”得那么急,给予孩子调整消化的时间。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