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话人生
一早起来,打开微信,看到妈妈有留言:
“那个姚阿姨真ge za”
ge za是陕北话,ge 为三声,za为二声,我不知道怎么写。意思是“做事有意识无意识令人不快,还让人难受的没法说。”
“她不是在东莞还是珠海吗?回西安了?”我问妈妈。
妈妈说,她回陕北,路过西安呆几天,打了电话。妈妈请她吃饭,没想到她带了一大堆亲戚来。
“那也没什么。她哥的孩子小的时候我还见过,这次连她哥的几个孙子外孙都见了,人多了也热闹,我现在也难得见个人。”妈妈说。
“那人家咋让你不舒服了?”我问
“你爸走了11年。她没有打过一个电话。见了我倒说,你爸太认真了,白受苦。说这干什么?”
“还说,我没给你打电话,是怕提起来让你难受。”
“她说的也是实情啊,妈妈。”
妈妈说:“我不管,这么多年过去了,她再说这话让我难受。”
“她还在席间拿出一个化妆品赠送的样品的小包,你知道那种,说是从香港给我买的礼物。我是乡下人没见过东西啊?还是个倩碧。” 妈妈一定斜着眼睛瞥着嘴说。
我一时不知道怎么接茬,想起了往事。
在西安东大街,以前有一个工艺品商店,卖各种精致的工艺品和文物复制品。90年代中叶以前,那里是外国人光顾的场所。大概是80年代初的哪个秋天,银杏和杨树都在飘着黄叶,妈妈带我去那个商店。第一次进到商店里,我被各种宝物的彩色珠光,和墙上、柜台上、柜子里的镜子玻璃反射的各种彩色珠光震得目眩神迷。
妈妈要给姚阿姨买一个礼物,她要二婚了。妈妈挑了一个三彩大磁盘,上面有葡萄和某种花,我记得上面紫色、蓝色、绿色的调子,很好看。那个盘子很重。我看到妈妈从一个折叠得整整齐齐的纸包里拿出钱,真贵!都够买一件外套了。那时候,我穿着妈妈的外套改小的墨绿色外套。
没有多久,没有两年,有一天深夜,姚阿姨的新老公半夜带着警卫兵来敲我家门。咚咚咚,像是拿枪托在砸门,好吓人。姚阿姨找不到了。那是快过年的时候。
三、四月的时候,妈妈带我去看姚阿姨,她离婚了。一进门,我看到门口脸盆架下面有个痰盂,上面盖着妈妈买的那个漂亮的三彩盘子。我抬眼看妈妈,她也看到了。回想到这个情景,一阵呕吐的冲力涌上喉头。我不喜欢这个姚阿姨。此刻,我的感觉和三十年前没有什么不一样。
妈妈在那边发了一个叹号!
我说:“哎,她就是那样的人吗。”
妈妈说:“她这些年还好。那个香港人也算没有亏待她,虽然最终还是没成家。说是帮忙把女儿的孩子弄到香港生了孙女。”
我说:“哦!”
妈妈又说:“人真是没意思,还是小时候好。我和你姚阿姨,跳皮筋是最能的,谁都比不过我们俩。”
“小时候还是亲。你记得,我给你说过,她总请我吃豆腐。她家小时候情况好,能吃得起豆腐。每次去换豆腐,她老叫上我。豆腐切好,她让豆腐坊的从一整块上切下一溜子,我们俩就分着吃了。”
妈妈说得让我也舌上生了馋液。我小时候也爱换豆腐,每次掰下一块偷吃。如果那天还让打酱油或者买盐,就太幸福了。舔一口盐粒,吃一口烫烫的豆腐;或者抿一口酱油,吃一口热豆腐。难忘的美味啊!
妈妈把现在推开,把过去扯到近前,让我又高兴又难过。她现在杂糅过去的说话,常常让我听得有滋有味地得乐,可也暗暗忧伤,现在的灰白。
[故事中三彩盘子真实,其余乔装组合]
“那个姚阿姨真ge za”
ge za是陕北话,ge 为三声,za为二声,我不知道怎么写。意思是“做事有意识无意识令人不快,还让人难受的没法说。”
“她不是在东莞还是珠海吗?回西安了?”我问妈妈。
妈妈说,她回陕北,路过西安呆几天,打了电话。妈妈请她吃饭,没想到她带了一大堆亲戚来。
“那也没什么。她哥的孩子小的时候我还见过,这次连她哥的几个孙子外孙都见了,人多了也热闹,我现在也难得见个人。”妈妈说。
“那人家咋让你不舒服了?”我问
“你爸走了11年。她没有打过一个电话。见了我倒说,你爸太认真了,白受苦。说这干什么?”
“还说,我没给你打电话,是怕提起来让你难受。”
“她说的也是实情啊,妈妈。”
妈妈说:“我不管,这么多年过去了,她再说这话让我难受。”
“她还在席间拿出一个化妆品赠送的样品的小包,你知道那种,说是从香港给我买的礼物。我是乡下人没见过东西啊?还是个倩碧。” 妈妈一定斜着眼睛瞥着嘴说。
我一时不知道怎么接茬,想起了往事。
在西安东大街,以前有一个工艺品商店,卖各种精致的工艺品和文物复制品。90年代中叶以前,那里是外国人光顾的场所。大概是80年代初的哪个秋天,银杏和杨树都在飘着黄叶,妈妈带我去那个商店。第一次进到商店里,我被各种宝物的彩色珠光,和墙上、柜台上、柜子里的镜子玻璃反射的各种彩色珠光震得目眩神迷。
妈妈要给姚阿姨买一个礼物,她要二婚了。妈妈挑了一个三彩大磁盘,上面有葡萄和某种花,我记得上面紫色、蓝色、绿色的调子,很好看。那个盘子很重。我看到妈妈从一个折叠得整整齐齐的纸包里拿出钱,真贵!都够买一件外套了。那时候,我穿着妈妈的外套改小的墨绿色外套。
没有多久,没有两年,有一天深夜,姚阿姨的新老公半夜带着警卫兵来敲我家门。咚咚咚,像是拿枪托在砸门,好吓人。姚阿姨找不到了。那是快过年的时候。
三、四月的时候,妈妈带我去看姚阿姨,她离婚了。一进门,我看到门口脸盆架下面有个痰盂,上面盖着妈妈买的那个漂亮的三彩盘子。我抬眼看妈妈,她也看到了。回想到这个情景,一阵呕吐的冲力涌上喉头。我不喜欢这个姚阿姨。此刻,我的感觉和三十年前没有什么不一样。
妈妈在那边发了一个叹号!
我说:“哎,她就是那样的人吗。”
妈妈说:“她这些年还好。那个香港人也算没有亏待她,虽然最终还是没成家。说是帮忙把女儿的孩子弄到香港生了孙女。”
我说:“哦!”
妈妈又说:“人真是没意思,还是小时候好。我和你姚阿姨,跳皮筋是最能的,谁都比不过我们俩。”
“小时候还是亲。你记得,我给你说过,她总请我吃豆腐。她家小时候情况好,能吃得起豆腐。每次去换豆腐,她老叫上我。豆腐切好,她让豆腐坊的从一整块上切下一溜子,我们俩就分着吃了。”
妈妈说得让我也舌上生了馋液。我小时候也爱换豆腐,每次掰下一块偷吃。如果那天还让打酱油或者买盐,就太幸福了。舔一口盐粒,吃一口烫烫的豆腐;或者抿一口酱油,吃一口热豆腐。难忘的美味啊!
妈妈把现在推开,把过去扯到近前,让我又高兴又难过。她现在杂糅过去的说话,常常让我听得有滋有味地得乐,可也暗暗忧伤,现在的灰白。
[故事中三彩盘子真实,其余乔装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