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我们做点什么
夏日的景致
夏天来了,伴随着光线灼人的金黄色太阳,人们不得不光着膀子迎接这两个小伙伴。不过,尽管难以抹灭的高温足以令人恼火万分,并且与这个季节相关联的基本上是:黏糊糊的身体、厌食、晒、渴、炎热、汗流浃背、冰火两重天……。但夏天的景致总是有其令人赞不绝口的地方。青山绿水在春季并不缺少,但夏天里的山与水无疑更为热烈被人们亲近和欢迎,这时期的青山烨烨,绿水粼粼,为其他三个季节所难以比拟。
暑日夜景毫无疑问是最美并且最能够引人遐思的。既然夜景引人入胜,如果生性厌恶夏天的人也不配合性的欣赏一番的话,那就太浪费这天时地利了。我并不讨厌夏天,而且我最爱在星光璀璨的夜里乘凉。小的时候,在农村,人们会拿出把大蒲扇,蒲葵叶在南方十分常见,所以扇子可以自己制作。抬出请本地工匠纯手工制作的竹椅和竹床,竹床一屁股坐上去,会嘎吱嘎吱作响。爷爷辈或叔叔辈的人穿着乳白色背心,跖着拖板鞋悠哉悠哉地就从屋里踱出来了。一般不需要将蚊香并带而出,如果有必要,他们会把囤积已久的被晒干了的艾蒿抱来一小捆,然后点着。燃烧着的艾蒿噼噼啪啪地作声,并发出其特有的味道,一缕缕较浓的烟也随之而来。这样就不能坐在离它很近的地方了,但同时也可以把蚊子赶得更远,甚至让那群惹人烦的家伙销声匿迹。
乘凉场所是房屋正面的前坪,在我的家乡常德市澧县,这块不大不小的前坪通常被称作“道冲”,或者“道场”(它们既不是人名也不是菩萨修炼的地方),是我们这儿土话,说的就是屋子前面的一大块平地。大多数人家的前坪未铺成水泥地面,主要是经济方面的考虑,不过,以自然的方式让泥土地面的真身出场反而没有带来更多灰尘,直接躺在地上后所附着的灰,并不顽固,一拍即散,像是一个乐意与你交好的朋友,若不愿意,便也不讨没趣,不带情绪地离去。后来资源富足,经济上的匮乏也有所缓解,脚下踩着的便成了硬梆梆的水泥,其实,把地面遮蔽起来也不会令灰尘更少,若是不小心摔了下去,没了自然母亲的护佑,会被这堆现代化产物磕得青一块紫一块,疼得嗷嗷直叫,骂爹骂娘,于是顿生悔意,不该因为别人家铺了水泥,自己也邯郸学步。在地面还洋溢着泥土味道的时候,小孩儿们在地上打滚嬉戏,玩弹珠游戏,成年人并不需要制止。但是现在可不行了。
把所有设备全搬到前坪后,乘凉的准备工作就算完成了,剩下的就是尽情随意地享受凉凉的夏夜。有话题时,会一边摇着蒲扇一边动着嘴皮子,有时候动嘴皮子不尽然是在说话,红瓤绿皮的西瓜足以使在场的每一个人同时开口,而不会形成同时进行符号化的发声所造成的混乱局面。偶尔隔壁的大爷大婶也并过来凑热闹,同样,主人家这边偶尔也并过去。但这跟普鲁斯特笔下的诸贵族(如德盖尔芒特夫妇,德维尔巴里西斯夫人)互相晏请不一样,他们的夜里互访是自发的、非形式化的。重点在于乘凉,在于夏日的清爽。在这里,理想主义的思想让位于大自然的艺术,让位于她所营造的不可多得的氛围。人们即使不在脸上挂着笑容,也会在心中静静地感受那份愉悦。
但此时此刻,早已不在家乡,若再有机会乘凉,怕是也没有了竹床、竹椅、大蒲扇、艾蒿,西瓜想必还会存在,尽管如此,我还是保持着兴趣,因为自己可以选择不把什么带到水泥前坪上去,重点还在于乘凉。这是属于夏天的夜晚带来的独特主题。
无论屁股下面是塑料椅还是什么,只顾望着星空便是,看累了或许会拿出kindle,读半点周作人,他会坐在窗前品茶、品雨,那我便品他,说不定也是间接的品了茶、品了雨,那便是一举三得呢。读会儿停会儿,停下来吃块西瓜,或者望望天,看星星有没有增多。偶尔想起我并不熟悉的王小波来,具体地说是他的《黄金时代》,王二和陈清扬夜里在农田进行着他们的伟大友谊,我想,他们的夜会应该也是发生在这样的夜里吧。我记不起那本小说里是否说明了时间,也一直没有去查证,每当我想起它的时候,我总是倾向于这样认为。
如今的夜下阅读,仰望星空,过往的与家人、邻居的交谈,并不时的预想未来,这些都是在同一片广袤的夜景下所进行的活动,这是夏季难能可贵的景致,怀着追忆的心绪冥想于这片星空,曾包容着过往的、保持自身同一性的星空,它仍在给与温柔,给与愉悦。
夏天来了,伴随着光线灼人的金黄色太阳,人们不得不光着膀子迎接这两个小伙伴。不过,尽管难以抹灭的高温足以令人恼火万分,并且与这个季节相关联的基本上是:黏糊糊的身体、厌食、晒、渴、炎热、汗流浃背、冰火两重天……。但夏天的景致总是有其令人赞不绝口的地方。青山绿水在春季并不缺少,但夏天里的山与水无疑更为热烈被人们亲近和欢迎,这时期的青山烨烨,绿水粼粼,为其他三个季节所难以比拟。
暑日夜景毫无疑问是最美并且最能够引人遐思的。既然夜景引人入胜,如果生性厌恶夏天的人也不配合性的欣赏一番的话,那就太浪费这天时地利了。我并不讨厌夏天,而且我最爱在星光璀璨的夜里乘凉。小的时候,在农村,人们会拿出把大蒲扇,蒲葵叶在南方十分常见,所以扇子可以自己制作。抬出请本地工匠纯手工制作的竹椅和竹床,竹床一屁股坐上去,会嘎吱嘎吱作响。爷爷辈或叔叔辈的人穿着乳白色背心,跖着拖板鞋悠哉悠哉地就从屋里踱出来了。一般不需要将蚊香并带而出,如果有必要,他们会把囤积已久的被晒干了的艾蒿抱来一小捆,然后点着。燃烧着的艾蒿噼噼啪啪地作声,并发出其特有的味道,一缕缕较浓的烟也随之而来。这样就不能坐在离它很近的地方了,但同时也可以把蚊子赶得更远,甚至让那群惹人烦的家伙销声匿迹。
乘凉场所是房屋正面的前坪,在我的家乡常德市澧县,这块不大不小的前坪通常被称作“道冲”,或者“道场”(它们既不是人名也不是菩萨修炼的地方),是我们这儿土话,说的就是屋子前面的一大块平地。大多数人家的前坪未铺成水泥地面,主要是经济方面的考虑,不过,以自然的方式让泥土地面的真身出场反而没有带来更多灰尘,直接躺在地上后所附着的灰,并不顽固,一拍即散,像是一个乐意与你交好的朋友,若不愿意,便也不讨没趣,不带情绪地离去。后来资源富足,经济上的匮乏也有所缓解,脚下踩着的便成了硬梆梆的水泥,其实,把地面遮蔽起来也不会令灰尘更少,若是不小心摔了下去,没了自然母亲的护佑,会被这堆现代化产物磕得青一块紫一块,疼得嗷嗷直叫,骂爹骂娘,于是顿生悔意,不该因为别人家铺了水泥,自己也邯郸学步。在地面还洋溢着泥土味道的时候,小孩儿们在地上打滚嬉戏,玩弹珠游戏,成年人并不需要制止。但是现在可不行了。
把所有设备全搬到前坪后,乘凉的准备工作就算完成了,剩下的就是尽情随意地享受凉凉的夏夜。有话题时,会一边摇着蒲扇一边动着嘴皮子,有时候动嘴皮子不尽然是在说话,红瓤绿皮的西瓜足以使在场的每一个人同时开口,而不会形成同时进行符号化的发声所造成的混乱局面。偶尔隔壁的大爷大婶也并过来凑热闹,同样,主人家这边偶尔也并过去。但这跟普鲁斯特笔下的诸贵族(如德盖尔芒特夫妇,德维尔巴里西斯夫人)互相晏请不一样,他们的夜里互访是自发的、非形式化的。重点在于乘凉,在于夏日的清爽。在这里,理想主义的思想让位于大自然的艺术,让位于她所营造的不可多得的氛围。人们即使不在脸上挂着笑容,也会在心中静静地感受那份愉悦。
但此时此刻,早已不在家乡,若再有机会乘凉,怕是也没有了竹床、竹椅、大蒲扇、艾蒿,西瓜想必还会存在,尽管如此,我还是保持着兴趣,因为自己可以选择不把什么带到水泥前坪上去,重点还在于乘凉。这是属于夏天的夜晚带来的独特主题。
无论屁股下面是塑料椅还是什么,只顾望着星空便是,看累了或许会拿出kindle,读半点周作人,他会坐在窗前品茶、品雨,那我便品他,说不定也是间接的品了茶、品了雨,那便是一举三得呢。读会儿停会儿,停下来吃块西瓜,或者望望天,看星星有没有增多。偶尔想起我并不熟悉的王小波来,具体地说是他的《黄金时代》,王二和陈清扬夜里在农田进行着他们的伟大友谊,我想,他们的夜会应该也是发生在这样的夜里吧。我记不起那本小说里是否说明了时间,也一直没有去查证,每当我想起它的时候,我总是倾向于这样认为。
如今的夜下阅读,仰望星空,过往的与家人、邻居的交谈,并不时的预想未来,这些都是在同一片广袤的夜景下所进行的活动,这是夏季难能可贵的景致,怀着追忆的心绪冥想于这片星空,曾包容着过往的、保持自身同一性的星空,它仍在给与温柔,给与愉悦。
-
阿银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18 17:3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