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画家姚兆明生平研究
姚兆明是台湾已故知名女画家,建国前随友去了台湾,留台后跟大陆的亲朋几乎失去了联系。1986年为保护溥心畲留下的书画文物时被歹徒所害,年仅56岁的姚兆明便离开人世,因之如今美术界的很多人并不了解这位独特的艺术家。笔者为此专门拜访了姚兆明教授的胞妹姚平女士(现为南京大学离休老干部),这些信息对于研究姚兆明的艺术经历、及书画老师溥心畲对她的影响,都有一定的价值。
姚兆明生前为台湾中国文化大学艺术系教授,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一位重要的艺术家、美术教育家。在台湾华冈博物馆馆藏溥心畲暨族人门生书画展的详细介绍中,对姚兆明的情况写道:“溥心畲门生,溥孝华妻,意大利罗马艺术学院艺术史博士,多次参加国际性美展获奖,曾任教于中国文化学院……”。姚兆明建国前随朋友去了台湾,由于台湾与大陆间的复杂历史关系,留台后跟大陆的亲朋几乎失去了联系。1986年为保护溥心畲留下的书画文物时被歹徒所害,年仅56岁的姚兆明便离开人世,因之如今美术界的很多人并不了解这位独特的艺术家。所幸曾经受教于姚兆明女士的学生,还会偶尔写一点回忆老师的文章,让我们从一些方面得以了解这位画家的生平及艺术生活,但是这类资料仍然很少,而且其中还有一些讹误之处。笔者为此专门拜访了姚兆明教授的胞妹姚平女士(现为南京大学离休老干部),这些信息对于研究姚兆明的艺术经历、及书画老师溥心畲对她的影响,都有一定的价值。
目前大陆对姚兆明艺术及生平进行专门研究的很少,一是因为她生命经历的绝大部分及艺术活动都在台湾及国外进行,具体资料很难搜集;二是从女性主义艺术发展史的观点来看,姚兆明作为一个女性,就像美术史上许许多多被淹没其中的女艺术家一样,在以男性话语为主导的社会、文化中,不知不觉被忽略了。更何况她还是著名国画大师溥心畲的弟子兼儿媳,这种身份使得大家在研究溥心畲或者溥派绘画时很自然地对她提到一点,至于对她个人的艺术经历及风格成长的系统整理完全没有,更遑论公正地去总结一下她在艺术和教育上的特殊成就了。本文所作的努力主要是对于姚兆明教授生平的一些研究,因为只有了解了一个艺术家的生平经历,才能更全面地认识、理解其艺术作品。
长北①在《八咏园代主人杨淑贞及其儿孙》一文中对于姚兆明的生平有些介绍,并在其中提到姚兆明的父亲姚白雪,自幼喜爱绘画,少年入西湖艺专学画,与颜文梁等同窗,因病早逝。姚兆明继承了父亲在绘画艺术上的天赋,随友赴台后,师从国画大师溥心畬先生学画,1960年考入意大利罗马皇家艺术学院深造,先后获得画学硕士、艺术史博士学位,雕塑和国画作品曾获得罗马金钥匙奖等奖项,被授予“罗马荣誉市民”称号,受到罗马教皇的亲自接见。1964年归台后,与溥心畬之子溥孝华成婚,开设“明华艺苑”,开课授徒,并先后任教于私立中国文化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及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潜心书画,培育桃李。据其学生的回忆文章称,姚兆明生活简朴,为人师表。姚老师是严格遵循“入室弟子”规矩的人,上课前学生要奉茶、行礼;上课时男女生必须分开两边坐,不许混坐;课后学生们要去她北投的家中帮忙作清洁打扫的工作。甚至每年到了溥心畲的忌日,学生们须全体聚集在阳明山公墓,向溥师行“三跪九叩”的大礼。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对她的影响之深。但是,被认为行事不合常理的姚老师,却深受学生爱戴,被他们亲切地称作“姚妈妈”。学生称她虽然生存乱世,但“不经风尘,洁白无垢”。在他们的记忆中,姚老师总是以一个淡雅的小小身躯,一个人安静地在阳明山画素描。长北认为她是扬州画坛除潘玉良以外,第二位传奇性的杰出女性,其画作秀俏兼得温婉含蓄,深得溥心畬三昧。
《收藏》杂志在2009年8期“台湾收藏文化专号”中刊登了张克晋先生②的《渡海三家 千古风流》一文,作者在回顾黄君璧、溥心畲、张大千三位大师艺术历程与丹青人生的同时,还提到了自己中学时代在姚兆明与先生溥孝华设立的“明华艺苑”学习书画的情况。张克晋在文章中提到,溥心畲以国民大会代表身份来台后,任教于台湾省立师范学院艺术学系。在台期间,除每周一次在省立师范学院艺术系教授国画外,辞却一切受聘的公职,在家课徒,从事学术写作。先生在“寒玉堂”③收学生,学生必须行大礼,经书、诗文、书法是必须要学好的。姚兆明是溥心畲“寒玉堂”中最著名之女弟子,而她在“明华艺苑”的课徒,也几乎完全是依循寒玉堂法,特别重视人品和书法。姚兆明在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上的成就很高,不仅在个人艺术创作、甚至在授徒方式上也继承了溥师的风格。赵阳在其文章《被低估的艺术大师——溥心畲》④中,也提到姚兆明与老师溥心畲在书画创作上的密切关系。赵阳说他的一位友人在1998年10月26日曾拜访李墨云夫人⑤,并和她说起溥氏的诸位弟子,夫人说经常为溥心畬代笔的有两个学生……有时候因一脉相承,溥孝华、姚兆明夫妻也临,儿子临字,儿媳妇临画,当然那时只是纯粹的临写绘画。
华冈博物馆的网站成果资源、华冈数位博物馆⑥、台湾地区“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专题研究计画”等网络文献中,均可见到一部分姚兆明的书画作品及介绍。但这其中存在一个明显的错误:台湾方面所有的资料中均记载姚兆明的生卒年为1939——1986,这与大陆方面对姚兆明生于1934年的说法显然是矛盾的⑦。所幸笔者通过对姚兆明胞妹姚平女士的采访,得知了姚兆明先生的真实出生年份应为1931年。由此可见,许多资料中所说姚兆明自幼随溥大师学画也是不准确的,因为姚兆明与溥大师的相识最早是在1949年,而这时的姚兆明已经是大学在读了。溥心畲在台湾家中设“寒玉堂”收徒授课则始于1951年,可见溥大师虽然对姚兆明的绘画成就有一定影响,但一些资料中说她10岁就师从溥心畬习书画就是谬误了。另外,据姚平女士回忆,姚兆明自小在绘画艺术上便很有天赋,其中学⑧时所绘的花卉、山水,已经小有名气,特别是她的仕女图,深受大家喜爱。姚兆明经常将此类作品做成书签,送给同学好友。另外,姚兆明在中学阶段还接受了比较正规的西洋美术素描训练,这也为她日后以优异成绩考入意大利国立罗马皇家艺术学院打下了基础。
姚兆明学兼中西,画题多样、画法也多变, 其作品无论字、画均蕴藉含蓄,清新隽逸,颇得溥大师遗风。她精于水墨花卉、竹石小景、仕女人物等等,所有作品皆笔墨精炼,充满清新高雅的文化趣味,无一丝俗气。姚兆明作于80年代的一系列水墨写意花卉、竹石、山水等均是格调较高的作品,在描写了具体物象的同时,也深刻表达了作者个人在性情修养与高雅艺术上的追求。如画家在画幽兰、菊、梅、墨竹这类植物时,往往题诗明志,这是文人、君子高洁品性的象征,姚兆明的这类作品很有代表性。而《青松抱心寿石》、《竹斐寿石》、《梅品寿石》三幅作品则分别以松、竹、梅三种具有高格象征意义之植物,配上各具姿态之寿石,成就三件题旨相承而又可各自成画之作,就其款题来看,这些画作当为姚兆明、溥孝华为恭贺中国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昀先生八秩高寿而作的贺寿礼。
姚兆明教授生前珍藏于家中密室的溥心畬大师数百幅书画及印、砚等文物,为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国立历史博物馆及中国文化大学华冈博物馆收藏,已在台先后展出并出版《溥心畬书画文物图录》、《馆藏溥心畬书画》。而姚兆明生前的作品大部分为华冈博物馆和台北历史博物馆收藏,另外还有37幅作品运回大陆,由她在大陆的亲属收藏。姚兆明的母亲于1996年将姚兆明的书画遗作及资料全部捐赠给扬州师范学院(今扬州大学艺术学院),并以十万元在该院设立姚兆明艺术教育奖励基金,同年12月扬州师范学院出版了《姚兆明画册》。2006年其家人又捐十万元,设立“姚兆明研究基金”,以激励后学,进一步发扬光大溥派绘画艺术的优秀传统。
附姚兆明生平大事记
1931年出生于江苏扬州。
1948年底姚兆明随友去台湾,经朋友帮助入台湾师范大学读书。
1949年10月溥心畲经舟山赴台湾,获聘任教于台湾省立师范学院艺术学系。
1950年姚兆明在台师大读书期间,作品引起画界的注意,经教授举荐,得到国画大师溥心畲的赏识,遂拜溥心畲为师,成为寒玉堂第一代弟子。
1955年随师前往日本拜见张大千等著名画家,与张大千、黄君璧、溥心畲在日本合影。
1956年姚兆明随溥大师由日本返回台湾。
1960年考入意大利国立罗马皇家艺术学院深造,留欧学习5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1963年11月18日溥心畲病逝于台北。
1964年姚兆明回到台湾,与溥心畲之子溥孝华结为夫妇,开设「明华艺苑」,教授书画。并先后任教于私立中国文化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及台湾师范大学、辅仁大学。
1971年中国文化大学华冈博物馆创立,是台湾第一所综合大学博物馆,也是最具规模的大学社区博物馆,姚兆明的许多书画作品都存于此馆。
1980年姚兆明作水墨写意花卉《幽兰》、《菊》、《梅》、《墨竹》;并为中国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昀的八秩高寿绘《青松抱心寿石》、《竹斐寿石》、《梅品寿石》。
1981年姚兆明为张其昀八秩晋一华诞绘《松鹤延年图》。
1982年中国文化大学建校廿周年,姚兆明绘《华冈精神图》。
1985年溥心畲90冥诞,姚兆明献上1幅水墨山水画,并题词“万壑清风临月,云佳气绕汤泉”,以寄托自己的思念。
1986年7月19日为保护溥心畲留下的书画文物在台北遇害。
注释:
①东南大学教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委员,杨淑贞孙女。
②台湾师范大学教授、著名书画美学研究专家、华夏文化学会理事长。
③溥心畬在台湾延续北京恭王府的书斋名“寒玉堂”,并在此设塾授徒。
④见《艺术市场》2008年 第10期。
⑤溥心畲的侧室夫人。
⑥台湾地区网络资源,数位典藏与数位学习国家型科技计划成果入口网。
⑦姚兆明祖籍江苏省江都市,政协江苏省江都市委员会官方网站。
⑧ 姚兆明当时就读于震旦大学附属扬州震旦中学女子部,为法国天主教教会学校。高二时曾到同仁中学读了两个月,后又回到原校。
姚兆明生前为台湾中国文化大学艺术系教授,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一位重要的艺术家、美术教育家。在台湾华冈博物馆馆藏溥心畲暨族人门生书画展的详细介绍中,对姚兆明的情况写道:“溥心畲门生,溥孝华妻,意大利罗马艺术学院艺术史博士,多次参加国际性美展获奖,曾任教于中国文化学院……”。姚兆明建国前随朋友去了台湾,由于台湾与大陆间的复杂历史关系,留台后跟大陆的亲朋几乎失去了联系。1986年为保护溥心畲留下的书画文物时被歹徒所害,年仅56岁的姚兆明便离开人世,因之如今美术界的很多人并不了解这位独特的艺术家。所幸曾经受教于姚兆明女士的学生,还会偶尔写一点回忆老师的文章,让我们从一些方面得以了解这位画家的生平及艺术生活,但是这类资料仍然很少,而且其中还有一些讹误之处。笔者为此专门拜访了姚兆明教授的胞妹姚平女士(现为南京大学离休老干部),这些信息对于研究姚兆明的艺术经历、及书画老师溥心畲对她的影响,都有一定的价值。
目前大陆对姚兆明艺术及生平进行专门研究的很少,一是因为她生命经历的绝大部分及艺术活动都在台湾及国外进行,具体资料很难搜集;二是从女性主义艺术发展史的观点来看,姚兆明作为一个女性,就像美术史上许许多多被淹没其中的女艺术家一样,在以男性话语为主导的社会、文化中,不知不觉被忽略了。更何况她还是著名国画大师溥心畲的弟子兼儿媳,这种身份使得大家在研究溥心畲或者溥派绘画时很自然地对她提到一点,至于对她个人的艺术经历及风格成长的系统整理完全没有,更遑论公正地去总结一下她在艺术和教育上的特殊成就了。本文所作的努力主要是对于姚兆明教授生平的一些研究,因为只有了解了一个艺术家的生平经历,才能更全面地认识、理解其艺术作品。
长北①在《八咏园代主人杨淑贞及其儿孙》一文中对于姚兆明的生平有些介绍,并在其中提到姚兆明的父亲姚白雪,自幼喜爱绘画,少年入西湖艺专学画,与颜文梁等同窗,因病早逝。姚兆明继承了父亲在绘画艺术上的天赋,随友赴台后,师从国画大师溥心畬先生学画,1960年考入意大利罗马皇家艺术学院深造,先后获得画学硕士、艺术史博士学位,雕塑和国画作品曾获得罗马金钥匙奖等奖项,被授予“罗马荣誉市民”称号,受到罗马教皇的亲自接见。1964年归台后,与溥心畬之子溥孝华成婚,开设“明华艺苑”,开课授徒,并先后任教于私立中国文化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及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潜心书画,培育桃李。据其学生的回忆文章称,姚兆明生活简朴,为人师表。姚老师是严格遵循“入室弟子”规矩的人,上课前学生要奉茶、行礼;上课时男女生必须分开两边坐,不许混坐;课后学生们要去她北投的家中帮忙作清洁打扫的工作。甚至每年到了溥心畲的忌日,学生们须全体聚集在阳明山公墓,向溥师行“三跪九叩”的大礼。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对她的影响之深。但是,被认为行事不合常理的姚老师,却深受学生爱戴,被他们亲切地称作“姚妈妈”。学生称她虽然生存乱世,但“不经风尘,洁白无垢”。在他们的记忆中,姚老师总是以一个淡雅的小小身躯,一个人安静地在阳明山画素描。长北认为她是扬州画坛除潘玉良以外,第二位传奇性的杰出女性,其画作秀俏兼得温婉含蓄,深得溥心畬三昧。
《收藏》杂志在2009年8期“台湾收藏文化专号”中刊登了张克晋先生②的《渡海三家 千古风流》一文,作者在回顾黄君璧、溥心畲、张大千三位大师艺术历程与丹青人生的同时,还提到了自己中学时代在姚兆明与先生溥孝华设立的“明华艺苑”学习书画的情况。张克晋在文章中提到,溥心畲以国民大会代表身份来台后,任教于台湾省立师范学院艺术学系。在台期间,除每周一次在省立师范学院艺术系教授国画外,辞却一切受聘的公职,在家课徒,从事学术写作。先生在“寒玉堂”③收学生,学生必须行大礼,经书、诗文、书法是必须要学好的。姚兆明是溥心畲“寒玉堂”中最著名之女弟子,而她在“明华艺苑”的课徒,也几乎完全是依循寒玉堂法,特别重视人品和书法。姚兆明在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上的成就很高,不仅在个人艺术创作、甚至在授徒方式上也继承了溥师的风格。赵阳在其文章《被低估的艺术大师——溥心畲》④中,也提到姚兆明与老师溥心畲在书画创作上的密切关系。赵阳说他的一位友人在1998年10月26日曾拜访李墨云夫人⑤,并和她说起溥氏的诸位弟子,夫人说经常为溥心畬代笔的有两个学生……有时候因一脉相承,溥孝华、姚兆明夫妻也临,儿子临字,儿媳妇临画,当然那时只是纯粹的临写绘画。
华冈博物馆的网站成果资源、华冈数位博物馆⑥、台湾地区“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专题研究计画”等网络文献中,均可见到一部分姚兆明的书画作品及介绍。但这其中存在一个明显的错误:台湾方面所有的资料中均记载姚兆明的生卒年为1939——1986,这与大陆方面对姚兆明生于1934年的说法显然是矛盾的⑦。所幸笔者通过对姚兆明胞妹姚平女士的采访,得知了姚兆明先生的真实出生年份应为1931年。由此可见,许多资料中所说姚兆明自幼随溥大师学画也是不准确的,因为姚兆明与溥大师的相识最早是在1949年,而这时的姚兆明已经是大学在读了。溥心畲在台湾家中设“寒玉堂”收徒授课则始于1951年,可见溥大师虽然对姚兆明的绘画成就有一定影响,但一些资料中说她10岁就师从溥心畬习书画就是谬误了。另外,据姚平女士回忆,姚兆明自小在绘画艺术上便很有天赋,其中学⑧时所绘的花卉、山水,已经小有名气,特别是她的仕女图,深受大家喜爱。姚兆明经常将此类作品做成书签,送给同学好友。另外,姚兆明在中学阶段还接受了比较正规的西洋美术素描训练,这也为她日后以优异成绩考入意大利国立罗马皇家艺术学院打下了基础。
姚兆明学兼中西,画题多样、画法也多变, 其作品无论字、画均蕴藉含蓄,清新隽逸,颇得溥大师遗风。她精于水墨花卉、竹石小景、仕女人物等等,所有作品皆笔墨精炼,充满清新高雅的文化趣味,无一丝俗气。姚兆明作于80年代的一系列水墨写意花卉、竹石、山水等均是格调较高的作品,在描写了具体物象的同时,也深刻表达了作者个人在性情修养与高雅艺术上的追求。如画家在画幽兰、菊、梅、墨竹这类植物时,往往题诗明志,这是文人、君子高洁品性的象征,姚兆明的这类作品很有代表性。而《青松抱心寿石》、《竹斐寿石》、《梅品寿石》三幅作品则分别以松、竹、梅三种具有高格象征意义之植物,配上各具姿态之寿石,成就三件题旨相承而又可各自成画之作,就其款题来看,这些画作当为姚兆明、溥孝华为恭贺中国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昀先生八秩高寿而作的贺寿礼。
姚兆明教授生前珍藏于家中密室的溥心畬大师数百幅书画及印、砚等文物,为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国立历史博物馆及中国文化大学华冈博物馆收藏,已在台先后展出并出版《溥心畬书画文物图录》、《馆藏溥心畬书画》。而姚兆明生前的作品大部分为华冈博物馆和台北历史博物馆收藏,另外还有37幅作品运回大陆,由她在大陆的亲属收藏。姚兆明的母亲于1996年将姚兆明的书画遗作及资料全部捐赠给扬州师范学院(今扬州大学艺术学院),并以十万元在该院设立姚兆明艺术教育奖励基金,同年12月扬州师范学院出版了《姚兆明画册》。2006年其家人又捐十万元,设立“姚兆明研究基金”,以激励后学,进一步发扬光大溥派绘画艺术的优秀传统。
附姚兆明生平大事记
1931年出生于江苏扬州。
1948年底姚兆明随友去台湾,经朋友帮助入台湾师范大学读书。
1949年10月溥心畲经舟山赴台湾,获聘任教于台湾省立师范学院艺术学系。
1950年姚兆明在台师大读书期间,作品引起画界的注意,经教授举荐,得到国画大师溥心畲的赏识,遂拜溥心畲为师,成为寒玉堂第一代弟子。
1955年随师前往日本拜见张大千等著名画家,与张大千、黄君璧、溥心畲在日本合影。
1956年姚兆明随溥大师由日本返回台湾。
1960年考入意大利国立罗马皇家艺术学院深造,留欧学习5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1963年11月18日溥心畲病逝于台北。
1964年姚兆明回到台湾,与溥心畲之子溥孝华结为夫妇,开设「明华艺苑」,教授书画。并先后任教于私立中国文化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及台湾师范大学、辅仁大学。
1971年中国文化大学华冈博物馆创立,是台湾第一所综合大学博物馆,也是最具规模的大学社区博物馆,姚兆明的许多书画作品都存于此馆。
1980年姚兆明作水墨写意花卉《幽兰》、《菊》、《梅》、《墨竹》;并为中国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昀的八秩高寿绘《青松抱心寿石》、《竹斐寿石》、《梅品寿石》。
1981年姚兆明为张其昀八秩晋一华诞绘《松鹤延年图》。
1982年中国文化大学建校廿周年,姚兆明绘《华冈精神图》。
1985年溥心畲90冥诞,姚兆明献上1幅水墨山水画,并题词“万壑清风临月,云佳气绕汤泉”,以寄托自己的思念。
1986年7月19日为保护溥心畲留下的书画文物在台北遇害。
注释:
①东南大学教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委员,杨淑贞孙女。
②台湾师范大学教授、著名书画美学研究专家、华夏文化学会理事长。
③溥心畬在台湾延续北京恭王府的书斋名“寒玉堂”,并在此设塾授徒。
④见《艺术市场》2008年 第10期。
⑤溥心畲的侧室夫人。
⑥台湾地区网络资源,数位典藏与数位学习国家型科技计划成果入口网。
⑦姚兆明祖籍江苏省江都市,政协江苏省江都市委员会官方网站。
⑧ 姚兆明当时就读于震旦大学附属扬州震旦中学女子部,为法国天主教教会学校。高二时曾到同仁中学读了两个月,后又回到原校。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