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夫山地电影观后感
从独墅湖影剧院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1点钟,上午10:30入场,除了开场部分的主办方致辞部分,我几乎专注地看完了每一段片子。没错,我说的就是班夫山地电影巡展。老实说,此前对班夫我也只是有所耳闻,并未亲自去了解过班夫山地电影,这种将户外极限运动与纪录片结合的展现形式,按班夫中国的发起人Tina所说,极限运动和纪录片是两个小众的领域,结合在一起还是很小众。在这个追求小众标榜独特的时代,无疑是一个很有Bigger的东西。从2010年被引入中国,走到第6个年头,此前的5年都是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今年有幸来了苏州。心态各异的观众热情还真是很高涨呢,而在观看过程中,几乎每个人脸上都写着“不可思议”四个字,用这次个词来形容片子里那些勇士毫不为过。 苏州单元分为4场,分别在20/21日上下两个半天进行,每场时长约两小时,由独立的片子构成,这些纪录片都是票选出来的经典。我观看的是第一部分——追梦 《梦的航线 Dream Lines》: 关于翼装飞行,画面一开始就是翼装人从空中贴着山脊往下飞翔,选手身上的近距离视角,加上航拍的视角,飞行的世界很好的呈现在观众面前,巨大的落差,在背景的高山面前,人显得那么微小,强烈的对比更能传递视觉上的震撼效应。据说低空翼装的时速可以达到200km/h,你感受一下。成功着陆之后,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对于他们这也是一种非凡的体验。 《瀑布 Cascade》: 关于皮划艇,皮划艇玩家找到了新西兰最好的白水峡谷进行挑战,看着他们乘着皮划艇从瀑布顶端俯下去的时候,真替他们捏一把汗。拍摄中,一个队员几乎丧命,在摄影镜头前被水流卷走,就在队友也以为他挂了的时候,他从下游的水流里冲了出来。这个运动的冒险与刺激程度丝毫不亚于其他的极限运动,片中也说道,与水流比起来,人的力量太微弱了,所以他们不可能与大自然对抗,只是在大自然高兴的时候一起玩耍。 《守山者 Keeper of the Mountains》: 文化记录片,关于Elizabeth Hawley, 一位非常有趣的美国老人。自从她辞掉财富杂志的工作之后,就开始周游世界,后来在尼泊尔加德满都停了下来,这一停就是50年。她的工作就是在开着那辆蓝色的大众汽车,在当地采访登山活动的探险家们,整理喜马拉雅地区的探险活动记录。在采访时,她会详细追问细节,以确定被采访者是否有说谎,有时她也会展现幽默的一面,片子里一位登山家采访结束后问是否可以亲她,她的回答是,当然,it doesn't hurt。她熟悉喜马拉雅地区的每一条路线,每一座山每一条沟,但她自己却从来没有登过(家乡的小山除外)。有人问起她这个问题,她回答说,我也可以登顶,with another body. 她的批评毫不留情,在一位登山队长说,由于冰川的融化,现在喜马拉雅越来越难以攀登。老人说,那是因为现在的登山者不如以前优秀了。 在片头,年轻时候的她被问到想做什么?她的回答是:我不知道我要做什么,但我知道我不要做什么——秘书!所以才有了后面的辞职然后来到尼泊尔。 《生死一线 High Tension》: 关于登山冲突。欧洲登山家乌里斯泰克决定挑战无氧(不携带氧气)登珠峰,他和搭档意大利人西蒙,以及摄影师三人为这次挑战做了充分的准备,然而在二号营地向上时,与当地的夏尔巴人发生了冲突,西蒙用尼泊尔语辱骂了对面的夏尔巴领队,而因为无线电开着,这句最难听的脏话被营地所有的夏尔巴人听到,他们出离了愤怒。双方回到二号营地后,大批夏尔巴人围殴了西蒙和斯泰克,叫嚷着要杀死他们。 影片分析了发生冲突的原因,登山家们尤其是欧洲的登山家和当地人的积怨已深。在登山家看来,商业活动不符合他们登山的理念,当地夏尔巴人把大批的非职业登山者送上了珠峰,每年因此死了很多人。夏尔巴人必须要把客户带上顶峰才可以拿报酬,压力比较大,而且从事同样工作的欧洲人报酬更高。西蒙他们违反了当地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在登山季来临之前夏尔巴人会上山布线,登山家们这段时间一般不去登山,以免打扰工作的夏尔巴人。冲突中,西蒙被打并被逼下跪道歉。泰克被困在帐篷45分钟,度秒如年,最后他放弃了这一次的行动,甚至这个世界顶级登山家一度想要放弃登山活动,当然他最后还是回来了,并独自完成了一次伟大的穿越。而另一边,引发冲突的几个夏尔巴人被商业领队降为了搬运工。 片子的最后,西蒙重新开着他的直升机,在喜马拉雅进行救援活动。在一次救险中,他救上来的那几个人中,其中就有一个是之前冲突中打过他的夏尔巴人。 PS:回来之后我用搜索引擎查找乌里斯泰克,唯一的一个记录就是在珠峰上的这次冲突。 《极乐园 North of the Sun 》: 关于冲浪&单板滑雪。两个挪威的年轻人,发现了一个偏远的北极海滩适合冲浪,决定在此生活一段时间。他们在超市挑过期食品(在这里过期食品是免费的)储备作为食物。只带了工具和钉子,利用海滩上的海水冲过来的垃圾建造小木屋。用浮球(作为车轮)和木板做手推车。用铁桶造炉子取暖。在这个偏远的海滩,开始了他们与世隔绝的日子。大部分的时候是漫长的极夜,每天只有短暂的黄昏,而他们的生活除了在冰冷的北冰洋海水里冲浪,就是劈柴,清理海滩。3个月后,当太阳重新照耀到这里的时候,两个人拿着单板滑雪板从山峰顶部滑下;冲向海里在冲浪板上挥舞着旗帜。你无法不羡慕那种洒脱与不羁,同样也佩服他们的动手能力,海滩上的一切都是辛苦劳动后的成果,包括清理的3吨垃圾。 看完片子,除了羡慕那些美如画的风景,想着以后是否有机会去亲身领略之外。我特别佩服这一群人的热情和勇气,因为热爱所做的事情,所以他们是那么的快乐,即便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于他们自己,这样的生活也是精彩万分的。而即便热爱这样的生活,又有多少人敢于去实践呢,非凡的勇气让他们最终走上了这样的生活。对于我们观众而言,大可不必如此激进地去挑战极限,那也未必真的是你所向往的生活(比如在海滩上捡3个月垃圾)。如果这种震撼只停留与当下,那也没有太大的意义,顶多也就是有点装逼的谈资。多数人都不会因为这部片子而改变生活的轨迹,但是起码,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热情与勇气。正如陈老师写的,生活的每一个琐碎都是修行,既然无法逃避那就勇敢地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