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请不要再以爱的名义“爱”我们
《母爱很可怕》,单凭这书名就能把大部分人惹毛。中国文化自带一种恋母情结,连“祖国”这个概念都跟母亲形象捆绑在一起营销,所以母爱具有道德上的超然价值,伟大、崇高、神圣不可侵犯。
……
台湾作家、作词人许常德有种,站出来写了一本挑战底线的书,书名很反动,内容很诚恳。
……
许常德罗列了母爱的诸多可怕之处:
母爱不一定是一种美德,有时候它只是一种瘾。因为被社会期许,因为被舆论称颂,很多妈妈在扮演母亲这个角色的时候,已经走火入魔。母爱24小时不打烊,对孩子表现出毫无节制的关注和过度的担心,“怎么让她们戒掉大量囤积的母爱才是重点。没有适当休息,母爱就会增加很多灰尘”。
母爱让很多妈妈失去自我,把全部生命价值依附于儿女,母爱成为沉重的负担。“女人心甘情愿做儿女的奴仆,这是一种陈旧的恶习。只为别人而活,美其名曰叫奉献。而这种无私的爱也并非无条件,就是你不能背叛,甚至不能说不。”
“一个拿爱当武器的妈妈,根本就是披着妈妈皮囊的杀手。”
——咪蒙《母爱很伟大?不,有时候母爱很可怕》
最近在读咪蒙的《五岁熊孩子教我的事》,这是其中一篇,当时一读完,只觉得真想抱着作者的大腿痛哭一番。我们这一代人,大部分不都是被母亲以“爱”的名义绑架着吗?工作、生活、感情……事无巨细,母亲们总要“无私”地为我们操心着。
但促使我想写这篇文章的,却是昨晚一个电话。我的高中同桌,毕业三年,每一年我了解她的近况,都是不一样的工作。昨晚微信问她:“怎么又去杭州了,在那干什么呀?”她回过来说想跟我电话聊,有事情问我。语气挺沉重的。聊了一会儿,大致知道了情况。
先说说朋友这三年的工作吧。第一份工作,家乡银行职员,非正式。因为考正式编制时发现大部分要走后门,辞职。第二份工作,家乡村官。没有人真想做村官,只是作为公务员的跳板而已。不喜欢,辞职。第三份工作,杭州一发展不错的公司,听说还可能上市,工作环境宽松,同事相处融洽,老板对她不错。听语气,至少目前,同桌爱死了这份工作,自由且拼搏。这样看来,不是很好吗?这时同桌妈妈就出现了。为什么同桌会有之前那两份工作呢?因为她妈妈要求,工作要在家乡,要稳定。其实这三年,同桌都在被她妈妈逼着做同样一件事——考公务员。但因为前两年都没考上,所以才退而求其次。可是偏偏这令她开心的第三年,莫名其妙地打酱油考上了。在杭州,而且单位很不错。全家人,包括什么舅舅叔叔七大姑八大姨,全都一个意思:辞职,去当公务员。可经历了之前那两年,同桌早就厌烦了所谓体制内的生活。她说今天和她妈在电话里大吵了一架,还在公司呢,她都没压制住情绪,估计所有人都听到了她的咆哮。她很苦恼,所以想问我,当初我是怎样有勇气辞职的,之后又有没有后悔。
“老实说,真没有。”
说说我辞职时家里的情况吧。全家,没有一个人同意,连我老公那边,除了我老公和他爸爸,其他人皆持反对票。还在上课时,每个周末回家,我妈都要做我思想工作。到暑假,几乎每天晚上,我妈都以一脸愁容出现在我面前,不断重复着:“我是为你好,你没经历过你不知道。”那段时间我刚怀孕,意料之外的事,本来心情就很乱,身体又不舒服。我哭着跟我妈吵,我妈含泪整夜不睡责备女儿不理解自己。反反复复两个人都要崩溃了。最后我答应,先尽量跟学校请个一年的产假。我妈说,现在进教师编制多难,你先挂着,一年后我们再想办法转回家里附近。其实我心里知道,没有一个学校会给老师一年的怀孕产假,更何况还是重点高中。除非,你动一动就要流产。然后,我跟着老公躲去了昆明,整整一个月,我妈一打电话,我都尽量劝服她,但最后总以“我知道,我会尽量请假的”结尾。然后在八月初,我打电话给校长,辞职。再告诉我妈,请不了假,已经辞了,挽回不了了。我知道那几天我妈肯定会彻夜不眠,我也没勇气回家面对她憔悴的模样。我选择一直待在昆明,做一个“不孝”的女儿,直至生完孩子。
知道吗?我刚辞职那阵,因为车还停在家门口,我妈告诉所有问我近况的邻居:“她身体不舒服,跟学校请假了。”
直到半年后,她才慢慢接受这个事实,通电话时不再唉声叹气,有时也笑笑感慨:“这个女儿算是泼出去收不回来了。”然后还会加上一句:“其实我和你爸都是希望你过得好。”
小时候我就知道我妈的套路。她会搬把椅子坐在我旁边,以一个女人最大的温柔和深情,跟我说她辛苦的一生,期间包含着她为我付出了多少多少,她不求我回报,只求我过得好。多伟大!但怎样才算过得好,得是她的标准。
现在的我,过得很开心。我想用我的幸福改变她的想法。但她的想法是:我很幸福,她放心了。但对于幸福的标准,对于她自身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她依旧不改变。她的所有苦恼,在我看来能够轻松解决的,依旧苦恼着她。而作为贴心小棉袄的我,不能反驳她,不能让她接受任何我觉得可以解决的方法,只能理解和安慰她。
我有一个好妈妈,真的,她很好。只是她也被“母爱”给绑架了。
同桌在电话那头继续说着她妈妈的一系列行为,即使压着声调,也能听出声音明显因为激动变得尖锐:“这就是道德绑架!”
我并没有和她说我的“母爱绑架”观点,但明显,我们达成了共识。
我了解同桌的妈妈。高中那会儿我去她家住过,她妈觉得我特别乖巧懂事,比她女儿强百倍。有时和女儿吵架了,还会打电话给我或者我妈诉苦,并让我多感染感染她女儿。
只是没想到我的感染,是让同桌坚持自己的梦想。
同桌在电话那头几乎哭了,因为她还问过很多同学,她们给的建议,竟然都和她妈一致。
“为什么大家都那么想要这所谓的稳定呢?你是第一个支持我的。”
“我妈还说到了将来。说我在公司上班肯定会很忙很有压力,以后得她给我带孩子,她身体不好,照顾不过来的。我说我男朋友都不介意啊,你身体不好就不用带了,孩子的爷爷奶奶会来帮忙的。可我妈说她是我妈呀,怎么能不帮我带孩子呢!她为什么要这么矛盾呢,这又不是她的义务?我们都不介意了她忧心什么呢?更何况我现在都还没结婚呢。”
同桌的疑惑正是我们大部分90后的疑惑,明明不用父母操心的事为什么偏偏要操心呢?明明可以更轻松地生活为什么一定要给自己增加负担呢?
如果我没经历过,我会和同桌说,和妈妈讲道理吧,把你的想法说给她听。可都做过同样事情的我们,最终发现,我们永远无法用语言哪怕是眼泪改变母亲心中那根深蒂固的想法。就是这样,“女人心甘情愿做儿女的奴仆”,不仅如此,你不让她做,她还要拼了命想方设法成为奴仆。
我们在一起交流了很多这方面的想法,我们抱怨我们不解,可我们最后都必须做出同样的选择
——先妥协。
这就是故事的结尾。
今天,同桌估计去参加公务员体检了。
同桌说,她的人生,一直在按妈妈的期许走着。她的第一次反抗,是辞了村官去杭州。结果,把她妈气病了。虽然做的是小手术,也让她心有余悸。这是妈妈啊,她爱我们,哪怕我们知道这爱是不对的,我们也不可能残忍到不顾她的身体健康。以前我觉得电视剧永远是电视剧,哪有人这么容易就被气病了的。看来,是我低估了母爱的“伟大”,我是不是还得庆幸我妈的身体够坚强。
希望同桌能够在最后成功,也希望她的妈妈健康。
晚上跟老公说,如果以后我对芋头说:“我都是为了你好。”请制止我。
……
台湾作家、作词人许常德有种,站出来写了一本挑战底线的书,书名很反动,内容很诚恳。
……
许常德罗列了母爱的诸多可怕之处:
母爱不一定是一种美德,有时候它只是一种瘾。因为被社会期许,因为被舆论称颂,很多妈妈在扮演母亲这个角色的时候,已经走火入魔。母爱24小时不打烊,对孩子表现出毫无节制的关注和过度的担心,“怎么让她们戒掉大量囤积的母爱才是重点。没有适当休息,母爱就会增加很多灰尘”。
母爱让很多妈妈失去自我,把全部生命价值依附于儿女,母爱成为沉重的负担。“女人心甘情愿做儿女的奴仆,这是一种陈旧的恶习。只为别人而活,美其名曰叫奉献。而这种无私的爱也并非无条件,就是你不能背叛,甚至不能说不。”
“一个拿爱当武器的妈妈,根本就是披着妈妈皮囊的杀手。”
——咪蒙《母爱很伟大?不,有时候母爱很可怕》
最近在读咪蒙的《五岁熊孩子教我的事》,这是其中一篇,当时一读完,只觉得真想抱着作者的大腿痛哭一番。我们这一代人,大部分不都是被母亲以“爱”的名义绑架着吗?工作、生活、感情……事无巨细,母亲们总要“无私”地为我们操心着。
但促使我想写这篇文章的,却是昨晚一个电话。我的高中同桌,毕业三年,每一年我了解她的近况,都是不一样的工作。昨晚微信问她:“怎么又去杭州了,在那干什么呀?”她回过来说想跟我电话聊,有事情问我。语气挺沉重的。聊了一会儿,大致知道了情况。
先说说朋友这三年的工作吧。第一份工作,家乡银行职员,非正式。因为考正式编制时发现大部分要走后门,辞职。第二份工作,家乡村官。没有人真想做村官,只是作为公务员的跳板而已。不喜欢,辞职。第三份工作,杭州一发展不错的公司,听说还可能上市,工作环境宽松,同事相处融洽,老板对她不错。听语气,至少目前,同桌爱死了这份工作,自由且拼搏。这样看来,不是很好吗?这时同桌妈妈就出现了。为什么同桌会有之前那两份工作呢?因为她妈妈要求,工作要在家乡,要稳定。其实这三年,同桌都在被她妈妈逼着做同样一件事——考公务员。但因为前两年都没考上,所以才退而求其次。可是偏偏这令她开心的第三年,莫名其妙地打酱油考上了。在杭州,而且单位很不错。全家人,包括什么舅舅叔叔七大姑八大姨,全都一个意思:辞职,去当公务员。可经历了之前那两年,同桌早就厌烦了所谓体制内的生活。她说今天和她妈在电话里大吵了一架,还在公司呢,她都没压制住情绪,估计所有人都听到了她的咆哮。她很苦恼,所以想问我,当初我是怎样有勇气辞职的,之后又有没有后悔。
“老实说,真没有。”
说说我辞职时家里的情况吧。全家,没有一个人同意,连我老公那边,除了我老公和他爸爸,其他人皆持反对票。还在上课时,每个周末回家,我妈都要做我思想工作。到暑假,几乎每天晚上,我妈都以一脸愁容出现在我面前,不断重复着:“我是为你好,你没经历过你不知道。”那段时间我刚怀孕,意料之外的事,本来心情就很乱,身体又不舒服。我哭着跟我妈吵,我妈含泪整夜不睡责备女儿不理解自己。反反复复两个人都要崩溃了。最后我答应,先尽量跟学校请个一年的产假。我妈说,现在进教师编制多难,你先挂着,一年后我们再想办法转回家里附近。其实我心里知道,没有一个学校会给老师一年的怀孕产假,更何况还是重点高中。除非,你动一动就要流产。然后,我跟着老公躲去了昆明,整整一个月,我妈一打电话,我都尽量劝服她,但最后总以“我知道,我会尽量请假的”结尾。然后在八月初,我打电话给校长,辞职。再告诉我妈,请不了假,已经辞了,挽回不了了。我知道那几天我妈肯定会彻夜不眠,我也没勇气回家面对她憔悴的模样。我选择一直待在昆明,做一个“不孝”的女儿,直至生完孩子。
知道吗?我刚辞职那阵,因为车还停在家门口,我妈告诉所有问我近况的邻居:“她身体不舒服,跟学校请假了。”
直到半年后,她才慢慢接受这个事实,通电话时不再唉声叹气,有时也笑笑感慨:“这个女儿算是泼出去收不回来了。”然后还会加上一句:“其实我和你爸都是希望你过得好。”
小时候我就知道我妈的套路。她会搬把椅子坐在我旁边,以一个女人最大的温柔和深情,跟我说她辛苦的一生,期间包含着她为我付出了多少多少,她不求我回报,只求我过得好。多伟大!但怎样才算过得好,得是她的标准。
现在的我,过得很开心。我想用我的幸福改变她的想法。但她的想法是:我很幸福,她放心了。但对于幸福的标准,对于她自身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她依旧不改变。她的所有苦恼,在我看来能够轻松解决的,依旧苦恼着她。而作为贴心小棉袄的我,不能反驳她,不能让她接受任何我觉得可以解决的方法,只能理解和安慰她。
我有一个好妈妈,真的,她很好。只是她也被“母爱”给绑架了。
同桌在电话那头继续说着她妈妈的一系列行为,即使压着声调,也能听出声音明显因为激动变得尖锐:“这就是道德绑架!”
我并没有和她说我的“母爱绑架”观点,但明显,我们达成了共识。
我了解同桌的妈妈。高中那会儿我去她家住过,她妈觉得我特别乖巧懂事,比她女儿强百倍。有时和女儿吵架了,还会打电话给我或者我妈诉苦,并让我多感染感染她女儿。
只是没想到我的感染,是让同桌坚持自己的梦想。
同桌在电话那头几乎哭了,因为她还问过很多同学,她们给的建议,竟然都和她妈一致。
“为什么大家都那么想要这所谓的稳定呢?你是第一个支持我的。”
“我妈还说到了将来。说我在公司上班肯定会很忙很有压力,以后得她给我带孩子,她身体不好,照顾不过来的。我说我男朋友都不介意啊,你身体不好就不用带了,孩子的爷爷奶奶会来帮忙的。可我妈说她是我妈呀,怎么能不帮我带孩子呢!她为什么要这么矛盾呢,这又不是她的义务?我们都不介意了她忧心什么呢?更何况我现在都还没结婚呢。”
同桌的疑惑正是我们大部分90后的疑惑,明明不用父母操心的事为什么偏偏要操心呢?明明可以更轻松地生活为什么一定要给自己增加负担呢?
如果我没经历过,我会和同桌说,和妈妈讲道理吧,把你的想法说给她听。可都做过同样事情的我们,最终发现,我们永远无法用语言哪怕是眼泪改变母亲心中那根深蒂固的想法。就是这样,“女人心甘情愿做儿女的奴仆”,不仅如此,你不让她做,她还要拼了命想方设法成为奴仆。
我们在一起交流了很多这方面的想法,我们抱怨我们不解,可我们最后都必须做出同样的选择
——先妥协。
这就是故事的结尾。
今天,同桌估计去参加公务员体检了。
同桌说,她的人生,一直在按妈妈的期许走着。她的第一次反抗,是辞了村官去杭州。结果,把她妈气病了。虽然做的是小手术,也让她心有余悸。这是妈妈啊,她爱我们,哪怕我们知道这爱是不对的,我们也不可能残忍到不顾她的身体健康。以前我觉得电视剧永远是电视剧,哪有人这么容易就被气病了的。看来,是我低估了母爱的“伟大”,我是不是还得庆幸我妈的身体够坚强。
希望同桌能够在最后成功,也希望她的妈妈健康。
晚上跟老公说,如果以后我对芋头说:“我都是为了你好。”请制止我。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