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选对了你的留学方案?
Q & A
很多高中家长来咨询我,说高一的开始怎么开始准备。其实,我洋洋洒洒一长篇,想说的是一点,出国,应该在孩子3岁的时候就重点培养情商,要着重培养音乐的技能和习惯。这点,大多数中国虎妈就想的多了。比如,必须要让孩子参加个钢琴比赛。这点,我倒是同意,没有目标的训练没有效能,比赛就是个目标。但问题是不能过分,比如强迫自己的孩子必须拿奖,并因此说了狠毒的话,意义就不大。这里我有个宗旨,学习也好,教育也罢,是要以教授学习方法、解决困难的方法为主,是要以培养孩子信心为大计,“不可不察也”。高一开始的出国训练,是个非常好的时间点。一来,孩子心智成熟,懂得自律,会逐渐有目标的学习目标和专业兴趣趋向;二来,有充裕的时间去扎实的准备一切出国所需,从标准化考试到课外活动。
如果从高一上半学期刚开学,也就是9月来算,到高三下半学期6月,也就是筛选并确认最后要去的学校为止,一个美国大学的申请者会有足足三年的时间进行准备。当然,如果以早申(Early Decision)为终点的话,也有足足26个月去准备。有三点要说:
全力以赴搞兴趣爱好
这是战略制高点,必须抓住!全力找到兴趣,然后坚持下午,不管是什么。如果没有特别明显的兴趣爱好,请一定要以勤奋的姿态多去参加各种校外活动,发现自己的兴趣。找到,就别放弃,不管它多么不被人看好,是多么渺小,多么不被人理解。梦想就是真爱,真爱是不离不弃的。
学校成绩是第一敲门砖
GPA--别听那些有的没的说什么美国大学不相信中国中学的成绩。分儿低了就是不成,哪个学校都一样,排名也不管用。这就是学习能力的表达,别整那些没用的。全力搞学习。国内的都学不好,国外的也一样。这是能力,也是潜力问题。
丧心病狂的阅读及逻辑训练、写作及口语表达训练
不要动不动就去考个试。贵不说,考那么多次不怕得痔疮啊。正 经点儿,我不建议高一的孩子每项考试超过两次。那么早开始准备就是要有战略,积累比较优势,不仅成绩不用刷题就是高分,而且还有心理上的优势,找到方法, 一剑封喉。如果那么早开始准备就是为了多考几次试,去了美国也读不下来,读下来生存也费劲儿。因为竞争力,往往就是那一瞬间的直接反应,没有临场准备,没有机经参考,不能拼分耍赖。
再实际点儿说,高一开始,每周读一本书是必须的;甚至可以配合背背字典,或者巴朗3500。读完书,一定要找个名师,比如浩洋,来指导下写作和口语表达。方法没问题,继续读,后面就是大剂量的读,面儿铺开,啥书都上:各种自传他传,各种历史书,各种黑格尔,各种E.B.White。当然,我也说过:好学生要靠引导、刺激、激发,不是训练。所以,能带出来好学生的不多。靠缘分。
在新东方,我有幸教过左彤、康乐、伏皛和蒋梦舟等优秀的孩子。我认识他们的时候,他们分别都在15岁左右。一路看过来,我留的作业、交流过的思想和与我一起 碰撞出来的火花,无一不让我深信他们的前途熠熠生辉。果然,他们分别取了耶鲁、哈佛、斯坦福和哥伦比亚。这几个孩子,过去不让我操心,现在不会,未来也不会。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光,总是能碰撞出来令我惊喜的思想火花,让我激动、兴奋并渴望更多。这些孩子从来不会问我,下次考试的预测,改革的考试会不会对我有影响以及从来没有完不成作业五花八门的理由和借口。这些孩子就像战场上优秀的士兵,有Killer Instinct,使命必达!
总结
1 战略上:积累比较优势;有清晰的自我认知;时时更新自己的技能;阶段性有尊敬的Mentor和Role Model。
2 战术上:
1)参加俩社团
2)一周看至少两本英文原版书
3)和浩洋练口语和写作能力
这你得经常关注我们,端午节来和我聊聊。看小孩子,我就最在行了。尤其是好小孩儿,有趣的小孩儿,“变异”的小孩儿,别人眼中难搞的小孩儿,在我眼中都是宝。
6月20日下午2点,在海淀中关村丹棱街3号,中国电子大厦B座705室,于浩洋与你面对面探讨留学方式和留学时间。
很多高中家长来咨询我,说高一的开始怎么开始准备。其实,我洋洋洒洒一长篇,想说的是一点,出国,应该在孩子3岁的时候就重点培养情商,要着重培养音乐的技能和习惯。这点,大多数中国虎妈就想的多了。比如,必须要让孩子参加个钢琴比赛。这点,我倒是同意,没有目标的训练没有效能,比赛就是个目标。但问题是不能过分,比如强迫自己的孩子必须拿奖,并因此说了狠毒的话,意义就不大。这里我有个宗旨,学习也好,教育也罢,是要以教授学习方法、解决困难的方法为主,是要以培养孩子信心为大计,“不可不察也”。高一开始的出国训练,是个非常好的时间点。一来,孩子心智成熟,懂得自律,会逐渐有目标的学习目标和专业兴趣趋向;二来,有充裕的时间去扎实的准备一切出国所需,从标准化考试到课外活动。
如果从高一上半学期刚开学,也就是9月来算,到高三下半学期6月,也就是筛选并确认最后要去的学校为止,一个美国大学的申请者会有足足三年的时间进行准备。当然,如果以早申(Early Decision)为终点的话,也有足足26个月去准备。有三点要说:
全力以赴搞兴趣爱好
这是战略制高点,必须抓住!全力找到兴趣,然后坚持下午,不管是什么。如果没有特别明显的兴趣爱好,请一定要以勤奋的姿态多去参加各种校外活动,发现自己的兴趣。找到,就别放弃,不管它多么不被人看好,是多么渺小,多么不被人理解。梦想就是真爱,真爱是不离不弃的。
学校成绩是第一敲门砖
GPA--别听那些有的没的说什么美国大学不相信中国中学的成绩。分儿低了就是不成,哪个学校都一样,排名也不管用。这就是学习能力的表达,别整那些没用的。全力搞学习。国内的都学不好,国外的也一样。这是能力,也是潜力问题。
丧心病狂的阅读及逻辑训练、写作及口语表达训练
不要动不动就去考个试。贵不说,考那么多次不怕得痔疮啊。正 经点儿,我不建议高一的孩子每项考试超过两次。那么早开始准备就是要有战略,积累比较优势,不仅成绩不用刷题就是高分,而且还有心理上的优势,找到方法, 一剑封喉。如果那么早开始准备就是为了多考几次试,去了美国也读不下来,读下来生存也费劲儿。因为竞争力,往往就是那一瞬间的直接反应,没有临场准备,没有机经参考,不能拼分耍赖。
再实际点儿说,高一开始,每周读一本书是必须的;甚至可以配合背背字典,或者巴朗3500。读完书,一定要找个名师,比如浩洋,来指导下写作和口语表达。方法没问题,继续读,后面就是大剂量的读,面儿铺开,啥书都上:各种自传他传,各种历史书,各种黑格尔,各种E.B.White。当然,我也说过:好学生要靠引导、刺激、激发,不是训练。所以,能带出来好学生的不多。靠缘分。
在新东方,我有幸教过左彤、康乐、伏皛和蒋梦舟等优秀的孩子。我认识他们的时候,他们分别都在15岁左右。一路看过来,我留的作业、交流过的思想和与我一起 碰撞出来的火花,无一不让我深信他们的前途熠熠生辉。果然,他们分别取了耶鲁、哈佛、斯坦福和哥伦比亚。这几个孩子,过去不让我操心,现在不会,未来也不会。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光,总是能碰撞出来令我惊喜的思想火花,让我激动、兴奋并渴望更多。这些孩子从来不会问我,下次考试的预测,改革的考试会不会对我有影响以及从来没有完不成作业五花八门的理由和借口。这些孩子就像战场上优秀的士兵,有Killer Instinct,使命必达!
总结
1 战略上:积累比较优势;有清晰的自我认知;时时更新自己的技能;阶段性有尊敬的Mentor和Role Model。
2 战术上:
1)参加俩社团
2)一周看至少两本英文原版书
3)和浩洋练口语和写作能力
这你得经常关注我们,端午节来和我聊聊。看小孩子,我就最在行了。尤其是好小孩儿,有趣的小孩儿,“变异”的小孩儿,别人眼中难搞的小孩儿,在我眼中都是宝。
6月20日下午2点,在海淀中关村丹棱街3号,中国电子大厦B座705室,于浩洋与你面对面探讨留学方式和留学时间。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