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北京城东北角:国子监街
舒乙:发现北京>"辟雍"之美甲天下>说到北京最该去的地方,排在前几名中的,应该有国子监。>因为,那里有北京最有特点的建筑--辟雍。>因为,那里有北京最古老最漂亮的胡同--成贤街。>因为,那里有最古老的高等学府--国子监。>因为,那里有最完整的经典石刻--十三经。>国子监位于北京东城的东北角,靠近雍和宫。去雍和宫,顺便就可以把成贤街逛了。到了那儿,一气儿还可以看两处名胜,右学左庙,右者国子监,左者孔庙,它们紧挨着,仅一墙之隔,西为国子监,东为孔庙;何况这条街本身又很值得看一看。>成贤街,又称国子监街,皆因国子监而得名。成贤街最大特点是一条小街居然拥有四座牌楼。东西两个街口各有一座,很醒目,极好找。街当中,在国子监和孔庙的大门东西又各有一座,牌楼跟前还立着两块石碑,上面用满汉两种文字刻着:"文武官员到此下马",一看,就知道,到了一处很神圣庄重的地方。>牌楼,应该是北京的标志物之一,很漂亮,有代表性。原来,北京街上有很多牌楼。譬如"东四"、"西四"、"东单"、"西单",就是因为在十字路口分别有四座牌楼或一座牌楼。东城的两处分别叫"东四牌楼"、"东单牌楼",西城的叫"西四牌楼"、"西单牌楼"。解放后,以牌楼有妨碍交通为由被拆除,地名也简化成了"东四"、"东单"、"西四"、"西单"。外地人往往很困惑,譬如有个胡同叫"东四六条",以为是东边的第四十六条,跟纽约似的,其实不是,它应该是"东四牌楼以北的第六条胡同",和"四十六"无关。>原来,北海大桥上也有两座牌楼,十分有名,分别叫"金鏊"、"玉蝀",上世纪五十年代被拆掉,原物移到了陶然亭公园,但已经没有了当年在桥上行人和车辆穿膛而过的那种风采。>北京目前现存的牌楼,如果不算公园中的,以街面上的为例,最精彩还是要算成贤街上的四座,而且,就近,往北走,地坛西口处有"广厚街"牌楼,往东走,雍和宫门口牌楼院里的三座牌楼,也都值得一看,算是典型的北京牌楼遗存了。>成贤街是最早被刻意保留下来的北京古代街道,两边是小四合院,外墙呈灰色,到了国子监和孔庙跟前,外墙呈红色,整条胡同东西走向,道路不宽,绿树成荫,间或还有小寺庙山门的遗迹。在这条路上溜一溜,还能捕找到一点老北京小胡同的韵味,即有皇家气派,又有老百姓风格,而且宁静安逸,远离现代都市的喧闹。>这条胡同经常会成为拍电影的"老北京"背景,不过,要抬许多黄土把柏油路面临时遮挡上,譬如,凌子风先生拍《骆驼祥子》时就这么干过,还要起大早,乘着行人比较少。进街前,先研究研究。民间的博物馆吧?文官下马,武官下轿。东边是孔庙。和孔夫子一起照了张像。孔庙正殿都叫大成殿,>大成殿门上的牌匾“万世师表”>大成殿月台前右方,有一株苍劲高耸的柏树名曰“触奸柏”。相传明代奸相严嵩曾代嘉靖皇帝祭孔,他平时专横跋扈、欺压百姓、残害忠良、作恶多端。当他路经该树下,狂风骤起,柏树枝摇动,吹掉他的乌纱帽,使其仓皇逃走。后人认为柏树有知,能辨忠奸,称此树为“触奸柏”或“辨奸柏”。据说,这株古柏为元代国子监祭酒(校长)许衡所植,至今已700多年,仍枝繁叶茂,挺拔苍劲。北京孔庙的大成殿内悬挂着清代九位皇帝御笔书额的木匾内容多系颂扬孔子之词。>清朝盛世崇尚儒学倡导尊孔。自康熙帝始历代皇帝即位必亲临国子监“辟雍”讲学一次称为“临雍”。随后到孔庙大成殿悬匾一方。1.“万世师表”是康熙皇帝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御笔题书。意为孔子是千秋万世的老师和表率。2.“生民未有”是雍正皇帝于雍正三年(1725年)御笔题书。意为自有生民以来世上就只出现了这一位圣人。>3.“与天地参”是乾隆皇帝于乾隆二年(1737年)御笔题书。意为孔子地位与天地并列。>4.“圣集大成”是嘉庆皇帝于嘉庆四年(1799年)御笔题书。寓意为孔子集古代诸圣贤之长于一身。>5.“圣协时中”是道光皇帝于道光元年(1821年)御笔题书。寓意为尊崇孔圣之道协和万邦凡事处置得体恰如其分以求事业顺畅发展国泰民安。>6.“德齐帱载”为咸丰皇帝于咸丰元年(1851年)御笔题书。言孔子之学术思想和个人品德可以纬天经地无所不包完美无缺。7.“圣神天纵”同治帝书。颂孔子为上天赋予人间的品德常识高超的神灵。>8.“斯文在兹”是光绪元年(1875年)光绪皇帝御书。意指世间所有文化盖源于儒学创始人孔子。>9.“中和位育”是清末代皇帝溥仪题书。匾意是按圣人之道治世就能达到天地间一切事物各就其位各行其是呈现勃勃生机蓬勃发展的景象。>清代九位皇帝御题匾额集聚在一间殿内绝无仅有,通过欣赏每块儿匾额的内容和字体可意细细的品出每位皇帝的文学功底和书法水平(注:宣统元年的匾额不是溥仪题写,由于当时年幼,是由南书房代笔的)。>“道洽大同”为民国总统黎元洪题书,“道洽大同”的涵义指儒家之道正好与大同思想融洽吻合。“道洽大同”四个字体现了孔子思想的精髓,可以说“大同”世界是孔子政治思想的最高境界。>>孔庙“万世师表”匾额之谜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康熙御书“万世师表”,并命全国各地孔庙将题词一体刻制成匾悬挂于大成殿中,为何现在北京孔庙“万世师表”匾额却没有悬挂在大成殿中?这一直以来也是人们议论的一个谜。 康熙从小接受汉文化教育,喜爱书法,尤其喜爱董其昌的书法,亲手临摹董书,故康熙字体深受其影响,软美中涵有博雅的气度。“万世师表”四个字,笔画圆润丰满,气韵非凡。现在却被悬在大成殿外的前檐下,而殿内,则悬挂着清代雍正至宣统八位皇帝御书的匾额以及袁世凯、黎元洪书写的匾额,这究竟是何原因?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1912年清帝退位,民国建立,黎元洪任北洋政府大总统时为消除清朝统治的影响,下令将大成殿内康熙至宣统九位清代皇帝御书的匾额全部摘下,民国六年(1917年)黎元洪效仿旧制亲笔题写了“道洽大同”匾额,悬挂在大成殿内孔子牌位上方正对大门处,也就是原“万世师表”匾额悬挂的位置。 1979年首都博物馆在北京孔庙成立,1983年首都博物馆准备恢复大成殿原貌,对外开放。清代其他八位皇帝御书的匾额都按照原位悬挂,只有康熙“万世师表”匾额不知如何安放。如果放回原处,黎元洪“道洽大同”匾额就没有位置,但黎元洪“道洽大同”匾额悬挂于民国初年,见证了那段历史,摘掉也不符合历史。经过专家的商议,最后决定黎元洪“道洽大同”匾额不动,康熙“万世师表”匾额移至大成殿外前檐高悬。因此,在全国孔庙中出现了这一特例。 在孔庙的第一进院落御路两侧分四部分树立着198座高大的进士题名碑,其中元代3座、明代77座、清代118座。这些进士题名碑上刻着元、明、清三代各科进士的姓名、籍贯、名次。在众多的进士当中有我们熟知的一些名人如明代重臣张居正,爱国名将于谦、袁崇焕,科学家徐光启,奸相严嵩,清代以才学出众的名臣纪昀、刘墉及近代名人刘春霖、沈钧儒等。穿梭在这片时间跨度达数百年的碑林中,轻抚旧貌斑驳的碑身,仰望碑面上已模糊的字迹,不免让人发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感慨。>但这不是进士题名碑,而歌颂皇帝功德的碑亭。这种碑亭也有十几座,分布上大成殿的两旁。柏上桑。急急忙忙去找十三经碑林。舒乙:发现北京>说国子监,不说十三经石刻是个疏漏,其实,在实地,对参观者来说,把十三经石刻忽略掉确实是经常发生的事。只因十三经石刻搬了家,由辟雍东西廂房,称作"六堂"的地方,搬到了孔庙和国子监之间的夹道里,而且入口要由孔庙的西北角方向进去,很难找到。搬家之举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发生的事,当时国子监是首都图书馆所在地,"六堂"要当阅览室用。现在首都图书馆已有新址,十三经石刻物归原位似应提到日程上,以便恢复国子监原本的样子;不过这是后话。>十三经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最有代表性的经典著作的总称,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孟子》等十三部。中国人历来有把文章刻在石头上的传统。石刻经书始自汉朝,虽历代均有刻经,但不完整。国子监的十三经石刻是唯一最完整的。>国子监十三经石刻的绝妙是它全部出自一个人的手笔。此人叫蒋衡,江苏人,是个老知识分子,是雍正乾隆间人。他花了十二年功夫,写了六十三万字,字迹工整,匀称划一,一笔不苟。后来,这件字书被后人献给了乾隆皇帝,逐被当成一件国家事业,经精心校对,撰刻,刻在189块大石头上,立在国子监的教室里,当作学子们每天必读的经典课本。>一本伟大的石头书就此诞生。>美伦美奂的琉璃牌坊:在集贤门内有一座三间四柱七楼庑殿顶式琉璃牌坊,正面额书"圜槁教译",阴面为"学海节观",彩画华美,是北京唯一不属於寺院的琉璃牌坊。舒乙:发现北京>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的最高学府。其地位大致相当今日的北大、清华,甚至,还有过之,因为,过去的皇帝们,每一位继位后都必须亲自到国子监来讲学。>国子监里最重要的一组建筑叫做辟雍。它是国子监里的核心,是一组最有个性的建筑。>如果说天坛的祈年殿是中国古典建筑单体设计的代表作,成为北京的象征和标志物,那么,同样的,国子监的辟雍则是中国古典建筑整体佈局设计的瑰宝,在完整性上是最美的,两者堪称一对双雄。前者是建筑立体层面上的状元,后者是环境佈局层面上的状元。>辟雍建筑的中心本身是一座方形木结构建筑,并有方形周廊环绕,建在方形石质基础上,设六级台阶,周廊外面有一圈圆形池水围绕,酷似圆壁,池水四周有汉白玉护栏,有四座石拱桥在东西南北方向和辟雍中部相通,组成一组别具一格的图案,显得气势宏伟,庄重磅礴。>这叫作"辟雍伴水"。"辟雍"源于周天子所设计的大学。辟即壁,壁玉、白玉;雍即水中小岛。简而言之,建成四面环水状,像壁的样子。>可以想像一下,皇帝本人坐在辟雍殿里讲学,王公大臣和进京的进士、举人及监生从四面八方围簇在水畔敬听,那将是何等的神圣、庄严、生动和有趣啊。有殿、有廊、有台、有阶、有水、有桥、有拦、有柱、有天、有地、有树、有草、有鸟、有红、有白、有前有后、有右有左、有方有圆、有曲有直,要什么有什么,可谓天下最奇特的讲堂,绝对的独一无二,绝对的精心打造,绝对的独具匠心,绝对的高级。>所以,必须亲自前来实地感受一下它的奇妙,虔诚地在桥上站一站,向下看看水,向上看看辟雍的殿,再走上台阶,步入辟雍殿内,站在殿中,向外,向四方,细看,静静地体会一下古代设计家的匠心和古代学子的感受,定会百感交加,悟从心升。>如果,有一天能从上面俯视一下,一定会发现,它是多么美妙的一朶花,骄傲地挂在北京城的胸上,异常绚丽夺目。>当然,世界上绝没有第二处这样的讲堂,真可谓绝无仅有。>只能到北京来看。>只能到国子监来看。>确系一绝。>辟雍是乾隆皇帝时期的建筑,建造者是刘墉和和坤两位重臣。>辟雍殿本身中间无柱无梁,四角有斜梁,结构也奇特。参观者仰首可以看得很清楚,亦令人赞美不已。>谁能想到中国古代最高学府竟是这个样子。>也许,对国子监,因为有辟雍,用藏龙卧虎来形容最为恰当。>听皇上讲课呢。。。呵呵,没听懂。>辟雍:辟雍建於清乾隆四十九年,建於中轴线中心一座圆形水池中央的四方高台上,是一座方型重檐攒尖顶殿宇。四面开门,设台阶六级。辟雍周围环绕着长廊,四面架设精致的小桥横跨水池使殿宇与院落相通,这种建筑形制象征着天元地方。康熙皇帝之后,每逢新帝即位,都要来此做一次讲学,以示中央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皇上的讲台是这样的。沿着辟雍转了一圈。从不同的角度拍辟雍,辟雍都是美得让人心惊。美伦美奂的辟雍美伦美奂的辟雍美伦美奂的琉璃牌坊一口古井。美伦美奂的国子监街美伦美奂的国子监街国子监的大门国子监街上有四座精美的牌楼。五道营胡同,明朝属崇教坊,称武德卫营。据传此地为明朝守城的兵营驻地,故名。清朝属镶黄旗,称五道营。在北京五道营胡同里,总能见到老外。有的是悠闲的游客,有的是投资的店主。不少老外都钟情于北京的胡同文化,这使得进驻五道营的早期投资客中,外国人居多。一些在南锣鼓巷、鼓楼开店的老板也闻风而至,在五道营开设了分店或新店。没有进五道营胡同,而是往西走,过安定门。。。舒乙:发现北京窗外飞来一座公园>我住在安定门外护城河边上,在紧邻安定门桥的一座公寓里,住的层数虽不高,但从窗户中望出去,仍有居高临下的感觉,可以望出来挺远。在我的正前方,如果还有城门和城墙的话,应该恰好是安定门城门楼子和它的箭楼,如果它们还在原地,它们应该正好挡住我的视线,我原本是看不远的。现在,由于没有高大的遮挡物,我的视线倒是能看到北二环路以内的内城了。>突然,最近,一觉醒来,眼前的世界仿佛一下子变了样。>首先是多年失修的护城河一夜之间有了水,水面绿波荡漾,水下清澈见底,还有了漂亮的堤岸,斜斜的河坡上不知何时已经冒出来碧绿的青草,青草下方居然还有了小码头,好象是准备迎接小游船的。这条小河和我近在咫尺,一下子给我的居住环境增添了无限生机和活力。它的新生让我的眼前世界忽然有了"画龙点睛"一般的重彩,因为小河的宁静给嘈杂的都市添加了稳重和安逸,而它的动态又给都市添加了自然界特有的活泼和轻快。我心里完全明白了一个永恒的定律,一座美丽的都市不能没有水面和河流,水为城市增加的灵感和品味是无论怎样评价都不过分的。>其次,远远的,在北二环的南侧,好象突然多了一条长长的高高大大的绿化带!我眨眨眼,以为是看错了。没有呀,确实是平地里"冒"出来一道密密的树墙,挡住了我的视线,齐齐地立在环形公路和内城之间!>什幺时候钻出来的呢?>我探险似的,走近去看个究境。>真的是"飞"来一座公园,在一百天里,奇迹一般。>它有正式的名字,叫"北二环城市公园",横跨东、西二区。总长竟达4.4公里,宽25米左右,一直沿北二环南侧由西直门穿过中轴线延至雍和宫,像给北京老城镶了一条绿色项链。。。。。。。>这座公园里的界墙建筑并没有什幺特点,倒是它的园林极有特色,我看,它有五大特点:其一,大树多,除了保留了一二百株原有的古树之外,现代科技让移植大树成了易事,满座公园布满了郁郁葱葱的大树,仿佛它是一座已落成多年的老公园,带着多年札根其内的大龄树木。这些移来的大树都长满了树叶,不管是乔木还是灌木,还是竹子,也没有刚栽种时常见的支撑架子,个个挺拔,生机昂然,感人惊叹不已。其二,树种多,不光有北方常见的枣树、香椿、石榴、国槐、立柳、油松、银杏、玉兰,等等,还有不少稀有的树种,像苦楝,总共有八十多种,都挂着牌子,一方面让人长知识,另一方面让人有身置植物园的愉悦。其三,植物总量大,有的地段,竟有置身森林中的感觉,达到了绿树成阴,夹道而立的程度,让人格外心旷神怡,这里可是地处闹市的公路大道旁边啊。其四,树与树,树与草和花坛搭配有序,多而不散,杂而不乱,处处显露匠心,细节上结结实实,一看便知其设计是大手笔,完全可以赢得很高级别的奖评。其五,造型造景多而别致,平均每三百米一个景点,也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极至,真是下了大功夫。其中在标出北京中轴线的节点上,有"司南"和"四仙"雕塑,是一个很有内涵的艺术景点,不可不看,其跟前除了有喷泉,还有雾气时时喷出呢。>有了这五大特点,北二环城市公园完全可以在北京众多的街心公园中称奇了。>我为这座好公园而感到骄傲,它就在我窗前,我要大声召唤:朋友们,都来瞧瞧吧,好大一座公园,里面的植物可漂亮可神气呢!>我很喜欢它,真的很喜欢它。>>我也很喜欢它,但当看到北锣鼓巷的街牌时,我离开了它,转进了北锣鼓巷,而且,我认为,这个公园叫“北京城墙遗址公园”则更妙。>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