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
电影《似水年华》中形容乌镇时说:“如黄昏的一帘幽梦。”把一个古镇形容成一场梦,而且是黄昏时分的白日梦,这有点让人难以理解。直到来到乌镇,才发现这里的美是如此浓密,美得像令人留恋的梦境,匆匆一过不足以让这些美钻入心头,不静静地待上几天,就会像梦一般了然无踪。
“……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那就是水阁的门),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唉乃,飘然而过……” 碧水蜿蜒,小桥流影,橹声唉乃中看水阁画卷般在眼前徐徐展开,看水乡人在水阁中起居住行,听古镇人乡音叫唤此起彼伏。
乌镇不大,却是极有味道。桥街相连,依河筑屋,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古色古香,水镇一体,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石板小路,古旧木屋,还有清清湖水的气息,仿佛都在提示着一种情致,一种氛围。在乌镇游览,眼里满是水的影子。踏着百年前的石板路,人和周围的一切都好像在水雾织成的梦里。
清晨,打开窗,便可以看到河道上漫起的薄薄雾气,船夫们摇着船桨于水雾中穿梭,仿佛梦境。
白天,撑把油纸伞,头发系上乌镇少女最爱的头巾,徐徐地走在河边廊街,走在窄窄的小巷中,走在古朴的石板路,可以看见居民们在这些老屋里吃饭、打麻将,水乡的风情和民情还在沿河的老屋里继续,构成了一幅幅独特的江南风景画。
夜幕降临时,喝着小酒,看对岸楼台上唱戏,或者到水边放几盏莲花灯,亦或是登上小船品味独特的夜景,都会令人心醉。
我想,余秋雨说的是对的,“堂皇转眼凋零,喧腾是短命的别名。想来想去,没有比江南小镇更足以成为一种淡薄而安定的生活表征的了。
乌镇,这里的一切似乎都是从梦中的古代延续至今。
“……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那就是水阁的门),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唉乃,飘然而过……” 碧水蜿蜒,小桥流影,橹声唉乃中看水阁画卷般在眼前徐徐展开,看水乡人在水阁中起居住行,听古镇人乡音叫唤此起彼伏。
乌镇不大,却是极有味道。桥街相连,依河筑屋,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古色古香,水镇一体,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石板小路,古旧木屋,还有清清湖水的气息,仿佛都在提示着一种情致,一种氛围。在乌镇游览,眼里满是水的影子。踏着百年前的石板路,人和周围的一切都好像在水雾织成的梦里。
清晨,打开窗,便可以看到河道上漫起的薄薄雾气,船夫们摇着船桨于水雾中穿梭,仿佛梦境。
白天,撑把油纸伞,头发系上乌镇少女最爱的头巾,徐徐地走在河边廊街,走在窄窄的小巷中,走在古朴的石板路,可以看见居民们在这些老屋里吃饭、打麻将,水乡的风情和民情还在沿河的老屋里继续,构成了一幅幅独特的江南风景画。
夜幕降临时,喝着小酒,看对岸楼台上唱戏,或者到水边放几盏莲花灯,亦或是登上小船品味独特的夜景,都会令人心醉。
我想,余秋雨说的是对的,“堂皇转眼凋零,喧腾是短命的别名。想来想去,没有比江南小镇更足以成为一种淡薄而安定的生活表征的了。
乌镇,这里的一切似乎都是从梦中的古代延续至今。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