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誊记文字3 短篇小说相关
“保重吧,”我说,“忘记曾经有过吉姆佩尔这样一个人在世上吧。”我穿上短大衣和靴子,一手拿起里边放着祈祷披巾的手提袋,一手拿着木棍,吻了吻门柱圣卷。人们在街上看到我,感觉十分奇怪。
“你上哪儿去呀?”人们问。
我答道:“游历世界去。”就这样,我离开了弗拉波姆尔。
我到处漫游,善良的人们没有怠慢我。过了许多年,我老了,头发白了;我听到不少事情,许多是谎话、假话,但是我活得越久,我越懂得,的确无所谓谎言。实际上没有的事,晚上梦里会有;这个人没有遇到的事,另一个人会遇到;今天没有的事,明天会有;明年没有的事,百年之后会有。这有什么区别呢?我常常听到一些故事,听了我就说,“啊,这种事不会有。”但是,不出一年,我就听到什么地方确实发生了这种事。我走了一个地方又一个地方,在陌生的桌子上吃饭,常常讲鬼的故事,魔术师的故事,风车的故事,等等,都是些绝不可能发生的离奇的故事。
孩子们跟在我后边,叫着:“老爷爷,给我们讲个故事吧。”有时候他们点些故事要我讲,我总是设法满足他们的要求。有一次,一个胖墩墩的小男孩儿对我说:“老爷爷,这个故事你以前给我们讲过了。”小淘气,他说对了。
做梦也是如此。我离开弗拉姆波尔多年了,但是我一闭上眼睛,就又身在那里了。你猜我看到的是谁?艾尔卡。她站在洗衣盆旁,像我们初次相遇时那样,但是她容光焕发,目光像圣徒的眼睛一样炯炯有神。她跟我讲外乡话,说稀奇事儿。我一醒来,就忘得一干二净。但是当梦持续的时候,我感到慰籍。她回答我的种种疑问,结果是,一切都是对的。
我哭了,我哀求说:“让我跟你在一起吧。”她安慰我,叫我耐心等待。这个时刻越来越近了。有时候,她抚摸我,吻我,贴着我的脸哭泣。醒来时,我感觉到她的嘴唇,尝到她的泪水的咸味。无疑,这是一个完全想象的世界,但是它与真实世界相差无几。在我住着的茅舍门口立着一块抬死人的木板。那个掘墓的犹太人的铁锹已准备在手里了。坟墓在等待着,蛆虫饥饿了。裹尸布已准备停当——我把它放在我讨饭用的袋子里了。另一个讨饭的正在等待继承我的草垫。
当死神来临时,我会高高兴兴地去。不管那里会是什么地方,都会是真实的,没有纷扰,没有嘲笑,没有欺骗。赞美上帝:在那里,即使是吉姆佩尔,也不会受骗。
——《傻瓜吉姆佩尔》[美]艾萨克·辛格,刘兴安,张镜 译
(Gimpel the Fool,Isaac Bashevis Singer,1953)
(看这个的时候在听押尾光太郎的Earth Angel,暖意无限)
请设想一下临近十一月底的一天早晨的情景。二十多年前一个初冬的早晨。请设想乡间小镇上一幢四散伸展的旧宅里有一间厨房。一只黑黑的大炉成了这间厨房的主要特征;还有一张大圆桌和一架壁炉,壁炉前面放着两把摇椅。今天壁炉又开始发出它那季节性的吼叫。
(多好的开头。“请设想”……画面感十足。会让我联想到那个同样很美的《大卫诗篇》的开头:“1929年的春天尽管姗姗来迟,阳光却非常晴好,安德烈.科萨柯夫从乐谱上抬起头来,深深呼吸了一口混合了青草和松针嫩芽味道的空气,他被交喙雀美妙的歌喉吸引得出神,直到白嘴鸦从远处飞来,用低哑的叫声提醒他重新开始练琴。”)
一个白头发剪得短短的妇女站在厨房窗口。她穿一双网球鞋,身着一身夏季穿的印花布连衫裙,外罩一件不成样子的灰色毛衣。她长得瘦小而灵活,像只矮脚母鸡;只是由于从小得病,多少年来两肩佝偻着,怪可怜的。她的脸相很不寻常——和林肯无不相像,同样粗糙,久经风吹日晒的面色,但骨肉停匀,挺秀气;一双眼睛像雪莉酒似的浅褐色,怯生生的。“哎唷,”她大声说,吐出来的气,在玻璃窗上蒙了一层雾。“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
…………
“我没起床就知道是个做蛋糕的好天气,”说着她转身离开窗口,眼神里流露出决心、兴奋。“镇政府的大钟声音那么请,那么冷。听不到鸟叫声,鸟儿都到暖和的地方去了,果真都飞走了。喂,巴迪,别再往嘴里塞饼干了。去把我们的车推来,帮我找找帽子。我们有三十个蛋糕要做哩!”
风正刮着,得赶快到房子南面的牧草地上,否则什么都干不成了。奎尼早一溜烟地跑去那儿埋它的肉骨头了(再过一个冬天,奎尼自己也要葬到这里来了)。到了草地上,在齐腰高的劲草中间穿来穿去,把卷轮上的风筝线松开,手上感到风筝在拽线。两只风筝像游鱼一样在天空翱翔。太阳晒得暖呼呼的,我们心满意足地摊开手脚躺在草地上,快活得仿佛中了征求咖啡商标比赛的五万元大奖似的。
“唷,我多笨啊!”我的朋友突然警觉起来,就像个妇女忘了灶里在烤饼干,等到记起来已经太晚了。“你知道我一直在想什么吗?”她问,那语气像是发现了什么,她冲着远处而不是对我微笑着。“我一直以为一个人总得先害病、死去,然后才能见到上帝。我原先想象,上帝来临一定像浸礼会教堂的彩色窗玻璃在阳光照耀下那么美,这种亮光使你忘了天色在暗下去。”
“一想到这种光能驱走各种莫名其妙的感觉,真是莫大的安慰了。但是我可以跟你打赌,这种事情从来不曾有过。我敢打赌,一个人终会意识到上帝已经显过灵。就是在目前这样的情况下,”她用手画了个圈圈,把云朵、风筝、草地和扒土埋骨头的奎尼都圈在里面,“就是在他们一直可以看到的东西中,看到了他。至于我,我看到今天的一切,就可以离开人间了。”
这是我们一起过的最后一个圣诞节。
——《圣诞节忆旧》[美]杜鲁门·卡波特,叶封 译
(A Christmas Memory,Truman Capote)
比较喜欢这个译本,有感染力许多。文字不需修饰,字里行间的情感已是最好的“修饰”。
“你上哪儿去呀?”人们问。
我答道:“游历世界去。”就这样,我离开了弗拉波姆尔。
我到处漫游,善良的人们没有怠慢我。过了许多年,我老了,头发白了;我听到不少事情,许多是谎话、假话,但是我活得越久,我越懂得,的确无所谓谎言。实际上没有的事,晚上梦里会有;这个人没有遇到的事,另一个人会遇到;今天没有的事,明天会有;明年没有的事,百年之后会有。这有什么区别呢?我常常听到一些故事,听了我就说,“啊,这种事不会有。”但是,不出一年,我就听到什么地方确实发生了这种事。我走了一个地方又一个地方,在陌生的桌子上吃饭,常常讲鬼的故事,魔术师的故事,风车的故事,等等,都是些绝不可能发生的离奇的故事。
孩子们跟在我后边,叫着:“老爷爷,给我们讲个故事吧。”有时候他们点些故事要我讲,我总是设法满足他们的要求。有一次,一个胖墩墩的小男孩儿对我说:“老爷爷,这个故事你以前给我们讲过了。”小淘气,他说对了。
做梦也是如此。我离开弗拉姆波尔多年了,但是我一闭上眼睛,就又身在那里了。你猜我看到的是谁?艾尔卡。她站在洗衣盆旁,像我们初次相遇时那样,但是她容光焕发,目光像圣徒的眼睛一样炯炯有神。她跟我讲外乡话,说稀奇事儿。我一醒来,就忘得一干二净。但是当梦持续的时候,我感到慰籍。她回答我的种种疑问,结果是,一切都是对的。
我哭了,我哀求说:“让我跟你在一起吧。”她安慰我,叫我耐心等待。这个时刻越来越近了。有时候,她抚摸我,吻我,贴着我的脸哭泣。醒来时,我感觉到她的嘴唇,尝到她的泪水的咸味。无疑,这是一个完全想象的世界,但是它与真实世界相差无几。在我住着的茅舍门口立着一块抬死人的木板。那个掘墓的犹太人的铁锹已准备在手里了。坟墓在等待着,蛆虫饥饿了。裹尸布已准备停当——我把它放在我讨饭用的袋子里了。另一个讨饭的正在等待继承我的草垫。
当死神来临时,我会高高兴兴地去。不管那里会是什么地方,都会是真实的,没有纷扰,没有嘲笑,没有欺骗。赞美上帝:在那里,即使是吉姆佩尔,也不会受骗。
——《傻瓜吉姆佩尔》[美]艾萨克·辛格,刘兴安,张镜 译
(Gimpel the Fool,Isaac Bashevis Singer,1953)
(看这个的时候在听押尾光太郎的Earth Angel,暖意无限)
请设想一下临近十一月底的一天早晨的情景。二十多年前一个初冬的早晨。请设想乡间小镇上一幢四散伸展的旧宅里有一间厨房。一只黑黑的大炉成了这间厨房的主要特征;还有一张大圆桌和一架壁炉,壁炉前面放着两把摇椅。今天壁炉又开始发出它那季节性的吼叫。
(多好的开头。“请设想”……画面感十足。会让我联想到那个同样很美的《大卫诗篇》的开头:“1929年的春天尽管姗姗来迟,阳光却非常晴好,安德烈.科萨柯夫从乐谱上抬起头来,深深呼吸了一口混合了青草和松针嫩芽味道的空气,他被交喙雀美妙的歌喉吸引得出神,直到白嘴鸦从远处飞来,用低哑的叫声提醒他重新开始练琴。”)
一个白头发剪得短短的妇女站在厨房窗口。她穿一双网球鞋,身着一身夏季穿的印花布连衫裙,外罩一件不成样子的灰色毛衣。她长得瘦小而灵活,像只矮脚母鸡;只是由于从小得病,多少年来两肩佝偻着,怪可怜的。她的脸相很不寻常——和林肯无不相像,同样粗糙,久经风吹日晒的面色,但骨肉停匀,挺秀气;一双眼睛像雪莉酒似的浅褐色,怯生生的。“哎唷,”她大声说,吐出来的气,在玻璃窗上蒙了一层雾。“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
…………
“我没起床就知道是个做蛋糕的好天气,”说着她转身离开窗口,眼神里流露出决心、兴奋。“镇政府的大钟声音那么请,那么冷。听不到鸟叫声,鸟儿都到暖和的地方去了,果真都飞走了。喂,巴迪,别再往嘴里塞饼干了。去把我们的车推来,帮我找找帽子。我们有三十个蛋糕要做哩!”
风正刮着,得赶快到房子南面的牧草地上,否则什么都干不成了。奎尼早一溜烟地跑去那儿埋它的肉骨头了(再过一个冬天,奎尼自己也要葬到这里来了)。到了草地上,在齐腰高的劲草中间穿来穿去,把卷轮上的风筝线松开,手上感到风筝在拽线。两只风筝像游鱼一样在天空翱翔。太阳晒得暖呼呼的,我们心满意足地摊开手脚躺在草地上,快活得仿佛中了征求咖啡商标比赛的五万元大奖似的。
“唷,我多笨啊!”我的朋友突然警觉起来,就像个妇女忘了灶里在烤饼干,等到记起来已经太晚了。“你知道我一直在想什么吗?”她问,那语气像是发现了什么,她冲着远处而不是对我微笑着。“我一直以为一个人总得先害病、死去,然后才能见到上帝。我原先想象,上帝来临一定像浸礼会教堂的彩色窗玻璃在阳光照耀下那么美,这种亮光使你忘了天色在暗下去。”
“一想到这种光能驱走各种莫名其妙的感觉,真是莫大的安慰了。但是我可以跟你打赌,这种事情从来不曾有过。我敢打赌,一个人终会意识到上帝已经显过灵。就是在目前这样的情况下,”她用手画了个圈圈,把云朵、风筝、草地和扒土埋骨头的奎尼都圈在里面,“就是在他们一直可以看到的东西中,看到了他。至于我,我看到今天的一切,就可以离开人间了。”
这是我们一起过的最后一个圣诞节。
——《圣诞节忆旧》[美]杜鲁门·卡波特,叶封 译
(A Christmas Memory,Truman Capote)
比较喜欢这个译本,有感染力许多。文字不需修饰,字里行间的情感已是最好的“修饰”。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