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的非洲印象
儿童节凌晨从广州起飞,一路追逐黑暗,经青藏高原、印度次大陆、印度洋和阿拉伯海,最终抵达非洲大陆东北端的门户,亚的斯亚贝巴。
埃塞俄比亚航空的航班黑人居多,除此外就是黄皮肤的亚洲面孔了。空姐用当地语言的播报叽喳而欢快,像某种婉转的鸟鸣。
这是架波音777,机长播报的时候用了triple seven的说法,不知怎的记得特别清楚。整个航程5025英里,飞机高度36040英尺,地面风速565mph,机舱外温度-49°F。
埃航配备的航班用品里有牙膏牙刷,耳机,眼罩,毛毯和小枕头,最贴心的是还有一双舒服的棉线袜,可以让人在十多个小时的飞行中解放双脚,把鞋子脱了太冷,但是再加一双袜子便暖和许多。眼罩和耳塞都用了埃塞的代表色黄色,因此遮光性能稍差。机舱内的异味颇大,有各种黑人的体味混杂香水和狐臭,忍了好一会儿才终于不把眼罩当口罩用了。
可能是为了照顾中国人的胃,这一程的飞机餐大多乏善可陈。面条中的牛肉有很浓的臊味,沙拉里的金枪鱼又腥又黏,而且没有配沙拉酱,为了维生素强行吃下,直到快吃完才发现餐巾纸里藏着小包的胡椒与盐。欧洲奶油奶酪和早餐蛋卷还不错,搭配草莓酱很好味。饮料有各种果汁和碳酸饮料,茶是红茶,送上的时候空姐还会问要不要加片柠檬。除此外还可以选红酒,一种产自法国的小瓶包装,味道还算不错,倒出来正好一杯。
睡了一阵后百无聊赖,翻出机上杂志来看。封面第二页就是一家中国公司的农机用具广告。埃塞俄比亚的文字不知是什么语言,写出来近似缅甸字母,有种好玩的美感。飞机上只坐满三分之二,有好多人直接占了一排座位,把中间的扶手扳起来,舒舒服服地平躺着睡,连头等舱都不一定能享受到,真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从广州起飞是0:30,到达亚的斯亚贝巴是05:15,表盘上走了5个点,但实际却耗时11个多小时。因为飞机一直在追着时差走。一边飞,一边永远在黑暗里,真让人有种时空凝固的错觉。
快进入非洲的时候,飞机终于被黑夜的区间甩在了后面。白昼线渐渐靠近,非洲大陆即将迎来又一个黎明。
降落之前发生了一点小插曲,由于地面阴天大雾,飞机在亚的斯亚贝巴上空进行了长达20分钟的盘旋。飞行高度从12000下降到8000,又猛地拔升到14000,失重的感觉体验了两次,脚又出汗了。于是乎再把鞋子脱下,继续当我的赤脚大仙。舷窗外的天空隐隐透出灰蓝色,看不太清楚,就在我还在揣测飞机何时落地时,砰的一声机轮与地面的摩擦突然宣告旅程的结束,机舱里响起一阵掌声,突然觉得有点有趣了。
亚的斯亚贝巴机场是上下两层,二楼靠里的一溜几乎全部是免税店,售卖的特色商品是埃塞的特色服饰、皮毛制品、漂亮的各色地毯和纪念品。烟酒化妆品也很多,价格都很便宜,一大瓶绝对伏特加才16美金,馋得我几乎想立刻来一瓶。刚过六点时间还早,任凭旅客自己在店里逛,收银的女孩趴在桌面打着瞌睡。
第二段旅程的印象从高原的晨风开始。候机厅内的冷气十足,冻的我拿出外套裹上,说好的八点开始值机,足足拖到八点半才完成。等我们上飞机坐定,已经早就过了预定起飞时间。值机完以后站在门外等摆渡车,天亮得多了,刚才的雾化作清爽冷冽的晨风,带着一股说不出来的非洲味道,比候机厅里的空气好太多,我狠狠地吸了几口。
这架飞机明显比第一程的小很多,起飞不久空姐就开始分发饮料和一种做成飞机形状的咸饼干。我要了加了冰的热情果果汁,味道很特别。
跟窗边的大叔商量下换了座位,我开始贪婪地俯瞰非洲大陆。脚下的土地是暗红的颜色,蜿蜒的浊流恣意切割出流淌方向,不断分离或交汇,而后聚集成更大的河流。天蓝得耀眼,白色的云层厚厚堆叠到视线尽头,再往下就是一朵一朵的静止的云,深色的影子投射在脚下的红色陆地上,好像某种生长在其上的植被似的。
迷迷糊糊又睡了过去,再睁眼就已经开始供应午餐了。这是我最满意的一餐:主食是咖喱鸡肉饭配沙拉,沙拉里有胡萝卜、玉米、豌豆和鹰嘴豆,共同组成一种开胃的颜色。其次是奶酪配黄油小面包,我又点了冰块和红酒。甜点是一种类似分子料理的粉红色树莓布丁,上面还撒了肉桂粉和碎巧克力,滋味惊艳得叫人想跳伞。最后供应茶或咖啡,大多数要了红茶的人杯子里都配了一片柠檬。此时窗外忽然映入一大块碧蓝的颜色,飞机正飞跃马拉维湖。
漫长的17个小时之后,我们终于到达莫桑比克的首都马普托。然而行李却丢了一件,填报lost&found花了一个钟。在机场发现一个满格的Wi-Fi,却是机场办公室加密的。出机场的时候听说行李要被开箱检查,我跑进厕所把饼干和大白兔都扔了,生怕被找事。结果出关的时候啥事儿也没有,据说对中国人主要是查肉类和方便面。欸!我的大白兔奶糖啊!
回到酒店已经是下午三点,国内已经是晚上九点了。就先写这么多吧,我的头发已经又油又臭……以上就是第一次来非洲的小白发回的报道。谢谢主持人!(后来有神评论:请把持字去掉,我:……
更多图片在这里: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158199624/?start=0
埃塞俄比亚航空的航班黑人居多,除此外就是黄皮肤的亚洲面孔了。空姐用当地语言的播报叽喳而欢快,像某种婉转的鸟鸣。
这是架波音777,机长播报的时候用了triple seven的说法,不知怎的记得特别清楚。整个航程5025英里,飞机高度36040英尺,地面风速565mph,机舱外温度-49°F。
埃航配备的航班用品里有牙膏牙刷,耳机,眼罩,毛毯和小枕头,最贴心的是还有一双舒服的棉线袜,可以让人在十多个小时的飞行中解放双脚,把鞋子脱了太冷,但是再加一双袜子便暖和许多。眼罩和耳塞都用了埃塞的代表色黄色,因此遮光性能稍差。机舱内的异味颇大,有各种黑人的体味混杂香水和狐臭,忍了好一会儿才终于不把眼罩当口罩用了。
可能是为了照顾中国人的胃,这一程的飞机餐大多乏善可陈。面条中的牛肉有很浓的臊味,沙拉里的金枪鱼又腥又黏,而且没有配沙拉酱,为了维生素强行吃下,直到快吃完才发现餐巾纸里藏着小包的胡椒与盐。欧洲奶油奶酪和早餐蛋卷还不错,搭配草莓酱很好味。饮料有各种果汁和碳酸饮料,茶是红茶,送上的时候空姐还会问要不要加片柠檬。除此外还可以选红酒,一种产自法国的小瓶包装,味道还算不错,倒出来正好一杯。
![]() |
红茶味道挺棒的 |
睡了一阵后百无聊赖,翻出机上杂志来看。封面第二页就是一家中国公司的农机用具广告。埃塞俄比亚的文字不知是什么语言,写出来近似缅甸字母,有种好玩的美感。飞机上只坐满三分之二,有好多人直接占了一排座位,把中间的扶手扳起来,舒舒服服地平躺着睡,连头等舱都不一定能享受到,真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 |
埃塞尔比亚的官方语言 |
从广州起飞是0:30,到达亚的斯亚贝巴是05:15,表盘上走了5个点,但实际却耗时11个多小时。因为飞机一直在追着时差走。一边飞,一边永远在黑暗里,真让人有种时空凝固的错觉。
快进入非洲的时候,飞机终于被黑夜的区间甩在了后面。白昼线渐渐靠近,非洲大陆即将迎来又一个黎明。
降落之前发生了一点小插曲,由于地面阴天大雾,飞机在亚的斯亚贝巴上空进行了长达20分钟的盘旋。飞行高度从12000下降到8000,又猛地拔升到14000,失重的感觉体验了两次,脚又出汗了。于是乎再把鞋子脱下,继续当我的赤脚大仙。舷窗外的天空隐隐透出灰蓝色,看不太清楚,就在我还在揣测飞机何时落地时,砰的一声机轮与地面的摩擦突然宣告旅程的结束,机舱里响起一阵掌声,突然觉得有点有趣了。
亚的斯亚贝巴机场是上下两层,二楼靠里的一溜几乎全部是免税店,售卖的特色商品是埃塞的特色服饰、皮毛制品、漂亮的各色地毯和纪念品。烟酒化妆品也很多,价格都很便宜,一大瓶绝对伏特加才16美金,馋得我几乎想立刻来一瓶。刚过六点时间还早,任凭旅客自己在店里逛,收银的女孩趴在桌面打着瞌睡。
![]() |
机场免税店的特色织物 |
第二段旅程的印象从高原的晨风开始。候机厅内的冷气十足,冻的我拿出外套裹上,说好的八点开始值机,足足拖到八点半才完成。等我们上飞机坐定,已经早就过了预定起飞时间。值机完以后站在门外等摆渡车,天亮得多了,刚才的雾化作清爽冷冽的晨风,带着一股说不出来的非洲味道,比候机厅里的空气好太多,我狠狠地吸了几口。
这架飞机明显比第一程的小很多,起飞不久空姐就开始分发饮料和一种做成飞机形状的咸饼干。我要了加了冰的热情果果汁,味道很特别。
跟窗边的大叔商量下换了座位,我开始贪婪地俯瞰非洲大陆。脚下的土地是暗红的颜色,蜿蜒的浊流恣意切割出流淌方向,不断分离或交汇,而后聚集成更大的河流。天蓝得耀眼,白色的云层厚厚堆叠到视线尽头,再往下就是一朵一朵的静止的云,深色的影子投射在脚下的红色陆地上,好像某种生长在其上的植被似的。
![]() |
可爱的小饼干 |
迷迷糊糊又睡了过去,再睁眼就已经开始供应午餐了。这是我最满意的一餐:主食是咖喱鸡肉饭配沙拉,沙拉里有胡萝卜、玉米、豌豆和鹰嘴豆,共同组成一种开胃的颜色。其次是奶酪配黄油小面包,我又点了冰块和红酒。甜点是一种类似分子料理的粉红色树莓布丁,上面还撒了肉桂粉和碎巧克力,滋味惊艳得叫人想跳伞。最后供应茶或咖啡,大多数要了红茶的人杯子里都配了一片柠檬。此时窗外忽然映入一大块碧蓝的颜色,飞机正飞跃马拉维湖。
漫长的17个小时之后,我们终于到达莫桑比克的首都马普托。然而行李却丢了一件,填报lost&found花了一个钟。在机场发现一个满格的Wi-Fi,却是机场办公室加密的。出机场的时候听说行李要被开箱检查,我跑进厕所把饼干和大白兔都扔了,生怕被找事。结果出关的时候啥事儿也没有,据说对中国人主要是查肉类和方便面。欸!我的大白兔奶糖啊!
回到酒店已经是下午三点,国内已经是晚上九点了。就先写这么多吧,我的头发已经又油又臭……以上就是第一次来非洲的小白发回的报道。谢谢主持人!(后来有神评论:请把持字去掉,我:……
更多图片在这里: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158199624/?start=0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