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我听我高潮
一、简单的生物学基础
生物学家、哲学家和认知科学家马图拉纳(H. Maturana)和瓦雷拉(F. Varela)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提出了革命性的生物神经系统理论。该系列理论比较复杂,我也是外行,只知道一些细微的皮毛。但据我了解,他们的研究否定了一个我们认为理所应当的常识,那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感受到的关于某项事物的“感觉”就是该事物本身。举个例子,我们之所以看到距离我们十米外,有个一平方英尺的红色画布,是因为在距离我们十米外,确实有一个一平方英尺的红色画布。也就是说,我们的眼睛像镜子一样,忠实地反映这一切。其实这是不对的,或者说不完全对。以视觉为例,我们看到是因为外界的光源对通过我们的眼睛对我们神经系统内的特定神经产生刺激,然后由这些神经产生相应的神经电流然后再反馈回大脑,在我们的大脑中再将该刺激以自己的方式展现为我们所能看到的东西。因此,我们看到的颜色未必与其他生物看到的颜色一样,甚至和其他人(比如色盲)看到的颜色也不一样。当然,大部分人看到的颜色彼此的偏差并不大,那是因为生物遗传学决定了我们的神经系统有相似的结构,但并不完全相同。既相同又不同,这就是我们的神经系统,也是我们的感觉,其实也是我们自己。
也就是说,不管外界存在的究竟是什么,我们只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去感知、感觉、认识和反应。
二、愉悦与高潮
以前面半懂不懂的理论为基础,就可以开始解释一些事情。比如为什么有人喜欢看恐怖片,有人喜欢看悲剧,有人喜欢听摇滚,有人喜欢听口水歌,有人喜欢夜夜新郎,有人喜欢守身如玉。排除一些强制性的压制,当我们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的时候,并没有什么不对,那是因为我们的神经系统对该特定的事物会产生可以让我们感到愉悦的反映。
将愉悦联系到神经系统上,还是在看过囧瑟夫自编自导自演的《唐璜》之后突然想到的。男主角是一个不停猎艳而且即使自以为找到真爱后还是会在啪啪啪之后找毛片自慰的男人,他很苦恼,当然他的女友则是愤怒。他想停,但无法欺骗自己的感觉。直到最后,他遇到那个满脸雀斑的大姐,他才明白,他只是没有找对人,大姐才是能完全激发他高潮感觉的人。这类题材的电影很多,法国人在《我是性瘾者》里啰里啰嗦说的是这个,加拿大的《我的性爱六堂课》里女友因嫌男主性能力不好最终男主却发现自己能把脱衣舞娘搞的死去活来说的也是这个,澳大利亚鬼才josh lawson在《爱那点事儿》里用拥有非正常的高潮感觉的人的视角讲的也是这个。
到了对绘画、音乐等艺术的欣赏时,也是这样。有人就是爱听《红灯记》,有人就是爱听死亡金属,有人就是喜欢构图整齐的画,比如希特勒,有人就直奔毕加索而去了。
我们并不相同,就是这样。
三、自由、克制与优劣、差别
以前面两部分为基础,我想可以得出一点关于"自由"的看法。自由就是,如果我喜欢痛苦,那让我不停地掐大腿,如果我喜欢黑金,那让我带着耳机把音量开到最大,如果我喜欢养花,就让我安静地做个原定,如果我喜欢夜夜新郎,那就让我去闹吧——只要我喜欢。但自由的限度是,让你感到愉悦的东西不要造成他人的不愉悦。毫无疑问,有些爱好很容易妨害到别人,这时候就需要自己的克制。如果你自己不克制,那么只有通过别人的拳头和法律来帮你克制。如此而已。
然后,差不多到结论了。首先要说的是,一个人喜欢A,并不代表别人喜欢的B就是差劲的。只是让不同的人感到愉快的东西是不同的而已。其次要说的是,同样是喜欢A,可能具体的感受并不同。同样在听窦唯的《山河水》,你听到了流水潺潺,我听到了流水中静止的石块。这也没什么,只是我们关注的方面有所差别而已。
结论就是——面对别人,我们需要的是宽容,宽容别人与我们的不同,微笑看待他们。面对自己,我们需要的是真诚,真诚认识能让自己开心的事情,不要欺骗自己。前者+后者=幸福生活。
所以,祝看到这篇乱七八糟东西的认识不认识的人,都能幸福。
另外,想明白这些就会知道,虚荣心是多么的没有价值。不管出于何种原因在别人面前的表演,最终只能是毫无意义。
ps: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与朋友关于为什么有的人爱出轨一事的讨论,在讨论中我才梳理出一个大体完整的思路,向她表示谢意。
生物学家、哲学家和认知科学家马图拉纳(H. Maturana)和瓦雷拉(F. Varela)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提出了革命性的生物神经系统理论。该系列理论比较复杂,我也是外行,只知道一些细微的皮毛。但据我了解,他们的研究否定了一个我们认为理所应当的常识,那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感受到的关于某项事物的“感觉”就是该事物本身。举个例子,我们之所以看到距离我们十米外,有个一平方英尺的红色画布,是因为在距离我们十米外,确实有一个一平方英尺的红色画布。也就是说,我们的眼睛像镜子一样,忠实地反映这一切。其实这是不对的,或者说不完全对。以视觉为例,我们看到是因为外界的光源对通过我们的眼睛对我们神经系统内的特定神经产生刺激,然后由这些神经产生相应的神经电流然后再反馈回大脑,在我们的大脑中再将该刺激以自己的方式展现为我们所能看到的东西。因此,我们看到的颜色未必与其他生物看到的颜色一样,甚至和其他人(比如色盲)看到的颜色也不一样。当然,大部分人看到的颜色彼此的偏差并不大,那是因为生物遗传学决定了我们的神经系统有相似的结构,但并不完全相同。既相同又不同,这就是我们的神经系统,也是我们的感觉,其实也是我们自己。
也就是说,不管外界存在的究竟是什么,我们只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去感知、感觉、认识和反应。
二、愉悦与高潮
以前面半懂不懂的理论为基础,就可以开始解释一些事情。比如为什么有人喜欢看恐怖片,有人喜欢看悲剧,有人喜欢听摇滚,有人喜欢听口水歌,有人喜欢夜夜新郎,有人喜欢守身如玉。排除一些强制性的压制,当我们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的时候,并没有什么不对,那是因为我们的神经系统对该特定的事物会产生可以让我们感到愉悦的反映。
将愉悦联系到神经系统上,还是在看过囧瑟夫自编自导自演的《唐璜》之后突然想到的。男主角是一个不停猎艳而且即使自以为找到真爱后还是会在啪啪啪之后找毛片自慰的男人,他很苦恼,当然他的女友则是愤怒。他想停,但无法欺骗自己的感觉。直到最后,他遇到那个满脸雀斑的大姐,他才明白,他只是没有找对人,大姐才是能完全激发他高潮感觉的人。这类题材的电影很多,法国人在《我是性瘾者》里啰里啰嗦说的是这个,加拿大的《我的性爱六堂课》里女友因嫌男主性能力不好最终男主却发现自己能把脱衣舞娘搞的死去活来说的也是这个,澳大利亚鬼才josh lawson在《爱那点事儿》里用拥有非正常的高潮感觉的人的视角讲的也是这个。
到了对绘画、音乐等艺术的欣赏时,也是这样。有人就是爱听《红灯记》,有人就是爱听死亡金属,有人就是喜欢构图整齐的画,比如希特勒,有人就直奔毕加索而去了。
我们并不相同,就是这样。
三、自由、克制与优劣、差别
以前面两部分为基础,我想可以得出一点关于"自由"的看法。自由就是,如果我喜欢痛苦,那让我不停地掐大腿,如果我喜欢黑金,那让我带着耳机把音量开到最大,如果我喜欢养花,就让我安静地做个原定,如果我喜欢夜夜新郎,那就让我去闹吧——只要我喜欢。但自由的限度是,让你感到愉悦的东西不要造成他人的不愉悦。毫无疑问,有些爱好很容易妨害到别人,这时候就需要自己的克制。如果你自己不克制,那么只有通过别人的拳头和法律来帮你克制。如此而已。
然后,差不多到结论了。首先要说的是,一个人喜欢A,并不代表别人喜欢的B就是差劲的。只是让不同的人感到愉快的东西是不同的而已。其次要说的是,同样是喜欢A,可能具体的感受并不同。同样在听窦唯的《山河水》,你听到了流水潺潺,我听到了流水中静止的石块。这也没什么,只是我们关注的方面有所差别而已。
结论就是——面对别人,我们需要的是宽容,宽容别人与我们的不同,微笑看待他们。面对自己,我们需要的是真诚,真诚认识能让自己开心的事情,不要欺骗自己。前者+后者=幸福生活。
所以,祝看到这篇乱七八糟东西的认识不认识的人,都能幸福。
另外,想明白这些就会知道,虚荣心是多么的没有价值。不管出于何种原因在别人面前的表演,最终只能是毫无意义。
ps: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与朋友关于为什么有的人爱出轨一事的讨论,在讨论中我才梳理出一个大体完整的思路,向她表示谢意。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