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象心境丨江湖茶艺丨洪门茶规 20150424
![]() |
茶碗阵[Tea bowl array] 江湖茶艺。
始于明末清初。是帮会人员中互通信息的一种暗语,反映组织的信仰、信念,并具斗智特点,整个过程充满神秘而又庄严的色彩。一个完整的“茶碗阵”,包括图像、阵式(分布阵和破阵)及饮茶诗(又称谣诀)等,采用非语言直说的方式,以象征手法的秘密符号暗传帮派的内部信息(如访友、求援、争斗、和解、斗法等)。“茶碗阵”结构的变化,含有特定的语义。
旧时的武馆都有或多或少的帮会色彩。
明代既亡于清朝,民族主义的意识随之勃发。但在清廷的高压政策之下,其意识只能借助于民间秘密社团之形式而流传。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有志竟成》中说:
洪门者,创设于明朝遗老,起于康熙时代……迨至康熙之世,清朝已盛,而明朝之忠烈,亦死亡殆尽。二三遗老,见大势已去,无可挽回,乃欲以民族主义之根苗,流传后代,故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结成团体,以待后有起者可藉为资助也。此殆洪门创设之本意也。然其事必当极为秘密,乃可防政府之觉察也。
广东是“洪门"之重要基地,而拳馆又多为洪门之据点与联络站,故拳馆中之规矩,包括旗帜、腰牌、誓词、祝文、口白、茶阵等,都有外人所不晓之定规,如茶阵中就有“忠奸茶"、“绝清茶”、“攻破紫金城茶”、“深州失散茶"等名目。
其实不仅仅是拳馆,茶馆酒店皆有可能是其据点。如何辨别?
要接头,全靠暗语,手势。在茶馆酒店,并不知是否就是联络码头,来者就只好先用洪门的姿势亮出身份,例如右脚先跨进门,两手分开撑着桌角坐下,高喊“泡茶”,在酒店也是如此,别的茶不能叫,只能叫“红茶”。旁人看来不觉出奇,红旗五哥看在眼里,就会过来用暗语进一步盘问。如若确定是洪门兄弟有难,山堂就会付给足以到下个码头的路费,提供三天食宿,过期不管。
我们先来上茶!
![]() |
单刀独马阵(可以无视金菊花),求救用
布阵:一茶壶,一茶碗,壶口对碗。
破阵:若茶碗和茶壶排如上图者,即为求救于他同志之意。能救助对方者,径饮其茶;不能救者,弃其茶,再倾茶饮之。
诗曰:
单刀独马走天涯
受尽尘埃到此来
变化金龙逢太吉
保主登基坐禅台
为什么要读诗呢?
“茶阵”分成三阶段:布阵、破阵、吟诗。第一阶段“布阵”,将茶阵摆出。第二阶段“破阵”,由对方破解,通常经由茶杯的移动、茶水的倾倒以达到破阵的效果;如果对方能够破阵,就可能是洪门同志。第三阶段的“吟诗”,则是在破阵以后,由破阵一方吟出所破茶阵的对应诗句,达到双重确认身份的效果。
![]() |
木杨阵,试探用
布阵:茶杯双只,一在盘内,一在盘外,用以试探是否为兄弟。
破阵:将盘外茶碗移入盘中,再捧起相请。
诗曰:
木杨城内是乾坤
义气全凭一点洪
今日义兄来考问
莫把洪英当外人
![]() |
仁义阵,试探用
布阵:此两杯,一杯水,一杯茶。
破阵:将一盃(杯)水拨了,然后斟过茶便饮。
诗曰:
拨了清水换洪茶
忠心义气是洪家
知情任我来去饮
相逢不用说因丫
![]() |
绝清茶,试探用
布阵:此两杯茶,面上承住烟筒一只(就当那根竹子是烟筒好啦)。
破阵:先将烟筒执起,然后拈茶。
诗曰:
两塘有水养清龙
手执清龙两头通
清龙无水清龙绝
两塘无水两塘洪
![]() |
鸳鸯茶,试探用
布阵:此茶两杯,上杯有茶,下杯冇茶。
破阵:取来倒开两杯。
诗曰:
上塘有茶满如基
下塘无水冇人知
待等来年春三月
细雨纷纷落满池
![]() |
深州失散茶,试探用
布阵:三杯茶,上杯有茶,下两杯冇茶。
破阵:斟茶便饮。
诗曰:
三条大路通京城
孔明操练五营兵
桃园结义三兄弟
马不离鞍在古城
![]() |
忠心义气茶,试探用
布阵:三杯茶,一满、一半、一干。
破阵:可持半杯者饮之。
诗曰:
我亦不就干
我亦不就满
我本中心汉
持起饮杯盏
据萧一山《近代秘密社会史料》卷六所载“攻破紫金城茶阵”为:
![]() |
布阵:三杯茶,有筷子一对在茶面上。
破阵:可用手拈起筷子,说到“提枪夺马,便饮题诗”,
诗曰:
手执军器往城边
三人奋力上阵前
杀灭奸贼保国本
保主登基万千年
真的,真的,没有文化还想混黑社会,也是难得哭啊。
![]() |
与茶馆稍不同,潮汕拳馆中的工夫茶,一般亦设左、中、右三杯以待客人,但是上面不搁筷子。客人入门左边的称为主人茶,中间的称为老爷茶或叫师父茶,右边的称客人茶。主人敬茶。客人必须拿起右边那一杯,如果该杯茶已被其它客人先端起,则必须将左边的主人茶移到右边客人茶的位置以后,再端杯饮之,切不可端中间那杯师父茶。如若进馆便端师父茶,就表明来着有意闹事。此外,端茶杯时,杯脚亦不要擦到茶盘边缘,若故意擦茶盘边,便表示要比试,若再刮,一场武斗可能会立刻发生。
也许,就一个不小心,
对你笑完,你就死了。
![]() |
参考资料:
《近代秘密社会史料》
《洪门志》
《海底》
《黑社会,龙城岁月》
![]() |
注:此类来自自己微信公众账号的文章,日期索引为最初发布时间。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