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李零,书店,梁文道
这两天诸事不顺,连发给老师的作业也被批得体无完肤.心烦就看书,有了很多大同之感.
《读者》已经读完一半了,其实就是一本闲聊的书,打发时间,心旷神怡.
读《七十年代》的时候,读到李零,忽然觉得他文笔不错,在厚厚一本书里读到此处时有扎眼的感觉.后来一天去豆瓣书店,在一堆书最上面看到那本 《花间一壶酒》,不由得想,果然学校图书馆有很多书都是在这儿买的吧.忽然像被劈了一下,想起这本书的作者就是李零.很久以前在图书馆看到时以为是一本讲李白的书,翻看了作者发现是学考古的,想原来不是. 在豆瓣里呆了一下,想,原来就是他.
上周一日去图书馆,路过马列毛邓孔老孟庄那书架,想起自己要读古典的宏伟梦想,就停下来看了一下.国学经典那套书其实很不错,干净,质朴,有内涵.不过好像竟然没有 《论语》.扫了眼书架忽然看到有本说 《论语》的书,作者是李零.名字叫 《丧家狗》,拿出来借了,准备看.无奈最近要考试了,心烦意乱,没心思学习,事儿多要看的书也多,借了一周有余,就前天晚上睡前读了个 《序》.越来越喜欢这人的文笔了,是一个敢说话的人,但又不像有的人那么酸.连注释也认真给出,一一解释.一篇序读下来,比读几本村上春树都累. 他是正经为文化忧心,愿意说出自己的话的人.
另有一人,韩少功,排在《七十年代》最后一个,印象也很深.介绍说他翻过《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可惜不是我读的那一版.那本是许钧译的.查了一下其他有名的还有余中先,郑克鲁之类.有机会以后也要读一读.
这是《七十年代》.买来可能一个多月了,看了一多半之后一直放在那里,直到有一天上课看见别人也在看才想起来.花了两晚全看完了,后边其实也还挺不错的. 买它是因为北岛,书里北岛写的那篇蛮深沉的,不像他在《午夜之门》里潇洒的样子.看了不好受.
那天上课看了段《锵锵三人行》,忽然特别稀罕梁文道.以前都没这感觉.周六的时候去万圣,看到《读者》的海报.前天在当当网订了,昨天送来,现在看了一半.我想他应该不是刻意堆砌那么多人和书的名字,毕竟是本讲读书的书,没名字怎么讲...知道了不少东西,所以觉得很值得.尽管今天下午刚看了几页就一倒头睡着了.
看到一半的时候,他提到的东西只有两样是我知道的.当然红楼梦苏格拉底这些都不算.一是万圣,看完了我想怪不得万圣要把《读者》的海报贴得那么显眼,原来是老相识了. 万圣确实是家像他说得那样的书店.不过我仍然有点耿耿于怀里面没有张悦然.诚然,去万圣是去校验自己有多么没有文化的,是只为了让自己能被文化熏陶一下才去的.逛书店还是爱逛大的,天地悠悠的感觉.西单王府井中关村.可以装雅人,亦可流俗.
其二是李零和《丧家狗》,码到这里我真高兴啊真高兴,我的眼光还是很好的...有一篇先提了一次,读到这里我非常兴奋.当看到后面一篇又提了一次,我就彻底飘飘然了,我决定尽快把《丧家狗》看完.孔子要知道我不是为了他,可能会长吁短叹的.谁让纯洁的教育制度让我初中就背《论语》呢?
已经不记得,有多久没写文章了.可能这是个只吸取不输出的时期.许久没写字,更别提"炼"了.那天大家一起改队歌,把所有尾字都改成押韵的,心里就兴奋得不行.现在已经不是诗歌和散文的时代了.那个年代的我们早就死去了.
是为记.
《读者》已经读完一半了,其实就是一本闲聊的书,打发时间,心旷神怡.
读《七十年代》的时候,读到李零,忽然觉得他文笔不错,在厚厚一本书里读到此处时有扎眼的感觉.后来一天去豆瓣书店,在一堆书最上面看到那本 《花间一壶酒》,不由得想,果然学校图书馆有很多书都是在这儿买的吧.忽然像被劈了一下,想起这本书的作者就是李零.很久以前在图书馆看到时以为是一本讲李白的书,翻看了作者发现是学考古的,想原来不是. 在豆瓣里呆了一下,想,原来就是他.
上周一日去图书馆,路过马列毛邓孔老孟庄那书架,想起自己要读古典的宏伟梦想,就停下来看了一下.国学经典那套书其实很不错,干净,质朴,有内涵.不过好像竟然没有 《论语》.扫了眼书架忽然看到有本说 《论语》的书,作者是李零.名字叫 《丧家狗》,拿出来借了,准备看.无奈最近要考试了,心烦意乱,没心思学习,事儿多要看的书也多,借了一周有余,就前天晚上睡前读了个 《序》.越来越喜欢这人的文笔了,是一个敢说话的人,但又不像有的人那么酸.连注释也认真给出,一一解释.一篇序读下来,比读几本村上春树都累. 他是正经为文化忧心,愿意说出自己的话的人.
另有一人,韩少功,排在《七十年代》最后一个,印象也很深.介绍说他翻过《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可惜不是我读的那一版.那本是许钧译的.查了一下其他有名的还有余中先,郑克鲁之类.有机会以后也要读一读.
这是《七十年代》.买来可能一个多月了,看了一多半之后一直放在那里,直到有一天上课看见别人也在看才想起来.花了两晚全看完了,后边其实也还挺不错的. 买它是因为北岛,书里北岛写的那篇蛮深沉的,不像他在《午夜之门》里潇洒的样子.看了不好受.
那天上课看了段《锵锵三人行》,忽然特别稀罕梁文道.以前都没这感觉.周六的时候去万圣,看到《读者》的海报.前天在当当网订了,昨天送来,现在看了一半.我想他应该不是刻意堆砌那么多人和书的名字,毕竟是本讲读书的书,没名字怎么讲...知道了不少东西,所以觉得很值得.尽管今天下午刚看了几页就一倒头睡着了.
看到一半的时候,他提到的东西只有两样是我知道的.当然红楼梦苏格拉底这些都不算.一是万圣,看完了我想怪不得万圣要把《读者》的海报贴得那么显眼,原来是老相识了. 万圣确实是家像他说得那样的书店.不过我仍然有点耿耿于怀里面没有张悦然.诚然,去万圣是去校验自己有多么没有文化的,是只为了让自己能被文化熏陶一下才去的.逛书店还是爱逛大的,天地悠悠的感觉.西单王府井中关村.可以装雅人,亦可流俗.
其二是李零和《丧家狗》,码到这里我真高兴啊真高兴,我的眼光还是很好的...有一篇先提了一次,读到这里我非常兴奋.当看到后面一篇又提了一次,我就彻底飘飘然了,我决定尽快把《丧家狗》看完.孔子要知道我不是为了他,可能会长吁短叹的.谁让纯洁的教育制度让我初中就背《论语》呢?
已经不记得,有多久没写文章了.可能这是个只吸取不输出的时期.许久没写字,更别提"炼"了.那天大家一起改队歌,把所有尾字都改成押韵的,心里就兴奋得不行.现在已经不是诗歌和散文的时代了.那个年代的我们早就死去了.
是为记.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