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一篇
把自己之前写过的东西在另一个地方贴出来好像有些矫情,可我还是这样做了,贴了上篇日志。
原因很简单,我欠《国境以南 太阳以西》一个书评,或者说一个读后感之类的东西。
今天站在学校图书馆狭窄的两排书架间饶有兴味读起了杰·鲁宾的《倾听村上春树》,一个欧美人士对村上的分析竟然如此合我的意,多少有些意外。
“我感觉现在过的是别人的生活,不是我的生活。”
鲁宾提到《国》里的这么一句,让我想起高中时候课间跑到一个在其他班的以前的朋友那儿,对他说“我觉得现在的生活像是在看电影。”当然我还没有感性到跑大老远找个同性就为说一句话这么神经质的地步,大概是去借本书或其他什么。但有些时候我们做了什么都只是表象,繁复的过程下是简单而又不为自己和他人明了的意义。
只读了《倾听村上春树》中关于《挪威的森林》和《国境以南 太阳以西》两篇的评论,感到很多语言与我的感受有共通之处,而我又在什么情况下把它表达出来了,想来想去就是我写的那个不怎么通畅的短篇,那是我对村上给我的感受的一种描述,当然也是一种潜意识的拙劣模仿。
无论作为一个畅销书作家还是一个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者或是一个大学教授,他都是我所欣赏的村上春树。他给我带来的阅读体验是前所未有的,如一位朋友所说,作品的优秀并不是因为它立即给我们带来某些触动,而是因为我们的生活分成了遇到它之前的生活和遇到它之后的生活。
以前把这个短篇放在校内上居心叵测却又徒劳,现在把那个删掉,把它安静地扔这里,算是我的豆瓣的一个自我说明。
原因很简单,我欠《国境以南 太阳以西》一个书评,或者说一个读后感之类的东西。
今天站在学校图书馆狭窄的两排书架间饶有兴味读起了杰·鲁宾的《倾听村上春树》,一个欧美人士对村上的分析竟然如此合我的意,多少有些意外。
“我感觉现在过的是别人的生活,不是我的生活。”
鲁宾提到《国》里的这么一句,让我想起高中时候课间跑到一个在其他班的以前的朋友那儿,对他说“我觉得现在的生活像是在看电影。”当然我还没有感性到跑大老远找个同性就为说一句话这么神经质的地步,大概是去借本书或其他什么。但有些时候我们做了什么都只是表象,繁复的过程下是简单而又不为自己和他人明了的意义。
只读了《倾听村上春树》中关于《挪威的森林》和《国境以南 太阳以西》两篇的评论,感到很多语言与我的感受有共通之处,而我又在什么情况下把它表达出来了,想来想去就是我写的那个不怎么通畅的短篇,那是我对村上给我的感受的一种描述,当然也是一种潜意识的拙劣模仿。
无论作为一个畅销书作家还是一个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者或是一个大学教授,他都是我所欣赏的村上春树。他给我带来的阅读体验是前所未有的,如一位朋友所说,作品的优秀并不是因为它立即给我们带来某些触动,而是因为我们的生活分成了遇到它之前的生活和遇到它之后的生活。
以前把这个短篇放在校内上居心叵测却又徒劳,现在把那个删掉,把它安静地扔这里,算是我的豆瓣的一个自我说明。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