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中与Sans对话中国
阅读中与Sans对话中国
文/尤洋
步入九月,随着香港及北京的秋季拍卖周临近,关于艺术的关注点又将再一次转移到市场层面.根据几家评估公司的分析数据来看,2009年的艺术市场似乎已经有了好转,突破春季拍卖的61%成交率应该问题不大,其中当代艺术板块是否能够全面复苏则是最大的关注点。本期专栏无意提早过多评述近期艺术市场,最近看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Jerome Sans所著的访谈录,兴之所至客串写一次书评。
《对话中国》一书记录了Sans自2008年3月抵达北京接任馆长一职后陆续与33位中国艺术家的对话。Sans认为尤伦斯中心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就是起到顶级平台的作品:为国际最重要的策展人和收藏家去呈现的最好的中国艺术家展览。在这一点上,书中San的对话对象基本覆盖了当下最受国际艺术视野认可的一批中国艺术家,比如近年来活跃在卡塞尔文献展,威尼斯双年展等一线展览的中坚力量,如艾未未,颜磊,刘韡,宋冬等;也不乏张晓刚,方力均等受到市场青睐的明星。作者以多年关注中国艺术发展的西方策展人眼光选择艺术家,虽然偏好不免会导致某种局限性产生,但也可借此一窥中国艺术现状在西方艺术体系中的定位与被访者对此定位的回应。 艺术家均为作者的好友,整书弥漫着轻松气氛,读者即便不具备艺术专业知识,大量口语化的叙述也使得阅读快感轻易产生,信息量的丰富更能够帮助新入门的艺术爱好者了解众多艺术家的创作状态。不少对话谈及到一些刚刚举办的展览,你会有趣地发现艺术家脑子臆想的其实不一定和展览策展人所撰文章表意一致。书中也涉及到艺术家谈论他们自己心中的艺术偶像,向往的生活方式,对未来的冀望以及对当下社会现象的评论。难得的是有些艺术家会基于自身角度娓娓道来自己创作风格变化的缘由,这或许会成为你今后与他们作品对话时的出参照角度。而另一些孜孜不倦重复着自己符号的艺术家会告诉你这他们这样做的缘由,还会强调这与市场无关。
功成名就的艺术家们在Sans轻松又一丝狡捷的旁敲侧击下展示着自己的大灵魂或小灵魂, 少数艺术家则表露无遗的显示出斗智斗勇的决心。“凭什么我要告诉你”,“你觉得呢?”,“你都知道,真的。”各种太极或硬气功手法将问题打回到法国人身上,而Sans也无意在对话的深度上穷追猛打,从作者与艺术家对话文字的数量上来看,似乎并非呈现出讨论的状态,但不同精妙角度的大量问题起码起到了“提问中国”的效果。
本书强调的中国概念和切入视角,无疑为海外或本土爱好者洞察这些功成名就艺术家的作品和他们的世界提供了一面便捷的窗口。
文/尤洋
步入九月,随着香港及北京的秋季拍卖周临近,关于艺术的关注点又将再一次转移到市场层面.根据几家评估公司的分析数据来看,2009年的艺术市场似乎已经有了好转,突破春季拍卖的61%成交率应该问题不大,其中当代艺术板块是否能够全面复苏则是最大的关注点。本期专栏无意提早过多评述近期艺术市场,最近看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Jerome Sans所著的访谈录,兴之所至客串写一次书评。
《对话中国》一书记录了Sans自2008年3月抵达北京接任馆长一职后陆续与33位中国艺术家的对话。Sans认为尤伦斯中心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就是起到顶级平台的作品:为国际最重要的策展人和收藏家去呈现的最好的中国艺术家展览。在这一点上,书中San的对话对象基本覆盖了当下最受国际艺术视野认可的一批中国艺术家,比如近年来活跃在卡塞尔文献展,威尼斯双年展等一线展览的中坚力量,如艾未未,颜磊,刘韡,宋冬等;也不乏张晓刚,方力均等受到市场青睐的明星。作者以多年关注中国艺术发展的西方策展人眼光选择艺术家,虽然偏好不免会导致某种局限性产生,但也可借此一窥中国艺术现状在西方艺术体系中的定位与被访者对此定位的回应。 艺术家均为作者的好友,整书弥漫着轻松气氛,读者即便不具备艺术专业知识,大量口语化的叙述也使得阅读快感轻易产生,信息量的丰富更能够帮助新入门的艺术爱好者了解众多艺术家的创作状态。不少对话谈及到一些刚刚举办的展览,你会有趣地发现艺术家脑子臆想的其实不一定和展览策展人所撰文章表意一致。书中也涉及到艺术家谈论他们自己心中的艺术偶像,向往的生活方式,对未来的冀望以及对当下社会现象的评论。难得的是有些艺术家会基于自身角度娓娓道来自己创作风格变化的缘由,这或许会成为你今后与他们作品对话时的出参照角度。而另一些孜孜不倦重复着自己符号的艺术家会告诉你这他们这样做的缘由,还会强调这与市场无关。
功成名就的艺术家们在Sans轻松又一丝狡捷的旁敲侧击下展示着自己的大灵魂或小灵魂, 少数艺术家则表露无遗的显示出斗智斗勇的决心。“凭什么我要告诉你”,“你觉得呢?”,“你都知道,真的。”各种太极或硬气功手法将问题打回到法国人身上,而Sans也无意在对话的深度上穷追猛打,从作者与艺术家对话文字的数量上来看,似乎并非呈现出讨论的状态,但不同精妙角度的大量问题起码起到了“提问中国”的效果。
本书强调的中国概念和切入视角,无疑为海外或本土爱好者洞察这些功成名就艺术家的作品和他们的世界提供了一面便捷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