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我死,你依然不爱我
我外公在2014年年初去世,去世的时候头脑清醒,什么话也没留下,走的很平静。
外婆早她两年去世,走的时候,有些凄凉。
外公不在她身边,甚至不知道她已经离世。并非家人刻意隐瞒,而是外婆病重期间一再吩咐,她与外公,死都不要相见。
他们相识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外公是那个年代少有的大学生,高、富、且帅,一表人才。
外婆呢,父亲嗜赌,母亲懦弱,七岁开始纳鞋底,邻家的婶婶来教她,学不会的时候会被婶婶拧的身上青一块紫一块。俨然就是喜儿在给黄世仁的老妈做苦力。然而外婆的童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以及强烈的自卑感里走过来的。
外婆说她那个时候走在街上都是贴着墙壁走,最害怕在人多的地方打招呼,总觉得低人一等。
外公却是在众人的赞扬声中一路成长,衣食无忧,心高气傲。
外公满腹经纶。
外婆目不识丁。
这两个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人最终却走到了一起,我觉得神奇,也觉得不可思议。母亲说,那个年代,贫苦人家出身才是好人家,划成分时外公家差点成了地主,一言一行都得谨慎,娶妻更是如此,哪里还敢找那有学问、有教养的有钱人家小姐。
相亲那日外公坐在外婆家的藤椅上,外婆没进去,门缝里偷看了外公一眼,外公高大的身材,姣好的面容看的外婆心花怒放,一见钟情大概就是外婆当时的心情了,然而外公并没有看见外婆。
前面说到了外婆有强烈的自卑感,这种自卑由来已久。穿着补丁衣服,踩着补丁鞋子的外婆看了外公一眼之后就跑了,临走前对媒人说,我很喜欢。
媒人嘴里都是装着火车的,什么都不知道的外公,对于一眼都没见过的外婆的印象,都是从媒人满嘴跑火车的形容里得来的。
其实媒人说的大部分也是真的,譬如勤劳肯干,踏实善良,心灵手巧。只除了,貌美如花,身材高挑。
外婆长得不是很好看,长期营养不良导致个子矮小。
然而外公却全都信了。信外婆是个内在与外在都很出挑的人。
我吃惊于那个年代对于一面都没有见过的人,就敢谈婚论嫁。也惊讶于外公真的是在新婚那天才见到了外婆的真面目。
大失所望,恐怕就是外公的心情了。
太矮,还不好看,目不识丁不说,家里还有两个年幼的弟妹要养,这些,媒人都没告诉过他。
外公大概是非常厌恶外婆的。
可是这份厌恶,还不足以让外公当场撕破脸,立刻与外婆离婚。
外公在国企上班,是个人人艳羡的好职位,日后很有升迁的可能,那个年代不仅看重个人能力,也看重个人问题,外公不会拿自己的前程开玩笑,纵使心中生厌,也断然不会决绝分手。
于是外婆在家庭条件非常好的外公家做起了长期佣人。
一个女人,丈夫对她的直接印象会间接影响到家里的其他人,外公对外婆的轻视与厌恶,众人看在眼里,却没有一人劝阻,家里那么多人,齐齐和外婆作对,包括她的公婆。
外婆能干,那你便都干了。外婆手巧,纺线做衣服便全是你的活。整日整日吃不饱导致我母亲幼时也是营养不良,外婆便在自家院子里开了块空地,种起了蔬菜,每逢蔬菜成熟时,外婆都没来的及采摘,便会一个菜叶都不剩的,全都被公婆摘走,外婆也是个要强的女人,却敢怒不敢言。
外公常年在外,偶尔回几次家,外婆向他抱怨公婆的苛刻,总会换来外公的讽刺,严重了,还会大打出手,多数情况下,都是外婆惨败。
外公这个人对谁都好,惟独对外婆非常不好,连带着对外婆的亲人也是如此。
母亲说,那个年代家家日子都不好过,外婆娘家更是如此,外公从来都是不管不问,外婆的弟弟偶尔过来帮衬外婆做些农活,也是连饭都不敢吃,生怕外公说什么,活干完就赶紧走。外婆常常哭,却无能为力,继而,变得更能干,发誓要让自己的孩子不再像她当年一样苦。
她常常纺线纺到凌晨三点,眯一会儿后接着下地做农活。
我偶尔看电视剧时,会看到那个年代的生产队里,总会有一两个挑事的人喜欢欺负别人。母亲说,她小的时候,外公在外,外婆一个人操持家里,孤儿寡母好欺负,于是便整日整日被人故意刁难,缺斤短两,分粮食时故意不给够斤称。外婆没办法,依旧只会哭。
或许就是这样的环境,倒让母亲养成了而今这般争强好胜的性格。
外婆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常年在外的外公身上,盼着外公回家后可以为她出头,替她说句公道话,然而外公每每回家,一句话都不多说,更不会替她出头,也不会拿起锄头,帮她把田间的杂草弄一弄,外公面对外婆的控诉,说过一句最过分的话:“你以为你来我家是做什么的?你不干活谁干活?!”
哦,我猜外婆大概就是那时候,开始心凉了。
有一段时间,外公的单位允许带家属,或许是思女心切,外公把母亲带到了身边,然而年幼的母亲又怎能离得开外婆,于是外婆便也跟着去了。
外婆说,那段离开了公婆,离开了生产队的日子,是她最快乐的时候,但是这段最快乐的时光,也依旧有外公的不近人情。
那年单位给每位员工发了福利,外公是经理,单位给了一大车萝卜,那个年代,一大车萝卜不容小觑,可以够他们做好久的口粮。外婆知道外公是个孝顺的人,这萝卜定然是要给老家送去一大半的,她觉得这本就无可厚非,毕竟他们才三口人,那么多萝卜,吃也是吃不完的。
那时候她抱着母亲坐在台阶上,说晚上妈给你熬萝卜汤喝。
到了晚上,外公空手而归,外婆问萝卜呢?外公说派人给老家送去了。
外婆瞅着他,那我和孩子怎么办?
外公说,你又没说你也要。
母亲说这段的时候我非常气愤,我问母亲后来呢,母亲说她也记不大清楚了,但是外婆也没跟外公吵,总之,很平静。
我猜,大概那时候外婆开始死心了。
外婆总是很善良,心里的苦从不对外人说,却总是惦记着外人的难处,见人有难,老想着帮一把,但她又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即便如此,她也有着很好的人缘儿。隔壁邻居见外婆总是一个人做这做那,偶尔会让儿子过来帮衬做些重活,外婆心存感激,便把外公带回来的烟酒送人家一些。
外公是从不缺烟酒的,所以并不当作好东西,但对于条件大大不如外公家的邻居,烟酒绝对是个好东西。外婆拿外公不喜欢的东西做人情,外婆并没有觉得这有什么。
但是外婆偶尔会送邻居家烟酒的事还是被外公知道了,然后,他们又大吵了一架,外公说:这可真是老子挣钱孙子花。
我外公当真是个可雅可俗之人。
母亲小时候喜欢吃西瓜,那时候工人做完工厂里的活,厂里会分几个西瓜给大家吃,长辈们喜欢逗母亲,让她蹲在一边儿同她们一起吃,母亲总是狼吞虎咽,吃的小肚子胀胀鼓鼓,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然后外婆便坐在一边望着母亲吃,自己是绝对不会去碰西瓜的,母亲吃了她便不会再吃,省下来留给其他工友,亦或是留给晚上回家的外公。
当然,外公从不会说感谢。
也不知是这样的日子过多了,还是公婆的欺辱,妯娌的嘲弄,就连小叔子都不拿正眼看自己的,这种地狱似的生活过久了,总之一向隐忍的外婆,开始了和外公无休止吵架的日子。
小舅舅曾经回忆说,他小时候最怕回家,因为别人家的孩子父母都和和气气的,而他们家,父母总是在大吵大闹,他们一动手,他就吓得腿软。
外公对外婆的厌恶还表现在,非常讨厌性格和外婆极为相似的小舅舅。小舅舅真的是一点都不随外公,不聪明也不会说话,只除了长相和外公极为相似。
小舅舅小的时候挨打最多,加上上学时成绩不是很好。所以,即便外公的工作单位就在小舅舅学校旁边,外公也是从不过去探望。
小舅舅缺钱花的时候,可以连着吃两天白水稀饭也不敢去找外公要,然后便是等着我母亲去的时候,向我母亲要一些。
而外公却总是隔三差五的,去给和舅舅在一个年级一个班的的侄子送钱,因为侄子聪明,这才像他们家的后人。
这也是外婆和外公总是大动干戈的原因。
母亲说,外婆和外公也是闹过一次离婚的,是外婆的公婆撺掇的,让已经事业有成,并且愚孝的外公把外婆一脚踹开,外公当时竟然没有拒绝。
那是他们闹得最凶的一次,吵到最后外婆也同意了离婚,结果还是不了了之。因为那时候,他们还有个尚在襁褓,嗷嗷待哺的孩子。外婆当时一狠心,一个人回了娘家,孩子留给公婆带,公婆带了几天吃奶娃后觉得累,又怕撒手不管外人笑话,便叫外公又把外婆接了回来。
母亲说,那时候真还不如离婚算了呢,也省的几十年熬过来,外婆熬成了半个精神病。
晚年后外婆精神非常不好,发病的时候常常抱怨外公,事无巨细,大大小小的事情她全都记得,一件一件的数落外公。晚年后的外公性格没了以前的尖锐,只剩下颐养天年,种种花,养养宠物,喝喝小酒,听听广播,只要不影响自己的一日三餐,随外婆数落去。
他们依旧会吵架,在外婆把某顿饭烧的不好吃的时候。
我小的时候去外婆家,因为不懂事,每每母亲和外婆烧好饭,便学外公的样子,端端正正坐在餐桌旁,等着别人摆好碗筷。后来挨了母亲一顿揍,便再也不敢了。
外婆七十岁以后,精神和身体每况愈下。发病的时候依旧会数落外公。她常常整晚整晚的睡不着觉,听着一旁的外公鼾声如雷。她不识字,也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形容自己心境的词汇,但是一天又一天这种从不被丈夫关心的日子过下来,外婆的心,应该也是支离破碎了。
她迷信,喜欢拜菩萨。有一次病发,不顾众人劝阻非要去拜一拜菩萨,母亲陪着她,外婆对着菩萨磕了三个头,说菩萨啊,我想生一场大病,越歹毒的病越好。菩萨,求你了。
母亲在一旁抱着外婆大哭,外公耳背,一无所知。
我从不知道菩萨也会有这么灵验的时候。
2011年下半年,外婆诊断出了食道癌。食不下咽,什么也吃不下,整日整日的消瘦,精神几乎崩溃,每天都在哭诉,哭诉外公,抱怨自己命苦。
外公当时住在我家,依旧一无所知。
外婆这一生,太节俭,柜子里好多孩子们买给她的新衣服,都没来得及穿。孩子们买给她的新鲜吃食,她常常留着给外公吃,外公吃剩下的她才去拣一些尝一尝,无论母亲怎么劝,说买的足够多,你们两个人吃也是够的,外婆也是先等外公尝一尝之后再吃,这已经成了几十年走过来养成的习惯,而且外公早已经习以为常。
外婆诊断出癌症的那段时间,我们几个孙子辈给她买最新鲜的零食,什么新鲜买什么,因为医生说她时日无多,她想吃什么就让她吃什么吧。
但是外婆已然吃不下,却依旧笑眯眯的尝一尝。我当时,觉得外婆好可怜,然后第一次,开始埋怨着一直疼爱我的外公。
她去世之前,不允许任何人提外公,更不准外公去探望。
外公对外婆的现状一无所知,还以为过不了多久,就又能和外婆回到他们住的小院子里,早上起来溜溜鸟,吃着简单的早饭,听着耳熟能详的评书,沏壶茶,哼着小曲儿,一天的时间便这样过去了。
然后他等来了外婆死去的噩耗。
外公并不平静,对母亲说,你妈死我都没能见到她。
我猜母亲对外公也是有怨恨的,她说,我妈不让您去。
我看见外公当时红了眼睛,然后,一个人回了屋子。
那晚母亲给他蒸的鸡蛋,外公吃的很干净。
我说,外公这样,我真的看不出他哪里怀念外婆了。
母亲说,还没到时候,你外婆把他伺候的那么好,这世上再没有第二个人这么对他,不久之后他就能体会出个中滋味来。
我不知道外公有没有痛苦过,亦或是像小说里写的那样,深为懊悔,夜深人静时辗转反侧,思念着外婆。
但是偶尔,会从他和母亲的争吵中听见母亲说,你现在知道我妈的好了,那你以前怎么不知道好好待她。
外公的表情我看不太清楚,他在想什么我也不知道,我猜,直到外公去世,可能他也不知道什么是爱。
但我想,虽然死去的外婆或许也不大明白爱情究竟是个什么滋味,但她总归还是爱着外公的。
而外婆去世后外公的落寞,更多的,恐怕是一种孤单。
我常常想一个人若是心狠,究竟能狠到什么程度。我也常常相信,只要你真心待一人,纵使他不爱你,终有一日,也会千年的铁树开了花,盼得他回心转意。然而很多时候,这种情节都只会出现在加了浓浓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的小说里。
高中时看到鲁迅和朱安的故事,鲁迅对朱安那般绝情,我丝毫不吃惊并且深以为然,只有外婆一个女人的外公尚且如此,何况还有一个许广平的鲁迅。
我只是觉得可惜,直到外婆去世,都没能盼来外公的爱,亦或是,一句忏悔。
我猜,外婆是有遗憾的。
外婆早她两年去世,走的时候,有些凄凉。
外公不在她身边,甚至不知道她已经离世。并非家人刻意隐瞒,而是外婆病重期间一再吩咐,她与外公,死都不要相见。
他们相识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外公是那个年代少有的大学生,高、富、且帅,一表人才。
外婆呢,父亲嗜赌,母亲懦弱,七岁开始纳鞋底,邻家的婶婶来教她,学不会的时候会被婶婶拧的身上青一块紫一块。俨然就是喜儿在给黄世仁的老妈做苦力。然而外婆的童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以及强烈的自卑感里走过来的。
外婆说她那个时候走在街上都是贴着墙壁走,最害怕在人多的地方打招呼,总觉得低人一等。
外公却是在众人的赞扬声中一路成长,衣食无忧,心高气傲。
外公满腹经纶。
外婆目不识丁。
这两个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人最终却走到了一起,我觉得神奇,也觉得不可思议。母亲说,那个年代,贫苦人家出身才是好人家,划成分时外公家差点成了地主,一言一行都得谨慎,娶妻更是如此,哪里还敢找那有学问、有教养的有钱人家小姐。
相亲那日外公坐在外婆家的藤椅上,外婆没进去,门缝里偷看了外公一眼,外公高大的身材,姣好的面容看的外婆心花怒放,一见钟情大概就是外婆当时的心情了,然而外公并没有看见外婆。
前面说到了外婆有强烈的自卑感,这种自卑由来已久。穿着补丁衣服,踩着补丁鞋子的外婆看了外公一眼之后就跑了,临走前对媒人说,我很喜欢。
媒人嘴里都是装着火车的,什么都不知道的外公,对于一眼都没见过的外婆的印象,都是从媒人满嘴跑火车的形容里得来的。
其实媒人说的大部分也是真的,譬如勤劳肯干,踏实善良,心灵手巧。只除了,貌美如花,身材高挑。
外婆长得不是很好看,长期营养不良导致个子矮小。
然而外公却全都信了。信外婆是个内在与外在都很出挑的人。
我吃惊于那个年代对于一面都没有见过的人,就敢谈婚论嫁。也惊讶于外公真的是在新婚那天才见到了外婆的真面目。
大失所望,恐怕就是外公的心情了。
太矮,还不好看,目不识丁不说,家里还有两个年幼的弟妹要养,这些,媒人都没告诉过他。
外公大概是非常厌恶外婆的。
可是这份厌恶,还不足以让外公当场撕破脸,立刻与外婆离婚。
外公在国企上班,是个人人艳羡的好职位,日后很有升迁的可能,那个年代不仅看重个人能力,也看重个人问题,外公不会拿自己的前程开玩笑,纵使心中生厌,也断然不会决绝分手。
于是外婆在家庭条件非常好的外公家做起了长期佣人。
一个女人,丈夫对她的直接印象会间接影响到家里的其他人,外公对外婆的轻视与厌恶,众人看在眼里,却没有一人劝阻,家里那么多人,齐齐和外婆作对,包括她的公婆。
外婆能干,那你便都干了。外婆手巧,纺线做衣服便全是你的活。整日整日吃不饱导致我母亲幼时也是营养不良,外婆便在自家院子里开了块空地,种起了蔬菜,每逢蔬菜成熟时,外婆都没来的及采摘,便会一个菜叶都不剩的,全都被公婆摘走,外婆也是个要强的女人,却敢怒不敢言。
外公常年在外,偶尔回几次家,外婆向他抱怨公婆的苛刻,总会换来外公的讽刺,严重了,还会大打出手,多数情况下,都是外婆惨败。
外公这个人对谁都好,惟独对外婆非常不好,连带着对外婆的亲人也是如此。
母亲说,那个年代家家日子都不好过,外婆娘家更是如此,外公从来都是不管不问,外婆的弟弟偶尔过来帮衬外婆做些农活,也是连饭都不敢吃,生怕外公说什么,活干完就赶紧走。外婆常常哭,却无能为力,继而,变得更能干,发誓要让自己的孩子不再像她当年一样苦。
她常常纺线纺到凌晨三点,眯一会儿后接着下地做农活。
我偶尔看电视剧时,会看到那个年代的生产队里,总会有一两个挑事的人喜欢欺负别人。母亲说,她小的时候,外公在外,外婆一个人操持家里,孤儿寡母好欺负,于是便整日整日被人故意刁难,缺斤短两,分粮食时故意不给够斤称。外婆没办法,依旧只会哭。
或许就是这样的环境,倒让母亲养成了而今这般争强好胜的性格。
外婆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常年在外的外公身上,盼着外公回家后可以为她出头,替她说句公道话,然而外公每每回家,一句话都不多说,更不会替她出头,也不会拿起锄头,帮她把田间的杂草弄一弄,外公面对外婆的控诉,说过一句最过分的话:“你以为你来我家是做什么的?你不干活谁干活?!”
哦,我猜外婆大概就是那时候,开始心凉了。
有一段时间,外公的单位允许带家属,或许是思女心切,外公把母亲带到了身边,然而年幼的母亲又怎能离得开外婆,于是外婆便也跟着去了。
外婆说,那段离开了公婆,离开了生产队的日子,是她最快乐的时候,但是这段最快乐的时光,也依旧有外公的不近人情。
那年单位给每位员工发了福利,外公是经理,单位给了一大车萝卜,那个年代,一大车萝卜不容小觑,可以够他们做好久的口粮。外婆知道外公是个孝顺的人,这萝卜定然是要给老家送去一大半的,她觉得这本就无可厚非,毕竟他们才三口人,那么多萝卜,吃也是吃不完的。
那时候她抱着母亲坐在台阶上,说晚上妈给你熬萝卜汤喝。
到了晚上,外公空手而归,外婆问萝卜呢?外公说派人给老家送去了。
外婆瞅着他,那我和孩子怎么办?
外公说,你又没说你也要。
母亲说这段的时候我非常气愤,我问母亲后来呢,母亲说她也记不大清楚了,但是外婆也没跟外公吵,总之,很平静。
我猜,大概那时候外婆开始死心了。
外婆总是很善良,心里的苦从不对外人说,却总是惦记着外人的难处,见人有难,老想着帮一把,但她又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即便如此,她也有着很好的人缘儿。隔壁邻居见外婆总是一个人做这做那,偶尔会让儿子过来帮衬做些重活,外婆心存感激,便把外公带回来的烟酒送人家一些。
外公是从不缺烟酒的,所以并不当作好东西,但对于条件大大不如外公家的邻居,烟酒绝对是个好东西。外婆拿外公不喜欢的东西做人情,外婆并没有觉得这有什么。
但是外婆偶尔会送邻居家烟酒的事还是被外公知道了,然后,他们又大吵了一架,外公说:这可真是老子挣钱孙子花。
我外公当真是个可雅可俗之人。
母亲小时候喜欢吃西瓜,那时候工人做完工厂里的活,厂里会分几个西瓜给大家吃,长辈们喜欢逗母亲,让她蹲在一边儿同她们一起吃,母亲总是狼吞虎咽,吃的小肚子胀胀鼓鼓,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然后外婆便坐在一边望着母亲吃,自己是绝对不会去碰西瓜的,母亲吃了她便不会再吃,省下来留给其他工友,亦或是留给晚上回家的外公。
当然,外公从不会说感谢。
也不知是这样的日子过多了,还是公婆的欺辱,妯娌的嘲弄,就连小叔子都不拿正眼看自己的,这种地狱似的生活过久了,总之一向隐忍的外婆,开始了和外公无休止吵架的日子。
小舅舅曾经回忆说,他小时候最怕回家,因为别人家的孩子父母都和和气气的,而他们家,父母总是在大吵大闹,他们一动手,他就吓得腿软。
外公对外婆的厌恶还表现在,非常讨厌性格和外婆极为相似的小舅舅。小舅舅真的是一点都不随外公,不聪明也不会说话,只除了长相和外公极为相似。
小舅舅小的时候挨打最多,加上上学时成绩不是很好。所以,即便外公的工作单位就在小舅舅学校旁边,外公也是从不过去探望。
小舅舅缺钱花的时候,可以连着吃两天白水稀饭也不敢去找外公要,然后便是等着我母亲去的时候,向我母亲要一些。
而外公却总是隔三差五的,去给和舅舅在一个年级一个班的的侄子送钱,因为侄子聪明,这才像他们家的后人。
这也是外婆和外公总是大动干戈的原因。
母亲说,外婆和外公也是闹过一次离婚的,是外婆的公婆撺掇的,让已经事业有成,并且愚孝的外公把外婆一脚踹开,外公当时竟然没有拒绝。
那是他们闹得最凶的一次,吵到最后外婆也同意了离婚,结果还是不了了之。因为那时候,他们还有个尚在襁褓,嗷嗷待哺的孩子。外婆当时一狠心,一个人回了娘家,孩子留给公婆带,公婆带了几天吃奶娃后觉得累,又怕撒手不管外人笑话,便叫外公又把外婆接了回来。
母亲说,那时候真还不如离婚算了呢,也省的几十年熬过来,外婆熬成了半个精神病。
晚年后外婆精神非常不好,发病的时候常常抱怨外公,事无巨细,大大小小的事情她全都记得,一件一件的数落外公。晚年后的外公性格没了以前的尖锐,只剩下颐养天年,种种花,养养宠物,喝喝小酒,听听广播,只要不影响自己的一日三餐,随外婆数落去。
他们依旧会吵架,在外婆把某顿饭烧的不好吃的时候。
我小的时候去外婆家,因为不懂事,每每母亲和外婆烧好饭,便学外公的样子,端端正正坐在餐桌旁,等着别人摆好碗筷。后来挨了母亲一顿揍,便再也不敢了。
外婆七十岁以后,精神和身体每况愈下。发病的时候依旧会数落外公。她常常整晚整晚的睡不着觉,听着一旁的外公鼾声如雷。她不识字,也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形容自己心境的词汇,但是一天又一天这种从不被丈夫关心的日子过下来,外婆的心,应该也是支离破碎了。
她迷信,喜欢拜菩萨。有一次病发,不顾众人劝阻非要去拜一拜菩萨,母亲陪着她,外婆对着菩萨磕了三个头,说菩萨啊,我想生一场大病,越歹毒的病越好。菩萨,求你了。
母亲在一旁抱着外婆大哭,外公耳背,一无所知。
我从不知道菩萨也会有这么灵验的时候。
2011年下半年,外婆诊断出了食道癌。食不下咽,什么也吃不下,整日整日的消瘦,精神几乎崩溃,每天都在哭诉,哭诉外公,抱怨自己命苦。
外公当时住在我家,依旧一无所知。
外婆这一生,太节俭,柜子里好多孩子们买给她的新衣服,都没来得及穿。孩子们买给她的新鲜吃食,她常常留着给外公吃,外公吃剩下的她才去拣一些尝一尝,无论母亲怎么劝,说买的足够多,你们两个人吃也是够的,外婆也是先等外公尝一尝之后再吃,这已经成了几十年走过来养成的习惯,而且外公早已经习以为常。
外婆诊断出癌症的那段时间,我们几个孙子辈给她买最新鲜的零食,什么新鲜买什么,因为医生说她时日无多,她想吃什么就让她吃什么吧。
但是外婆已然吃不下,却依旧笑眯眯的尝一尝。我当时,觉得外婆好可怜,然后第一次,开始埋怨着一直疼爱我的外公。
她去世之前,不允许任何人提外公,更不准外公去探望。
外公对外婆的现状一无所知,还以为过不了多久,就又能和外婆回到他们住的小院子里,早上起来溜溜鸟,吃着简单的早饭,听着耳熟能详的评书,沏壶茶,哼着小曲儿,一天的时间便这样过去了。
然后他等来了外婆死去的噩耗。
外公并不平静,对母亲说,你妈死我都没能见到她。
我猜母亲对外公也是有怨恨的,她说,我妈不让您去。
我看见外公当时红了眼睛,然后,一个人回了屋子。
那晚母亲给他蒸的鸡蛋,外公吃的很干净。
我说,外公这样,我真的看不出他哪里怀念外婆了。
母亲说,还没到时候,你外婆把他伺候的那么好,这世上再没有第二个人这么对他,不久之后他就能体会出个中滋味来。
我不知道外公有没有痛苦过,亦或是像小说里写的那样,深为懊悔,夜深人静时辗转反侧,思念着外婆。
但是偶尔,会从他和母亲的争吵中听见母亲说,你现在知道我妈的好了,那你以前怎么不知道好好待她。
外公的表情我看不太清楚,他在想什么我也不知道,我猜,直到外公去世,可能他也不知道什么是爱。
但我想,虽然死去的外婆或许也不大明白爱情究竟是个什么滋味,但她总归还是爱着外公的。
而外婆去世后外公的落寞,更多的,恐怕是一种孤单。
我常常想一个人若是心狠,究竟能狠到什么程度。我也常常相信,只要你真心待一人,纵使他不爱你,终有一日,也会千年的铁树开了花,盼得他回心转意。然而很多时候,这种情节都只会出现在加了浓浓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的小说里。
高中时看到鲁迅和朱安的故事,鲁迅对朱安那般绝情,我丝毫不吃惊并且深以为然,只有外婆一个女人的外公尚且如此,何况还有一个许广平的鲁迅。
我只是觉得可惜,直到外婆去世,都没能盼来外公的爱,亦或是,一句忏悔。
我猜,外婆是有遗憾的。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