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其后者而鞭之”:庄子出世与入世兼修养生观
“视其后者而鞭之”:庄子出世与入世兼修养生观
“视其后者而鞭之”
★[战国·宋]庄周[文]
★方勇[注释]
田开之见周威公[1],威公曰:“吾闻祝肾学生[2],吾子与祝肾游[3],亦何闻焉?”田开之曰:“开之操拔篲以侍门庭[4],亦何闻于夫子[5]!”
威公曰:“田子无让[6],寡人愿闻之。”开之曰:“闻之夫子曰:‘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而鞭之。’”
威公曰:“何谓也?”田开之曰:“鲁有单豹者[7],岩居而水饮[8],不与民共利[9],行年七十而犹有婴儿之色;不幸遇饿虎,饿虎杀而食之。有张毅者[10],高门县薄[11],无不走也[12],行年四十而内热之病以死。豹养其内而虎食其外,毅养其外而病攻其内,此二子者,皆不鞭其后者也[13]。仲尼曰:‘无入而藏,无出而阳[14],柴立其中央[15]。三者若得,其名必极[16]。’夫畏涂者[17],十杀一人,则父子兄弟相戒也,必盛卒徒而后敢出焉[18],不亦知乎[19]!人之所取畏者[20],衽席之上[21],饮食之间,而不知为之戒者,过也[22]。”
【注释】
[1]田开之:姓田,名开之,学道之人。
[2]祝肾:姓祝,名肾,怀道之人。 学生:学养生之道。
[3]吾子:相亲之辞,犹“您”。
[4]拔篲:扫帚。篲,音彗。
[5]夫子:先生,指祝肾。
[6]田子:犹“田先生您”。 让:谦让。
[7]单豹:姓单,名豹,鲁国隐士。
[8]水饮:饮山泉之水。
[9]共利:争利。
[10]张毅:姓张,名毅,鲁国人,以谦恭着称。
[11]高门:指大户。 县薄:即悬挂帷帘在门前的小户。县,通“悬”,挂。
[12]走:趋。
[13]鞭其后:谓去其不足,使其执中无偏。
[14]阳:显露。
[15]柴:枯木。
[16]极:穷极,穷尽。
[17]畏涂:险阴多盗之途。涂,通“途”。
[18]盛卒众:谓成群结队。
[19]知:通“智”,聪明。
[20]取畏:自取戕害。
[21]衽席之上:指色欲之事。衽,卧席,音认。
[22]过:错误,过错。
笑独行编注:以上原文与注释均摘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初版、方勇编著《庄子讲读》外篇《达生》。
达生9: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而鞭之。
作者:住在边境的精灵
blog.sina.cn 2010-01-15 15:08
田开之见周威公。威公曰:“吾闻祝肾学生,吾子与祝肾游,亦何闻焉?”田开之曰:“开之操拔篲以侍门庭,亦何闻于夫子!”威公曰:“田子无让,寡人愿闻之。”开之曰:“闻之夫子曰:‘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而鞭之。’”威公曰:“何谓也?”田开之曰:“鲁有单豹者,岩居而水饮,不与民共利,行年七十而犹有婴儿之色,不幸遇饿虎,饿虎杀而食之。有张毅者,高门县薄,无不走也,行年四十而有内热之病以死。豹养其内而虎食其外,毅养其外而病攻其内。此二子者,皆不鞭其后者也。”
庄子在这段讲了两个故事来说明他的养生观点,养生如同牧羊,要“视其后者而鞭之”,看那落在后面的,就用鞭子抽打它。
鲁国有个叫单豹的人,住在山洞里喝泉水,不与世人争利,他修行很到位,七十多岁了,脸色还和婴儿相似,可还是不幸遇到饿虎,饿虎把他吃了。鲁国还有个叫张毅的人,不管富贵人家还是贫寒人家,他都能交往,是个社交高手,可刚到四十岁,就得热病死了。单豹“养其内而虎食其外”,只保养其精神心性而被老虎吃掉其身体,张毅“养其外而病攻其内”,只注重其外在社会形象而病攻其内心。他们“皆不鞭其后者也”,都是偏向一边导致恶果。
大多修行的人“出世法”行得好,而不懂“入世法”,不懂得生存之道,自然中的豺狼虎豹就要吃你,并不因为你是高僧,老虎就不光顾你,猛兽就不光顾你,一样的,所以说“世间法”修不好也不行的,我们看到《庄子》说的这个道理是非常深刻的,你如果修成了东郭先生了,那你就没有用。
这个“后”就是行为偏执,不能取长补短,不能达到平衡。很多人做事情不能看到全局,只看到局部,瞎子摸象一样的,摸着腿说柱子,摸着肚皮说是墙壁,这都是“其后者”,应“鞭之”,我们要在生活中要提醒自己不要偏执,经常“鞭”一下自己。我们的修为应趣圆,不能偏颇,善补自己的不足,方能立于中道。
“视其后者而鞭之”
★[战国·宋]庄周[文]
★方勇[注释]
田开之见周威公[1],威公曰:“吾闻祝肾学生[2],吾子与祝肾游[3],亦何闻焉?”田开之曰:“开之操拔篲以侍门庭[4],亦何闻于夫子[5]!”
威公曰:“田子无让[6],寡人愿闻之。”开之曰:“闻之夫子曰:‘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而鞭之。’”
威公曰:“何谓也?”田开之曰:“鲁有单豹者[7],岩居而水饮[8],不与民共利[9],行年七十而犹有婴儿之色;不幸遇饿虎,饿虎杀而食之。有张毅者[10],高门县薄[11],无不走也[12],行年四十而内热之病以死。豹养其内而虎食其外,毅养其外而病攻其内,此二子者,皆不鞭其后者也[13]。仲尼曰:‘无入而藏,无出而阳[14],柴立其中央[15]。三者若得,其名必极[16]。’夫畏涂者[17],十杀一人,则父子兄弟相戒也,必盛卒徒而后敢出焉[18],不亦知乎[19]!人之所取畏者[20],衽席之上[21],饮食之间,而不知为之戒者,过也[22]。”
【注释】
[1]田开之:姓田,名开之,学道之人。
[2]祝肾:姓祝,名肾,怀道之人。 学生:学养生之道。
[3]吾子:相亲之辞,犹“您”。
[4]拔篲:扫帚。篲,音彗。
[5]夫子:先生,指祝肾。
[6]田子:犹“田先生您”。 让:谦让。
[7]单豹:姓单,名豹,鲁国隐士。
[8]水饮:饮山泉之水。
[9]共利:争利。
[10]张毅:姓张,名毅,鲁国人,以谦恭着称。
[11]高门:指大户。 县薄:即悬挂帷帘在门前的小户。县,通“悬”,挂。
[12]走:趋。
[13]鞭其后:谓去其不足,使其执中无偏。
[14]阳:显露。
[15]柴:枯木。
[16]极:穷极,穷尽。
[17]畏涂:险阴多盗之途。涂,通“途”。
[18]盛卒众:谓成群结队。
[19]知:通“智”,聪明。
[20]取畏:自取戕害。
[21]衽席之上:指色欲之事。衽,卧席,音认。
[22]过:错误,过错。
笑独行编注:以上原文与注释均摘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初版、方勇编著《庄子讲读》外篇《达生》。
达生9: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而鞭之。
作者:住在边境的精灵
blog.sina.cn 2010-01-15 15:08
田开之见周威公。威公曰:“吾闻祝肾学生,吾子与祝肾游,亦何闻焉?”田开之曰:“开之操拔篲以侍门庭,亦何闻于夫子!”威公曰:“田子无让,寡人愿闻之。”开之曰:“闻之夫子曰:‘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而鞭之。’”威公曰:“何谓也?”田开之曰:“鲁有单豹者,岩居而水饮,不与民共利,行年七十而犹有婴儿之色,不幸遇饿虎,饿虎杀而食之。有张毅者,高门县薄,无不走也,行年四十而有内热之病以死。豹养其内而虎食其外,毅养其外而病攻其内。此二子者,皆不鞭其后者也。”
庄子在这段讲了两个故事来说明他的养生观点,养生如同牧羊,要“视其后者而鞭之”,看那落在后面的,就用鞭子抽打它。
鲁国有个叫单豹的人,住在山洞里喝泉水,不与世人争利,他修行很到位,七十多岁了,脸色还和婴儿相似,可还是不幸遇到饿虎,饿虎把他吃了。鲁国还有个叫张毅的人,不管富贵人家还是贫寒人家,他都能交往,是个社交高手,可刚到四十岁,就得热病死了。单豹“养其内而虎食其外”,只保养其精神心性而被老虎吃掉其身体,张毅“养其外而病攻其内”,只注重其外在社会形象而病攻其内心。他们“皆不鞭其后者也”,都是偏向一边导致恶果。
大多修行的人“出世法”行得好,而不懂“入世法”,不懂得生存之道,自然中的豺狼虎豹就要吃你,并不因为你是高僧,老虎就不光顾你,猛兽就不光顾你,一样的,所以说“世间法”修不好也不行的,我们看到《庄子》说的这个道理是非常深刻的,你如果修成了东郭先生了,那你就没有用。
这个“后”就是行为偏执,不能取长补短,不能达到平衡。很多人做事情不能看到全局,只看到局部,瞎子摸象一样的,摸着腿说柱子,摸着肚皮说是墙壁,这都是“其后者”,应“鞭之”,我们要在生活中要提醒自己不要偏执,经常“鞭”一下自己。我们的修为应趣圆,不能偏颇,善补自己的不足,方能立于中道。
![]()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