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阳读解《石头记》之十四秦可卿危机之谜(下篇)
![]() |
上一回中我们分析得出一个结论,秦可卿在贾府里所面临的局面,并不是我们在文本中所看到的那样,上到贾母、王熙凤、贾珍甚至贾宝玉,下到家里的老老少少都觉得她是第一得意之人,是怜贫惜贱,温柔和平,人见人爱的人。在贾府的内内外外,早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反秦势力,而且这股势力越来越膨胀,最后导致了秦可卿的悲惨结局。
那么,我们要探讨的是,所谓的反秦势力,是因为什么原因反对、敌视甚至公开的和秦可卿作对。
我们以前学者和爱好者们的相当主流的观点就是,秦可卿淫荡嘛,乱搞男女关系,而且和公公贾珍乱伦,这才招致了贾蓉和尤氏的怨恨,最后偷情事发,羞愧自缢了。
首先,尤氏和贾蓉的性格上,是否会因为秦可卿在男女关系上的问题,对秦可卿恨之入骨?
尤氏,按照书中所描写的这个人的性格来看,尤氏尽管称不上温柔贤惠,但至少是一位够顾全大体和保全自己的人,也就是说,尤氏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是非常灵活非常妥贴的,尤氏在书中的形象绝不是一个轻易怨恨一个人,轻易的当着外人的面对自己的亲戚横眉冷对的人。比如说,她自己的亲妹妹尤三姐,曾经公然的挑逗自己的丈夫贾珍和小叔子贾琏,那段文字是非常漏骨的,尤氏肯定是知道的,她没有对自己的妹妹怒发冲冠;贾惜春后来杜绝宁国府,对尤氏说的话是非常难听的,但尤氏也没有在外面诅咒惜春赶紧病死。而且,贾珍在男女关系方面,按照《石头记》里的说法,那是相当出格的。“据珍琏评去,所见过的上下贵贱若干女子,皆未有此绰约风流者。二人已酥麻如醉,不禁去招他一招,他那滢态风情,反将二人禁住。那尤三姐放出手眼来略试了一试,他弟兄两个竟全然无一点别识别见,连口中一句响亮话都没了,不过是酒色二字而已、自己高谈阔论,任意挥霍撒落一阵,拿他弟兄二人嘲笑取乐,竟真是他嫖了男人,并非男人滢了他。”如果尤氏是那种因为男女关系就会对人恨之入骨,甚至敌视敌对的人的话,那早就应该表现出来了,连府邸里的下等奴才焦大都知道贾珍和秦可卿的关系,尤氏更应该很早就知道了,但是她没有马上蹦高,没有马上采取行动,说明尤氏反对秦可卿的主要原因并非男女关系。
贾蓉,按照书中的描写,那更是一个自己本身在男女关系上就皮肤烂淫的角色,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尤二姐尤三姐到了宁国府以后,贾敬死了,贾敬吞丹死亡了,当时贾珍和贾蓉不在家,尤氏来料理这个丧事,后来贾珍和贾蓉骑着马赶回来了,贾蓉先回来,当着丫头婆子什么的就乱来,尤二姐尤三姐虽然是他的姨母,但是他很不尊重,但是这两个人年龄也不是很大,又很漂亮,他就想占便宜,而且,当时旁边仆人还有劝的,说到底人家也是姨妈那一辈的,贾蓉说你说得对,咱俩先亲一个。贾蓉的骨子里就是这样的人,这样的人会因为男女关系的问题恨秦可卿到要当着医生的面诅咒秦可卿死的地步吗?而且贾蓉后来自己说了,是不是啊,:“各门另户,谁管谁的事?都够使的了。从古至今,连汉朝和唐朝,人还说‘脏唐臭汉’,何况咱们这宗人家!谁家没风流事?别叫我说出来。连那边大老爷这么利害,琏二叔还和那小姨娘不干净呢。凤婶子那样刚强,瑞大叔还想他的账:那一件瞒了我?”贾蓉连贾琏和贾赦的姨娘乱伦都不在乎,都那么轻描淡写,就可见贾蓉不至于为了男女关系问题去恨秦可卿到希望她早点死的地步。
退一万步说,即使贾蓉、尤氏,是,有可能,因为自己的丈夫和妻子互相乱伦,恨秦可卿。但是这个反秦集团的其他人物,宁国府的执事管家、高级奴才、贾府旁支的璜大奶奶、金荣这些人,他们才不会在意你们乱伦不乱伦,爬灰不爬灰是不是啊,和他们有什么关系,那么这些人又为何会恨秦可卿,以至于积极的投入到反对秦可卿的阵营里去呢?
在秦可卿暴死,给王熙凤托梦的那一回里,脂砚斋留下了一段长久以来被红学研究者和爱好者寻求破解的批语,是这样说的:“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者?其事虽未行,其言其意,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是以此回只十页,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去四五枼也。”
古代的书所谓的“四五枼”,其实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读的书的十几页左右,熟悉《石头记》的朋友都应该形成这样的概念,《石头记》里的文字和情节节奏是非常紧凑的,往往几千字就可以完全塑造出一个人物的性格。比如说妙玉,栊翠庵品茶那段文字,区区不到三千字,一个活灵活现的妙玉就出来了,因此,“四五枼”文字的体量是非常大的,那么,这段究竟删去了什么文字呢?从脂砚斋的批语来看,里面有所为“遗簪”、“更衣”的文字,因此就有一些爱好者和研究者认为,删去的肯定是贾珍和秦可卿之间的情色描写,以及这些情色关系暴露导致秦可卿羞愧自缢的文字。
观阳以为,所为情色描写,大概是会有的,但是无论怎样的情色描写,哪怕你是同方大丫头,全程跟踪去写,也不会写出十几页纸的文字,而且《石头记》的本质上不是一部情色小说,大约不会和《金瓶梅》一样,一场风流戏可以写好几千好几万字。而至于说,秦可卿因为情色关系曝光羞愧自缢,更是没有根据的事情。
有的朋友会说,你看,根据秦可卿死了以后,她的两个丫鬟的表现,就知道秦可卿为何而死了,秦可卿有两个丫鬟,瑞珠和宝珠。瑞珠看见了贾珍和秦可卿的丑事,她知道秦可卿死后贾珍不会放过她的(灭口),所以触柱殉主,而她在死之前把这事告诉了宝珠,用她自己的话说:“我把我的心事告诉你,我死了也是个有人明白的鬼。”所以,在秦可卿和瑞珠都死了之后,宝珠就是唯一知道这个秘密的人。她知道,留在宁府,早晚会落得秦可卿和瑞珠一样的下场,所以在贾珍发落她之前,她自愿给秦可卿充当义女,并在铁槛寺守灵。贾珍心里也明白,所以才给了宝珠一个小姐身份,大家各得其所。
这样的说法其实是很值得怀疑的,贾珍和秦可卿乱伦爬灰的事情,我们上一回分析过,在宁国府根本不是什么家族机密,不但主子级别的尤氏、贾蓉心里门清,执事管家、高级奴才心里门清,连最低等的万人不待见的焦大都清楚。这样的事情,府里谁不知道才是笑话。而且贾珍和秦可卿毫无疑问也是清楚的。因此瑞珠也好,宝珠也罢,就算亲眼看到了贾珍和秦可卿之间的苟且关系,也不至于因此就自杀的自杀,闭嘴的闭嘴。连焦大这种下等奴才都知道,都当着众人的面喊出来了,尚且也不至于被杀人灭口。何况瑞珠、宝珠这种秦可卿贴身的丫鬟,她们早就应该知道这件事了,所以何至于因为撞见二人偷情就自杀,闭嘴呢?
而且脂砚斋的批语里有一段话,特别耐人寻味,就是“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者?其事虽未行,其言其意,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
这一段话实际上就暗示了秦可卿之死的真正内幕,何为史笔也,脂砚斋在另外一段关于秦可卿的批语中甚至还说,秉刀斧之笔,具菩萨之心。看来删去的文字定然涉及非常严重的问题,但是又和《石头记》,和秦可卿身上的秘密息息相关,以至于删的时候,是非常痛彻的,要不怎么叫刀斧之笔,菩萨之心呢?
何为“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者?其事虽未行,其言其意,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也就是说,秦可卿在贾府里是“有事”要行的,虽然她没有行,但是她把“意”告诉了王熙凤,而这些“事”和“意”让批书人深为感慨,深为敬畏,因此,才原谅了秦可卿身上的那些争议的言行,而且将秦可卿死亡的内幕删去了。
那么,秦可卿所谓的“其事”究竟是什么呢?和秦可卿的死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里,我们要郑重的提出一个概念,所谓的反秦派的势力,反对的人并非只有秦可卿一人,而是秦可卿所属的集团,这个集团当然包括秦可卿本人和她的家人,也包括支持、同情秦可卿的王熙凤、贾珍、甚至贾母,甚至还包括隶属于秦氏的掌握贾府实际利益和权利的中下层势力。
我们需要一点一点的揭开秦氏集团的秘密,才能真正的洞悉秦可卿的力量到底在贾府里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以及秦可卿所代表的集团与反秦势力矛盾的核心所在。
秦氏集团中下层势力代表之一:林之孝夫妇和林红玉
林之孝是荣国府的大管家,他的老婆林之孝家的也是个女管家,他们夫妇一个主要管理小厮和男仆服务男主子,一个是管理丫头和女仆服务女主子。荣国府名义上的大管家是赖大,可是从《红楼梦》书中我们可以得知,那赖大已经是混得不错了,儿子赖尚荣更是已经捐了官的,而且自己是有府邸有花园,家境相当不错。所以,实际上荣国府是大管家是林之孝。他们夫妇虽谈不上权力遮天,但在荣国府里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起码是实权的人。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林之孝的名字,在十二种古本中并不完全一致。己卯本、庚辰本、梦稿本、列藏本四种古本里,林之孝的名字被写成了“秦之孝”。这个“林”与“秦”两个字的字形无论怎么看怎么误写都不可能被扯到一起,这就基本排除了抄手抄错的可能性。一种可信的猜测是,可能作者在这个取名上有过反复,一开始可能就取名是“秦之孝”,后来由于某种原因,改为了“林之孝”。而这个原因,想必和《石头记》里所映射的政治有关。
在林之孝夫妇和林红玉的身上,有很多奇怪的现象值得推敲:
第一,我们发现红玉是一个很清醒的,也是思想很超前的的女子,她在贾府还在兴盛之时就说出了“千里搭帐篷,没有不散的筵席”的寓意深刻的话来,很让人刮目相看,她说的这番话就很类似于秦可卿死时对凤姐托梦所说的“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需寻各自门。”的说法,但是仔细想想,小红只是一个丫鬟而已,所接触的人无非自己的父母和一起的丫鬟以及服务的主子们,那么多人乐在富贵中,为什么偏偏就是小红有这样的意识呢?
第二,小红是林之孝的女儿。林之孝是荣国府的大管家,为什么自己的女儿只在怡红院里做一个四等的丫鬟呢,而且小红还是相当不得志的,在怡红院只负责些粗活,难得和贾宝玉见上一面,这是为什么?从文本的介绍来看,小红不但头脑清醒,思想超前,而且敢作敢为,是一个很有胆色的女子,小红在“工作”中并不安分,始终有攀高枝的欲望,千方百计地想要接近贾宝玉,后来又勾搭贾芸。小红是迫切想要出去的,想谋得一个如意郎君的,她对她所处的环境是有着一种不安的情绪的,仿佛知道暴风雨就要到来。既然当女儿的都如此超前,如此的有胆色,那么当父母的为何还让女儿委身于此呢?
第三,林之孝夫妇两个,虽说在府里是掌握实权的大管家,但是他们两个用王熙凤的话说却是“一个天聋,一个地哑”,那是相当的低调。是他们的性格本就如此吗?不尽然。这样的性格断不会当上这么一个大家的管家,而且后文中更有林之孝家的带点教育口气的劝说贾宝玉的内容,说的有情有理,口才了得。而且以小红的口才和胆识,她的父母会是天聋地哑的人吗?而且,我们还发现,林之孝夫妇和王熙凤的关系是非常亲近的,甚至林之孝还认了王熙凤做了干妈。
如果按照其他版本里的说法,林之孝和林红玉本来姓秦的话,那他们和秦可卿必然是有关系的,同样姓秦,同样和王熙凤关系密切,而且都对贾府的处境充满了担忧。
秦氏集团中下层势力代表之一:司棋和秦显夫妇
司棋是贾府二小姐的大丫头,也就是柳嫂子嘴里的“二层主子”不消说,她在贾府里的话语权和所掌握的实际权力是很大的,从她后来为了让自己的婶子得到贾府厨房的最高领导权,带领小丫头们大砸大闹,最后还没受到什么惩罚就可见一斑
司棋姓什么:平儿道:“秦显的女人是谁?我不大相熟啊。”...玉钏儿道:“是了。姐姐你怎么忘了?他是跟二姑娘的司棋的婶子。司棋的父亲虽是大老爷那边的人,他这叔叔却是咱们这边的。”(61回投鼠忌器宝玉瞒赃 判冤决狱平儿行权)
“秦显的女人”是司棋的婶子,那么司棋当然姓秦了。大观园里的丫头有名的多,但有姓的并不多,曹公那么喜欢晴雯,也没赏给她个姓,却对司棋如此大度,而且,我们要注意的是,司棋也是姓秦的。
司棋的性格,某种程度上和小红是很像的,司棋也是贾府里非常不安分的角色,一方面,她懂得要为自己和自己家族谋取利益,一方面,她也知道要为自己铺好出路,而不是最后被人牵出去嫁小子,而且,她充分利用了自己此后的迎春是一个懦小姐的契机,可以说,就基本在迎春的房里当起了主子。公然的在大观园里和自己的表弟偷情,而且传递信物。
我们可以看到,与秦可卿同姓,而且在性格、作为,特别是对贾府未来命运的预判和担忧上,有相似性的两派势力,一派是荣国府的大管家,王熙凤的亲信,可以算手眼通天,一派是迎春的大丫头,外加贾府厨房一度的大主管,秦氏的势力在贾府怎么样,可以说是非常不小了吧。所以,秦可卿所代表的秦氏势力,在贾府里,不仅仅是在表面上通过各种渠道(比如说男女关系,比如说秦钟结交宝玉)和贾府的上层人物,尤其是掌权的上层人物结交关系,而且他们已经在贾府具体执行事务,具体掌握权力的中下层集团里进行了规模不小的渗透,可以说,秦氏势力在贾府里已经是非常巨大的一股力量,甚至在秦可卿、秦钟、秦业去世以后,秦之孝、秦显等人,在贾府里依然身居高位,虽然可能不会像之前那么张扬,但依然在抓住一切机会,为自己谋取利益。
那么,我们就可以回答刚才提出的那个问题了,秦可卿所代表的秦氏集团与反秦势力矛盾的核心是什么呢?毫无疑问就是利益,只有利益,才会让贾府从上层主子尤氏、贾蓉等人,到中层主子,贾府旁系的璜大奶奶、金荣等人,到中下层势力里的一些人纠集在一起,对秦氏集团开战了。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们需要搞清楚的。你说,因为利益发生冲突,这个我们可以接手,但是贾府里的利益争斗非常多,对立的利益集团也是很多的,为什么作者要在全书的一开始,就要挑出秦可卿的秦氏来呢?
秦可卿为代表的秦氏集团,其实和贾府里其他的利益集团(比如说赵姨娘集团,王夫人薛姨妈集团,贾赦夫妇集团)是完全不同的,其他的利益集团蝇营狗苟,你死我活,单纯就是为了利益,而秦氏集团,包括秦氏集团的同情者,他们关注的是更为长远和深刻的问题。不把这个问题搞清楚,《石头记》背后所影射的真实历史事实,以及香菱、秦可卿所隐藏的真实历史人物和他的作为,是没办法搞清楚的。
秦可卿所代表的秦氏集团,他们在贾府里通过种种方式,甚至包括一些充满争议和为人不齿的方式,结交贾府上层集团,渗透贾府管理层,他们究竟要实现什么样的目的呢?答案就在秦可卿本人的托梦,和她的那只曲《好事终》中,请各位朋友关注下一回探秘《箕裘颓堕皆从敬之谜》,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