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向往之 五 躺在追念的河流里
心,向往之 五
躺在追念的河流里
洗完澡,晾完衣服,摸着湿漉漉的头发,关掉所有亮着的大灯,踱进卧室,开启和大学四年里用的一模一样的墨绿色小台灯,橘黄的灯光,瞬间让慌乱的心静下来了,进而可以继续下午没有完成的任务。
靠在椅背,闭目,深呼吸,摸着有点疼的心口,(心口疼的时候常有,尤其在想回去的时候想离开这里拾荒流浪的时候)想想这个周末。难得的周日,难得的清静,这么美好的一个周日,却只有我自己。想来也是如意的,至少可以睡到自然醒,不用为了大的小的起早忙碌,至少还有这个时间来理理即将过去的三月。
回忆了下所有即兴或者酝酿后的状态,三月,怀旧是主流,虽然有两个新开始的激动也未能取代停不下来的对过往的念想。
我在想为什么这个月的心绪多在怀旧,两个原因。一个是性格使然,善感多愁,有些小抑郁,有时我觉得这也没什么不好,本真流露,情感细腻丰富,有时会觉得一辈子就这么没出息了;一个是西藏情结总是被触动和激起---藏漂六年让我第二个尊爱的藏族叔叔离世的消息,印象中的雪山乌云牦牛广场林芝公寓(曾经居住的单位周转房所在小区),正在火热进行中的浪漫美丽的桃花节,3·28,威妮呼呼在拉萨时不时雀跃的状态关于锅庄关于藏族歌舞晚会的演出(看到她发的可以跳锅庄的状态那天,我夜里翻开了大学时候一起在足球场和礼堂门前跳锅庄的照片,在这里需要说明我们是在人人网上因为和藏族文化相关的讯息认识的,那时她是北大管院或者别的院系的保送研究生而我是民大藏学院的大二本科生,后来见面,故事一堆堆,都是珍贵的回忆)关于我心里始终没有冷却的和她一样的西藏情结,还有新近开始的央视大型纪录片《第三极》。
码字,听键盘在一个人的夜里哒哒哒的响声,这感觉久违了。最享受这感觉的第一段时光是2008年的10月(刚参加工作的第二个月)到2010年的3月。因为有晓琳编辑(我曾一直喊他老师,直到他让我改口)和海云的鼓励,我不断的记录着眼中、脚下和心里的海定村,波密县,八盖乡(在这里,骑马进村腰骶尾骨骨折受伤)人和事。这段时光让我很坚定一辈子在西藏的信念(离开西藏,并非因此),因为有相机有纸有笔,即便没有爱情。也是这段时光,让我被大学老师和即将进藏的弟弟妹妹们夸赞,人人网的点击率也有了上升,因为《中国民族》的几期连载。正当大家还在期待时,搁笔了,我也想继续下去,可是就那么一天我发觉自己没有了感觉,找不到可以继续让我动心下笔描述的一点东西,尽管相机还在不停的咔嚓。借着八盖乡记录不合格的机会,我不甘的主动告诉晓琳编辑“算了吧”。我知道,《中国民族》并不需要我这种烂笔头,包括晓琳编辑,尽管鼓励不间断,于是就在最后一期收到时,因为担心潮湿的环境会让书本起霉便用塑料袋装起了收集好的六本。如果没有民大校友武汉朋友周海云和晓琳编辑,我根本不会和《中国民族》结缘,更不会有现在不敢碰触的几本书藏在箱底能在迟暮之年翻出来的财富,也不会有从2010年开始到现在的惆怅和遗憾。在我看来,这遗憾很美,带着一点忧伤。
我喜欢蒲公英,也是从2008年的10月份开始的,不知如何下笔从2004年开始描述不知道如何来形容民大定向西藏的三批学生的状态时,看到了满院的蒲公英,继而是满村满山满野的蒲公英。2011年4月份开始,进入档案馆,馆院里楼前楼后都是蒲公英,黄灿灿的盛开,白柔柔的飘飞,三年的蒲公英季节,都会心疼和压抑。我相信老大他们有心的朋友,早觉察到我在那几个月有些莫名其妙的沮丧。我期待2015年与蒲公英相遇,期待相遇时的情愫。
第二段时光便是2010年5月到2012年11月。虽然租住的小房子遭窃两次,可是我依然安静的养着蟹爪兰和兰草,在冷的瑟瑟发抖的夜里,一杯杯的喝咖啡一遍遍的跺脚一行行的写铅笔字一页页的记录2010年波密那次雪灾断电堵路游客遇难的那个冬季,赛过天鹅毛大的雪花纷纷扬扬,洋洋洒洒,洒洒落落,街巷行人稀少,我,举着相机,穿着拖鞋,从加油站边走边拍,到了县医院门口,一条道摔倒几次还大笑,冻到头发和拖鞋都结冰时回到加油站的小窝里,没有电没有开水,我踢开了有些嚣张的小太阳取暖器,换下冰冷湿透的衣服用毛毯裹起自己,盼着来电盼着有一盘水饺盼着雪停天晴出去买打火机烧掉所有忧伤的记忆,我知道这狼狈是活该自找。雪停后路通了,没多久,北林的定向生郁玮来了,从察隅县去八一办档案手续,路过波密,路过我的小屋,和我拥挤着在一单人小床上呆着聊着,她要调回宁夏老家,我哭在心里,她哭在脸上,她说因为我看到我何时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可怜人,以后还要自己过下去,心疼而哭。天亮,送走了她。我又继续写铅笔字记录生活和心情。一别五年,如今她是新妈妈,有幸福的生活。最可惜的是,故意冷落新浪博客一段时间,却真的被它玩了。密码忘记了,召回问题也忘记了,所有的记录集合没了正式的影子,至今电脑上存的只有7个草集,和2009年2010年的41篇随记,不见了《single》《仁博·殇》和《沉·哀》。
2011年开始,虽然经常会遭到禁止夜里码字的告令,可我还是会等到鼾声震耳时,偷摸溜起来打开电脑。那时候,应该是最不清楚为什么忧郁又为什么开心的一段时光了,最喜欢的就是听着锅庄和久石让的专辑,敲着键盘,不放过任何一丝略过心海的微风所激起的涟漪,联想,记录,不管三楼的司机大哥有没有意见都会穿着布鞋轻轻的跳起甘孜、那曲、阿坝锅庄(这是我最喜欢的三类)。那段日子,我经常犯神经,夜雨中或者大风中出去围八一城转一圈,到了楼下也不愿意回家,依旧在狭窄的小区里兜圈,累到腿酸口干,人矮体轻被拖回家后,哭一通,重重的倒头就睡。那段时光,也是我最感恩兜兜爸爸的时光,除了秘书科繁重的工作压力外,他还思念远亲,身边竟多了我这么个不懂事的神经病。其实,我一直都是间歇性神经病,自我诊断。那时,常害怕自己会精神分裂。每一次折磨完自己和兜兜爸,每一次都能有各类文字流出。喜怒哀乐畅想。
真正像个人一样感受到家和爱,就是从怀孕开始。知道要做妈妈了,要好好的像个人了。即便如此,孕期也没消停,熬夜,发脾气,大哭大闹,从初二算起第N多次的离家出走。我一直就在折磨亲人和自己。这样的我,还能有爱和被爱,是我慢慢舒缓安静开始正常思考的原因,文字开始不那么忧郁。
莲安,一个集佛教信仰、文艺复古、才情美貌和经商于一体的朋友,是在2009年一个雨夜里于新浪博客相识的,那时她的新浪网名是彼岸烟花。在我开始安静和正常时,她的出现无疑是强有效的催化剂,让我越来越好越来越看到自己应该有的样子和应该坚持的东西。在我无力抓住自己无法寻到最正确的坚持时,她是我必须要见的人。她,到现在仍旧会关问我的状态,她的生活和状态是我的一种羡慕,似乎是不能完成的一个目标。她,在成都,我们之间的有形纪念也就是一只她在云南买的古朴典雅的银镯子,宽的,图案像藏族吉祥八宝里的莲花。在她即将离藏时,送我做纪念。
2013年开始的“兜—有你”,显然没了键盘的哒哒哒和享受的心情,有的是邋遢疲劳和臃肿瞌睡还有2014年2月到11月9日前的惦念。
在敲这些前,看到了人民日报夜读的《年轻时应该去远方》,首先想到是兜兜爸二十四五岁时作为中国的第一批志愿者之一志愿西藏,不管是为了那五百块的生活补贴可以边工作边还助学贷款边填肚子边试着考司法证还是因为青春荷尔蒙的刺激,各个因素都有。现在他有钝刀割过的痛,说明他的青春是富足的,尽管穷困,可是靠自己,他的老年也将是富足的,因为回忆是充实的兴许还可以摸着白头发对曾孙说“姥爷我当年去过西藏,那时的西藏……”。其次想到的是我是否还年轻,加上妹妹因为我对自己的不舍得告诉我“都这个年龄了……”,如果我还属于年轻群体,我是否该出发了,其实,年轻是个心态,五十岁时再上路也不晚。最后,我又开始了一种羡慕和想不通,这是很没智商的一个表现。这是我最近不想外援只想自己解决的一个问题。
我知道假设没有意义,我清楚自己无法放下所有自顾去追寻,我明白一走了之于我并不轻松,我懂得周遭并没有人懂得我。我只能追忆,粗线条的勾勒过去的六年。
不平静是好的,说明感情太深回忆太浓,说明六年不是空白和形式,包括遗憾。
回不去是当下,回得去是以后。回去是注定的,就像当年前去。当年是一拨33个人一起去,今后是一对人去,霞和我,兴许还有兜兜爸。
谢谢哥哥嫂嫂,你们有心有爱不求任何报偿的给我们牵线搭桥,在我们入住这个蜗居点前,就已经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绿色,灰蝴蝶,绿萝,长势越来越好,新芽不断露,新叶不断展,每次浇水,我都会怀想八一小家里的那一桌一架的花花草草。
晚安,旭明。
二0一五年三月三十日凌晨两点整 草
躺在追念的河流里
洗完澡,晾完衣服,摸着湿漉漉的头发,关掉所有亮着的大灯,踱进卧室,开启和大学四年里用的一模一样的墨绿色小台灯,橘黄的灯光,瞬间让慌乱的心静下来了,进而可以继续下午没有完成的任务。
靠在椅背,闭目,深呼吸,摸着有点疼的心口,(心口疼的时候常有,尤其在想回去的时候想离开这里拾荒流浪的时候)想想这个周末。难得的周日,难得的清静,这么美好的一个周日,却只有我自己。想来也是如意的,至少可以睡到自然醒,不用为了大的小的起早忙碌,至少还有这个时间来理理即将过去的三月。
回忆了下所有即兴或者酝酿后的状态,三月,怀旧是主流,虽然有两个新开始的激动也未能取代停不下来的对过往的念想。
我在想为什么这个月的心绪多在怀旧,两个原因。一个是性格使然,善感多愁,有些小抑郁,有时我觉得这也没什么不好,本真流露,情感细腻丰富,有时会觉得一辈子就这么没出息了;一个是西藏情结总是被触动和激起---藏漂六年让我第二个尊爱的藏族叔叔离世的消息,印象中的雪山乌云牦牛广场林芝公寓(曾经居住的单位周转房所在小区),正在火热进行中的浪漫美丽的桃花节,3·28,威妮呼呼在拉萨时不时雀跃的状态关于锅庄关于藏族歌舞晚会的演出(看到她发的可以跳锅庄的状态那天,我夜里翻开了大学时候一起在足球场和礼堂门前跳锅庄的照片,在这里需要说明我们是在人人网上因为和藏族文化相关的讯息认识的,那时她是北大管院或者别的院系的保送研究生而我是民大藏学院的大二本科生,后来见面,故事一堆堆,都是珍贵的回忆)关于我心里始终没有冷却的和她一样的西藏情结,还有新近开始的央视大型纪录片《第三极》。
码字,听键盘在一个人的夜里哒哒哒的响声,这感觉久违了。最享受这感觉的第一段时光是2008年的10月(刚参加工作的第二个月)到2010年的3月。因为有晓琳编辑(我曾一直喊他老师,直到他让我改口)和海云的鼓励,我不断的记录着眼中、脚下和心里的海定村,波密县,八盖乡(在这里,骑马进村腰骶尾骨骨折受伤)人和事。这段时光让我很坚定一辈子在西藏的信念(离开西藏,并非因此),因为有相机有纸有笔,即便没有爱情。也是这段时光,让我被大学老师和即将进藏的弟弟妹妹们夸赞,人人网的点击率也有了上升,因为《中国民族》的几期连载。正当大家还在期待时,搁笔了,我也想继续下去,可是就那么一天我发觉自己没有了感觉,找不到可以继续让我动心下笔描述的一点东西,尽管相机还在不停的咔嚓。借着八盖乡记录不合格的机会,我不甘的主动告诉晓琳编辑“算了吧”。我知道,《中国民族》并不需要我这种烂笔头,包括晓琳编辑,尽管鼓励不间断,于是就在最后一期收到时,因为担心潮湿的环境会让书本起霉便用塑料袋装起了收集好的六本。如果没有民大校友武汉朋友周海云和晓琳编辑,我根本不会和《中国民族》结缘,更不会有现在不敢碰触的几本书藏在箱底能在迟暮之年翻出来的财富,也不会有从2010年开始到现在的惆怅和遗憾。在我看来,这遗憾很美,带着一点忧伤。
我喜欢蒲公英,也是从2008年的10月份开始的,不知如何下笔从2004年开始描述不知道如何来形容民大定向西藏的三批学生的状态时,看到了满院的蒲公英,继而是满村满山满野的蒲公英。2011年4月份开始,进入档案馆,馆院里楼前楼后都是蒲公英,黄灿灿的盛开,白柔柔的飘飞,三年的蒲公英季节,都会心疼和压抑。我相信老大他们有心的朋友,早觉察到我在那几个月有些莫名其妙的沮丧。我期待2015年与蒲公英相遇,期待相遇时的情愫。
第二段时光便是2010年5月到2012年11月。虽然租住的小房子遭窃两次,可是我依然安静的养着蟹爪兰和兰草,在冷的瑟瑟发抖的夜里,一杯杯的喝咖啡一遍遍的跺脚一行行的写铅笔字一页页的记录2010年波密那次雪灾断电堵路游客遇难的那个冬季,赛过天鹅毛大的雪花纷纷扬扬,洋洋洒洒,洒洒落落,街巷行人稀少,我,举着相机,穿着拖鞋,从加油站边走边拍,到了县医院门口,一条道摔倒几次还大笑,冻到头发和拖鞋都结冰时回到加油站的小窝里,没有电没有开水,我踢开了有些嚣张的小太阳取暖器,换下冰冷湿透的衣服用毛毯裹起自己,盼着来电盼着有一盘水饺盼着雪停天晴出去买打火机烧掉所有忧伤的记忆,我知道这狼狈是活该自找。雪停后路通了,没多久,北林的定向生郁玮来了,从察隅县去八一办档案手续,路过波密,路过我的小屋,和我拥挤着在一单人小床上呆着聊着,她要调回宁夏老家,我哭在心里,她哭在脸上,她说因为我看到我何时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可怜人,以后还要自己过下去,心疼而哭。天亮,送走了她。我又继续写铅笔字记录生活和心情。一别五年,如今她是新妈妈,有幸福的生活。最可惜的是,故意冷落新浪博客一段时间,却真的被它玩了。密码忘记了,召回问题也忘记了,所有的记录集合没了正式的影子,至今电脑上存的只有7个草集,和2009年2010年的41篇随记,不见了《single》《仁博·殇》和《沉·哀》。
2011年开始,虽然经常会遭到禁止夜里码字的告令,可我还是会等到鼾声震耳时,偷摸溜起来打开电脑。那时候,应该是最不清楚为什么忧郁又为什么开心的一段时光了,最喜欢的就是听着锅庄和久石让的专辑,敲着键盘,不放过任何一丝略过心海的微风所激起的涟漪,联想,记录,不管三楼的司机大哥有没有意见都会穿着布鞋轻轻的跳起甘孜、那曲、阿坝锅庄(这是我最喜欢的三类)。那段日子,我经常犯神经,夜雨中或者大风中出去围八一城转一圈,到了楼下也不愿意回家,依旧在狭窄的小区里兜圈,累到腿酸口干,人矮体轻被拖回家后,哭一通,重重的倒头就睡。那段时光,也是我最感恩兜兜爸爸的时光,除了秘书科繁重的工作压力外,他还思念远亲,身边竟多了我这么个不懂事的神经病。其实,我一直都是间歇性神经病,自我诊断。那时,常害怕自己会精神分裂。每一次折磨完自己和兜兜爸,每一次都能有各类文字流出。喜怒哀乐畅想。
真正像个人一样感受到家和爱,就是从怀孕开始。知道要做妈妈了,要好好的像个人了。即便如此,孕期也没消停,熬夜,发脾气,大哭大闹,从初二算起第N多次的离家出走。我一直就在折磨亲人和自己。这样的我,还能有爱和被爱,是我慢慢舒缓安静开始正常思考的原因,文字开始不那么忧郁。
莲安,一个集佛教信仰、文艺复古、才情美貌和经商于一体的朋友,是在2009年一个雨夜里于新浪博客相识的,那时她的新浪网名是彼岸烟花。在我开始安静和正常时,她的出现无疑是强有效的催化剂,让我越来越好越来越看到自己应该有的样子和应该坚持的东西。在我无力抓住自己无法寻到最正确的坚持时,她是我必须要见的人。她,到现在仍旧会关问我的状态,她的生活和状态是我的一种羡慕,似乎是不能完成的一个目标。她,在成都,我们之间的有形纪念也就是一只她在云南买的古朴典雅的银镯子,宽的,图案像藏族吉祥八宝里的莲花。在她即将离藏时,送我做纪念。
2013年开始的“兜—有你”,显然没了键盘的哒哒哒和享受的心情,有的是邋遢疲劳和臃肿瞌睡还有2014年2月到11月9日前的惦念。
在敲这些前,看到了人民日报夜读的《年轻时应该去远方》,首先想到是兜兜爸二十四五岁时作为中国的第一批志愿者之一志愿西藏,不管是为了那五百块的生活补贴可以边工作边还助学贷款边填肚子边试着考司法证还是因为青春荷尔蒙的刺激,各个因素都有。现在他有钝刀割过的痛,说明他的青春是富足的,尽管穷困,可是靠自己,他的老年也将是富足的,因为回忆是充实的兴许还可以摸着白头发对曾孙说“姥爷我当年去过西藏,那时的西藏……”。其次想到的是我是否还年轻,加上妹妹因为我对自己的不舍得告诉我“都这个年龄了……”,如果我还属于年轻群体,我是否该出发了,其实,年轻是个心态,五十岁时再上路也不晚。最后,我又开始了一种羡慕和想不通,这是很没智商的一个表现。这是我最近不想外援只想自己解决的一个问题。
我知道假设没有意义,我清楚自己无法放下所有自顾去追寻,我明白一走了之于我并不轻松,我懂得周遭并没有人懂得我。我只能追忆,粗线条的勾勒过去的六年。
不平静是好的,说明感情太深回忆太浓,说明六年不是空白和形式,包括遗憾。
回不去是当下,回得去是以后。回去是注定的,就像当年前去。当年是一拨33个人一起去,今后是一对人去,霞和我,兴许还有兜兜爸。
谢谢哥哥嫂嫂,你们有心有爱不求任何报偿的给我们牵线搭桥,在我们入住这个蜗居点前,就已经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绿色,灰蝴蝶,绿萝,长势越来越好,新芽不断露,新叶不断展,每次浇水,我都会怀想八一小家里的那一桌一架的花花草草。
晚安,旭明。
二0一五年三月三十日凌晨两点整 草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