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
北地初夏时候的绿,还来不及褪下那层细嫩。在明朗的阳光底下,显得透亮、轻盈、带着隐隐的悵然。
黄昏时候,晚风稍寒,天色暗成懵懂的蓝。小月儿依在高树枝头,有点皎洁的羞意。洋槐花的香气,像它的花朵一样,从头顶温存而细密的缀下来。
北方的好天气时时令我眷恋。尤其这初夏,万物明朗,燥意未生。然而又忍不住怀想,南方该是怎样的光景了?青梅快要可以酿酒了。乌饭叶该裹着乌米煮一锅,拌上白糖。红苋和着蒜泥清炒,鱼鲜加点绿豆炖汤。行经人家院墙,会看到门前种着的枇杷已经结子,麻雀停在枝头啄食,总忍不住想钩一把来吃……就这么一心牵念南北,时不时想着苏州的白兰香气,卖花声音,想檐牙细细着雨,雨底有蔷薇满架榴花照眼,想什么时候西湖荷花过人头。而每每见到槐花时,我总会想起的,是苦楝。
早前读《霍乱时期的爱情》,马尔克斯开篇写道:不可避免,苦杏仁的气味总是让他想起爱情受阻后的命运。
我不知道苦杏仁,或者氰化金到底是什么滋味,但那时,我想到的也是苦楝。
花到苦楝,是春到终章。楝花是二十四花信的最后一信。
春天多放肆,所有美好的与烂漫的,通通铺陈开来,大把大把挥霍。韶光贱呐。像年少时无所畏惧的深情,芬芳热烈,难以长久。
“开到荼蘼花事了”,这样的句子好像成了陈词滥调,但伤春伤情的心思,总不为世相转移。
荼蘼,酴醾。
说的是重酿的酒。一年春事,酿成厚味,花底一樽,送春归去,聊供最后一醉。
成熟到极致的果子,那股子甜香,就略带酒气,放不得。酴醾的香倒像是那种意味,繁盛到极致,透出的一股子将败味道。
楝花尚在荼蘼后。梅雨过,萍风起,春末夏初,社前屋后,开得是苦楝。淡紫的花儿,在浓荫掩映下,吹一管深紫花序,吐露细细香气。
如最后一线绵延细碎的温存,又缱绻又无情。
槐花的气质与楝花是相似的。高树浓翠如滴,夏初开花,花朵共香气都细密可怜。
宋代谢无逸有一阙《千秋岁·咏夏景》。
楝花飘砌,蔌蔌清香细。梅雨过,萍风起。情随湘水远,梦绕吴峰翠。琴书倦,鹧鸪唤起南窗睡。
密意无人寄,幽恨凭谁洗?修竹畔,疏帘里。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
春事,盛筵一场,鬓影衣香,扑面而来,而后无可挽回的消逝。所有的人事、热闹、辉煌,不过如此。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
繁盛至极的事物都暗藏一点悲意。晏小山填《鹧鸪天》,前半阙极尽华美,至“歌尽桃花扇底风”戛然而止,急转直下,徒留“几回魂梦与君同”的惨淡。小山的天真劲在于,他偏要把那悲意点破,不留余地。谢无逸婉转多了,他只说,人散后,一勾淡月天如水。
丰子恺的名画。竹帘高卷,茶水已凉,新月如钩。平淡疏朗,带着点希冀,人事散后有凉月初升,显得那份寂寥都可堪沉醉。
我也该平平淡淡,引一段胡兰成就收尾便好:“旧历是三月十八九,积雨初过,晚上应有月。船中诸人夹衣,妇女和服,船外水气郊市,天色灰明微紫,月亮不出来,亦有月夜之意。天气尚微寒,亦有初暑之意。这夏始春余的天气,微有月意的夜晚,与舷外流水,舷内人的衣裳与肌体的感觉,使浮生尘劳顿时放下。”
人世温存,多好。
而后的话,都不必再提。
黄昏时候,晚风稍寒,天色暗成懵懂的蓝。小月儿依在高树枝头,有点皎洁的羞意。洋槐花的香气,像它的花朵一样,从头顶温存而细密的缀下来。
北方的好天气时时令我眷恋。尤其这初夏,万物明朗,燥意未生。然而又忍不住怀想,南方该是怎样的光景了?青梅快要可以酿酒了。乌饭叶该裹着乌米煮一锅,拌上白糖。红苋和着蒜泥清炒,鱼鲜加点绿豆炖汤。行经人家院墙,会看到门前种着的枇杷已经结子,麻雀停在枝头啄食,总忍不住想钩一把来吃……就这么一心牵念南北,时不时想着苏州的白兰香气,卖花声音,想檐牙细细着雨,雨底有蔷薇满架榴花照眼,想什么时候西湖荷花过人头。而每每见到槐花时,我总会想起的,是苦楝。
早前读《霍乱时期的爱情》,马尔克斯开篇写道:不可避免,苦杏仁的气味总是让他想起爱情受阻后的命运。
我不知道苦杏仁,或者氰化金到底是什么滋味,但那时,我想到的也是苦楝。
花到苦楝,是春到终章。楝花是二十四花信的最后一信。
春天多放肆,所有美好的与烂漫的,通通铺陈开来,大把大把挥霍。韶光贱呐。像年少时无所畏惧的深情,芬芳热烈,难以长久。
“开到荼蘼花事了”,这样的句子好像成了陈词滥调,但伤春伤情的心思,总不为世相转移。
荼蘼,酴醾。
说的是重酿的酒。一年春事,酿成厚味,花底一樽,送春归去,聊供最后一醉。
成熟到极致的果子,那股子甜香,就略带酒气,放不得。酴醾的香倒像是那种意味,繁盛到极致,透出的一股子将败味道。
楝花尚在荼蘼后。梅雨过,萍风起,春末夏初,社前屋后,开得是苦楝。淡紫的花儿,在浓荫掩映下,吹一管深紫花序,吐露细细香气。
如最后一线绵延细碎的温存,又缱绻又无情。
槐花的气质与楝花是相似的。高树浓翠如滴,夏初开花,花朵共香气都细密可怜。
宋代谢无逸有一阙《千秋岁·咏夏景》。
楝花飘砌,蔌蔌清香细。梅雨过,萍风起。情随湘水远,梦绕吴峰翠。琴书倦,鹧鸪唤起南窗睡。
密意无人寄,幽恨凭谁洗?修竹畔,疏帘里。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
春事,盛筵一场,鬓影衣香,扑面而来,而后无可挽回的消逝。所有的人事、热闹、辉煌,不过如此。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
繁盛至极的事物都暗藏一点悲意。晏小山填《鹧鸪天》,前半阙极尽华美,至“歌尽桃花扇底风”戛然而止,急转直下,徒留“几回魂梦与君同”的惨淡。小山的天真劲在于,他偏要把那悲意点破,不留余地。谢无逸婉转多了,他只说,人散后,一勾淡月天如水。
丰子恺的名画。竹帘高卷,茶水已凉,新月如钩。平淡疏朗,带着点希冀,人事散后有凉月初升,显得那份寂寥都可堪沉醉。
我也该平平淡淡,引一段胡兰成就收尾便好:“旧历是三月十八九,积雨初过,晚上应有月。船中诸人夹衣,妇女和服,船外水气郊市,天色灰明微紫,月亮不出来,亦有月夜之意。天气尚微寒,亦有初暑之意。这夏始春余的天气,微有月意的夜晚,与舷外流水,舷内人的衣裳与肌体的感觉,使浮生尘劳顿时放下。”
人世温存,多好。
而后的话,都不必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