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日记】20150510 胡适的母亲
今天是母亲节,早上看到一篇微信文章,胡适写的《我的母亲》。记得这曾是一篇语文课文。
“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句话,我当时很是受用。
后来在高中的一次课上,这句话从我的英语老师的口中说出,我感到非常诧异。我不知道她是否是从我们的课本上得知这篇文章。但是现在我想起这句话,眼前想起的却是我的这位平凡的英语老师。说来也巧,这位英语老师,正是我一位同学的母亲。印象中的这位母亲,也确实如胡适所说的“气量大,性子好”。
班上调皮捣蛋的学生多,对英语不满的人也不少,但是我似乎从来没有见过她有一丝恼怒或者不悦,即使是在那天令常人难以容忍的场合,她却微笑着说出了胡适的这一句话,而没有像一般老师那样摆出生气的脸给我们看。对她的很多事情都记不大清楚,但是那一张永远不会生气的笑脸,正如胡适的所有照片中的笑脸一样,甚至把笑留给自己所不待见的人,这就是以宽容笑面人生的典范。她是我认识的人中,跟胡适的母亲气质最为接近的人。我是真心羡慕这样性子好的人。
下午去了卓尔书店,进门就找到《胡适的前半生》。翻开书,胡适带着他标志性的笑容向我走来。这样一位学者,总是带着自信的风采,一副对任何事都能容忍的的样子。他说,年纪越大,越感觉到容忍比自由更重要。在为自由,志士不惜流血杀头的年代,他却号召大家多几分宽容。
胡适说,“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我想胡适最后学得了这样的和气,做到了宽恕人、体谅人,这当然得益于他的母亲。
我呢,似乎没有。因为我没有这样的母亲,也因为我对宽容的理解不够。我曾遇到过几位像这位母亲一样和气、性子好的先生,但是我从来不是好学生。宽容是我的母亲。我离开她的怀抱太久了,走向了极端,走向了暴戾。
母亲必然是宽容的形象。
“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句话,我当时很是受用。
后来在高中的一次课上,这句话从我的英语老师的口中说出,我感到非常诧异。我不知道她是否是从我们的课本上得知这篇文章。但是现在我想起这句话,眼前想起的却是我的这位平凡的英语老师。说来也巧,这位英语老师,正是我一位同学的母亲。印象中的这位母亲,也确实如胡适所说的“气量大,性子好”。
班上调皮捣蛋的学生多,对英语不满的人也不少,但是我似乎从来没有见过她有一丝恼怒或者不悦,即使是在那天令常人难以容忍的场合,她却微笑着说出了胡适的这一句话,而没有像一般老师那样摆出生气的脸给我们看。对她的很多事情都记不大清楚,但是那一张永远不会生气的笑脸,正如胡适的所有照片中的笑脸一样,甚至把笑留给自己所不待见的人,这就是以宽容笑面人生的典范。她是我认识的人中,跟胡适的母亲气质最为接近的人。我是真心羡慕这样性子好的人。
下午去了卓尔书店,进门就找到《胡适的前半生》。翻开书,胡适带着他标志性的笑容向我走来。这样一位学者,总是带着自信的风采,一副对任何事都能容忍的的样子。他说,年纪越大,越感觉到容忍比自由更重要。在为自由,志士不惜流血杀头的年代,他却号召大家多几分宽容。
胡适说,“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我想胡适最后学得了这样的和气,做到了宽恕人、体谅人,这当然得益于他的母亲。
我呢,似乎没有。因为我没有这样的母亲,也因为我对宽容的理解不够。我曾遇到过几位像这位母亲一样和气、性子好的先生,但是我从来不是好学生。宽容是我的母亲。我离开她的怀抱太久了,走向了极端,走向了暴戾。
母亲必然是宽容的形象。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